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8:11:40

  洛杉矶商道之五篇

  文:海纳愚夫

  华人老区因为年代久远,给人整体感觉显得破旧、杂乱。但是,由于生活的便利性,她在洛杉矶华人区的商业地位无可取代。

  愚夫认识很多老移民群体,他们英语也是非常流利,数十年居住在这一区域,就是因为生活的便利与习惯性,而不愿意东移,搬到环境与居住条件相对更好的东部区域。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洛杉矶,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个族裔,都是各自聚居在一起,形成各自族裔独有的特色。

  生活在洛杉矶,您不会感受到歧视,也不会感受到排外。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据媒体报道,洛杉矶的人口,有三百多万不是出生在美国,可想而知,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就更少了。

  洛杉矶作为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隔着太平洋与中国上海相连。洛杉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金黄色的沙滩,终年四季灿烂的阳光。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影城,形成了洛杉矶最好的旅游产业链。

  如果说旅游分淡旺季的话,洛杉矶最不明显。据愚夫身边在世界各地居住过的朋友讲,无论欧洲各个城市,还是亚洲各个城市,最爱的还是洛杉矶。

  洛杉矶给愚夫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市化的农村,农村化的城市。每天清晨起来,都能够看到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让人心情愉悦,生活中所有的阴霾都会一扫而光。

  洛杉矶华人老区,在圣马力诺、南帕萨迪纳、阿凯迪亚北部靠山区域一带,大树参天,绿荫蔽日。一栋栋独立屋掩映在大树之下,前后院落,错落有致。

  愚夫每次驱车陪客人在这些区域看房时,总能感受到历史的尘埃,岁月的风霜。不告诉看房的朋友们,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些房子年龄已经数十年,甚至逾百年。

  华人老区以她特有的历史地位,已经形成了华人商贸、酒店、地产、餐饮、零售、服务等无可撼动的地位。

  居住在大洛杉矶任何角落的华人,每年都或多或少会到这个区域来活动几次。或就餐,或报税,或请律师,或购物,凡此等等。

  最近几年,由于大量的华人富豪涌入洛杉矶,南帕萨迪纳,圣马力诺,阿凯迪亚的房价,平均涨幅远远超过全美房价的涨幅。

  当然,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因为区位优势的独特性,因为供求关系的平衡性,这些区域的房价大幅下跌,可能性不大。

  愚夫在平时工作中发现,这些区域,优质的房源,只要开价相对合理,在市场停留不会超过三十天,就会被买家买走。

  据愚夫个人观察与推测,中美之间这波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何时结束,也就是这个区域房价见顶之日。

  这些区域作为顶级白人传统居住区域,已经慢慢被顶级华人富豪占领。而且,这个趋势短期内将不会变化。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8:12:08

  洛杉矶商道之六篇

  文:海纳愚夫

  在洛杉矶的华人超市,没有您买不到,只有您想不到。中国产品应有尽有,各种中国酱油、醋、鸡精、味精、火锅底料,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香港的、澳门的,吃的、穿的、用的。

  华人超市在洛杉矶有99大华超市、香港超市、168超市等多个品牌。很多超市都是从大中华区直接采购,也形成了各自超市相对的特色。

  美国各大商业广场为避免恶性竞争,而且本来位置有限,通常会先入为主。所以,华人超市除了以全统广场为中心,周边不到1公里范围内,分布了三家而比较密集外,其它区域分布都比较松散。

  当然,这与人流量存绝对正比关系。但是,近年来华人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为华人商超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意。洛杉矶多个华人聚居区,新的华人商超在不断出现。

  愚夫常与朋友探讨,第一代移民,面对语言的障碍,陌生的环境,资源的匮乏。来到美国这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要想与成熟的商业体制去竞争,坦白说,是非常困难的。

  愚夫见证了太多厉害的华裔商人,赴美多年,他们依然不能脱离华人商圈。作为一个新移民,移民美国就想进入美国主流,做美国人的生意,瞧不起自己的同胞,其结局可想而知。

  第一代移民更多是求生存,求发展,为第二三代移民能够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打下一个基础。

  华人大多重视教育,但是往往重视的是书本教育,而忽视了品质与人格教育。所以,大多数华人在美国社会还是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像骆家辉、赵美心等参政议政的华人还不算多。

  美国参政更多是一种在经济上取得成功后,获得人生更高精神享受的一种需求。由于权力来自于选票,所以官本位在美国没有市场,从政意味着自己必须全方位接受公众的监督,失去比普通人更多地自由与乐趣。

