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8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一件十年未破的奇案!
原文链接: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h ... ad/e0cb110adad368d0
: s/ u, L. }8 \6 Z7 [/ j2 t7 [2 p; j' p
8 ^( q2 ^. j0 u! E; r* |全程回顾:"朱令铊中毒事件"大事年谱
- P% f; K. |; _" ]
/ S9 n6 o% X% b' e" R5 a
' c1 j* \& o" i2 R( Q0 i I0 L来源:《八阕》
; q. Y+ L7 j/ S4 w2 }# Y3 s2 c2 O# p5 \
/ ]7 {# w4 F9 E2 w表格制作:卡拉
- ?/ {- T, c+ V- Z! z
/ a+ C8 ]8 R' z, w# Q' I
R$ P. w9 t+ e# a! e4 o《八阕》编
" s) K3 G8 k- D' T7 {7 H者按:本文为一位持续关注朱令铊中毒事件的普通网友花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整理而成,其目的是还原给公众一个朱令事件的全貌。有鉴于目前有些网站对此事采取封 , U. X1 d' v9 _5 k0 a
杀的态度,故选择在《八阕》发表。在这里谨向朱令的父母,向所有为朱令的救治,康复和追查凶手做出贡献的朋友,向所有真诚关注此事件的广大网友,以及坚持 ( {; Y# p3 D) F- \% O4 \! _) x! d
新闻自由的《八阕》的编辑表示深深的敬意。对勇于报道此事的新闻界朋友表示敬意的同时,也对有些报道的不严谨提出善意的批评。希望记者朋友们今后做足功
; z V. b i- f+ e* r( {, N课,尽量避免以讹传讹。编者已经尽力确保所有事件和时间的准确性,但是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所疏漏。另外由于时间的原因,只给出了部份内容的出处。欢迎知
$ c6 Q/ L% y; _* ?情的读者补充更正。除了事实陈述以外,编者加了一些注解,注解的选择难免会带有个人倾向,请读者自己做出判断。为了照顾到全面的缘故,全文较为冗长,希望
- r/ ~- ]! N7 K$ U" L' O( a) `/ V; P编辑帮忙给分分页。坚信此案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1 @, c V0 P! x" ^6 X- z0 i3 R- J8 I# a, g, Z# ]
+ t7 `0 r( {& F. m1 q) u
****************************************************************************************** " r8 r* j1 a5 n+ R: m
9 `0 ^0 }) U: E- [1 a
@. M: V1 E, u$ C5 h4 c
"朱令铊中毒事件"大事年谱
4 q) ?9 ?# ?/ ?& J9 E, @
" Y; e5 H& w; w- @2 q. r# _% e
$ u R5 q& A! G) {3 L1 {8 j9 w* }*(*1973年11月--2006年4月)
, O6 l2 M. C4 F 1973年11月24日 朱令(随母姓)出生在北京, 6 T, n2 |5 V% ^7 V! m+ |' i m- m
户口本上全名朱令令,因为习惯问题,一般都称她为朱令。家里有一姐姐吴今(随父姓)。父亲吴承之是上海人,今年66岁,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 # {8 M9 @3 k) d7 {, E
理系,退休前曾任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新是吴承之的同班同学,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 L& U+ o1 n& Q9 _' h
9 y0 Z; h! N8 x/ W4 g* ]3 M6 l# M7 ~ B+ Q7 L/ |, N
注:网上的一种说法是,朱令家同样具有"高干背景"。对此,朱明新提到一个表弟跟她开玩笑说,"大舅舅是
; Z! Y; G3 f. f5 ~高干的尾巴":"我父亲朱启明曾经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文革'前在北京市委工作,'文革'后平反,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当顾问,没多久就离休,2001 ?7 z6 K! L) j |6 T* O; g( U/ W6 a
年去世。母亲退休前是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 6 V1 n8 u: j0 X; }. q. }
& t9 \; U7 X7 i$ c V6 V
- b1 |" j$ \. `' [' ^4 a
注: 据朱家亲友回忆:"姐姐吴今以前的名字是
. V' C; G. _! ?叫吴瑾的,因为上小学入学需要会写自己的名字,瑾字难写就改为吴今,同时姐姐出生时只有五斤重,吴今是五斤的谐音;妹妹的名字原来叫朱玲玲,随着姐姐的改 ; @; x8 y' X& D% S
名,也改为朱令,意思是今多一点儿。她们姐俩姐姐更漂亮一点,妹妹身材高一点,姐妹俩各有千秋,都是人见人爱的女孩儿,姐妹俩不仅学习出类拔萃,而且都弹 - e* T4 c- `9 F6 `0 X7 X
一手好钢琴,至今我还记得当年到她们家玩,姐俩在一个钢琴上合奏的样子。当时演奏的曲子是小猫小狗圆舞曲,曲风诙谐幽默,那时他们一家人充满了欢笑,是令
; o% M- P, i( S- q/ T1 {" k2 a; v人神往的美满家庭。"
* b: K1 D% a i9 x3 I4 t 1987年9月 北京大学,朱令的姐姐吴今进入北大生物系学习。
) ?9 {" z/ p$ X# d3 S5 x& F3 @6 i9 a& m7 O. j M# I [
) P4 o, i8 I" _! O% y3 O/ L注:据朱家亲友回忆:"吴今以罕见的高分考 入当年分数最高的北大生物系,吴今不仅成绩好,会弹钢琴,而其她的长项是跳芭蕾舞,是北大校舞蹈队的主要成员。"
# }6 \4 q' n. a2 i' p! s7 u- k7 d8 m. N6 s7 S0 I( Y8 v+ F: O
- x9 \# n3 v/ F
@@ 1989年4月,北京大学,吴今和同学周末去野山坡春游失踪,三天后在一个悬崖下面找到了尸体。 / ?1 x7 m7 @, [# q* j8 G$ B/ `
4 Y. }6 @! T2 u& k3 ]# E
, Y: ~* Y' y8 ~: \7 S3 o 注:据朱家亲友回忆:"姐姐吴今死于意外,当时他们同学到野三坡去游玩,回学校时分成了两拨儿,一拨人先走,吴今本来是准备后走的,但她突然想起有事情没 5 ]: @5 m9 `' g0 r3 _# E* h
做完,要先赶回去,就独自追赶先走的那些人,在追赶的过程中不幸坠崖。事后发现该悬崖非常隐蔽不易发现,现在在该景区她坠崖处还有警示标志。当时吴今出事 ( c& y: ~9 l# Y& D) f
后,她的同游的同学均以为她随另外一拨人走,到学校后又以为她回家了,直到上课发现她不在,才知道出事了,那时已经距离出事有三天了。事后公安机关排除了 - n. N+ d6 ?2 Q9 T, h1 o
他杀的可能,也没有自杀的理由,事情被定性为意外。"
/ m/ ^2 g% R0 D3 `5 W 1992年9月 朱令进入清华化学系92级学习(学号921966,注册名为朱令令)。
. W9 m0 t' z, C0 |5 z. u6 K+ d* k' V2 ^: T7 }6 A
; _( {) ~* l; q3 T注:朱令父母说,小女儿朱令因为姐姐猝死的缘故改读清华,没有报考北大。
5 {6 u% w$ S" R8 a
4 X6 N+ u8 N: W
, }- T/ L9 U! F/ }0 y8 o注:物化2班是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唯一的本科班,专业名称"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最初全班共29人,有两名保送生。不久有一女生从数学系转入,一年后又一女生从水利系转入,人数达到最多的31人。班里11位女生分别住在6号楼的三个女生宿舍:6号楼114,
5 q( Z5 }9 F- ^. G# K. q m$ J6号楼116, 6号楼123。来自北京的朱令,孙维,来自新疆的王琪和陕西的金亚住6号楼114。刘丽敏,高菲,王惠霞,徐冉住6号楼 " U3 x6 C. z/ ^! p
116。李含琳住6号楼123。自外系转入的王小红和王红梅仍分别住在6号楼和7号楼的原班宿舍。
F. a9 Q- o+ T! k6 ]0 C# Y$ k3 l9 X3 l1 u2 n8 b8 ?& a
. j1 I, g4 x7 D/ ]* X2 u7 I
注:孙维来自高干家庭。父亲孙大武现为民革中央委员。母亲为医生。祖父孙越崎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 b; r: y9 e; E0 n煤炭工业部原顾问。其堂伯父孙孚凌历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七届
( \% X2 C) a9 L# c9 w: y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家里还有几位长辈是高级技术专家。
& Q1 {7 m- K0 L/ k/ j5 Z 1992年秋天 朱令进入清华学生乐团民乐队,朱令12岁开始练习古琴。她不仅会演奏古琴,还弹得一手好钢琴,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中阮(一种类似吉他的弹拨乐器),一
: {2 l& G+ y6 O5 ?& ?2 C* @" @" j举成为乐队不可缺少的骨干。多才多艺的朱令还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朱令和孙维因为都是北京人,关系不错,在朱令的介绍下,孙维也参加了清华大学民乐 队。 8 v" G- n1 R1 r- B
1993年5月
/ U5 f2 o0 k% r# n- K, S9 F5 V朱令做为成员的清华民乐队在北京高校民乐汇演一举囊括了的全部一二等奖。朱令自己参加了很多的独奏和合奏节目,拿了很多的奖,包括曲目《老虎磨牙》。 ; J* X3 K* q* K0 S: z
1993年夏 朱令和民乐队另一队员从昌平军训基地赶回学校为来访的美国的一个爵士乐团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乐。军训后, 朱令和清华艺术团一起去郑州巡回演出,
$ ~; a8 |8 P; q8 @8 ]8 f5 Q与劳动人民交流。所到之处包括嵩山少林寺, 以及嵩阳书院等地。 1993年10月1日
0 O8 r; D& j: c+ _# F# D国家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57-93)《极毒物品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8-93《剧毒物品品名表》中,铊盐与氰化物同列A类。据公安局有关人士说北京市工作中需要使用铊和铊盐的单位只有二十多家,能接触到铊的只有二百多人。 ! M2 Z+ S- b& F( Q) V: w6 Y, ?
1994年 朱令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 1994年春 物化2班在分析化学课上知道了铊的毒性。 ! o% p+ u5 V" h+ J+ y$ }
* n7 A8 p9 ~! F* s, D
" w: \ {$ k7 E) C6 f0 x
引:物化2班是在分析化学课上知道铊的毒性的。应该是大二的第二学期(1994春),在讲重金属离子的分析时,授课的郁老师提到六十年代清华曾有过一次铊
6 \, P+ c5 o; A' E! R8 h中毒事故。当时有个学生在打扫一个闲置很久的通风柜烟道时吸入了少量铊的氧化物,当晚就死亡了。他当时只是提醒学生在实验室工作时要注意安全保护,并没有
, X5 W7 @3 g" r' ?讲任何铊中毒的症状,相信他对之也不甚了解。("倾斜的边" 2006年1月14日发表于天涯论坛)
6 i4 K; F6 A- F2 V: B1 i1 r8 o/ h$ S/ K. i0 T6 ?$ N
: o5 ^8 N+ W0 h! b) p, m0 L: Y! b, R
注:朱令在民乐队期间,开始和孙维的关系产生摩擦。她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一个好朋友即使好到特别亲的地步,也总有不好的地方呢?""有一次,民乐队的
, `3 Z7 s/ @3 \9 t活动临时取消,朱令就去北太平庄的古琴老师处上课,练完后回学校上自习,谁知孙维告诉班上同学,'今天乐队没活动'。本来朱令在民乐队的活动多,很少参加
! o2 m1 Z/ I" K班级的活动,她自己心里也有压力,这样一来,同学更会认为'就是乐队没活动,朱令也不愿意参加班里的活动',朱令感觉很别扭。"
8 X- l7 }& V1 x( e" }8 Y! z" o朱明新回忆,这样的"别扭"还有好多次。在另一次,民乐队请了音乐学院的老师开课,朱令回家后告诉母亲,孙维跟老师说朱令的音乐水平已经很高、不用点拨太 F# c/ y5 b! B
多了,将朱令挤到后排,朱令因此很不高兴。(来源:《新民周刊》2006年1月18日的报道)
7 \9 d3 ~; X e1 B7 d4 v. v0 w3 m' [# F r. {& M9 p
! J! |& |8 L& p* j
注:据同班同学回忆"朱令大一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家还会一起聊聊小说,以后大多数时间开始在外面活动,也有了男朋友,很少参加班里的活动,晚上很晚才回宿舍,因此除了上课以外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 N5 h+ p9 w: \! q7 `7 X
7 H3 {2 k" l/ ]5 w" g& h: R# g9 {, k$ g
注:据民乐队队友回忆"为了艺术,大多数民乐队员练琴都非常刻苦。那时清华学生宿舍管理很严,每晚十点四十熄灯锁门, ' K/ |" h/ C2 B7 K! d9 c
十二点最后开一次大门。朱令为了练琴常常十二点才回宿舍。"
3 B/ |% n$ t$ m2 H! x% l$ Q. K" R* Y6 S% D2 `5 Q! e* h
1 G2 U( t8 y6 J( I( s* X* z3 R/ i) k
注: 天涯网上有人曾用带"1987926" " u5 o2 f' \( n
的几个ID对朱令进行了大量的谩骂。其发言中北京腔很重,却又欲盖弥彰地说讨厌北方人。她清楚地知道很多细节,比如说朱令几乎天天12点回屋洗洗刷刷到1
9 _ ` P! P. ]; l! P" }7 d点睡觉,还很肯定地说"孙维才不会去你的凯迪猫眼,听都没听过",(注:凯迪社区网址是club.cat898.com)当有人说吴今死于1987年时她马上就反驳说是1989年,等等。
' Z, t3 `3 R- E 1994年下半年 大学三年级时,孙维"因为觉得功课紧张" 而退出了民乐队。 / I1 n7 B! C2 h# U' Z) b
! e6 t9 o( K( ^ I1 M
4 v( \# I0 g$ P) d0 B
注:孙维声明:"而且我在大三就因为觉得功课紧张主动退出民乐队了,自然没有参加94年底民乐队一二九的排练和演出。"
6 _$ q: d3 Y( g) I 1994年11月 朱令忙于准备学校的"一二?九"演出,身为清华大学民乐队重要成员的朱令特别看重这次演出,"她表现得很兴奋,还给我和她爸爸拿了几张演出票,让我们去看",朱明新回忆。同时,朱令开始"比较多"地掉头发。
4 G Z0 f9 J1 S7 Z. x
: v) F" y: _3 \6 g4 B r: D9 k
; }3 h2 x s. @9 B9 e5 r注:1994年底和1995年初, 有同学目击:"每天打水都能看见孙维. 而除此时间外,5年里就再没有碰到过孙维打水。"( 发表于八阕论坛《生活通讯》)
3 I( k" Q1 s5 R/ k7 r另外有网友" DaJiang "指出:"寒假前后,孙维情绪变化比较大 ,之前不happy,之后happy。"( 发表于天涯论坛) # o5 F3 v8 ^# R1 m+ Z0 e
f: n& F) H7 g4 L4 O
8 L" m8 m0 q$ {+ | \ 注:据当年清华的同学说"当时的清华学生集体宿舍没有开水和热水供应。为防止火灾,禁止学生自用电热水器。学生饮用及洗漱用热水统一到指定的开水房取用。 4 Z) |: q1 S# y( k
开水房供水的时间一般到晚上十点半左右。朱令如果天天十二点回宿舍是打不到开水的,应该是同宿舍的同学帮忙打水。"
5 v1 w+ G9 ^! I1 i5 M 1994年11月24日 朱令21岁生日时,吴承之专门请女儿到外面吃饭,为了赶清华"一二?九"的演出排练,她与父亲在学校附近中关村一家饭店吃了晚饭。当吴承之拿着菜单订饭 ' Z7 Y+ S6 V7 _0 Q
时,朱令就开始了肚子痛,吃了几口后,朱令就跟父亲说,"难受,吃不下"。原本开心的晚宴以疼痛收场。吴承之以为女儿劳累过度,或是肠胃不适,没有太放在
- R, T8 P! q* k, q3 h8 _心上,留下了钱让朱令第二天看病。 1994年12月5日 星期一,朱令因不明原因引起腹、腰、四肢关节痛。腹痛症状为"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绞痛。" 3 u. d6 E$ q: R+ v
3 C6 ]( K- @, y1 k# `' [
. }" [; i# h |! q0 h6 o! T, G注:铊中毒症状如何、如何治疗? ! {: x9 _! l" o% r6 m6 J
3 p0 U# m8 @, o2 U# G5 Y+ e
& Z4 O$ T( B/ w! C
以下文字摘自《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国标GBZ64-2002,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8 n& { Q: p/ n8 p, d* ?
