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知识】翡翠的ABC鉴别 『彩图实图图解』
翡翠的矿产储量和开采量都十分有限,不法商人为谋取暴利,不择手段,制做出种假冒伪劣翡翠饰品,坑害消费者。当前翡翠饰品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B货”的大量出现及由此而带来的翡翠“A货”、“B货”、“C货”和“B+C货”的鉴别。<br/><br/><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000000"> A货: 是指颜色和质地均匀保持天然状态,未进行过任何人工处理的翡翠。<br/></font><br/></font><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000000"> B货: 是指经过漂白和补强处理的翡翠。制作“B货”一般选用带绿色、质地差、不透明、多杂质的劣质翡翠,先用强酸浸泡,将其中的杂质溶蚀掉,以漂除杂色 指主色以外的颜色如灰黄、灰黑等 ,使主色更鲜艳,然后用树脂或其他粘合剂充填溶蚀后出现的孔隙裂缝,以增加强度和透明感,因此有人又称之为“漂白玉”。由于“B货”看起来显得色鲜质好、通透美观,售价又低于外观相同的“A货”,因而自二十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出现以后曾颇受欢迎;但因其经过强酸的溶蚀,使翡翠原来的结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变得较为松散,以致失去了翡翠固有的坚韧耐久性,即便用充填树脂的方法补强,最多也只能维持数年的时间,之后会随着树脂的老化而变色或破裂。当这一致命的问题暴露以后,人们才意识到这种先前看似美好的翡翠,是经过人工处理的。但当初人们对这种处理方法一无所知,不知道该如何鉴别它,以致对翡翠大失信心,使翡翠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这才引起宝石界的重视,使有关翡翠“B货”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br/></font><br/></font><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000000"> 现在,翡翠“B货”的有效鉴别问题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但经过十多年来多方面的研究,宝石界对翡翠“B货”的特征已有所认识,也摸索出了一些“B货”鉴别的有效方法。“B货”的特征与其处理方法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经过漂白,其颜色绿白分明、格外艳丽,显得不柔和、不自然;由于充填了树指,因而呈现出蜡状光泽而不显翡翠固有的玻璃光泽,且往往显现白色的斑片或网纹;由于受过酸蚀,其表面多麻坑或砂眼,即使充填了树脂也无法完全加以掩盖。这些特征用肉眼或放大镜不可看到。不过,“B货”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结构的破坏,这是因强酸处理所致,其破坏程度与酸蚀的强弱有关;这种破坏的表现或为粒间界线模糊,或为长柱形晶体错开甚至断裂,或为晶体排列方向改变,或为结构变得松散。当然,对于结构的破坏,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鉴定经验的人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出来,但这是判定“B货”最关键的一着。其他一些方法如密度测定、荧光观察、导热性测定和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等,对于“B货”的鉴别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与“A货”相比,密度显然较轻的,或者在短波紫外线下发乳白色荧光的,或者导热性差到仪器都无法显示的翡翠,一般可断定是“B货”;但密度、荧光性或者导热性与“A货”相近 “A货”显示中等导热性 的翡翠,也不一定不是“B货”。尽管根据红外吸收光谱能相当简捷地对翡翠中是否有树脂、蜡或其他有机物质作出判断,但不能据此就断定其为“A货”还是“B货”,因为翡翠行中素有对翡翠进行过蜡或浸蜡处理以增加其光泽和在翡翠背面涂一层树脂以便于镶嵌的习惯作法,且有的“B货”所充填的补强材料不是树脂而是无机粘合剂。因此,必须视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准确的鉴定,单凭某一项检测结果就轻易地下结论,是极易出错的。