  愚夫与身边多个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朋友探讨,问他们为何不从政,他们反问我,为何要从政。在圣盖博谷,有多个城市的市长,先后锒铛入狱。在美国从政,不仅意味着奉献与牺牲,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当然,美国并不完全干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团体。

  人类在利益面前,本性都是一样的,没有种族、国界、肤色、性别之分。只是每一个个体因为道德与信仰,底线不同而已。

  数千年的专制压迫,华人在美国,更多还是在围绕吃、穿、住、行而奔波,无暇他顾。解决了自己的,还有亲友的。中国作为一个人情社会,这种纽带已经延续到海外。

  福建、广东形成大量的侨乡,也就因此而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正因为此,全世界众多民众心中都有一个美国梦。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8:12:18

  洛杉矶商道之七篇

  文:海纳愚夫

  从洛杉矶华人三大区域观察,三个区域的商业布局变迁,也反映了美国城市的发展变化。

  在华人老区圣盖博一带,以临街门店居多;在华人新区罗兰岗一带,临街门店在减少,城市布局、规划更漂亮,更合理;在华人新贵区尔湾一带,也就看不见临街门店了,商业门店已经完全被中、大型商业广场所取代。

  所以,尔湾给人感觉耳目一新,像花园一样的城市,获得了大量新移民的青睐。当然,由于尔湾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所以,相对于传统老美城市,如帕萨迪纳而言,尔湾缺乏一些历史的韵味。

  如果以女人来形容洛杉矶华人区,华人老区圣盖博谷就像一个年老的妈妈,历经岁月的洗礼,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远行的孩子们每年总得回来看望妈妈几次。

  华人新区罗兰岗就像一个年轻的少妇,这里充满新鲜,充满激情,也充满了欲望。

  华人新贵区尔湾就像一个刚刚成年的少女,一切都感觉很美好,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从商业氛围上看,尔湾人气还是比较缺乏,新移民居住在这里仅仅享受美国生活,还是不错的。如果要工作,对新移民来说,还是有诸多不便。尔湾以高新软件产业,教育为主,是老美高级知识分子就业的区域,无一技之长的新移民显然不合适。

  罗兰岗一带,随着大量华人新移民的入驻,特别是前几年月子中心的火爆,二奶的定居,带动了这一带的商贸、餐饮、地产。

  圣盖博谷一带,因为数十年形成的人气,在美国华人圈,她也具有无可替代的商业地位。她虽然像一个年老体弱的妈妈,历经岁月沧桑,饱尝人间冷暖,但是,妈妈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罗兰岗以科利马(COLIMA)大道为商业中心,西起哈仙达岗的HACIENDA大道,东至FAIRWAY大道,这一区域是华人新区罗兰岗传统的商业中心。

  近年来,由于大量华人新移民入驻钻石吧、核桃市,围绕在GRAND与DIAMOND BAR大道十字附近的一些商业广场,部分传统老美门店在一步步被华人所蚕食,愚夫相信这个趋势将会继续发展。

  在罗兰岗60号高速的北边,有一条叫做GALE的大道,这条大道上也有很多商业广场。近年来,这个区域也涌现了大量的中餐馆,愚夫在陪朋友看房时,也经常去这个区域的不同中餐馆就餐。

  愚夫发现,这个区域的中餐馆在装修风格、档次上,在与中国大陆靠拢。

  早期的旅美华人登陆美国时,带来的只有劳动力;今天的旅美华人,已经带着大把美金登陆,或许,这也是洛杉矶华人区服务业能够走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一个缘由吧。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9:45:15

  洛杉矶商道之八篇

  文:海纳愚夫

  中国的移民大潮,始于清朝末年,但是,那时的移民,区域流动没有今天的国际化。

  愚夫曾经多次看过《故梦》这部电视剧,或许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在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不可捉摸。其实,它也反映了在时代变迁下,民众被迫的迁徙,被迫的移民。

  而中美之间的移民高潮,应该始于上世纪的台湾。由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出于安全考虑,在1960年代末期,大量的台湾有钱人开始移居美国。

  在1980年代,随着台湾转型期政局的动荡,台湾人移居美国,达到一个小高潮。随着台湾民主转型的成功,台湾人移居美国的热情剧减。

  大陆人移居美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但是,那个年代能够来到美国,对大陆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那时来到美国的大陆人,一穷二白,只有从最底层做起。