# v$ S, [" x P) i. g" R! B6 }
6 v% P3 k- I2 R" }( w# F# l"…铊属于高毒类,但铊中毒从毒物摄入到症状出现有一段潜伏期。急性中毒临床表现,特别是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诊断时必须根据确切的职业接触史和能引起中毒的劳动环境条件,结合临床表现以及特殊化验检查综合诊断,并注意与相应疾病鉴别。
+ ]/ k( K: g) o4 i2 Q0 e
! H0 B! r. @& |7 y9 A) \& C# E2 ]- J/ `
急性铊中毒主要临床表现在消化道、神经系统、毛发脱落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通常在中毒后2~5天出现。诊断轻度中毒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依据,重度中 # O6 N+ u! N }- `$ _! A
毒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加重,或出现中枢神经和多发性脑神经损害。诊断分级参见GBZ76。毛发脱落是铊中毒特异性体征之一,一般在中毒后2~3周出现,头发 ) ^/ R9 o& y# {& p8 G0 _ S- ]
呈一束束脱落,严重者一个月内可脱光;胡须、腋毛、阴毛和眉毛亦可脱落或易拔下,但眉毛内1/3不受累。也有中毒患者不发生脱发。本标准提出尿铊化验,可 8 F6 d' A/ a: Q2 X$ j w4 t# `* w
作为接触指标也可作为诊断时参考。其他指标神经一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1 o4 j, o' J6 {: @5 o
6 {5 z6 N& V, z$ j* q/ `' o' |9 \1 |! h
铊中毒的治疗 $ F" M0 B3 H3 Y4 v6 W$ ^
3 o; e2 G1 Q | ?& F# v, Q
6 u$ Q; o) u! v8 w5 F/ v! H: ~* Q"…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量B族维生素,保护肝、肾、心等脏器。关于络合剂应用问题,曾试用依地酸钠钙、二巯基丙碳酸钠、琉乙胺等,但均无肯定的解毒效果,故不主张使用。可给予口服普鲁土蓝。"
! A E! X4 C. G- {5 o( i5 l+ m7 r* X, a8 A$ O+ B* L. y: ^' z ?7 M
3 W5 Z' S2 P% u' _2 H+ ~; ]7 J 1994年12月8日起 朱令因疼痛无法进食,同时开始大把掉头发。 1994年12月11日晚
3 z9 N- R7 g( W8 m2 j在北京音乐厅清华大学民乐队的专场演出纪念"一二?九",朱令带病坚持演出,熟练弹奏古琴独奏《广陵散》,之后,朱令还参与了乐队的大多数合奏节目。她父 0 m# Z) l& j/ u2 t% i
母也在观众席中,对于近两日腹痛加剧带病参演的女儿,母亲十分担心,"我知道她特别难受"。演出结束后,朱明新专门到后台找女儿,那时朱令看起来"脸色不
' Y- K8 J' t+ m( Q# D1 c E1 n太好",朱明新劝她回家,但朱令坚持要将道具运回学校,表示要"跟大家一起回"。清华大学民乐队一位老队员事后回忆:"演出完后,在清华南门某餐厅的庆祝 ) v4 p2 \6 K+ J% t
朱令没有参加,这时才听说朱令已经3天没吃饭,完全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所有演奏。" 1994年12月12日 ) X, \: \2 H. N3 A D
让朱明新意外的是,头天还不肯回家的女儿,自己一个人回来了,她告诉母亲,"肚子疼得受不了了"。 1994年12月23日
, I2 o5 q, b* K1 S朱明新将女儿送到北京同仁医院诊治,这天,朱令的一头长发全部掉光了。 1994年12月末至1995年1月末 / q" n0 _$ r) Z3 v. _4 | {
朱令在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治疗近一个月。病因无法确诊。朱明新晚上打地铺陪女儿,朱令"肚子疼得整夜都睡不着",且腰部长出"带状疱疹",去照片子时已经
# P& d! x" [, ` r3 i, d$ o. t需用轮椅推着。因为放心不下拉下的课程和实验,朱令看起来"很烦躁"。同仁医院的医生未查出朱令的任何病因,只给她开了氨基酸等消化类药物。 * p7 Z, w( _ V/ e$ A7 X
* Y9 U* X& H: X) k" p. z* x, J+ I: y; B& n* l f9 n
注:孙维在声明中提到"因为我母亲是医生,我还把朱令当时的症状(脱发、皮肤疼、腿疼)告诉我母亲,让她帮着分析和打听,我母亲当时还说可别是红斑狼疮" 。
, f4 i |. N9 k 1995年1月23日 朱令担心学校落下的考试和功课,病情稍有好转就坚决要求出院。
: `8 W% ?- u! Q$ J1 o1 p
; Y" F! o: `( m( d8 ~" ^" l- B. I) J% }
环境系女生张博,曾经和朱令一同上过"视听练耳"课,意外看到朱令"剃了个光头,戴着顶帽子",心里嘀咕:"真是特别酷!"
2 v0 ?! b- d# `- k+ j' f5 K
; V. S( ?9 M& r# _6 J8 @4 t; u9 }! @
同班同学,物理化学课代表陈忠周回忆说,"很多同学都觉得她脸色有点苍白,没想到她已经病得那么严重。" # d' e. U! r: c, }8 W9 {
1995年2月20日 新学期开学,朱令坚持要上学。 1995年2月20日至3月3日 0 q* Y# e3 e v. G, \/ U+ b, j$ _
朱令返校后,除2次周末由家人接送往返回家住过两天外,朱令差不多有8天的时间呆在清华校园内,她"走路已经有些困难"。朱明新很担心,其间几次跑到清华看望女儿,朱令宿舍给朱明新的印象是"挺乱,水杯随便放在桌子上"。
% f& C0 A$ s) j" ?这时的朱令,大多数时间是呆在宿舍温习功课、准备补考,每天跑到乐队同学那里用电炉热家里带过来的瓶装中药。朱令在电话里跟母亲说:"乐队同学要帮我打饭,我不要他们帮忙,我自己打饭。" 1 ^3 _' k" B5 J
(来源:《新民周刊》2006年1月18日的报道) L' g: }) a7 d5 X" R! V6 Q+ D
4 {" L. w$ C. B3 k" L c8 P
1 X: W9 y. G( z. {8 y0 I" R, ] 朱令在校的两周时间内,只去系里上了一次实验课,一次准备补考的答疑课以及一次物化课的补考,其他时间都是整日躺在宿舍床上,补习因住院缺考的几门课。身
$ E7 O% W, ^2 [. \0 c体虚弱的朱令,每日早饭是母亲带给她的面包和壮骨粉冲剂,午饭和晚饭都是勉强撑起,买饭菜端回宿舍半躺着吃,口渴时喝的是同宿舍人帮忙打的水。清华大学宿
5 N1 Q( E! }. \# c8 [) C7 m舍管理严格,男生不能自由出入。(来源:《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1月10日的报道) # ^. {$ e; Y# b& c
& G. ]$ D- J* D/ J' M0 n F6 P8 \( n. v" d
注:2006年1月13日skyoneline说:"朱令二次中毒是在回校之后,那时 2 T/ I- B R2 q' b7 ~9 c" [
朱令身体极差,她睡上铺,她的力气最多只能到下铺来拿拿书。考虑到当时她和宿舍另外两位女生关系并不好,作为好朋友的孙维一定照顾她较多,也最有机会下毒。"
, v. r) W/ U$ ]) o7 X/ k2 H 1995年3月3日 朱令再次因不明原因发病,双脚疼痛难忍、双手麻木,不得已再次独自回家。当时的朱令又长出几厘米长的头发,她告诉母亲"全身都疼,最疼的是脚"。朱明新大惊,带着女儿先后到北医三院、北京医院看病,没有疗效。
/ l6 w( x' G+ x/ i" R0 l2 M. r7 D9 n+ o: z( ]: {3 e1 d% W
0 l/ C4 e5 c0 ?9 {+ ] M5 {
注:由此可以推断:"朱令身边就有凶手"。凶手的第二次投毒,应在2月27日(星期一) 至3月2日(星期四)几天间。 3 [. C) K" w4 e# N) ^
1995年3月9日 朱令前往北京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就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给朱令看病,李舜伟告诉朱明新,朱令的症状"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 3 Q% G! y4 b# K4 l( t
盐中毒病例了",他建议朱明新赶紧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与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专家张寿林处做鉴定。张寿林其后与李舜伟会诊,高度怀疑朱令是"铊中毒"。
$ S; f" {2 H9 R2 q) s* i但因条件限制,朱令没有做铊中毒鉴定,而是在协和医院急诊室一边观察一边等待住院床位。 , E7 N4 `( L5 u- X; v
: W7 B' N/ k7 ^* \
$ g- C% G/ C7 }6 z 注:在朱令在神智清醒的时候,曾向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否认她有在实验室接触铊盐的传言。李舜伟对此不敢轻信,特询问清华大学化学系,请求出具书面 ( H- M+ ]6 U* l8 I) h8 X
证明。化学系老师出示了学生接触化学药品的清单,肯定朱令并无铊盐接触史。此事被记入病历。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一位老师也告诉朱令父母,清华的化学毒品管理 ; J; X- D% w6 v3 e; @: l5 R
很严,两个人拿毒品柜的钥匙,同时开方可取出。
6 X, ]8 i+ i+ D5 Q& s9 g
7 y6 U6 | F! T- v2 v5 z6 p. V1 o7 b- r3 H4 ~
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清华学生提到,"查遍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整个清华大学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到铊盐的,从1992年到 ) w& e1 ^. E5 h* q! Q8 j
2002年只有三篇。其中有一篇是1996年发表的,从化学类文章的周期来说,其中的工作应该是1994年到1995年之间完成的,这个时间正好是朱令被投毒的时间。"
1 S) x! ] O! ?' L" N" v; @) x. ^' l# ^- F
0 L/ _6 e5 H1 _3 m5 m; H) s 1995年3月20日 朱令病历显示丙肝抗体正常。 1995年3月22日 朱令吃东西开始呛。 & j! Y' v) L- k
' L" V3 `: |% Y! Y* j% G+ q% o+ p
1 R+ G! y# X$ X9 Z( K7 P/ m" \' N, @这期间,朱令发病一直得不到有力救治,开始出现了神志模糊、对答不切题等反应,又伴有严重的腹痛和脱发症状。
/ ~" |" c4 [: x3 f# i0 Y 1995年3月23日 朱令中枢性呼吸衰竭,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并做了气胸手术。手术中她产生昏迷。 1995年3月24日
9 r' {. l6 c/ J7 I1 _协和医院对朱令开始的血浆置换疗法尽管对在确诊不得的情况下维持她的生命起了相当的作用,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cc以上的换血量却使她感染了丙肝。
3 Z/ D2 [4 O- D3 z
) J' \" B9 t; }) c% e4 a% R. I4 e! f/ d, r | {# K) D4 A
"她分七次总共输了14000cc的血,几乎全身的血被换遍了,但是仍然在恶化,而且感染了丙肝。"吴承之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 x/ Z" v% w* c- j# ` 1995年3月25日23点 朱令出现吸氧不稳定的情况。幸好守护在侧的父亲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次危情。
3 e9 M* k* I4 h1 K3 q9 i" Q9 y
! t9 s f, z& E+ g0 Q- v4 h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协和医院普通病房,朱令的气管被切开个洞,里外都接着管子,处于昏迷状态。晚上吴承之夫妇陪床,发现女儿血压有些不稳,便一直盯着仪器。
. T$ S, n" U4 \$ \" t+ R一盯就是三个小时,两人渐渐有了困意,突然仪器上的指针往下掉,老吴夫妇慌忙叫来医生,原来朱令体内有一根管子掉了,造成了呼吸衰竭。吴承之想想便觉得后
0 I1 m4 R7 J- _0 T2 `怕,"如果当时我打一会儿瞌睡,恐怕就再也见不到女儿了。" (来源:《法制早报》2006年1月22日的报道) , w4 @! a& }% j+ L
1995年3月26日 朱令被送进协和ICU病房(重症病房),靠呼吸机生存。 1995年3月28日 7 h8 ?! J* u' p2 H
朱令进入长达两个多月的深度昏迷。期间家人请求会诊,朱令的主治大夫认为:"协和是世界水平级的医院,你们还不相信我们?" 1995年3月底
) i$ k. h- G0 n2 H朱令的一名女同学给吴承之打电话,告诉他"朱令还剩下的面包,我们几个分了吃了"。"很明显,有人在销毁证据。"吴承之向记者回忆这个细节时强调。(来源:《法制周报》2006年1月26日的报道)
5 T' o4 Z( \( ~- Q9 w9 v7 `4 e9 P1995年4月5日 《北京青年报》的一篇关于朱令的报道将朱令的病情公诸报端,朱令事件引起社会关注。 1995年4月8日
* @( B$ [& }- T1 W2 i6 [周末,朱令中学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和5名中学同学去医院看望朱令。事后希望能找到方法帮助朱令。贝志城说:"我和朱令是中学同学,初三 , m. v6 f$ M7 t3 T5 H5 H$ m
同班,当时关系不错。但之后朱令姐姐意外身故后,朱令性格比较孤僻了,打交道就少了。大学后完全没见过面,所以朱令第一次中毒也没有去看望过。第二次朱令 # Y& Q6 O" K/ i9 ^2 R
大概05年3月中中毒,也是到4月有同学告知说朱令可能不行了,去见最后一面吧,才去探访的。"
3 s: X8 A( C) ]8 t. Z- R: y2 x+ a- [; q6 c' S& B* q8 |
' h% [4 i; D6 S1 g# h% D
贝志城描述:"我们每次一个进入ICU,那个我们熟悉的美丽、活泼、多才多艺的朱令,头发全秃,全身插满管子躺在那里,昏迷不醒。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双腿发
# T0 z5 I1 ^* Z8 g7 G软,想跑又跑不动。一个男同学说,我们一定要救朱令。那时我刚刚接触互联网,就和朱令的父母说了,要通过互联网求助,确定朱令的病因。朱令的父母对互联网 4 x, t' X% H! f, Y. t1 n* n
一无所知,并没有表示出很大的兴趣。"
9 r+ V) s: t4 l/ L3 c 1995年4月10日 贝志城找到在实验室能用UNIX上网的同学蔡全清,请他帮忙在互联网上发电子邮件求助,描述朱令病情,希望得到专家意见以确定病因。
T s) i# ^8 x# X9 p M
' [/ K0 [: H+ S0 }% d! @" G4 r8 g. W" h
"哪个同学见到朱令那个样子都会想尽办法去帮她,当时因为我们宿舍正在做internet的实
9 ~% T- `& N! l9 w" n# L验,而当时几乎没有人知道internet是什么,只有北大、化工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三条线路有internet。"2006年1月13日晚间,朱令中毒
7 F- L, K+ j4 P$ {9 D* B3 Y [5 m5 M# s11年之后,贝志诚向《新民周刊》记者回忆。
. B8 v3 b2 O5 t/ X0 G$ G# d% O9 d5 }% Z1 d+ W/ I2 Y- J* @
2 y" H' P: m; {, M 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当晚他们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的
6 r! ~! S6 e. a* {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和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蔡全清在炎热的机房守了一夜,3小时内就开始收到回信。同宿舍同学刘利编 4 ]9 _# p" H& b- A9 O$ L
写了个软件,利用关键字对这些信件进行归类。十天内他们共收到来自18个国家的专家回信1635封,其中30%认定为铊中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远程
4 B' }% Z, h4 x- x1 L7 [* m医疗专业的博士李新专门建立了个网页帮助对朱令进行网上会诊。 + j+ @: K% v$ @4 K! n' U
0 J& x! J {& k1 s, |
# l8 t1 |8 C6 s9 r. s朱令的乐队同学、后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任教的黄开胜等人在1995年4月至5月期间从贝志诚 + O" D+ J6 a3 ?5 C c U' _
那里取回从国外发来的一部分电子邮件,共1635封,并逐一进行了阅读,黄开胜在1998年4月25日的一份书面材料中提供的数据显示,"提出诊断意见的 , O) J- p" M+ n0 }8 N1 L
电子邮件有211封邮件认为朱令是铊中毒,占提出诊断意见的电子邮件总数的79.92%。" ' ~4 p# ?2 L- W4 {
( E3 N7 e8 D2 S- ~8 i3 j' W. h# o' a6 i- Z! @' T, N9 v
贝志诚在北大征集了20多名北大同学义务翻译,不断地把信件译成中文,送给朱令父母,希望他们尽快转交给主治大夫,给朱令做一次是否铊中毒的检测,但是协和均以"干扰治疗"的名义拒绝。
* W) P1 k+ x( Z' C2 w贝志诚回忆:时任ICU主任的大夫还说,他们这是在给院方"施加压力"。 # `+ C1 u4 b' O& d
1995年4月下旬
