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祖 与 四 会 公元638年,六祖慧能出生于广东省新州(今之新兴县)。慧能没念过书,24岁到湖北东禅寺,谒拜五祖弘忍大师。东禅寺弘忍门下僧人多达700余,为验门下禅观,以传衣钵,弘忍命各人作偈。上座神秀率先呈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亦作一偈,请人写于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深为赞赏慧能,三更给他传法,授予衣钵,亲送他到九江渡口,并吩咐此去“逢怀则止,遇会则葳。”当时,怀集与四会都是深山丛林,慧能便穿梭于其间,慧能来到四会葫芦山脚下的龙头铺村。这里山高林密,地势偏僻,民风纯朴。慧能经常在葫芦山上一石池旁休憩、饮水、打坐、静思,后来,村民便把葫芦山改称为“扶卢山”,把石池称为“六祖池”。现在扶卢山上的“六祖池”尚在。 在四会一直流传着六祖慧能点化阮公圣佛阮子郁,阮子郁又点化梁公圣佛梁慈能,相继成佛的故事。现在,四会还有唐朝所建的祭祀阮公圣佛和梁公圣佛的宝林古寺和宝胜古寺。一百多年来,旅居海外的四会、广宁乡亲一直流传着四会“两佛一仙”的传说,海外和港澳的会宁同乡会都供奉“两佛一仙”神位。 慧能在怀集四会隐姓埋名藏居十六年后,于在唐仪凤元年(676年),走出大山,来到南海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一句“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而是你们心动”语惊四座,在法性寺菩提树下落发,到曹溪宝林寺大开法门,成了禅门第六代师祖。 为纪念一代名僧,唐初四会信众曾在他藏身之地扶卢山建有六祖庵,后因日久风雨侵蚀而毁。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时,移址至营脚,易名“六祖寺”。 1995年底,四会市人民ZF在报经省人民ZF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后,决定重修六祖寺。此举得到海内外八方善信和佛教人士的鼎力支持,尤其旅港同胞苏东霖、何铁文先生等更是积极投入。六祖寺的重修得以顺利进行。 新六祖寺于1997年3月奠基重修,历时四载而成,寺院占地6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这是各地众多六祖寺院中规模最大、最为堂皇壮丽肃穆、唯一被命名为“六祖寺”的寺院。 六祖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与六祖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六祖当年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六祖寺自唐代建成以来,就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往参拜。逢年过节,寺门香客如鲫,香火甚为鼎盛。参拜者除本地信众外,珠江三角洲一带亦有不少人慕名前往参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