  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再来美国的大陆人,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将近二十年的锤炼,带着头脑,带着美金,带着信息,登陆美国,已非昔日所比。

  一些有经商头脑的老华人,在大陆这波移民潮下,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而这波移民大潮,将与中国大陆息息相关。同时,也与美国国策相关。美国的签证政策将直接影响与决定多少中国人能够来到美国,美国对华签证政策的有限度放开,华裔大使骆家辉先生功不可没。

  可以预见,这波移民潮将持续到中国大陆转型成功,直至中国大陆迈入世界文明民主自由的大家庭。

  尔湾的华人商业活动中心主要集中在两个商业广场,JEFFREY与WALNUT大道的西北角,与5号高速相连,这里的商业广场相对小一些,但是,中餐馆比较多,华人超市99大华入驻其中。

  IRVINE CENTER与CULVER大道的西北角,是尔湾华人活动最大的一处商业广场。这里集中了多家银行,华人超市,餐馆,加油站。

  尔湾居住人口二十多万,其中华人比例近年来随着新移民涌入,据官方统计,已经突破百分之二十多。

  5号高速与405号高速在尔湾汇合,形成一个三角形,从405号高速一直往北,即可到达洛杉矶国际机场。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在全美公立大学校中,排名也非常不错。近年来,大量中国留学生入读该校。

  随着华裔移民的大量涌入,为这个城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尔湾的豪宅买家,还是以老美白人为主。这个城市因为规划合理,城市漂亮,社区安全,成为了全美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9:46:01

  洛杉矶商道之九篇

  文:海纳愚夫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些世界级的富翁。但是,中国企业家、商人因为语言的障碍,信息的闭塞,思维的惯性,众多人失去了跨越国门,走向世界的勇气与信心。

  而且众多中国企业家、商人因为制度的原罪,在财富的积累过程中,并不那么干净。很多人是依靠巧取豪夺,[被过滤],一夜暴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远的不说,近有袁氏兄弟,刘汉兄弟,而他们仅仅只是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在一个丛林社会,兴旺发达以后,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愚夫喜欢阅读历史,但是中国历史就像一部秽史,让人不堪入目。而中国历史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没有永远的获益者,只有暂时的获益者。而暂时的获益者,大多是未来的受害者,中国历史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而今天,我们依然在恶性循环的泥沼中不能自拨。

  任何社会,都有先知先觉者。大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家与商人,就是属于他们中间的先知先觉者。

  在西方民主自由世界,资本早已无国界。美国,才是真正世界级巨富的藏龙卧虎之地。索罗斯能够运用金融的杠杆,撬动一个国家的政权,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了。巴菲特能够在投资界叱咤风云数十年,也非中国资本市场大亨所比拟。

  华裔熊猫快餐能够征战美利坚,年营收百亿美元。凡此等等,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机制做保障,恐怕都将成云烟。

  洛杉矶华人商界,生意做得最好的,不一定是语言能力最好的。语言只是一门工具,思维模式,做人境界,做事方法,才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与成就。

  在洛杉矶,由于更多台湾人、香港人早于大陆人登陆美国,所以,在华人商圈,台湾人、香港人占有相对的优势。而众多大陆人有钱人登陆美国,更多是来消费。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大陆投资少、回报高、回报快的官商模式,对美国投资高、回报低、回收慢的商业模式,短期内很多人无法接受与适应。

  美国作为一个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上百年的发展,竞争已经非常充分,各行各业,已经白热化,所以,获取暴利的可能性几乎极小。

  稳定性、均衡型与长期性,是美国投资最显著的特点。任何想短期获得较大收益,都是不可能的,中间必然蕴藏巨大的风险。

  而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走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美元的升值,以及大陆营商环境的变化,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陆商人到美国淘金,进行人生的二次创业。

  愚夫接触了众多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商人,坦白说,经历大陆近二十年市场经济的锤炼,他们能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能够在刀尖上跳舞而生存下来,能够来到美国发展,他们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已非很多老华人可以比拟。

  他们缺乏的仅仅只是语言的能力,对美国规则的认知与了解。但是,愚夫相信,只要给他们时间,这些都将不是问题。

  或许,我们将有幸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机遇,也是我们的荣幸!