: t5 [, |) y# F1 ^2 ^; u贝志城和同学希望朱令班级一起帮忙翻译收到的电子邮件。双方产生误会。物化2班团支书薛钢声称组织班级里同学将邮件翻译好后没有交回给贝方,而是直接交给系里老师转给了协和。这个说法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清华或协和的证实。 ( a, i: `+ o( Q8 V. I; r% G
1995年4月18日 协和医院发布朱令的病情报告认为朱令"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可能性大"。在这段时间,协和医院通知朱令家属,明确表示可以"排除铊中毒"。朱令继
8 D0 ^0 N- F* r续天天接受各式各样研究性检查,前来会诊的协和各科大夫依据他 " h; f! v2 g* i, R4 M
们的某些判断提出各色检查建议,比如"肾穿刺"或者"脑活组织"检查,有些破坏性过大的检查被家属拒绝。有一次,她的主治大夫坚决要求朱令从协和的老楼搬
5 q0 X, O3 k+ c$ F到前楼去做一次"核磁共振",因为朱令全身插满了管子,又处于昏迷状态,家人只好请来数名壮汉帮忙运送。就是这些检查,使一年后朱令出院时,他们家人收到
5 I$ U5 v7 h. K R: z8 H1 V了含少数住院费和昂贵的ICU监护费和药品在内的50万元账单。 @( `8 E F( R- X
. I5 C% N9 c2 T. }- p: H) N' G/ v M7 G: v4 ^
《法制周报》报道:最初住院治疗的40万元,清华大学给报销了。此后,朱令离校,所有的费用都得自己筹集。几次住院治疗,动辄上万元。这对于靠退休金生活的两位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t8 u6 H+ d1 j& V 1995年4月18日清晨 贝志城到协和ICU病区门口等大夫传送翻译好的电子邮件,希望能够被采纳,从早上8点等到下午5点,除了少数愿意看但是不起作用的年轻大夫外,其他人谁也 ( s9 P6 s$ `5 F8 p! _. l. m6 H, n% I
不看。贝回忆:"当时救朱令的时候我有一次去协和送翻译稿,当时还试图让他们接受,然后协和的医生让我在医院可能站了六小时吧,就是不接,我记得我走出来 : m5 P) N$ l) o6 b! a* n
的时候我还……我记得我当时的动作是看了一下天空然后说"我能干什么",我是比较要强的人,但是这件事我的无力感很强。" $ [ G o6 O3 G( [( X
' b- E3 |% O* |4 y: m/ f+ B1 U( G' S5 u
注:有网友指出,协和的朱令负责医生早年与清华合作,出版过毒物手册,专门阐述过铊中毒问题。到目前为止,当时朱令的主治医生和ICU主任的身份还没有暴光。 : u! C' f. f8 a1 T% Y4 H
1995年4月28日 由陈震阳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尿液中铊含量275微克/升;脑脊液铊含量263微克/升;血清中铊含量31微克/升;毛发中铊含量532微克/升;指甲中铊含量22824微克/升(北京地区人群尿中铊含量为0—5微克/升)。"
9 Y6 o1 g* O2 w( N7 h' w据此,陈震阳认定朱令病因缘于铊中毒,且是两次中毒,不是自杀就是他杀。陈震阳告诉朱明新,铊盐无色无味,"搁在面包里都察觉不出来"。
6 X _( A" S" i6 }( O0 R) o0 v/ A3 ]" r+ e2 w4 B2 j: @
/ Y i1 p" [5 s8 Q, y/ [0 w当陈震阳先生看到频谱仪打到尽头时,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体内会有這么多铊? 绝对在1个致死量以上!" 8 j6 N( c; e2 Z1 u1 X- u# {% R0 b
陈震阳很负责地将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同时找了一个女同事帮忙,将两付样品比着做,结果朱令那付仍是强阳性,而女同事的则是阴性。"我在写报告的时候,心情很沉重。这是中毒案!人命关天,毒从哪来?這种急性铊中毒一般极可能是一次大剂量地呑食。"
: x, ]; T" ~8 ]7 w( B H% y陈先生說。
# C2 d4 j1 d' N; x7 `% V
: E4 U& g3 ^: U. P( e$ `5 ^; D6 b0 X3 Z/ o
陈震阳后来解释,朱令铊中毒症状很明显,比较容易诊断,尤其脱发、米氏线、手足痛,很典型。铊中毒一般在体内潜伏期比较长,发病时间也长,侵害病人的神经 % D R' Z% S! Z6 j1 z; U
系统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及时抢救,毒物还没有侵害病人的大脑神经、视觉神经和四肢神经的话,那么病人的情况就会好一些。 4 R) d; }7 m. u
& F. x3 l5 O) T1 `( P$ b; h3 b) l2 g' v- w$ N3 b( A$ i+ V
注:铊 (Tl)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稀有重金属 , 原子序数81,银白色 ,质软 , 剧毒类 ,燃烧时能发出绿色光焰。铊和铊的氧化物都有毒 2 ]! g% T" a7 v
,能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肠胃系统及肾脏等部位发生病变,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金属铊在变成化合物之后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 * S6 S l! j1 R/ ?& I
,像硝酸铊、硫酸铊等。这些化合物入口后会被人体快速吸收 ,并会蔓延到全身组织 ,造成肾、皮肤、神经、肌肉等病变。急性铊中毒患者 ,有恶心、呕吐、腹绞痛 / T* j! s; }# Z
,甚至昏迷、抽搐、休克等症状。慢性铊中毒患者 ,初期为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头晕、头痛、失眠
6 W9 [% l% G6 [" O0 I' t2 V, P, t; ],随后便会出现手指震颤、视力减退、脱发等症状。(来源:google)
% B8 F4 ~$ x# \; x
5 m' M# \5 Q5 I9 x) p
5 e" h9 H$ v# V n4 Q# o4 S8 Y治疗铊中毒可以用普鲁士蓝片剂使铊与之反应生成不溶物排出人体,但这种染料价格昂贵而且生产很少,目前中国国家储备约有一百片左右。(来源:google)
+ v; c# ]7 l, a& h' Q y* z4 V 1995年4月28日晚 接到陈震阳的报告后,协和医院和朱令家属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解药普鲁士蓝化学剂。协和开始用普鲁士蓝化学剂排毒,一个月后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基本排除,中毒的症状消失,然而严重的后遗症却将和她相伴终生。
* j- N" a3 _4 N1 Z p) R, j3 {2 V8 |
- a- K) F$ m7 i7 Q1 U6 F6 ^
(朱令确诊后) 协和医院立即邀请了国内知名的6名神经内科专家会诊,决定给朱令用药二巯丁二酸钠。"那是当年给'61个阶级
; _; l1 V/ g6 L) K; u) @兄弟'的药,生产于50年代,二次大战时的用药,早已停产。"吴承之犯了难。但还是在中日友好医院找到了该药,仅售3 + x& l9 q6 w8 r6 A' }7 ]. L( ~! B& j5 O: @
毛钱一支。拿到药的吴承之在网上却看到了这样的回复,"该药副作用很大,建议用普鲁士蓝。" " }0 w" ~2 u/ V2 V( g
当时正值"五一"长假,相对来说比较普遍的普鲁士蓝让吴承之再次犯了难。但靠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的帮助,吴承之找到了普鲁士蓝。原以为药费很贵的吴承之怀揣2000多块钱。结果买了一小箱,10瓶仅用40多元,合计一瓶4元多 + v$ W; ~+ R9 Y4 k9 \
。朱令服用之后,病情立刻得到控制,逐渐稳定,开始好转。在协和的总计治疗费50多万元,"真正的救命药仅需4
' b. W, Y" q3 m h R5 d8 z2 ]0多元。"吴承之的语气里充满无奈。(来源:《法制早报》2006年1月22日的报道)
8 `/ m' E) I9 N1 P$ n. O$ t( } 1995年4月28日晚 朱令父母通过朱令舅妈找到时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薛方渝教授,朱令舅妈在薛方渝家提出报案的要求。薛方渝教授当即请示时任清华大学党 + E k* F: f U* B( _2 c
委书记的贺美英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请示后薛方渝立即打电话向兼任清华大学派出所副所长的保卫部长报案。(来源:《新民周刊》2006年1月18日的报 道)
" P h' s8 S/ C, Y1995年4月28日晨 朱令的舅妈又与薛方渝教授联系,要求立即迁出同宿舍的同学以保护现场,查封朱令在学校的物品,进一步化验。薛方渝教授表示,迁出同学有些困难。(来源:《新民周刊》2006年1月18日的报道)
8 s) U5 a. j7 \8 X0 i- \, ]
- B2 Y* w- o+ Z/ g5 c* F: D; u2 R# k$ J9 J
[原稿此处笔误(1995年4月28日晨),时间应为1995年4月29日晨。特此更正。]
0 \1 n+ }# T. I 1995年4月底 协和认为朱令是二次中毒。公安部门介入调查。 1995年4月28日至5月7日
: ]' m" N1 u, l2 |3 G# D% }朱令宿舍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窃案"。当天来查看的民警事后告诉朱明新夫妇,钱散落在地上;与朱令联络过的清华一位老师告诉他们,朱令的杯子后来在同学打扫卫生时,在宿舍床底下被发现。(来源:《新民周刊》2006年1月18日的报道)
. C! t6 ], b) K5 \. b/ E1 `/ K7 |4 t% H( h
8 ]1 H3 D |: Z7 ?吴承之说:"据当时勘察现场的民警后来跟我们说,钱撒了一地,其他同学的东西都没丢,唯一不见的是朱令曾经用过的一些洗漱用品。""朱令用过的不锈钢杯子也被扔到了床下,我们怀疑凶手在消灭投毒证据。"(来源:《新闻晨报》2006年1月11日的报道) 9 b+ P' _/ X! |; K' i- ]
Y4 v( C+ Y7 Q& v
: K7 ~" ^) g9 M+ C4 p+ B注:网上关于朱令的杯子的两个说法。 ; ]- o3 ?# }6 ?6 T
v( _( ]7 W& A7 G# A6 U
|& B; a1 c& S
说法一:1995年下半年,警方从孙维床下孙维的箱子里搜出了一个彻底洗干净的朱令的咖啡杯。孙维说在朱令住院期间,怕杯子落灰洗干净了收藏好。 $ w( m o9 n% X
8 w4 X# V! i* @
, A' q2 Z @7 `( p1 c2 L---数据来源:贝志城听朱令的母亲说,朱令的母亲听市公安局的一位离休干部说。
. ^1 Q$ y8 {; k$ ~$ ~+ l2 u) g+ O! Q* Y* I6 p9 S; I+ T
8 i5 M0 Y- ~; D! ]+ E. _: n说法二:警方公开搜查朱令的宿舍,带走朱令东西的时候没有出现发现咖啡杯的事情。 : C3 J) F' q0 }& h' V" O+ Z1 k
& B. [9 }) a: e+ {: k# Y' m
$ S# v# V7 t- B9 s6 ]6 i
---数据来源:孙维和朱令的同宿舍同学 (使用"太阳正暖" 的匿名,有人指认为金亚),当时在场,并且和警方合作指出朱令的东西。 ( S$ v# ?2 f# J o% {6 ~7 z$ E
1995年5月7日 朱明新夫妇被清华大学派出所叫去做笔录,由此了解到,朱令一案由清华大学派出所和北京市公安局14处有关人员负责调查。 9 t: q3 [- H/ p3 G1 J3 S) C8 K& V* S
1995年6月9日 《南方周末》头版头条报道了北大学者刘华杰所撰的互联网帮助诊断朱令铊中毒事件。文中称"这是大陆首次利用Internet进行
4 W3 a& @& U, N, D全球医学专家远程会诊。" 1995年下半年 朱令的同学,熟人,和朋友被广泛的调查问话,其中包括孙维和贝志城。 1995年8月 " [3 X3 ` F; @! ^; I: j; P
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醒来。 h+ d$ G- e! [" l
3 Y# w8 T& W7 D1 L6 B- n1 g5 m
) G! x9 U$ s5 L9 r! M1 m刚苏醒不久,朱令对母亲朱明新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的脑子好像是空的"。那个时候的朱令总是吵着要去学校做实验、要选修计算机课、要看书。在知道自己的眼睛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后,朱令终于放弃了"读书"的念头。
3 L* @& O, ]7 I5 Y# v
9 b! F7 b, J' d" @1 L# J+ M* }+ Y- \4 ]( @
"1995年8月,她整个人都是瘫的。我说,'令令你听见妈妈在叫你吗,听见了就点个头',她点点头,到了9月份,别人说话她也能听见了,也能想起一些以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朱明新以为奇迹会发生。
& c$ Q/ n5 t- w3 g, J 1995年9月 记者陈童采访朱令同宿舍同学,遭到冷遇。他描述说:"在朱令的宿舍里,她昔日的同学已把杂物和部分行李堆到了属于朱令的那张床上。"我很忙,没有时间给你 ) J% c: W8 m: Z% x2 j3 B- m' } [, j
讲朱令。"舍友这样回答。在一再坚持下,这位女同学同意"简单讲一下",下面是原话:"朱令,女,21岁,才貌双全,多才多艺,性格活泼,开朗大方,自去 9 M9 i4 c& K& q; a& w: f
年12月生病,今年3月昏迷,至今仍在协和医生接受治疗,句号。" 1995年 女友》杂志报道朱令铊中毒事件。 1995年下半年
/ ^0 `1 R! e& _5 R# s清华有谣言说朱令之所以中毒是因为朱令的父亲走私铊,不小心沾染的。谣言的起源最终查明是孙维。---数据来源:贝志城听大学同学的清华女朋友说。 , j7 S, m- F& }( f4 M1 ?7 j
`' s) Y/ e; r' f7 M% r( C) w
+ G$ J& o. t$ M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谣言。---数据来源:孙维和朱令的大学同学。 1 I' f& B$ L( L+ j
1995年底 孙维被公安列为唯一犯罪嫌疑人。
R' U: z7 O: m i3 |5 a c' a9 H& x9 g$ J# v
. q2 R* G% h, a, Y& a
注: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对朱令父母说, "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 * z; ^ B0 l% `" k7 h; `& I
* N+ t" |5 B3 ]! I9 ?# z8 s5 s6 U
% r6 e" O3 d! X! t警方调查时,清华的校方先是矢口否认有任何学生可以接触到铊的来源。后来承认孙维是唯一能接触铊的学生。---数据来源:贝志城的公安朋友告知贝志城。孙维1997年从警方直接得知。 f( e5 H; v6 N t, A( e0 U# e
9 C! a- a7 \: c+ b0 x, v3 D1 R- Q T3 B8 w$ ?# [: W# n7 u
1995年底以前,贝志城得知孙维是唯一嫌疑人。---数据来源:贝志城的公安朋友告知贝志城。 9 N7 c! `$ e% ?% y/ F, `
' e1 ~8 E# [5 \7 `2 |- M
8 B3 V) P5 n8 I; `" a6 C: O "怀疑孙维并不是我的臆断,1995年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孙维是谁。朱令铊中毒距现在已经11年了,警方透露给朱令家属的唯一嫌疑人,就是孙维。并不是我
$ s$ A' ~2 e9 U2 e" a4 U* g# E以及朱令家属怀疑孙维,警方才开始调查孙维,而是警方长时间地调查孙维,我们才知道了孙维是这个案件的嫌疑人。"---数据来源:贝志城 / S, E& Y6 d2 x
1995年12月9日 孙维的爷爷孙越崎去世,享年103岁。孙越崎曾任民革副主席。
* B. M/ Y3 P" s* i) O$ m s# Q& E- S6 c
6 \! g5 y( d8 k
注:孙越崎去世前,江总书记探访,孙拉着江总书记的手求情要求把孙维放出来。 : C, m2 ?" I; E# E. d+ D& f6 Y7 o% ~* _
$ J0 B" Z+ C6 l1 F% e8 q) r& P
! h, c" I2 _2 J1 X1 O" m, A) ?---数据来源:贝志城的公安朋友告知贝志城。
# c; X* @. q, R
! A; g* g8 C" o; K. Y- ^
: Q/ r( O& Q: g 注:新华社北京1995年12月22日电:孙越崎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以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
{9 W2 @ [) {9 q" ~0 P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前往医院看望或派人看望,或打电话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 n: o( l) E- I4 z! f* w1 K( M4 _. o% r
( S0 h5 x1 K! d. ]' n% g! m8 U
注:北京市公安局长大发雷霆,说"放他妈什么放,打死了装在麻袋里放出去" . E, D, N/ f! K& [% M. f' ^4 _
3 g; B( I& @+ i% [' F$ Y/ X# U; ^' @% W2 W# N
---数据来源:贝志城听朱令的父母说,朱令的父母听一位已经过世的老公安说。 1 ^, s7 v1 C* R5 W8 \+ Y/ [/ H
* A! a! X8 \0 ?* u8 @: n7 j0 T }
) C: {3 z$ j% U5 q4 Z1 T注:孙维从来没有被jc关押过,根本谈不上求情放出来这一说法,可以随时去公安查证。---数据来源:孙维声明。 5 E! P! D# w; `- f0 D3 ^( c
1995年12月 ,《美国医学》杂志刊登文章,报道互联网诊断朱令铊中毒事件。(U.S. Medicine,"Internet Diagnosis: 7 ]) ], m, ^" o% }. D6 k
New Link to China", Vol. 31, No. 23-24, Page.3 & 9, December, 1995.)
