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基础知识
<DIV align=center> </DIV><P><B><FONT color=#ff0000 size=5>翡翠的基础知识</FONT></B> </P>
<P><FONT size=4>是指翡翠的结构和构造。是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志。新“种”(也称新坑新厂等)的翡翠,质地疏松,粒度较精细不均,杂质矿物含量较多,裂隙及微裂隙较发育,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差,比重硬度均有下降。老“种”(也称老坑老厂等)的翡翠,结构细腻致密,粒度微细均匀,微小裂隙不发育,它的硬度比重最高,是质量较好的翡翠。但不一定透明度(水)都好。新老种翡翠介于新种和老种之间,是残积在山坡原地的翡翠,未经自然搬运或短距离自然搬运的翡翠。</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地</A>:</FONT></B></P>
<P><FONT size=4>“地”的含义是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份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关系。民间称“地”为“地张”或“底杖”等。翠与翠外部份要协调,如翠好必须翠及翠外部份水要好才映衬协调,若翠很好但翠外部份水差杂质脏色多,称色好“地”差。“翠”与“水”与“种”要协调,如“种”老色很好,水又好,杂质脏色少,相互映衬,强烈映衬出翡翠的艳丽,润亮及介值来。“地”地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地”好。好的“地”称玻璃地,糯化地,蛋青地。不好的“地”称石灰地,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称“底干”。</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B><A>翡翠的水</A></B></FONT>:</FONT></P>
<P><FONT size=4>翡翠的水是指它的透明度,也称水头,翡翠的水与翡翠的结构构造有关,也就是说与“种”有关。还与杂质的含量有关,那些“种”老,杂质少,粒度大小均匀,纯净度高的翡翠水就好。</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雾</A>:</FONT></B><FONT size=4>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的一个过渡带。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的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但它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雾分白、黄、红、灰、黑等。如把外皮磨支,露出淡浅的白色的白雾,说明其内杂质少“地”干净,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雾下有绿,就是翡翠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黄雾显示其内的铁元素和其它元素下在渐渐氧化,但还没有严重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说明其内所含铁元素已严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现灰“地”。黑雾主要为大量杂质元素氧化所致,显示翡翠内部杂质多,透明度差。个别黑雾也会出现高翠,但有时水很差。</FONT></P>
<P><FONT size=4> 并非所有翡翠的均产生雾,有些玉石场所产翡翠并无雾。一般来讲能产生雾的翡翠原料多产在老厂及新老厂的矿山上。</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癣</A>:</FONT></B></P>
<P><FONT size=4>癣是指翡翠表皮或内部见有黑灰黑色的斑块、条带等,癣的形状大小各异,这些黑色癣的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兰闪石片岩、铬铁矿及一些氧化物组成,国为这些黑色矿物与致色的铬离子有亲源关系,以及黑色矿物--癣内的铬铁矿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致色铬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翡翠致绿。故癣与绿关系密切。民间称“黑随绿走”“癣吃绿”等。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与癣内是否有铬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间又有“死癣”与“活癣”之说。在生成翡翠的过程中及以后的多次地质运动、多次的热液活动中,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环境,可使翡翠致绿。这时不一定有癣,癣与绿关系不大。若癣与翡翠共生,有利于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热液活动,癣内的铬不断释放致色,当地质环境改变时不利于铬元素释放致色时,终止致色,就会产生黑随绿走的现象,称活癣。生成翡翠以后,产生的“癣”没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产生的癣称死癣。</FONT></P>
<P><FONT size=4>根据翡翠原料上的绿与癣,小构造与癣,翡翠矿物与癣的穿插关系,可准确判断活癣与死癣。癣与绿之间的关系可分:癣与绿相互包容不易分离;癣与绿逐步过渡或界域分明;绿与癣相隔一段距离、各方单独存在的三种。有时癣旁有松花显示,这指示其内有绿,但其内绿有多少、形状实无法判断。</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蟒</A>:</FONT></B></P>
<P><FONT size=4> 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见与表皮一样或深或浅颜色的风化、半风化沙粒呈带状块状等有规律有方向性的排列现象,说明原石局部受方向性的动力变质与热液蚀变作用的共同强烈影响,使其内部有可能使铬元素释放而致绿。有蟒带的地方不一定有绿,一定要有松花的出现,才能说明其内可能有绿。有蟒说明“种”老。蟒带一般平行绿色的走向,绿的走向或称绿的形状,大多为原生裂隙充填了铬离子而致色。</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松花</A>:</FONT></B></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B> </B></FONT><FONT size=4>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团块,斑块,各带状物称“松花”。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已渐失色留下的痕迹。根据松花颜色的深浅,形状,走向,多寡、疏密度,可推断其内绿色的深浅、走向、大小、形状等。观察时要上水于原料上仔细研究。</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绺</A>:</FONT></B></P>
<P><FONT size=4>也称裂绺,裂开和称裂,复合或充填了物质的称绺。裂绺分为原生裂绺,即与原石同时生成。后期裂绺,即成岩后生成的。原生裂绺有些已被后期热液活去修复,有些其内充填了后其矿物。后期裂绺会把绿色条带切断,错位。有些绿色条带本身就是裂绺,后被绿色充填了的。要根据裂绺的分布频率估计做什么来估价。在原石上那些低凹部份就是裂绺存在的部位。</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白棉</A>:</FONT></B></P>
<P><FONT size=4>白棉是指翡翠内部有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的半透明,微透明的白色矿物。白色矿物的主要成分为钠长石,次霞石,方沸石等及一些气液态包体组成。是翡翠内的杂质物,严重影响翡翠的质量和美观。它的存在将大大影响翡翠的价格。还有绿与绿之间的白棉。也可能是硬玉本身,这属于绿色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皮</A>:</FONT></B></P>
<P><FONT size=4>决大多数翡翠原料均有皮,特级翡翠也有皮。翡翠的皮是翡翠原料在搬运过程中风化作用布形成。皮的颜色有:黑、灰、黄、褐、浅黄、白等色,皮的颜色的形成是两种地质作用的综合,即由翡翠外部氧化作用使铁的氢氧化物渗透到翡翠皮面的细小微裂隙中,再与表皮下正在氧化的杂质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皮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度、凸凹度大至可估计出翡翠原料内部的色彩、水头好坏、地的好坏、种的老嫩及裂绺的多少。如皮上表现致密细润,通常显示其内部透明度好杂质少;皮表面表现为不明显之苔状物,常反映显示其内可能有绿;皮面凸凹不平粗糙者,显示其内裂绺多,质地疏松,水差。再好翡翠皮上颜色变化大,且有黑癣之类的条带斑块者,就应该有绿出现的可能。黑皮乌砂含铁等杂质很多,即使其内有绿,决大多数为偏蓝的绿。黄白沙皮上水后有手感细沙脱落者、一般水头足。褐色皮称之黄鳝皮,一般种很老,若皮细嫩并见苔藓状及黑色条带者,显其内水好可能有高翠。翡翠的皮学问很多,经综合判断估计其内情况。</FONT></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4><A>翡翠的翠性</A>:</FONT></B></P>
<P><FONT size=4>翠性也称“苍蝇翅膀”。是翡翠的特有标志。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晶面及解理面在翡翠表面的片状闪光。当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粗大时,特别明显。这就是翡翠的翠性。若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显微粒状时,少见翠性,这是因为双晶面及解理太小所致。如老坑玻璃地的翡翠肉眼很难见“翠性”</FON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