  (全文完)

  (海纳愚夫,加州持牌地产经纪,网络自由撰稿人)

  2015年10月 于洛杉矶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9:46:19

  华人在美国(1)

  文:海纳愚夫

  作为在美华人中的一员,了解与认识华裔在美国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确定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定位。愚夫将从华人进入美国的开始,来讲述华裔先人在这块土地上奋斗与抗争的历史,希望能够给今天旅美的华人带去一些启迪与思考。


  华人踏入美国的历史,始于1785年,缘于美籍船长跳船结婚,迫使华人船员在美国停留一年,这也是华人踏入美国的第一次记载。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开始带动了大量的华人来到美国西部加州的旧金山。据史料记载,从1848年开始,到1849年,来美华人劳工达到791人;到1850年,达到4015人;1852年,达到25000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1870年,旅美华人达到63000人。

  早期的旅美华人,大多来自广东沿海。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抛妻弃子,乘船从广东沿海出发,途经澳门、香港,跨越太平洋,经过长达40到60天的远洋旅行,到达加州旧金山,加入淘金大军的行列。

  早期旅美华人乘船像猪仔一样,跻身于狭窄的船舱中,恶劣的环境导致很多人在旅行途中,就因为饥饿、疾病死于太平洋的航船上,最后尸骨葬身大海,成为海洋生物的大餐。

  如果家乡舒适,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来到一个未知的国度,去追求一个未知的未来。

  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起义,致使广东沿海一带处于战乱之中,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远渡重洋。早期成功登陆美国的华人,在美一年的薪资,可以供养家乡亲人全家的生存。

  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大量在美华人将钱源源不断的汇往中国的家人,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也因此带动了更多华人抛妻弃子来到美国。

  华人骨子里的吃苦耐劳,忍气吞声,很快在加州劳工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从淘金到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的铁路,华人成为了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市场。由于华人大量抢占了美国白人的就业岗位,这为日后的排华留下了隐患。

  横贯美国中西部的铁路,原计划14年完工,因为华人的加入,实际只花费了七年就完成了全部建设。将从纽约到旧金山的时间由六个月缩短到6天,可以说华人功不可没。

  在修建这条铁路的过程中,众多华人为此献出了卑微的生命。由于美国需要大量华人劳工,1868年美国与清ZF签订了《蒲安臣条约》,让两国人民可以自由往来贸易与居留。

  自此广东沿海居民大量登陆美国加州,当地居民戏称,美国有五十一个州,这个州叫做“广州”。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9:47:13

  华人在美国(2)

  文:海纳愚夫

  美国加州旧金山,是早期旅美华人的发源地。而美国另一个城市——夏威夷,则是早期旅美华人另一个重要的登陆地。

  广东沿海有着农业技术的农民,大量登陆夏威夷,受雇于当地白人,通常签订两到三年的劳工合约。合约期满,有的劳工选择回到中国,有的留在夏威夷继续谋求发展。登陆夏威夷的劳工,凭着在家乡积累的农业耕作技术,得以在夏威夷立足。

  所谓“国父”孙中山的兄长孙眉,就是早期登陆夏威夷的华人劳工之一。孙眉不仅有着普通劳工的技术,也有着普通劳工不具备的头脑,经过数年的奋斗,他从普通劳工混成了夏威夷的地主、“岛王”。

  孙中山十三岁那一年,在兄长的帮助下,孙中山与母亲登上了美国夏威夷,与兄长一家得以团聚。从小就不安分的孙中山,在夏威夷求学几年后,开始了在美国华裔中鼓动革命的奔走呼号,成为了一代伟人。

  今天的夏威夷,居住着很多早期华人的后裔,他们凭着祖辈数十年的积累,不少人在这个全球闻名的岛屿,拥有大量的土地,成为富甲一方的华人。但是,他们从不显山露水,极端低调谦卑。

  大量华人登陆美国,对美国白人的就业造成了严重威胁。美国作为一个民主社会,选民的声音将决定ZF的某些政策。

  华人劳工大量抢占美国白人的劳动力市场,有选票的白人当然不会答应了。而美国资本家却需要大量华人劳工来降低自己的成本,经过多方博弈,加州地方ZF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歧视华人劳工的立法。

  1850年,加州ZF制定了《外国矿工执照税》;1852年,制定了《登陆费》;1855年,制定了《人头税》;1860年,制定了《中国渔人执照税》。并针对华人做出了一系列的歧视性规定,1854年,禁止华人在法庭控诉白人;1863年,规定中国儿童不得就读公立学校;1870年,禁止人行道用扁担肩挑重物;1872年,禁止白人与华人通婚。