% s' S' m4 `* E& k% c4 p
$ o+ v& f P6 j/ ?
8 g L, S) M' U注:这篇文章中提到"Zhu Ling, it seems, was the victim of a murder attempt, linked at
8 ~: Z% n8 w' R. u2 r4 L* b* @this point to a jilted suitor. According to the home page chronology, her
! m- v& I/ V! K3 N" w- _parents in mid may reported the case as a "possible deliberate murder" to
3 R- f7 t6 n( s0 ]& g' I# Mthe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in Beijing. Zhu Ling in fact had not worked / Q" k2 q! p5 }
with thallium in the laboratory."
- V& c! k4 }) R中文翻译:看起来朱令是个谋杀企图的受害者,目前线索指向一个被抛弃的追求者。根据有关主页的记录,她的父母以"可能是蓄意谋杀"
3 v# N5 j9 u* }于5月中旬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朱令事实上并没有在存有铊试剂的实验室工作过。 4 S' ~) V2 u: ~' l% q
1996年 警方没有传讯任何人。(来源:孙维声明) 1996年1月20日 美国医生Robert A.Fink在网上提到《美国医学》的那篇文章,
: T0 p5 k$ Z3 t% S3 ]5 U4 j关于朱令案是谋杀未遂的说法在网上流传开来。
6 N3 X2 ~* K( z" `
$ Q7 t' g0 K: U/ i$ P: r7 y$ C! a, V7 K
From: Robert A. Fink, M.D., via: www@cc-chs (Virtual Clinic) . R. a. d! E9 N" c7 F* [
! e f6 l/ u8 g5 e) u; }+ t
' n9 v1 L- N( a6 ~9 WDate: Sat Jan 20, 1996 F" a; b9 L3 Y
( o& N- Y1 D5 w* W
: K6 C9 g; n/ E' ^; _. z' j! ?Topic: homicide attempt
+ k/ g2 i0 F, I2 B% [
2 p U/ F* c5 l2 S/ X0 G& ?. b1 Q3 D' g4 \( [: B
A recent article appeared in "U. S. Medicine" regarding the work of Dr. " c$ u+ ~% i7 H7 x0 f' r
Steve Cunnion, a U. S. Navy physician, which states that a report has been
$ t1 u# }3 s2 [ B. |% Y- C* rmade to the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in China, alleging that Zhu Ling's
$ }7 {+ \" @) i; H' ]thallium poisoning was the result of an attempted murder. It was further
! B8 N4 q ?8 A( Zalleged that the perpetrator was a jilted suitor and that the source of the
/ D, ~( w- @# m4 Sthallium was *not* the laboratory in which Zhu Ling worked.
1 }$ Z, c! ^' b! [7 o 1996年6月 朱令从协和出院。又转入其他医院及一家康复中心继续治疗。
( \3 j5 v* F" h9 o' g; H V
: g2 C6 F( T( n; J. D) p
6 ?6 T! @+ t" T吴承之说:"由于误诊延误了治疗,铊毒破坏了朱令的大脑神经、视觉神经和四肢神经,导致了她100%伤残。"
. ]' {% ~# _) X" ~( [
$ s% C. O9 J$ d+ H6 s
4 S& V$ x9 w$ Y( T( q/ K 朱明新说:"我当时还很不想打官司,主要是想给女儿一个好一些的医治环境,再加上我一再考虑是否将来还可能不得不回协和去治病,它毕竟是中国最好的医院, & `7 w$ V/ H% q6 l9 X0 A% X
要不是亲朋好友一再鼓励,我可能就让这件事不了了之。后来的情况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协和一再地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证据,我的决心也就越来越坚决,直到后来,
- ?+ ^2 K% q% e变成了我是家里惟一坚持要打完这场官司的人。"
- R3 t _$ a' Y# r+ x8 V 1996年
2 r/ x0 |7 Y; q6 w+ B. C孙维和宿舍另外两个女孩----新疆的王琪和陕西的金亚一起到海军总医院去看望正在做高压氧舱治疗的朱令,那天,朱令笑的声音格外响亮。在朱明新的印象中,这是最后一次见到孙维。(来源:《新民周刊》2006年1月18日的报道) 0 ^3 v% w$ A }6 v% T: @/ F
1996年12月 朱令的母亲朱明新决定起诉协和医疗事故。 1997年
; A& V4 {6 C% s8 f/ ?% v0 O( o& @* h朱令在北京方庄医院做过10个月的康复。第一次接触朱令时,复健医生胡海鹰的印象是"视力仅有光感,快达到盲的程度,铊毒严重损害了神经系统,运动功能、语言功能都有严重障碍,并有轻度脑萎缩症状"。 + [+ m6 \" d( r/ m
1997年3月 朱令家人致信北京市公安局长,指出朱令的同学即将毕业离校,其中很多人将出国留学,此案急需抓紧侦破。不久又上书国家领导人。 1 Z/ k4 p# c' {) I
1997年4月2日 孙维被公安局14处作为朱令投毒案唯一犯罪嫌疑人带走讯问,持续8小时,然后由家人领回。此后再也没找过孙维。(来源:孙维声明)
c5 [8 g! N- K" E0 T
. t. z. d* A& G! m3 \* J9 Y2 S5 c
注:孙维在这次讯问中得知清华出具材料声称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而且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严格。一位曾经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过的老师也向记者证实,校方对于毒品柜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钥匙分别掌握在两个人手中,两人必须同时到场方能打开。"
/ M" z5 r8 V5 D. W0 D
. C- U* x- l1 d$ ^7 [0 h! l' Q6 W0 j. t% C: Y5 x. u/ c
注:这是孙维被公安局讯问的唯一一次,可以查证。---数据来源:孙维
! g O" e( Q3 k' x/ b( B2 `! i7 `) r6 [, [0 z; T; ^, ?( |, J: l) P; W+ T
1 }- V9 U3 { `" I. i7 Z
孙维胡说,在95年的时候孙维就被调查过,1995年底之前贝志城就知道怀疑是孙维。---数据来源:贝志城。 " H/ J$ ?& \" O" L4 j
% m% g2 j" \8 v
( l4 M' r7 N% L7 |( f: | 注:至于她被14处审8小时这件事情,班上基本都没人知道,除了几位有限的学生干部和我,她审讯归来之后铁青着脸和我一块去食堂吃饭,其中仅仅说过一句话 - l+ C& t9 p' d5 M9 B) W% F7 g4 M
'我可算是被朱令给毁了,得',我当时知道她心中的压力巨大所以没有多说只是把她送回了宿舍楼。---数据来源:自称物化2班"孙维前男友" 在天涯的发言。
+ d( H/ H& x- P% P; e 1997年4月初 北京市公安局一名退休老公安王补专门找到朱明新夫妇,提醒他们作案人应具备的几个条件:在1995年2月20日至3月3日间,能接触到朱令的饮食、起居, 6 [; H3 W5 z! d1 p; P
能不使朱令察觉投毒;熟知朱令活动规律、生活习惯,掌握投毒的时机和场合;懂得铊盐毒性、毒理;可接触到铊盐;有作案动机;有异常表现。
* X: z+ U3 G9 L& \ { d$ Y$ R+ \9 B3 N& G4 P& _1 N
) w: ~) g' t4 v- B, S注:提供线索的老公安王补现已辞世。
1 c. }+ |1 v" Q7 p j. U 1997年4月 孙维方写信至清华派出所了解情况。之后给系办、系领导、校办、校保卫处、校派出所、公安14处等相关部门多次去信去电面谈。(来源:孙维声明) : \8 _, _. k+ p' B8 u
1997年4月
# C& ^/ ~ x: w3 R j孙维哥哥多次独自一人在白天工作时间进出清华化学系实验楼,取出一瓶标有骷髅头的有毒试剂,带出实验楼并全程录像。每次都无人过问。(来源:孙维声明)
& q: L6 x: k B; _; I @& s1997年4月11日 1 s9 B6 j8 a5 D* T
朱令舅舅给孙维父亲打电话要求私下谈谈,声称手里有不利于孙维的证据。孙父拒绝,并将详细通话记录以文字形式递交了公安机关。(来源:孙维声明)
6 D6 @& N" \ c% q! W. r2 J# }1997年4月26日 ' k) v. K6 a A t; V, Z2 k# d4 s
孙维收到朱令舅舅寄到宿舍的恐吓信件,明指孙维为凶手,并且提到了黑社会。相似的信件也发给了班里其他一些同学,要求同学们配合朱家提供有关孙维是凶手的证据。(来源:孙维声明) ; \! X9 n# ]- d. z, I& H& ]
1997年4月28日 清华大学总务处杜总长、办公室马主任,保卫处陈处长,教务处李处长等会见朱令家属。杜处长说,学生正常学习环境中没有铊盐,包括朱令在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不接触铊盐。清华大学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很好。 , Q3 \0 e# V% T
. S" Q& Y. s6 P
: H K- J- T" m% _! g注:薛方渝教授则对朱令父母说,化学实验室里有铊盐,某些学生在课题中能够接触到铊盐,已在电话中告知朱令家属。
8 E$ [' c1 X. F4 P8 s/ {- V8 Y 1997年4月29日 孙维方因收到恐吓信去清华派出所报案,同时提出对孙维测谎的要求,没有收到答复。(来源:孙维声明) 1997年5月5日 - v/ D) d! o4 s1 W
孙维找到清华党委办公室,把孙维哥哥拍摄的录像放映,要求学校向公安反映真实情况,说明孙维不是唯一能够接触到铊的学生。(来源:孙维声明) & m6 `" m( r9 f4 ^# X
1997年5月6日 清华的实验室大整改,要求师生停下工作,把所有药品严格分类管理,有毒试剂上锁,并由保卫处进行了拍摄。 1997年5月 + j. z8 ` {: R1 }. q0 I3 X; h
北京大学又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两名学生因为被同学投毒而铊中毒,和朱令案不同的是,这次投毒者亲自把中毒同学送到医院并承认了投毒事实。因为抢救及时,两人在两周后彻底恢复。
! {! P' }, L- M" U5 r" m: p- L& s8 X* G" ]! |5 u0 K( ^: O
) Y* C0 r) F) i8 B; s0 Z' v 注: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94级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晓龙为何谋害两位同学呢?江林告诉记 : g+ I+ n8 b/ e+ X' g
者:"这是我一直想弄明白的问题,相信开庭后就会水落石出。我认为我的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对他的罪行我不可理解,过去我们还是好朋友。" , v% V. b+ |) }" R# W8 N
"从何时起你与王晓龙的关系较好,何时又有所疏远呢?"记者问。"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们关系较好,是他主动与我要好的。后来由于功课忙,同学间说话渐少,
5 h. U- L' u& V* F8 y可我也没有特意不理他呀。" * ?- ?/ V3 n0 X) t6 R# Y
+ ?; D! k% n5 P4 e* p n
7 L" u4 o$ C+ k$ u8 N王晓龙曾交待,过去江林与他关系那么好,现在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作实验对象,也投了毒。江林讲,他从1997年5月初感到身体不适,到5月15日病情加重。17日,王晓龙见其痛状,主动"打的"将他送到中日友好医院。据
0 b" V, c+ m- B- W X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的大夫高捷透露,王晓龙陪江林来医院后,着急地告诉她:"我的同学中毒了,赶快抢救,需用硫代硫酸钠和普鲁士兰这种药。"高大夫警觉地
# ?( \3 u- ]% G: L9 S& p2 o& }2 g6 P问:"你怎么知道他中毒了?你怎么知道这种药?没有鉴定前我们不能用药。"在这种情况下,王被迫承认他给江投了60毫克的铊毒。此前还经过精确计算,60 U: |. j# E2 D3 C# x/ {1 l
毫克死不了人。王边掏身上的钱边求大夫道:"您只要能救活他,叫我怎么样都行。"并表示十分后悔。他问高大夫:"我该怎办?""你只有去自首。"高大夫
" a/ p8 ?* J1 c$ ?6 b2 ^+ O" @指出,同时将此事报告了医院保卫处,保卫处通知了校方。5月18日,王被公安局扣押。1998年7月,海淀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王晓龙被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2 l8 w8 W$ w: v! Y! ^0 G) H& f6 \/ {) u O1 z
$ R& |% P8 t2 s: A0 B 1997年5月9日 孙维收到朱令舅舅寄到宿舍的第二封恐吓信。(来源:孙维声明) 1997年6月26日
+ [7 v. F- Y3 @: L3 B! e' ~; L+ w当时的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张再兴约见朱令家属,重申了几点:朱令没有接触过铊盐;学校毒品管理是按照规定做的;事发后及时报案,凡是公安局要求的都做了;朱令宿舍被盗不能简单说谁有责任。
1 n' H O8 {( J L! k( x
7 {: M& w8 Y7 }4 ?0 O+ T/ a
+ P r/ b4 @( E朱明新说,在化学系有无铊盐的这个问题上,清华大学对外统一了口径。
* p* M; ]" h! V7 c; t 1997年6月30日 清华大学92级毕业典礼。之前,化学系领导通知孙维,由于孙维被公安调查,学校通过官方渠道接到公安通知缓发孙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孙维方当即去公安局 + Y! W. G* v- G5 U* }; _
14处了解情况,14处否认发出此通知,表示警方只管破案,学籍管理是学校自己的事儿,和公安没关系,公安局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向学校发这样的通知。(来
2 ~% S: F- y9 L源:孙维声明) 1997年7月初 孙维家三人到公安局领取孙维的出国护照,公安局没有发给她。(来源:孙维声明) 1997年7月18日 # U. X# Q% a0 k3 [, O; R8 y
