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后查才能浏览下载更多咨询,有问题联系QQ:3283999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住遨海湾
×
“四会籍中国书画大师.文化名人吴子复书画家乡展”在四会旧市府大院剪彩开幕
2 S! G3 o: Z# ~1 n# Z 展出时间:2008年12月23日--2008年12月27日& v# a, e4 Y- W) s
展出地点:四会旧市府大院苏东霖康乐大楼( z3 d3 C6 b+ R% e) i
报料人:亦船麻斜水手 : T, |! F [' Q1 Q$ H$ m
% x6 c- x7 g& g6 v& p G7 x0 P' a! x; r5 Z0 _
姓名: 吴子复1 j+ `' f8 d, x$ U0 g* Z
字号: 名琬,号伏曼/ L q0 F7 m9 X7 d; C
时代: 近现代0 S# K7 o) X# \0 q3 G
简介:
( W+ N& a0 e- `5 w/ L+ g 吴子复(1899-1979)名琬,号伏曼,广东四会县人。广州解放后, 吴子复在越华路居住,是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青年时先后就读于国文专修科和英文专修科。1922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 师从胡根天、冯钢百学习绘画。他是中国较早的油画作家深受野兽派玛蒂斯的影响。1926年毕业后参加北伐军,以图画作战地宣传。1927 年与李桦、赵世铭等组织青年艺术社,介绍和传播西方新兴的绘画艺术。1932-l936年受聘于母校任西画系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在粤北山区先后任广东艺术院美术系导师、广东省立艺术专科美科主任等职, 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吴子复的油画艺术,以西方的绘画观念, 融汇东方艺术之情趣,色彩明快,造型简练,形成了稚拙单纯的风格。吴子复在勤攻画艺的同时,亦爱好书法。执教于广州市美术学校后, 受隶书名家林直勉的启发,遂专意作书法研究,旁及篆刻,晚年也写水墨山水画。吴子复一生致力于汉碑,对《好大王碑》、《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用功尤深。平日作隶书,不限于一体一格,熔铸诸碑刻, 书风道劲古雅,稚拙纯真,有“吴隶”之称。近数十年来,“吴隶”对广东书坛影响至深,其门下张奔云、关晓峰、何作朋、李伟、李家培、林少明、陈景舒、陈作梁等,均有众多弟子,形成一大流派。吴子复的书法代表作有:广州中山纪念堂《总理遗嘱刻石》(1931), 广州越秀山《镇海楼》横匾、《镇海楼长联》、《广州博物馆》横匾(1951)、花县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纪念碑》(“文化大革命”初被毁)、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朝血谊亭碑文》及《中苏血谊亭碑文》(1963)、肇庆七星岩摩崖刻石朱德诗(1978)等。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日本东京“中国书道展览会”(1957)、“中国现代书道展览会”(1966),还参加过全国、省、市举办的书法展览。有《吴子复隶书册》、《吴子复书好大王碑》等作品集出版面世。此外,吴子复篆刻风格亦独树一帜,出版有《野意楼印赏》。
9 Y4 K ]& C1 ]# G1 `* r% g d. t7 L
吴子复历任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 k' i0 r ^# r O" u% r- m8 G
4 g1 f: \$ g( y9 @0 l5 U- p* e& I
1979年8月于广州病逝,终年80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