  美国国会从1878年开始的《排华法案》,曾经经历过总统否决,但是最终还是在1882年得以通过。

  该法案通过监禁和驱逐的惩戒方式,禁止“被矿井雇佣的有技能或无技能的华人劳工们”在10年之内进入美国,同时,华人不得归化为美国公民。

  从此,在美华人劳工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黑暗岁月。他们在这个号称全世界最自由民主的社会,开始了最艰难的坚持与坚守。

  1888年,《斯科特提案》得到通过,禁止华人返回中国后再次入境美国,等于宣告华人永久不能回国探亲。

  1892年,《基亚里法案》得到通过,限制华工入境延长十年,未随身携带身份证明的华人,可立即驱逐出境。1902年,美国国会再将华工入境限制无限期延长。

  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客死他乡,成为了很多华人的生活写照。然而,美国梦想既然如此残酷,这些华工们为何不回到自己的故乡呢?!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9:47:25

  华人在美国(2)

  文:海纳愚夫

  美国加州旧金山,是早期旅美华人的发源地。而美国另一个城市——夏威夷,则是早期旅美华人另一个重要的登陆地。

  广东沿海有着农业技术的农民,大量登陆夏威夷,受雇于当地白人,通常签订两到三年的劳工合约。合约期满,有的劳工选择回到中国,有的留在夏威夷继续谋求发展。登陆夏威夷的劳工,凭着在家乡积累的农业耕作技术,得以在夏威夷立足。

  所谓“国父”孙中山的兄长孙眉,就是早期登陆夏威夷的华人劳工之一。孙眉不仅有着普通劳工的技术,也有着普通劳工不具备的头脑,经过数年的奋斗,他从普通劳工混成了夏威夷的地主、“岛王”。

  孙中山十三岁那一年,在兄长的帮助下,孙中山与母亲登上了美国夏威夷,与兄长一家得以团聚。从小就不安分的孙中山,在夏威夷求学几年后,开始了在美国华裔中鼓动革命的奔走呼号,成为了一代伟人。

  今天的夏威夷,居住着很多早期华人的后裔,他们凭着祖辈数十年的积累,不少人在这个全球闻名的岛屿,拥有大量的土地,成为富甲一方的华人。但是,他们从不显山露水,极端低调谦卑。

  大量华人登陆美国,对美国白人的就业造成了严重威胁。美国作为一个民主社会,选民的声音将决定ZF的某些政策。

  华人劳工大量抢占美国白人的劳动力市场,有选票的白人当然不会答应了。而美国资本家却需要大量华人劳工来降低自己的成本,经过多方博弈,加州地方ZF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歧视华人劳工的立法。

  1850年,加州ZF制定了《外国矿工执照税》;1852年,制定了《登陆费》;1855年,制定了《人头税》;1860年,制定了《中国渔人执照税》。并针对华人做出了一系列的歧视性规定,1854年,禁止华人在法庭控诉白人;1863年,规定中国儿童不得就读公立学校;1870年,禁止人行道用扁担肩挑重物;1872年,禁止白人与华人通婚。

  美国国会从1878年开始的《排华法案》,曾经经历过总统否决,但是最终还是在1882年得以通过。

  该法案通过监禁和驱逐的惩戒方式,禁止“被矿井雇佣的有技能或无技能的华人劳工们”在10年之内进入美国,同时,华人不得归化为美国公民。

  从此,在美华人劳工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黑暗岁月。他们在这个号称全世界最自由民主的社会,开始了最艰难的坚持与坚守。

  1888年,《斯科特提案》得到通过,禁止华人返回中国后再次入境美国,等于宣告华人永久不能回国探亲。

  1892年,《基亚里法案》得到通过,限制华工入境延长十年,未随身携带身份证明的华人,可立即驱逐出境。1902年,美国国会再将华工入境限制无限期延长。

  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客死他乡,成为了很多华人的生活写照。然而,美国梦想既然如此残酷,这些华工们为何不回到自己的故乡呢?!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9:47:40

 华人在美国(4)