孙维方把孙维哥哥拍摄的录像带和查到的其他师生使用铊的文献交给公安。(来源:孙维声明) 1997年7月28日
3 t. a; Q! {+ n% o8 q1 Q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备厅[1997]13号),指出:"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发生了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除涉嫌人为作案外,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 D$ c4 c0 s& [7 A! ^4 u0 T: N
1997年7至8月 2 ` G+ p* i( h2 j: k
孙维方给清华党委领导写信,要求学校将缓发毕业证书的决定尽快以书面形式通知孙维方并加盖公章。经多次交涉,学校坚持不给书面通知。(来源:孙维声明) ' Z% |! z- D6 E. n; S" e0 o# g
1997年8月下旬
7 ~1 z& G: u( N& f: H$ [# h在孙维方要求下,清华校党委、校办及系领导等再次在校招待所(丙所)接待孙维及其家人,谈话不欢而散。之后,孙维方又给党委领导打了两次电话,坚持要求学校如不发证书就应该给一份不发证书的书面通知。(来源:孙维声明)
/ f9 A3 R5 Q- Z1997年9月29日 清华大学化学系领导打电话给孙维方通知孙维第二天去学校领证书。(来源:孙维声明) / n& I$ l, c" k9 L, \: `6 |; }
" z' Q( m- x6 p
+ p' b, K: a5 c( x1 i3 \ ^: S注:孙维未说明是否同时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 E1 x4 L- G5 _- a \. F
/ c7 e4 e; F+ K
2 {0 G" o; c( r' _注:据清华同学透露:孙维毕业时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没有官方原因。孙维毕业后清华除了没有发孙维学位,还有如下规定:不许给孙维开出国留学所需的一切有关材料。不许给孙维开找工作所需的一切介绍信。…
8 _/ L' x2 t' h3 U/ R7 P… * ~2 l% K9 w3 V2 D. x- C% b
很多人一直在尽力阻止该名嫌疑犯出国,先后阻止了她在美国、英国、新加坡使馆获得签证。在前年她和一个美国人结婚了,再次申请出国,美国使馆要求同仁医院对她的精神状况进行检查;这是1999年的最后消息了。(来源:skyonline文章"天妒红颜" + M ~: [1 d U% S1 B0 ]
发表于天涯网2005年11月30日) % A$ u5 q" u; d) Y( d
, q6 z! y0 n2 A' Y4 j) D/ O9 ]
7 l3 ~( e# v n9 s( y: b
注:坊间传言是,孙维1997年出国未果。后与一名海归结婚。(来源:《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1月10日的报道) ' [0 v0 p# w8 @- Z# ^& i0 T
5 g$ N4 s9 a7 ~ F" C/ L& K7 r- ?9 @1 R+ X' ]4 U# W" \+ Q4 }
注:孙维从小的学习不错,北京四中毕业,考上清华大学。同时,她的托福成绩非常好,毕业前申请到了国外的奖学金,但是没有办法出国。网络所说的清华大学不 9 x6 z1 p' [5 c" R1 }; K5 n$ V
让她出国的事情是真实的。在出国没有希望之后,孙维就一直在北京工作,似乎最近才结婚。网络上面说她出国和美国人结婚的事情报道不实,孙维至今还住在北京
1 e: f0 x$ S. N, u3 ~5 g+ Q市复兴门外大街的部长楼里面。(来源:jieluzhengxiang 发表于天涯网2006年1月12日)
0 A% O7 |0 n7 x( g" {% j 1997年10月 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作出鉴定,认为协和医院在朱令案中没有过失,不属于医疗事故。 1997年12月30日 |+ R5 h# Z F- w$ V* P% D
薛方渝教授探望朱令时说,毕业证书由他交给孙维了,因为公安局不承认是他们授意不发证书。解除对她出国限制的原因为:从目前看孙维有疑点,但认定其犯罪的直接证据尚没拿到。(来源:《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1月10日的报道) ( f- Q9 Q- {+ }! |$ ^
1998年8月25日 北京市公安局约见朱令家属,以下事实得到确认: 经朝阳医院职业病研究所化验鉴定,确定朱令是铊中毒;
/ o+ H% H: Q q Z( h* X2 F查清清华大学铊盐的使用情况,确认清华大学实验室购买过铊盐,铊盐毒品的使用没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和登记; 朱令是在学校内中的毒;
9 E0 a3 Q" W- H: Y& e7 o: I: v% \排除了朱令本人曾使用或接触过铊盐; 排除其家属或亲朋接触过铊盐。 1998年8月26日 H. }: K) p0 }1 B% f
公安14处宣布解除对孙维的嫌疑,承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孙维和朱令中毒有关。 1999年4月2日 1 M9 W0 {, E( }' ~( J
朱明新起诉协和败诉。接理此案的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也在收集了双方的证据后,基本根据医疗事故鉴定中心的说法作为最终判断的标准。用当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官的话来说是:"我们是很同情原告一方地作出了一个不公正的判决。" * q0 c0 H+ L: g# M2 I+ N
法院的判决为:"本病案经二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不属医疗事故,原告所诉被告有延误诊治的过错,证据不足……" 1999年12月
* A1 }" Y9 `8 [朱明新委托浩天律师事务所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再次对朱令作出鉴定的申请。 9 j3 }( ^& i$ \
& [* E, l1 R. ^
: v8 n) o( u9 G4 x) P" y 免费为朱令辩护的,律师俞蓉说:"这个案子其实就是一个权势问题,被告是一个权威医疗机构,根底很深很牢固,要他们承认自己犯过什么过失基本是不可能的。 9 N3 S8 s- w, f$ g7 T
诉讼时间的漫长就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我们受理这样的案子,首先没有经济利益,其次没有新闻效应,可以说完全没有好处,完全是出于义愤。"俞蓉还介绍说,
3 J. w p( V( Q- L0 K当时媒体基本被封杀关于本案的报道,她一度想求助境外媒体,但考虑到朱令一家的处境就放弃了。
: j7 p0 K; p1 n( m _ 2000年6月 委托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再次鉴定,接受该案的法医刘鑫将所有既往病历重新整理一遍,并重新取证,发现其中有时间和人物上的不符,鉴定基本否认协 9 m3 m/ [- N4 m8 J/ Z3 {+ G
和医院曾对朱令铊中毒四处寻求检测机构的努力。从而认为:"(协和医院)该不作为的行为导致被鉴定人朱令病情被诊断的延误,因此,北京协和医院在本次医疗 - ^* J) W) W0 W2 k8 Z
行为上存在一定的不当之处。" 2000年6月19日 7 G7 V* J- n: l5 e" `
因严重肺功能衰竭,朱令再次住进医院。据东方医院神经内科的陈志刚副主任介绍,朱令是今年6月19日因肺部感染导致严重肺功能衰竭住进医院的,当时她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很少,而且抗药很厉害,这种情况的死亡率是70%。奇迹是国庆节前她已基本康复。 ' \3 ^5 ~, Y* t9 a0 I. i9 r( g
2000年10月14日 《北京青年报》发表文章《朱令又挺过来了》,报道朱令的情况。
p( N7 o5 i8 q) {, }1 J# I
1 k9 J! u; q. j1 d# k
) ^$ j4 P) t) [$ x6 P: y& `: s) B. F 报道中说:朱令的床头上放着《平沙落雁》等古琴传统名曲集,就在1995年她中毒前几个月还在北京音乐厅演奏过《广陵散》。记者问朱令还会弹琴吗,朱令 , w$ t/ U7 x* D/ v/ n5 P
说:"会。"边说边在腿上比划起来,一招一式让记者俨然听到了铮铮的琴声。记者问朱令病好后想做什么,朱令想也没想就说:"想上学。"吴先生告诉记者,朱 " n* x6 i4 s; e: G" U a
令中毒后的意识经常停留在读清华的时候。
, s. O2 [; i* j2 C0 k2 e 2000年11月26日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协和医院补偿朱令医疗等损失10万元,但是这一赔付至今没有执行。
" ?/ v+ Z( B1 b2 c
, O% x$ o6 ~/ \; M/ R
7 c% N- `* s/ W. R) v 《法制早报》报道:在回忆起起诉协和医院的艰难历程时,最让朱明新老人难忘地就是一审和二审中的律师,中孚律师事务所的陈建民和 0 N" Z9 w; ~0 Z- N5 ~: U. w
冯素芳,浩天律师事务所的马晓刚和俞蓉,四个人的名字朱明新一直记得,他们都是无偿地为朱令一家提供义务法律援助。陈 建民律师个人还赞助了朱令5000元钱。
W5 c! f5 @7 k& w0 O8 j7 C6 n& g& S& f
% ?7 b' l9 i. T2 T记者电话采访陈建民和马晓刚时,两人的第一反应出奇地相似,都是问:"朱令现在怎么样?"
& v4 f4 H% U0 a G5 N
+ n& q D7 x8 b" ?0 s* {1 A. M
* H7 Y5 c" [( k* i' g作为一审中朱令的代理人,陈建民知道告协和医院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当他看见躺在床上头发脱落、脸部扭曲的朱 ; b; D/ }* C/ N- g! p
令时,一种要帮助她的想法无法遏止,陈建民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案子。
) E6 ]7 Y7 n+ w- `0 n M. O6 r! O" G, d* b' M7 p) H
( X- m; j* p, `9 ~' S) j
"我们知道二审很难打,只是想给女儿一个交待。"这是朱明新第一次见到马晓刚律师时说的第一句话,至今已经6 . _2 w* }% H0 R" D* G$ Y
年,马晓刚依然记得特别清楚,尤其是朱明新坚定的眼神。 1 d. V, d4 R7 f" g# e1 }
; R% P2 F2 X) j ], {- I# }: G1 i: N
1 w1 Q, K- B& y( }& G4 J" L
着手调查时,马晓刚面临一些证据不足的问题,"吴承之夫妇是为了给女儿看病,不是为了打官司。所以一些医疗单 据就没有保留。"
( l* R5 h# {+ }) b4 ^5 |4 N; L$ f1 c) f; N( `
6 u! Y. `) `' U8 R* c+ g+ ]% t马晓刚坦言接手这个案子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当时的规定,就是医疗鉴定制度不完善,就朱令的事件在当时进行医疗鉴
, H3 F8 k" v" a- ~: Z" {$ G1 g定,结果出来不属于医疗事故,"当爹的不能打死儿子吧!"马晓刚如此形容当时的医疗鉴定和医院的关系。
8 V) `: c7 x& w+ _' y, U
2 c& E" n8 [1 p) Y; ]$ ]
* ]7 E6 I- u u9 w4 B# z0 b"二审开庭审理选在了周末,到场的只有为数不多的记者,案子的审理特别奇特,各方代理人,包括审判长都是从道
7 \* A* u# G% R4 S义上来考虑,其实赔偿的10万元对于朱令家来说,根本不够。" $ {* S: h7 o6 F) E, z! S
6 v6 f' Z: Q4 H7 L& |! a" S: F# w; @1 I* z
在马晓刚的眼里,吴承之夫妇是特别坚强的父母,为了救孩子,已经家徒四壁,但是朱明新仍然要给马晓刚代理费,
: Z: l! Z6 I% m4 y Z马晓刚委婉谢绝,"我们的律师费不用考虑,如果非要给的话就用在孩子康复上好了。"
0 w. E D+ a1 m' Z 2001年2月19日
$ g+ `4 `& \2 |新浪网《三联生活周刊》2001年第5期发表文章《医院:被延误的病人和从不延误的权力》,对协和医院在朱令诊断,治疗和诉讼过程中充当的不光彩角色提出批评。 : [2 h! |. [/ P( s
2001年03月13日 《环球时报》 (第七版《中国报道》) 发表《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的文章《朱令的官司没结束》,并被人民网转载(人民日报主办) 。
7 r5 H/ f/ W- C1 Z3 Z2001年后 迫于生活压力,朱令只能在家休养。一次,由于二氧化碳滞留,导致朱令呼吸困难,老吴马上送往就 + v* g, z8 m! X' i0 Z
近的东方医院。其后的一段时间,朱令甚至没了呼吸,吴承之夫妇也没有放弃希望,主治医生受到老两口的感染,人工呼吸就
3 ]; D, e8 e+ Y* V" f r# U. F做了半个多小时。老吴在旁边攥着拳头也喊了半个多小时:"吸!吸!"终于,朱令有了微弱的呼吸,在场的每个人都满头大 汗,朱令的"奇迹"也再次发生。 , a6 r1 g1 _9 N2 V# ~7 C
2001年12月31日 《北京晨报》发表文章《探访当年奇异"铊"中毒的清华女生朱令》。 2002年 & u0 F W7 J. k5 y( L4 k+ C5 o3 `
贝志城在网上发表文章"朱令案件的一些情况",第一次在网上明确表示怀疑孙维为凶手。 2002年至2005年 , V0 f0 {; b6 E" S+ n( _
朱令事件每年都在网上流传,至少mitbbs(又名"未名空间",系北美最大的留学生网上社区)几乎每年一次,其中孙维祖父拉最高领导人求情说和公安局长的麻袋说广为传播,每次的传言都指明了孙维是凶手。 * u( S. p3 s8 ^; y
2004年 孙维与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现为北京一家IT公司老板的一名海归结婚。同年,孙维曾在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任项目经理,后辞职离开诺基亚。
1 C# P( `" e& e1 s7 b2004年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后,孙维堂伯父孙孚凌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了下来。 2004年3月 帮助朱令基金会(
! V) e# p5 f1 i; l% vwww.helpzhuling.org)在美国加州注册,成员包括朱令原来的同学,乐队队友,朋友以及原来发起互联网救助的参与人。至2005年
7 P+ N$ A& C' p: `! B( O8 V12月25日,共收到捐款总额为 $20625.89。
/ I+ b5 a$ i! B& [3 d' t9 B5 @( x/ B( h
1 A# D* V1 Y' T; Z4 t
& u7 m$ x8 |& j( g1 h; h n 注:除了可以捐款给帮助朱令基金会(具体方法见网站)以外,也可以将捐款直接汇往:朱明新,中国银行北京市崇文区支行芳城园分理处(英文名称是"BANK OF 7 z. K# l3 |& `3 F8 M: \! d
CHINA BEIJING BRANCH CHONG WEN FANG CHENG YUAN OFFICE SWIFT CODE: BKCHCNBJ 2 N: L0 c/ u2 k" {* X* ~$ s8 M# ?