至于在翡翠鉴别中被有些人视为法宝的滤色镜,对“B货”的鉴定可以说是毫无用处,因为“B货”并未经过染色,在滤色镜下显示的颜色与“A货”一样为灰绿色。初学者和一般消费者对此尤其要注意,千万不要上当。<br/></font><br/></font><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000000"> C货: 是指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又称染色玉。 翡翠染色早已有之, 俗称炝色。其方法是选取无绿色而质坚的翡翠,先进行间接加热,使其粒间孔隙或裂缝尽可能扩张,然后将它浸入染液中上色,如此重复多次,直至表面和内部都着上颜色为止。由于这种翡翠的矿物颗粒一般无颜色,而染液只能沿粒间孔隙或裂缝渗入,并将染料沉淀在这些地方,因此其绿色均集中在粒间孔隙或裂缝之中,且往往构成绿色网纹或呈线状分布;简捷地别是在裂隙处的绿色,不是比其他地方更深,就是比其他地方更浅,且向两侧无延续,亦无过渡渐变现象;较其他地方色更深,是裂隙较其他地方空间大,沉淀的染料更多而致;比其他地方色更浅,则是为避免露出染色破绽,事后又进行过褪色处理的结果。这些特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会显得更清晰。大多数“C货”都是用绿色有机染料染色,在滤色镜下呈暗红色,而“A货”在滤镜下呈灰绿色,因此滤色镜是鉴别一般“C货”的有效工具;但使用特殊染料染色的“C货”,在滤色镜下也不显红色,这是要注意的。为避免出错,在翡翠的鉴别中最好是把滤色镜观察作为辅助手段,不要仅凭此一着就轻易地下结论。<br/></font><br/></font><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B+C货: 是将“B货”又作过染色处理的翡翠。因其进行过双重处理,所以兼有“B货”和“C货”两者的特点,在鉴别上也必须把鉴别“B货”和“C货”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br/></font></font></font>http://www.aosea.com/attachments/UploadFile/2007-5/200751692278561.jpg<br/><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图片说明详解:</font></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图1、2是指经过染色的翡翠,即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人工添加外来染料方法加色(炝色)使原来无色、绿较浅淡或绿较散的翡翠改变颜色。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白色或无色翡翠上染绿色或紫罗兰色。另一种是在天然淡色上加染颜色,使其增色,也称“补色”。人工加入了颜色的翡翠.遇到较高的温度就会脱色。<br/><br/>传统的炝色:其作法多为选用地子较干的白色翡翠毛料,制成器物后,将要炝色的地方用火微灼,受热后淬入水中,如此反复使其形成微小密集的裂隙区,最后将其烧热,淬入绿色颜料之中,使裂隙区充满绿</font></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色。激光炝色:此法实为等离子法,即用水头较好的白色翡翠玉料切成一公分左右的薄片,用等离子流冲击,从而使翡翠玉料产生无数水平状的毛细孔,再将玉料与染料放入高压装置中,加压以着色,从而使绿色染料压入翠料的水平毛细孔,形成整体绿色。<br/><br/>另外,还有一种B+C货翡翠(见图3、4),它是指天然翡翠经双重人工处理而成的翡翠。也称为漂白注胶染色玉,是将一些色种差的天然翡翠,将其浸酸,使结构变得松散,然后在表面涂上所需的颜色,如绿色、红色、紫色。甚至将三种颜色同时涂在一块翡翠上,再灌入环氧树脂,使它固结后显得非常晶莹。<br/><br/>无论C货还是B+C货在对翡翠的原始结构的破坏及危害性上都比B货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鉴别上相对容易些,以显微镜观察其被破坏的原有结构及表面特征而进行同样简便行之有效。<br/><br/>除具有B货的显微特征外,更为显著的是:<br/>染色翡翠的颜色分布在斑晶周围的纤维状细小颗粒之间,颜色呈细线状,或浓集于裂隙处形成网状分布,不是原色的矿物斑点或稍粗的原色矿物纤维、条带。翡翠裂隙处的颜色较其它地方浓或淡,浓是因为裂隙,较其它地方空隙大,沉淀的颜料多,淡是伪造者怕人发现破绽又进行了褪色处理。为此,要注意观察裂隙两边颜色的延续情况,如发现裂隙两旁颜色均匀的变深或变淡,均应引起注意。见图5、6。</font></font></fon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