  文:海纳愚夫

  1950年代,移居美国的华人,大多以从大陆逃到台湾、港、澳,为追求平稳生活,再从这些地方移居美国,他们大多是一些具有权势与财富的华人。

  1952年,美国通过移民及归化法,废除对华人及其他种族移民限制,但是保留对国家及地区的移民配给制,规定每年移民名额不超过27万人。

  而全球华人每年105人的移民名额远远不够。

  196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大量台湾学生留学美国。1965年,美国通过新的移民及国籍法,以专业能力作为移民资格,中国地区每年增加到2万名额。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的华人,都在这个名额范围内。

  自此美国华人移民群体发生根本转变,由过去的底层劳工向高薪技术移民方向转变。随着华人第二、三代的成长,参与美国政治生活,华人逐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影响美国ZF对华人的政策。

  随着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建交,1980年代开始,众多大陆留学生登陆美国。而两万华人的移民配额,囊括了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在美台湾人通过游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在1982年为台湾争取了额外的两万移民配额。

  而在美台湾华人、留学生,由于吸取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制度,他们担起了推动台湾社会进步的责任,由于蒋氏家族在台湾的独裁统治,致使众多台湾人无法回到台湾。

  这些群体,也逐渐成长为美国社会华人的精英。

  在1980年代,由于台湾社会处于转型动荡期,大量台湾华人开始移居美国。位于洛杉矶的蒙特利公园市,就是台湾人最早的聚集城市。因此,蒙市也落下了“小台北”之称。

  今天的蒙市,已经成为了华人的天下,围绕丁胖子广场周边,已经很难看到几个外国人了。

  1983年,陈李婉若成为了首位华裔女市长,而蒙市议会在1980年代,就有四位华裔女议员。

  当然,在1959年夏威夷华裔第三代邝友良,便代表共和党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成为了华人参政美国最早最高职位的纪录。

  1996年,骆家辉成为第一位华裔州长;1999年,吴振伟成为第一位联邦参议员;2001年,赵小兰成为第一位华裔女性劳工部长。随着华人参政意识的提高,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而随着华裔人口结构的变化,华人在美国的工作,也由传统的餐饮向高薪技术行业发展。华人在美国的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众多华人先后在多个领域获得了诺贝尔奖。

  (未完待续)

某领导 发表于 2018-5-22 09:47:56

  华人在美国(4)

  文:海纳愚夫

  1950年代,移居美国的华人,大多以从大陆逃到台湾、港、澳,为追求平稳生活,再从这些地方移居美国,他们大多是一些具有权势与财富的华人。

  1952年,美国通过移民及归化法,废除对华人及其他种族移民限制,但是保留对国家及地区的移民配给制,规定每年移民名额不超过27万人。

  而全球华人每年105人的移民名额远远不够。

  196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大量台湾学生留学美国。1965年,美国通过新的移民及国籍法,以专业能力作为移民资格,中国地区每年增加到2万名额。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的华人,都在这个名额范围内。

  自此美国华人移民群体发生根本转变,由过去的底层劳工向高薪技术移民方向转变。随着华人第二、三代的成长,参与美国政治生活,华人逐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影响美国ZF对华人的政策。

  随着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建交,1980年代开始,众多大陆留学生登陆美国。而两万华人的移民配额,囊括了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在美台湾人通过游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在1982年为台湾争取了额外的两万移民配额。

  而在美台湾华人、留学生,由于吸取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制度,他们担起了推动台湾社会进步的责任,由于蒋氏家族在台湾的独裁统治,致使众多台湾人无法回到台湾。

  这些群体,也逐渐成长为美国社会华人的精英。

  在1980年代,由于台湾社会处于转型动荡期,大量台湾华人开始移居美国。位于洛杉矶的蒙特利公园市,就是台湾人最早的聚集城市。因此,蒙市也落下了“小台北”之称。

  今天的蒙市,已经成为了华人的天下,围绕丁胖子广场周边,已经很难看到几个外国人了。

  1983年,陈李婉若成为了首位华裔女市长,而蒙市议会在1980年代,就有四位华裔女议员。

  当然,在1959年夏威夷华裔第三代邝友良,便代表共和党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成为了华人参政美国最早最高职位的纪录。

  1996年,骆家辉成为第一位华裔州长;1999年,吴振伟成为第一位联邦参议员;2001年,赵小兰成为第一位华裔女性劳工部长。随着华人参政意识的提高,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而随着华裔人口结构的变化,华人在美国的工作,也由传统的餐饮向高薪技术行业发展。华人在美国的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众多华人先后在多个领域获得了诺贝尔奖。

  (未完待续)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中年人的旅美轶事(海纳愚夫)

网站解决方案专享优惠-3折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