110"),账号:4060507-0188-004863-3。
8 i: A$ s+ I$ @$ `3 m 2004年6月 星岛日报(纽约版) 报道朱令事件。 2004年底 7 {' n. O5 e. }4 K
朱明新由于劳累过度,从椅子上摔下来,跌到了头部,造成脑移位出血,必须做开颅大手术。吴承之开始担心老伴的身体能否经受得起这种手术,万幸地是,医生很细心,检查到三个出血点。现在朱明新左侧拳头大的一块头盖 D0 S% }! Y% w! h0 i
骨没有了,换来的是一块钛合金板,细看朱明新的左侧额头,还可以看见一枚螺丝钉的凸出痕迹。 2005年11月30日 skyoneline在天涯网( ) L4 Y& Z; v# B$ b0 g& \& l
www.tianya.cn)贴出"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不知道是原创还是转载。有人称此前在别的地方看过该文。
9 s* l0 f2 Q! |' H1 U2 I2005年12月30日22点18分00秒 孙维在天涯网以注册ID"孙维声明" 发表"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 0 `8 M; g, i: L% U3 u. ^
。她声称"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件的受害人。"
( m9 S' A) ?, r6 P# m3 }( t她解释自己在十年内沉默的原因是,在案件告破之前,与朱令家人进行理智的沟通是根本不现实的。她认为自己没有"投毒动机"。
6 U! ~8 ~" c! ^! @! F! S. F g z ?- `" B4 i1 \3 Q
: j1 W' {! m9 k( X, T9 w/ w$ z/ [孙维还声称:2002年,她无意在家中发现两个[被过滤],"这个意外发现并没有让我们生气,反而觉得是件好事,因为我问心无愧,把我的真实情况让公安清楚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 u0 Z) Y' v l0 P R! p
并上传了"[被过滤]" 的照片。 + m+ z- i5 O- g, w0 }/ d2 g0 m
' h [- ^1 K7 @% @( w
& t" f6 |8 p N9 W, G/ x注:经过网友仔细辨别,所谓的"[被过滤]" 只是普通的音乐杯。
; c$ u, h: k6 k' s7 _: D, N! Z0 n 2005年12月30日 孙维声明发表后,有几位物化2班的同学迅速用真名或化名在回贴中发言支持孙维。其中同宿舍的金亚, (化名"太阳正暖"
4 x4 t! }! ]) U4 K# X; l8 X,现在日本做博士后研究)在孙维声明发表4分28秒后第一个回长贴支持。现已在美国某著名制药公司工作的薛钢(案发时任物化2班党支部书记)和李含琳(化
# g7 m( z0 m$ A( `9 I! Y. o& ~名"shoptodrop")发表大量支持孙维无辜的言论。其中薛钢更是针对贝志城的发言发表长达25条反驳。 # n- R) s; j% [; }* e
- M. F* @ @7 z6 V# |# m' S0 o2 E5 Y
注:"太阳正暖" 说" 0 m: p, q9 i% A( S2 v/ z2 F
(朱令)可能是因为训练、排练和其他活动都很多,基本上在宿舍的时间很少,到大二以后,一般都是在12点关楼门之前才回来(当时应该是10:45熄灯,然后关楼门,12点最后开一次)。"
$ N5 q; ^" J# Y2 f Z% \1 d! y ?3 [( L$ t* L, G6 G3 e
' K7 {- E5 D3 C! A# r( x注: "太阳正暖" 1 ^, r6 w" ?( B& r" D3 n5 ? B
说"关于孙维是[被过滤]。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她家算不算高干。但她绝不是大部分人印象或想象中的"高干"子弟。比如说,她周末回家都是骑自行车,我从来 . [, c) f/ ?, p) e/ t% P$ F
没见过小车来接送;吃穿用度上都不是讲究的人,挺朴素一孩子。她很佩服和尊敬她爷爷,自然有时候也会谈起她爷爷的一些事情,但从没让我感觉过她是在炫耀这
7 Z) o* p0 Q0 P5 i些东西。 孙维这个人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很幽默,可以说个很好玩儿的人。有时候可能让人觉得她嘴"损"(爱开玩笑),但基本上是因为该人神经比较粗 0 d. E- a1 U5 A& z* Z
大,嗬嗬,并非故意让人难堪,相处时间稍长就知道了。而且她也经常开自己的玩笑。孙维很善良,对人也很体贴,她家我也去过好几次,我觉得是很有教养的家
4 m0 Q- f" b7 v* K$ H& b8 J6 h庭,很热情真诚,她家里和比较近的亲戚里,除了她爷爷外,我印象里没有从政的,很多都是搞技术的。另外一方面,孙维这个人,可以说不是那种非常要求"上
( a& a' e3 v0 ]6 L! J4 n* m进"的人,她心态很平和,比较大气,并不很看重象名次、奖学金啦这些可能大学生都比较在乎(过)的东西。我不相信她有任何理由,尤其是由于所谓的"嫉
; |2 x9 P) Y6 q/ Q* y( l- q1 m妒",而作出下毒害人这样的事情。" 3 V/ e& f+ O1 h5 |9 {
3 o, `& Q# {( H( f: e
: U v1 ?* t; M* q* f4 Y
注:"Scott", 2003年7月26日 12:24
$ i8 g- _! s9 x0 B+ L! @pm,在网上发言称:"朱令他们班的某个头从中学开始就是党员了,他在系里得到很多荣誉,系里能够给的奖励几乎都给了他。他和孙是非常密切的朋友,他经常 8 _0 c6 E8 v* w: h6 _7 c& t% g
去孙维位于木樨地(那里住着很多高级官员)的家。... + j+ w3 A) s* X5 E6 e( I
一个非常可疑的事情就是,在清华有许多的失窃事件。我记得有人谈到过朱令寝室所有的唇膏和化妆品都被偷了。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发生的了(作者指失窃的具体时 . i- c$ W6 Z$ W, ]2 n
间),但是相当肯定的就是发生在朱令觉得身体不适之后(此处指朱令第一次中毒以后)。然后,过了一些年,听说嫌疑人把铊涂抹到朱令的唇膏上,这时候我就忽
, j8 M0 V" ^% I; p; U9 P/ Z; V然把这和那次失窃联系起来了。也许这是嫌疑犯在事后考虑之后,企图毁灭证据。"
2 z/ K: U' V, u6 u2 z. O5 J' n; V4 @/ D
' J4 Z! e! e I8 Y( _9 z
注:2006年1月29日,有自称"孙维同班同学"的网友在百度贴吧_朱令吧发表"孙维同班同学:我们替孙维辩护的真相" & M5 m" R6 j, b
。公开了孙维发表声明前给他们的指挥文件和几个相关的MSN账号(MSN为微软的一个网上聊天工具) 。该文件的真伪有待进一步证实。
- S2 k: y, m8 z6 Q* b. G, C 2005年12月31日 贝志城借用朋友"花沐兰" 的ID在天涯网发表 "转贴贝志城关于朱令事件的声明" ,驳斥孙维及其同学的发言。
: c) ], `, G4 P& M" a, z; g3 f
+ r5 w$ Y( m& \2 ]/ j e# Q5 P. t; T: p t8 j1 f% G2 q7 T
[原稿笔误为2006年12月31日。特此更正。]
* @( Y% w8 I% n- k0 ~8 ] 2006年1月3日 贝志城再次在天涯网贴出"关于朱令事件的几点说明—贝志城" 。 ( B: l. C) T% a
1 d# R' w) W( M8 d: r
# e2 G6 A: m( P注:李隆弟说:"我和童爱军老师是同一个实验室的,那位同学当时是在童老师名下到实验室做毕业论文。朱令不在这个实验室里。同学们是可以随便进实验室进行实验的。"
: d' h# u, l. c- @& U' }! o" S+ P3 @3 d; O/ W2 C
- c0 r" O. h$ N# D' i( T2 l注:10年后,李慕成已经退休,对记者说,"这件事是市公安局十四处刑警队李树森主办的,我们只做协助工作。"
6 a& P- ]& t( z& n9 u
. i5 m# P4 t' o; ]1 y8 X
0 m. [* v+ d3 Y& n7 } A 注:曾主要负责这个案件的公安局十四处李树森,接到记者电话时说,"这件事在调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结论,从个人来讲,我不愿意回答;从公安民警的纪律来说, 3 | I2 S/ q+ ~: k/ O' p
我不宜发表意见。领导要求我怎么向媒体说一些事情,我只有照办。"由于公安纪律的要求,他表示只能说抱歉,没办法开口回答问题,"这件事情很敏感,过去那 ! y' n0 C, i: U
么长时间了……" 4 D: n0 W7 C8 h t
2006年1月10日 在互联网上的论战进入白热化后,媒体开始介入。《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吴虹飞发表文章《重访10年前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 8 U, B: ]+ m- ~9 E) {6 w
2006年1月11日 《新闻晨报》特派记者于任飞以《11年前清华女生离奇中毒 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报道朱令案件。
& ~3 ^0 \% N4 h2 _- i: c7 h$ H( c( h- J: I7 r. f b2 F
, ~4 u0 L) h* a4 w7 a% _4 ~注:该文作者误把网上清华民乐队队员的回忆文章当作朱令同班同学童宇峰所作。为此童宇峰已经在网上发言澄清,但同样的错误1月26日在《法制周报》的报道中又再次出现。
2 d2 l' {! w2 T6 g4 o
) R2 U# v1 z0 w3 G0 _' y
! ]& W3 c* F. U& C" U2 W+ D, C 2006年1月13日 孙维再次在天涯网发表《孙维的再次声明----要求公安重新侦查,并为"[被过滤]"的错误向网友和公安道歉》。"我已委
3 f$ o' c# u( O& x托家人于2006年1月9日向公安机关正式提交书面申请,强烈要求公安机关采取透明办案方式重新侦查朱令中毒案件,查明真相,给朱令家人一个交代、还我清白!"
% c% Q# q2 @- }5 D$ w2006年1月13日 《中国日报》网站(chinadaily.com.cn) 发表英文文章《Lab poisoning mystery triggers E# I) P4 O" |# R! U+ b
debate》(译:实验室神秘中毒案引发争论) ,媒体首次开始向海外介绍朱令铊中毒案。 8 P! M, x2 F" G! b/ T# r
$ E. X% a& M, s/ E4 W( `- H8 ~ d8 M7 [9 N
注:因为成文匆忙,该文作者Jessie Tao把孙维接受公安局讯问的年份搞错了,原文误作:"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8 s s B% q8 N* ?7 hthe police questioned Sun Wei for eight hours on April 2, 1995", 应为1997年。 7 t7 I6 U2 c, e! @( m) V% f+ W
2006年1月13日 $ I4 d' m1 m5 ^* z4 V/ g+ U
贝志城接受网易聊天室视频采访,对朱令案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回答主持人和网友的问题。网易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采用视频采访朱令案件的新闻机构。 3 j, B1 V S/ ^$ [
2006年1月13日 《新快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金羊网) 发表文章《谁是真凶?清华才女离奇铊中毒11年后网友爆出疑凶》。
* X5 h$ e/ d ?) ?' w2 Z2006年01月18日 新民周刊》发表记者贺莉丹撰写的文章《清华女生铊中毒事件调查:网络让朱令受到关注》。贺莉丹在1月12日采访了清华化学系当年指导孙维本科论文的童爱军教授,并于1月13日采访了朱令父母。文中孙维的名字被隐去,用化名"苏荟"
- X, F% N2 J9 O% r) q代替。 2006年01月19日 此次网上讨论的发源地天涯论坛突然发布通知:"为有利于事件的顺利解决,有关"朱令铊中毒事件"话题暂停讨论。" 0 l E0 b8 A- I; u$ D
2006年1月20日 朱令母亲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文中孙维的名字被隐去,用化名"晓薇" 代替。朱母首次就"孙维的声明"表示:看了孙维声明,更怀疑她。 : d& B" K8 \; L
0 n# e: R2 ?' a
+ O. V: a% C; c( a( K7 W1 u 朱母说:"没有去调查她,一个是我们根本没这个精力,那时朱令情况很危险,还需要抢救,我们要照顾她;另外,后来我们根本找不到孙维,问她的同学也都不知 # a: L5 V& h( G( z3 r2 {
道下落,甚至她爸爸也跟着失踪了,单位分的房子都退掉了,直到这次她发表声明,这是十年来她首次露面。至于公安局那边,尽管多年没有进展,但我还是愿意相
2 \2 G& R' _# z6 P: @; l2 y& n信他们的能力,期待着 能尽快破案,请侦探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在中国也不合法。" ' { J) e8 `* h2 [
* t( M e' X' V$ X
D$ @7 M2 t8 l1 f6 i, ]记者:如果您现在面对孙维,您想对她说什么?朱明新:"我想告诉她,她的声明有很多地方不合适,她说多次想跟我们沟通不成功,十多年了我怎么从没听说过她想跟我们沟通,而是她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想和她沟通也找不到。" , T) H' |/ i$ d5 }
" B9 S, f8 ?6 a$ B
' T- Y9 ~% Q2 ]0 S$ Y8 v
2006年1月20日 新快报》发表《清华才女中毒 天涯网封停"朱令铊中毒"讨论》,对天涯封杀讨论的做法提出批评。 2006年1月22日 4 Q% y" x. f" K1 V& S, i
《法制早报》发表记者李亮撰写的文章《朱令事件再起波澜》。记者1月2 + j( M f* @% N/ a% @! x% L
0日采访了朱令的家。 2006年1月26日 《法制周报》记者陈安庆,特约记者申欣旺发表《清华才女朱令离奇铊中毒案真相调查》。
- O, O: ]# |, F5 D5 ]2006年1月27日 新华社北京电:
, b( w+ ^: }7 n* V春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看望或委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看望了… … 孙孚凌、… …等老同志,向老同志们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并衷心祝福老同志们健康长寿。 ( _9 {; P \8 a2 g
2006年1月29日 一位自称孙维同班同学的人匿名在新浪网发表文章《孙维同班同学:我们替孙维辩护的真相》,揭露孙维在天涯发表声明是一起精心策划的集体行动。公开了孙维在
: |9 m; ]' s1 z) i' ]天涯发表声明前发给他们的指挥文件。为证明该文件的真实性,在文章的结尾附有孙维,谢飞宇,金亚,高菲,李含琳,王琪的MSN账号(电邮) 。 * G" z( v H3 V: ?. k% A. r$ O# n
2006年2月7日 《青年周末》记者到孙家对孙维的父亲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下面是采访对话(来源:《青年周末》2006年4月13日的报道): - t3 a) r5 h! k5 G% B! q
/ g# k# e8 P, ^4 d
, @, W7 R$ H6 L$ i记者:现在网上对孙维的议论很多,您和她本人是否想作出回应?
