翡翠鉴定,名词
通常来说,翡翠鉴定是指翡翠成品件的鉴定,一般可分为仪器测试与人工鉴定两个方面。仪器测试,通常是通过偏光仪来测试它的结构晶体,通过折射仪来测试它的折射率。通过滤色镜来测试它的颜色元素,通过密度法测出它的密度,通过硬度计获得其硬度,通过分光仪测试致色光谱等等,仪器测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它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测试出可靠的依据,无疑有很大的正确性,一般只有专业工作者掌握。对于绝大多数翡翠爱好者来讲,必须通过人工鉴定这一传统手段加以鉴别。
人工鉴定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一般来说,需要从翡翠的以下特征着手:
结构:翡翠的结构对购买翡翠是相当重要的。翡翠的成分是硬玉,若在反光下。借助放大镜用肉眼观察;您就会看到粒状或纤维状的硬玉小晶体闪闪发光,圈儿人管这种现象叫“雪片”、“苍蝇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硬玉小晶体的解理面反光造成的,翡翠的结构是鉴别它的其它仿制品的重要依据;但也不能只凭有“雪片”或“苍蝇翅”就断定它是翡翠。
翡翠的结构是越细越好,对翡翠结构的粗细也分了级。
致密级:肉眼和放大镜都很难观察到硬玉颗粒。工质细腻,透明度高。可说是翡翠中的极品。
细密级:放大镜下能看见硬玉颗粒。较透明到半透明。颗粒的直径应该小于1mm。
中粒级:可以很容易的看到硬玉颗粒。直径一般在1—3mm,由于结构粗糙。因此大大影响了 透明度。所以这个级别翡翠的透明度是半透明到微透明。
粗粒级:非常容易看到硬玉颗粒。且颗粒直径一般大于3mm。微透明到不透明,非常粗糙。
种坑:翡翠的种坑是由结构与质地构成的,而翡翠均由小晶体所组成,晶体粒越小,表示质地越致密,透明度亦越佳,打磨出来的效果亦越出色。在珠宝行业中,将坑种,分为老坑(也称老种)与新坑(也称新种),老坑色彩亮润,色与地融为一体,透明度高,其质最佳。新坑,虽说色彩也鲜嫩,但透明度较差。老坑与新坑,是根据翡翠形成年代多少而决定的。
从颜色、透明度、地子上分可以分为玻璃种、冰种、芙蓉种、金丝种、干青种、豆种、油青种、马牙种等。有句行话叫“外行看色,内行看种”。
老坑种——特点就是颜色浓绿,分布均匀,艳丽明亮,而且质地细腻,透明度很好。如果再是玻璃地,会显得色彩更加艳丽夺目。这种翡翠的产量非常稀少,是翡翠品种中最具保值作用的珍品。
冰种——俗称“子儿翠”。颜色非常浅,一般是无色。属于“有种无色”的翡翠。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也是高档翡翠之一。
芙蓉种——颜色清新淡雅,且不带有黄色调。玉质比较细腻,非常耐看。属于中高档的品种。
金丝种——色泽鲜艳明亮,好像翠中含金光。它的绿色呈丝状,断断续续的排列,金丝种里也分有四个种类——绿色细如游丝,顺直平滑的顺丝翠;翠丝杂乱如麻絮的乱丝翠;内部含有黑色丝纹的黑丝翠;色丝排列紧密,呈片状分布的丝片翠。
干青翠——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此类翡翠的绿色浓重、纯正。但这透明度却非常差,而且地子也比较干,玉质比较粗糙。
花青种——分布比较广泛。这种翡翠的绿色分布呈脉状或是斑点状。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质地划分可以分为豆花花青、马牙花青和油后花青等。属于中低档的翡翠品种。
人家说:“种好遮三丑”。由此可见种对于翡翠的重要性了。
颜色:翡翠的颜色等级的差别,反映在价值上相关很大,在鉴定评价翡翠时,一定要分清它的颜色,它以红、绿、紫色为主,单色翡翠中的绿色,浓艳纯正的紫色、红色都是翡翠中的高档颜色,尤以绿色为最贵。翡翠的绿色,要以浓、阳、俏、正、和为好。绿色品种以宝石绿、玻璃绿、艳绿与秧苗绿为最佳。
水头:水头即为翡翠的透明度。水头越高,种质越好,便越珍贵。在观察翡翠水头时必须十分仔细,因透明度与翡翠本身的厚薄有关。另外,特别要小心做过手脚的翡翠成品,例如成品中间是挖空的。还有要留心玛瑙代制品,因为玛瑙的透明度也比较好,于是便有人以玛瑙着色来冒仿翡翠。在港台,还将翡翠的透明度划分为"通"、"放"、"透"、"冰"、"莹"等等级,其中"莹"为最上品。
地子:翡翠的地子要好,无论是翡,还是翠,外部分质地要细腻均匀,内部分质地要坚实、细润、洁净、水头足,好的地子还要与翠色协调一致,互相照应,从而衬托出翠色的富丽。翡翠地子以玻璃地与蛋清地为最佳。
光泽:翡翠作为珠宝,对其光泽的要求也很高,它是翡翠质地优劣的直观反映,必须具有油脂的强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
手感:由于翡翠的硬度大,结构致密细腻,抛光度好,光洁度也好,手摸之有一种非常温润的滑感。另外,将翡翠贴于脸上或置于手背上有冰凉之感。
完美:多指翡翠的完美度好,包括翡翠内在无任何缺陷,形体完美无损且块度大。关于内在缺陷这一点,应当辩证地看待,总体来说,不含黑点、石花与绺裂的要比含这些缺陷的好,但有时微弱缺陷,只要不在成品的显眼部位,不但不会影响翡翠身价,反而是证实它是真货的依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