% [) ]9 l, y$ i, Q& ~
" y2 K' y/ S& _% V- f- R
! e' t" H0 H7 m# F+ Y' }孙父:你相信网上的东西吗?造谣造得我们自己都觉得,真是这样?太离谱。我们没有必要管。 1 P- K: G) [( a2 s4 N& W
" |1 J. u$ T, G8 w5 z
8 M3 x: g# |/ Z2 I记者:在天涯网上以"孙维声明"为ID发表的两篇声明是孙维写的吗?
4 B6 k6 l& e: X; ]( z; Y
- ~+ p5 l# L1 n1 V% c
2 N" N1 z4 ~6 c; F0 ~# l孙父:这个我可以告诉你,只有这两篇声明是孙维写的,其它的都不是。 ; Z& ^- n5 l- o+ T( N
# n j4 S/ }' T3 t/ p, e( ^. R
, h" v' T# j" s2 v$ ], Z- |记者:孙维为什么不选择传统媒体发表声明,而要选择在网上发帖的方式? ) l3 T: L `3 C' ^, w% v7 ]" V7 x
3 B% B" T* Z% I& f$ H" [3 X/ Z; u/ ]7 [* ^
孙父:我们以后会接受传统媒体的采访,但不是现在。你是第一个找上门来的记者,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采取这样的方式。我们现在不接受采访。 2 \* ^' p, {9 E& }: v
2006年2月15日 贝志城在新浪网发表文章《对物化2班部分同学的道歉和呼吁—贝志城》。对他以前对物化2班整个集体的攻击表示道歉,承认他们中许多同学包括班干部都在努力 & Y, p4 u `( c2 P2 |# i
关心和帮助朱令。并且表示他在天涯发表声明之后,陆续有物化2班的同学和他联系,贝志城感谢他们给他提供了许多资料和间接证据。贝呼吁物化2的同学尤其是 - o3 d( ^3 A6 h; |/ }
女生提供更多的真相。在该文结尾,贝志城证实"孙维同班同学:我们替孙维辩护的真相"这个帖子是真实的。 2006年2月16日
- P# R% J8 e6 z% ]% V; [) V! b《[被过滤]》发表记者华天的文章《奇案十年 1 u4 i( z2 s K9 D
清华女仍在期盼公义(上)》。 2006年2月底 + P& Q. w& _5 t* `2 @
物化2班童宇峰联系本班同学发起要求重开案件调查的呼吁信,并且向他们询问一些媒体报道及网上流传的说法的真实性。 2006年2月24日下午
4 |$ g) H1 k! i8 @, S) ~/ H, z时隔7年后,在两位代理律师 # }& w! U) z5 w! S* {( U
(北京市立天律师事务所张捷、李海霞律师) 的陪同下,朱明新第一次见到了当年的两名办案警官。(来源:《青年周末》2006年4月13日的报道)
4 Y# g1 J" u# g1 O2006年2月25日 童宇峰与薛钢通过电子邮件讨论朱令案件。其中涉及不少案件的细节。薛指出王琪是当年向jc报告宿舍盗窃案的人。关于吴承之所说"朱令还剩下的面包,我们几个分了吃了"
6 Q& _! h, y1 T- ?+ D4 H- Q, J的电话,童从王琪处得到的回答是她从来没有接到过那样的电话。而金亚没有回答童这个问题。薛的说法是他明确问过金亚关于面包被分吃的电话。而金亚称她从来没有听说过。薛钢否认他当年曾经说过"就是因为这件事(朱令案),我们才没得到优秀毕业班" 3 n% k, @( ~- I8 h3 N3 z1 G
的传闻。童问薛关于薛在宿舍盗窃案后到过现场的传闻,薛明确否认。该邮件不久被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曝光。童宇峰称在网上公布的邮件涉及两处恶意篡改。
3 o: g$ J! a* {, R9 }: j: X. V% `' s* t/ m% q$ w
: {: L/ R: S- u# t3 H6 B2 Q( d" M
**注** 2006年2月24日,有人以"间接知情人" 6 z9 H" B+ f# v! j5 c% E9 b
的网名在百度"朱令吧"指出朱令宿舍失窃案发生后薛钢曾亲临现场。在另一个贴子里,"间接知情人"发言说"象朱令第一次发病的那个周一或周二早上,朱和孙没来上课,说是朱令肚子疼了一夜孙送她去医院了. ! Q* z% {6 g7 ]( t9 P7 b# F
"
+ ?8 M5 ~, i+ C+ ^6 j& l2 m/ @ 2006年3月1日 孙维在丈夫、哥哥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凤凰会馆,与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见面。(来源:《青年周末》2006年4月13日的报道) / \; \- b$ h- E5 S# B. v2 o
2006年3月6日 《青年周末》记者来到孙维丈夫谢飞宇任总经理的鼎高(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是人去楼空,只有一台断线的电话。记者向物管公司询问时得知,从年后起这
! X, n; n$ D8 w- S% L& A8 o/ X个办公室就一直没人,但没有退租。记者辗转与孙维的丈夫联系上时,他同样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我和我的家人无条件支持孙维。"他说。(来源:《青年周 2 I- ?4 @; b" w6 A2 n' U! k
末》2006年4月13日的报道,孙维丈夫的姓名和公司名称来源于互联网) 2006年3月7日 童宇峰在百度"朱令吧"发表《关于邮件泄露事件的一点说明》,
5 K1 P5 c/ ]0 L J并表示正在委托北京市立天律师事务所的张捷律师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童向网友澄清几个事实:
1 m- ~/ q. _ M" z8 x+ f: J, w9 U, B5 S/ A8 }
3 X% a& A" n* C$ u0 [: S' z
1. 贴出的邮件来源并不是校友网,因为校友网的信件没有信头。
8 b1 F, h" S, o6 a) h2 {
: v7 P. y0 S: @& [# m! A3 v8 i. y1 ? L% v1 `8 {9 ?+ f' P
2. 贴出邮件的信头,并不是薛刚回给我的邮件的信头,而是薛刚在发给我邮件13分钟以后用他夫人 (李含琳) 的信箱转给另外3人的信头。 2 `, |9 D( a8 E+ X1 q7 Z
' x! J& V" C& w- O
! L, e3 n& N5 u6 F3. 根据所改内容,基本确认发贴人是重要涉案人员。
/ Y9 x2 E0 F5 C* _ 2006年3月10日 北京市立天律师事务所张捷、李海霞律师在百度"朱令吧"发表《朱令令(朱令)律师致广大网友的一封信》 : g+ A2 c& ?- o1 k+ [- b. T1 L
。宣布他们已接受朱令令法定代理人朱明新女士的全权委托,依法为朱令令提供法律支持和帮助。并宣布在接到委托后他们已经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要求尽快破案,
# q* \3 }% o1 h+ c/ `& g o并且与朱令令案件的办案人员进行了接触,一切按照法律的程序进行。该文澄清了"解除犯罪嫌疑"和"排除犯罪嫌疑"两个法律概念的区别。指出"解除犯罪嫌疑
3 ?9 N9 I- |- _ @, Z是指超过法定的期限,公安机关没有确凿证据依法解除了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即"疑罪从无",但这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嫌疑被排除。"
" h7 X1 ~6 Y$ r' K: x3 U: U# F4 O6 a1 h1 `
. z( a: ^ a5 e. P**注** 朱令律师的联系方式是:
: j8 V! P6 ^' \$ x6 g- ?( d3 H% L7 X2 n% L1 s( l2 U; o& L- q
5 q! R, d& Y) f3 M/ ]. N9 | t联系 E-mail: bjlit...@gmail.com , [* P9 G0 w+ K. r6 e) _ ?8 l6 B/ m
/ A [$ I: `7 ^/ Z
7 m, G& _6 }3 y4 w( N1 v: m4 p& g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9号华普花园D204室 3 E( C7 ^6 V! ?: z. K
6 h& U' |# S; A* ]: u) K% u8 r" _0 C& u: b: S: D0 A
邮编:100007 收信人:张捷律师
- ?4 J' |) f5 Z% k, V$ H 2006年3月11日 朱令律师在在百度"朱令吧"发表《朱令律师网站无法访问情况说明》
2 w0 x, [" X: ^) g- k- I。指出当天凌晨发现本律师事务所网站无法正常访问,原因不祥,并宣布他们已经正式向北京市公安局网络监察处报案,事情正在调查过程中。
[) h! a' Y' g" b! l( H2006年3月15日 朱令的名字被维基百科 1 c c& \0 R) L4 ^! @# J
(全世界最大并快速发展的网上百科全书) 收录。联接在此:http://en.wikipedia.org/wiki/Zhuling
/ I4 h/ K# L4 N' F/ h5 w9 T2006年3月17日 朱令律师在在百度"朱令吧"发表《朱令案件的时效问题》 # k' w3 e7 g- X k
。对朱令案的刑事及民事责任的追诉期限做出以下说明: + k0 h) G# x z0 G0 e
1 G6 G3 F; N" v# ?) m( S/ l9 G, Z( w$ ~! {1 X5 y; U5 T2 N5 s1 [3 H
朱令案件刑事诉讼的最长追诉期限为20年,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
# ]7 z5 x J0 ~& e4 k9 M" O7 t/ |5 ^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根据《刑法》第88的规定是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的,并且如果被害人 ; A: ]) l" K3 }+ k. u
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同样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刑法》88条同时还规定,即使过了追诉期,如
1 y% }4 L& T5 E果有关机关认为有必要追诉的,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追诉。对于因为罪犯的犯罪行而是被害人受到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还有权提起刑
, V% Y2 {3 t; \; b事附带民事诉讼。
" w" ~. w: h# u& n `- [3 i Y) j& T P# I2 u
. h. q& A. A9 x( q# B; \1 m
对于清华、协和的责任问题,朱令有权对其提起 ; ^$ U, ^, f4 @( }! v
民事诉讼,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最长是20年,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还可以延长诉讼时效
) x% D# d9 X( K, T期间,根据《民通意见》169条的解释,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实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民通意见》规定的"特殊情况"。
3 T& U/ i3 Q; K7 {5 M6 [/ g! |+ N* q% f' ?
% |& c' ^+ {4 L+ I- v N所以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在某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罪犯的追诉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很可能是终身的。所以,我们律师现在收集的证据当然不仅仅是破案的证据,也包括对罪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及对清华、协和的民事诉讼的证据。
3 m3 I! f G! o* |5 m# J' Y' K0 x$ Q" k- I8 p
V- e4 T, _# O; ~$ J+ V) ^8 n( M6 Z& U& V 2006年3月20日 《法制早报》发表记者李亮撰写的文章《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追踪: 收集证据是当务之急》。 2006年3月29日 3 b$ {$ ^- A- {
一位网友在百度"朱令吧"贴出消息,称"凤凰卫视将采访孙维,却要经过孙家审查才能播出",该帖很快被删。(来源:《青年周末》2006年4月13日的报道)
+ L' _$ g" V" z) E$ z2006年3月31日上午10点 4 n! v4 ~ V7 |4 D6 l2 r& l( n' Z
《青年周末》记者与朱令的母亲朱明新、朱令代理律师李海霞一道前往协和医院,要求复印朱令全部病历,但院方拒绝朱家复印病程记录。协和称"病程记录都是不让看的。除非上法院打官司,要求封存病历,到了法庭上才能打开。" $ ^# Q" J* h6 ~- j6 I# d
(来源:《青年周末》2006年4月13日的报道) 2006年3月31日
+ d9 O( C& M" U+ a( @% |) m5 H北京3台《科技全方位》播出朱令的专访节目。这是电视媒体首次打破沉默采访朱令案件。主持人仇志请了朱令父亲和几位朱令的同学到节目现场。节目开始短片是 ' m. g$ S( k+ s9 `* C
朱令的同学对朱令的优秀评价,还有朱令在清华民乐队演出的录像;介绍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住院前后的症状表现。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说:"到目前为止,朱令令到
! \& Q9 ?) F3 ]& X3 f/ ^底是怎么中毒的,我们还无法告诉您确切的答案。" 在整个节目中没有提及"投毒" 的字眼。 2006年4月5日
, U; D& P& @( z2 J4 F朱令律师在在百度"朱令吧"发表《张捷、李海霞律师谈朱令的不公待遇兼答网友问》该文指出: 7 n" J% d, K% |# {" }
) C) `$ Y0 o* Z5 Y
3 P/ j" v7 d' V; z7 b1. 朱令案中,能够在受害人的周围有作案条件、又能够获得铊的对象,是应当很快能够确定的,而侦察机关对于嫌疑人采取措施却在报案后(95年5月前后)的23 5 Z+ o4 w B. }+ t$ P
个月(1997年4月),按照当时的案件办理速度,一般从办案有直接线索开始到死刑执行完毕的时间是九个月左右。中国的现行刑事诉讼法是在1997年1月 ) \/ E2 ^' [5 B l% n4 b
1日起实施的,是在案发19个月后才生效的。在新刑事诉讼法确定了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等等我们现在的司法原则,考虑到过年、两会和必要的衔接工作,中国新
3 S* |) n& Q; x* w( d; d; \# x刑事诉讼法生效到实施准备完成,正好是97年4月多,与公安对于犯罪嫌疑人采取措施的时间非常吻合,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从应当获得嫌疑犯的直接证据到对于 & g, `8 _# [9 K0 p: o
犯罪嫌疑人采取措施的之间那么长的时间有什么问题呢?为了让犯罪嫌疑人享受新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搁置案件如此之久,导致很多证据的灭失无法破案,应当负
. J# h7 m9 \1 J- V& Y' T) A. I什么样的责任? 5 v: d( ~) O+ d
- l p! {5 G2 }1 ]( ?: {. L- \
$ @$ D# {: g0 I8 ^6 O( C
2. (孙维哥哥)
5 W7 H8 g( O) d私闯实验室获取剧毒危险品,并且不经授权非法录像,这样所获得的证据应当如何办理?按照当年的司法精神: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
F2 Z! l* A! X8 A8 V1 R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1995年3月6日的最高法院复
6 O; r7 c7 x! f函)。视听资料作为证据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视听资料可以剪辑,也可以特技,就如人们不能相信电影里面的画面一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可能出现的场景:录 像拍摄 ; w7 h. @" r" ^& {6 q0 w" ~5 i
的主人公是由不出现在镜头中的铊以及铊的同学和学生干部带领进入教学楼、实验室和打开柜子拿到毒药的,这时学校周围的人是否会管?而且即使是有人管了,录
5 ?( N6 [ o& w像中也是可以剪辑掉的,而且录像能够证明那里面的成分就是铊吗?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疑点是如果没有人透露消息,在保密侦查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又是如何知道
% q9 ~ r0 N* `- y! X; B需要这个证据?如果这个证据是在某个办案人员的授意下拍摄的,那又该算是什么?根据我国的司法规定:视听资料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
% s8 C( ~9 Q0 h9 O) |1 W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因此这里的关于清华实验室管理混乱的视听资料证据是否应当被单独采信是很有问题的。 ! @9 m k! C# J$ |$ w
" o- ^! N9 r3 D+ d+ v
; z7 W0 }8 H/ f( x2 f! u3. 中国的司法制度与很多国家不同,我们所抗争的对象不是网友们所理解的犯罪嫌疑人,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侦破和打击犯罪是公安等司法机关的事情,我们是向公安
2 M8 {' {* V, Z8 S3 B等司法机关主张受害人的权利,犯罪嫌疑人如果有冤屈也是向公安等司法机关进行主张,所以我们的对象是司法权力机关而不是犯罪嫌疑人!对于我们这些以法律服 3 i" b/ P" o9 M* C- a) s
务为职业的人,对抗司法权力机关中的风险和代价有多大我们清楚。 " F( \ j. B2 s: e4 w1 ]
2006年4月11日 : ?3 P5 z" m3 E
《青年周末》记者通过凤凰卫视公关部联系到《鲁豫有约》执行制片人曹志雄。曹志雄向记者证实了此前网上贴出的孙维与凤凰卫视接触一事,但由于孙维方面的原因,采访暂时中止。曹志雄证实孙家与凤凰卫视签订了一个"内容保密协议",主要规定不允许透露双方讲述的内容。
/ X& n e9 u$ n" D4 U, `8 s2006年4月13日 北京青年报的独立新刊《青年周末》登出《清华女生铊中毒新现四大疑点》。记者陈万颖披露了朱令案的许多新情况,包括: & \9 E' N8 X t
" {$ ]. m: s V" T% q
; \! K; l2 ~; N6 j- |! C
1. 朱令父母首次披露了朱令中毒后,女儿存放在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物品在警方封存后曾第二次被盗的细节。他们说"1998年12月,朱明新为朱令办理退学手续
5 {& Y7 \# A X; F8 }/ B时,发现朱令的相机、蜂蜜、咖啡等不见了。而公安部门早在1995年就将这些物品封箱后存在化学系办公室,并给了朱家一份物品清单。化学系对此的解释是 7 q1 z$ s' l: S0 y5 V. F) B& g& G
"系里搬了几次家,也许是装修工人偷的",主动赔偿朱家3000元" 。
; Z( a' d2 Y+ L6 i3 m
: Z( f( X: g/ T/ Z% o- U3 @ m5 f8 a$ a' g
2. 1995年夏秋时分,jc曾经找过吴承之的单位领导,问吴在文革时是否与孙维的父亲有过节。这是第一次让他知道孙维。这次之后,朱家提出与孙家沟通,被拒 7 C9 j: s$ [. q/ ]/ M
绝。孙维在声明中说,自己希望在"公安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沟通,但公安部门表示没有义务为他们安排(见"孙维声明")。朱家这才完全确认嫌疑人是孙维。之
5 p ~7 K2 s. z. G- q, _! R' h% E后,朱家再没有从警方处得到任何信息。
4 Z) C, B/ S" V0 N7 ]' ?
) e+ c s# N; B
5 D1 P2 u: _) @. R# l2 s3.
1 Z3 N/ v4 V( R- b3月31日上午10点,记者与朱令的母亲朱明新、朱令代理律师李海霞一道前往协和医院,要求复印朱令全部病历,但院方拒绝朱家复印病程记录。协和称"病程记录都是不让看的。除非上法院打官司,要求封存病历,到了法庭上才能打开。" ) E+ K, I6 W# B8 w; V1 H0 v) M4 w5 h
9 E) w6 W8 F( W6 ?/ A7 F5 u8 J5 I
3 ]3 C7 W( W4 q# c1 V6 d" J# t
4.
+ B' l7 z* @ }, |; M当年朱令的负责医生魏镜的身份被曝光。朱令父母拿着北京市职业病研究所(协和医院此前曾送检"砷"的地方)的陈震阳化验单找到协和医院负责朱令的大夫魏镜。"她看后没什么表情。我冲到楼上找李舜伟,他拿了(化验单)就往ICU走。" * N+ }8 S h$ A; S" r! L% o
% A6 v( c- Y( `# o5 g& f$ @5 j! B. V4 ~7 K
5. 朱令原同班同学、室友孙维在夫兄陪同下拟接受凤凰卫视专访,后中止。 : v( {. P. j/ K6 A( r; x
Y8 A: R0 {( @. I
0 X: f4 z% d s6. 孙维父亲向记者证实,网上"孙维声明"确为孙维所写。
2 j" @. ~" D% Q5 o& [# E: C) c5 h6 c" K% ]1 o
& g; s+ b E& _ p
7. 孙维母亲11 - r# M) h9 L9 t( P4 b& G
年来首次致电朱令母亲,主动表达了沟通的愿望。"1月14日,孙维父母托朱令的大学同学转交给朱家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希望两家进行沟通。1月19日,孙维的母亲给朱明新打了个电话,依然表明沟通的意愿。"
" `% l2 s$ ^' G2 `
& x4 s' u! I& R$ U1 m' Y$ Y0 \
+ y B7 q0 j# N% X" P8. 2月24日下午,在两位代理律师的陪同下,时隔7年后,朱明新第一次见到了当年的两名办案警官。谈话中,李树森警官反复强调"要尊重历史"。朱明新对记者 / c9 K. e4 u% d0 l! a) e4 j
说"他说要是有新的证据出来,他肯定会站出来。但是谁来找这些证据呢?我们说的疑点都不是直接证据,谁能求证?"
; |" o' O: e/ B7 G. i) r/ E( m- [记者拨通该警官的手机,他的回答始终模棱两可。"(朱令案)不能说归我管,也不能说不归我管……不能说有进展,也不能说没有进展。","现在报朱令的事,
. f8 X" X0 }0 C! F0 ]: R早了点吧?" + g* L5 l; [/ t2 D2 N: U0 P: l
' _2 j4 e7 A& e
) u; z: x# N5 Y/ _9 K* N
9. 贝志城告诉记者,《我们为孙维辩护的真相》贴出之前,有一名参与"回帖纲要"的知情同学发给他。"我保证'回帖纲要'的真实性",贝说。
' L4 y4 L, v5 w" J1 r4 s9 c童宇峰说,他曾在清华校友网内部讨论时,多次要求"回帖纲要"提及的几位物化2班同学证实或证伪这个"纲要",但没有得到任何正面回答。
, P9 Y! v0 s: g6 R; C/ |2 C# X/ r1 x" x! T
' u7 u3 m l0 r9 C4 e
10. 潘峰在3月份来北京看望朱令时对朱令父母说:"要扩大怀疑面"。 潘峰不主张仅仅怀疑室友投毒。
& c, D r' h) E& T) D9 \: ]: r2 N' j4 p5 {
9 z3 M2 z# M W% ?) E9 g11.
) }/ V+ \& X" x/ z* V7 f5 W+ z童宇峰对记者透露,薛刚与童的通信中,提到自己是从妻子(李含琳,同为物化2班同学)处听说朱令宿舍失窃案的,而另有同学告诉童宇峰,当年曾碰到薛刚"慌慌张张"从6号楼女生宿舍楼出来,说朱令宿舍失窃,并要求该同学不要声张。
- D7 q A" C2 G+ x8 v) \, ?" z8 i/ C+ {9 ~
$ K7 I5 {; |. ^% C12.
3 }4 O0 P2 R' P关于翻译事件,当时物化2班入学英语分到3级班的只有5人:朱令、孙维、薛刚、张利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童宇峰说,"这位女生跟他明确表示,没有参加翻译的印象,而张利也在天涯发帖称,他是准备'五一'假期才开始翻译。" . F/ p0 l3 h% w V
(**注** 这是否意味着当年真正参与翻译的物化2同学只有薛钢和孙维二人?) ( n# T* {; D5 x' H2 R! `
7 Q4 H) k' h9 K) g
" H/ e0 u% T: |$ C
13. 朱令父母聘请律师调查,在网上公开征集破案线索。 : x; h( ]1 M6 f6 ]$ D* X
*附录--朱令现状:*
3 m4 N4 \2 l$ e: J( m6 R x) C% k8 Y% n9 {- j5 l
: \3 R' G1 Q4 S/ ^
今年33岁的朱令,体重达140多斤、全身瘫痪、丧失一切运动功能、轻度脑萎缩、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椅上。
& J/ v2 c t* ]/ {. `& K4 U5 n/ J) [: A8 n
R# o/ s8 u* D: v# A& r
民 乐队成员:最近一次见到朱令大概是97年的一天。我和另外两个队友一起去看望她。
9 |- k* ]5 }' p朱令坐在轮椅上,四肢除了胳膊外都完全不能移动。朱令显然还记得我们和以前那些有趣的事。我们的到来使她有些兴奋。虽然不能清楚地说话,但从音调中还能猜 # E2 J- x. B, U
出她的话语。 偶尔闪现出的眼光,让人联想起眼前的这个人曾经是多么的聪明和健康。朱令的父母都有些白发斑斑,谈起女儿的遭遇忍不住又流泪了。听朱妈妈说,
, w/ ^% l( o; |$ {听朱妈妈说,朱令还能用一个手指在钢琴上弹出"瑶族舞曲"的旋律,最大的心愿仍然是回清华念书。朱令的每天都在康复和治疗中度过,每过一会儿就需要吸 . e& v9 Y% c+ F4 y
氧。。我们去的那天稍微特殊,因为我们推着朱令到楼下的花园中遛弯呼吸新鲜空气。阳光中的朱令似乎恢复了往常的幸福和美丽。 ' r5 ~& H/ _$ y9 |9 X+ p( s* Q% M3 c
& O$ q4 G3 C& m* v- m
9 N6 c2 w: [, s/ _' ]
民乐队成员:2004年5月30日,朱令的最新进展。由李莉,冷冰整理报告。
" A6 ~9 j4 M" T7 }" U6 |0 @5月30日,我和邢建峰,冷冰,刘勤代表国内捐款人到朱令家看望了她和她的父母,并把这一段时间国内帐号中的捐款(由邢建峰补齐成一个整数)交给了朱阿姨。朱令坐在轮椅上,因为得不到运动,上身很胖;视力很不好,只有
0 m4 _+ w1 u) Y' o* Z2 F在眼前2,30公分处才能看到物体,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看书(朱阿姨说朱令以前还嚷嚷着要看书,了解了自己的情况后就再也不提了);我们四个凑到近前挨个和 % p J8 c- z4 t4 v" N5 Z
她打了招呼,她基本都能记起(我说我是和她一起排练老虎磨牙的李莉,后来再问她时,她说出了张颖(我俩当时确实曾被大家用"哼哈二将"叫在一起)的名字, $ |0 @3 [' d2 u. U& Q
让我们很惊喜:她还能记得起很多乐队的事呀);朱令听力没有问题,但说话很慢,发音极不清晰,很大程度上要靠猜测才能听懂。天气好的时候,朱阿姨会推着朱令到 ) y* S( S1 p0 E, v
楼下转转。朱令每天还要坚持肢体锻炼,抬抬小腿,平举几次胳膊,站立几次。我们看到朱令在做的时候很努力但是这些简单的动作对她而言依然很困难。令我们欣 ' K1 Q. x3 A3 [' [+ z
喜的是,朱令能一个音一个音在钢琴上弹奏《长城长》的一小段,她的手指没有力气,琴键经常弹不响,但指法是完全对的。朱令很好强,弹奏时很紧张,我们看着 ; p: [, t* H# B: X8 N
她摸索着弹奏的情景,听着熟悉而又断续的旋律,大家心里都是酸酸的。
' }! K( m( g& d8 f& r- i7 L! ? L3 L8 o
1 U0 }' X5 D- g9 `" I
朱令现在的思维仍停留在中毒之前,对大学同学记得特别清楚,虽然视力已经非常低下,但是凭借声音,朱令还能" 8 F. K' y7 c0 y+ k# `2 @7 p
哼"出同学的名字。朱令的语文特别好,曾背了课本之外的许多唐诗、宋词,一次,吴承之随口说了一句唐诗的上句,令他诧异的是,坐在轮椅上的朱令居然背出了下句。仿佛是又一个"奇迹"。但是在2005年时,身体又开始恶化,一度呼吸衰竭,肺部水肿。 7 P) {5 z" W, ?) O7 H# q) Z/ X
4 z, r1 p( Z7 s/ H+ x6 D
+ P, g e. k$ K2 t, U朱令清醒时,朱明新会给她读古诗,有时读到"黄云城边乌欲栖"(李白《乌夜啼》),就调侃她:"令令,你给李白打个分吧!"她快活地说:"也就四分吧。" & d& o+ m7 a* u; D5 A
- C: w* z2 U/ e, D( I$ C3 E: S6 J9 Q. j
11年来,朱令的状态时好时坏。在朱明新的眼中,朱令非但没有达到哲学上所说的"螺旋式上升"
6 z" p+ q% n* ?. n! j. C的状态,这几年情况反而越来越糟糕。实在无聊了,朱令就在看护她的阿姨手心里写写字、比划一下解解闷。在阿姨的印象中,即便看见电视屏幕上模糊的唱歌跳舞 $ M1 R2 [8 _3 m) h8 X. u+ R
女孩的影像,朱令也总是表现出非常不高兴的样子。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朱令不认生,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小孩,越来越依赖父母亲。"她的时空意识很差,总以为 $ e k, X A: I$ {7 C
自己还是在清华读书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33岁了!"朱明新长叹。她从未纠正过女儿的说法,就当朱令这十年在做一场梦,点醒梦中人反而会让她倍受刺激。 ( p0 M, [+ l! D; _8 p; |& _
9 a$ C& p6 i- V! \# O; E/ t- k* G
& {) b" {& h) i H6 z: A% ~10年来,朱令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几次生命濒危,虽然都万幸被抢救过来,但长期的卧床不起,导致她腿部肌肉萎缩,肺也萎缩到了第四根肋骨,只能依靠腰部勉强支撑背部。
! K3 {9 l/ Z$ o( {& Z2 T# o2 I# b+ p3 Q+ v
/ s( L B% S% O"她过去还比较清醒,最近几年也有些神智不清了。"朱明新经常半夜惊醒,习惯性转身看看小床上躺着的朱令。她发现女儿经常整夜睡不着,睁大着眼,呼吸沉重,仰躺着不能翻身。床边立着氧气瓶,床头是一个旧的布娃娃。
- V/ p' g/ P4 b$ q$ V g4 @ |( _1 T _/ V( b% a" h: Y2 h8 k
$ N8 k1 D1 Q/ ]* i- E! [2 U"我 们去了令令怎么办?"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吴、朱二老分别是66岁和65岁,他们不知道还能陪令令走多远。
$ B$ K3 s" ?2 V& z7 t他们去为令令申请低保,但由于两人之前的单位均不错,目前退休金平均下来还是高于低保标准,被告知办不了;他们去申请三险,但令令并无任何工作单位,三险
/ O" E# j" {- A/ V无从说起;他们去福利院,但人家说,朱令现在还有人照顾,不符合福利院的条件。"我们要是走了,令令要是还是这个样子,那她也完了",吴承之无望地仰着
$ _9 c& h0 j0 s% j& v头,望着天花板。 ! W% ?9 D$ _6 c6 G4 u2 o
4 |% S5 C6 d" {! S7 [3 ?0 S$ _
; v% |+ b# q/ e9 x7 K*表格制作:卡拉* % d$ y" a. h( q+ G
# |" G& O6 t# k4 }- l% u
$ h! I) J( @, e1 W1 k" i2006-5-7根据《八阕》报道更新 1 i3 U4 t( ^. S* q: r+ o
/ D8 B2 \2 [( J6 k. v# y, {! u( z% ]5 h( Q1 {/ l- R
来源:http://groups.google.com/group/h ... ad/e0cb110adad368d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