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连锁,做网站
! e$ w# W% b5 B- J5 ^+ h5 g
# W' t; a \+ a- ? 2004年,京东90%以上的利润来自连锁店,网上业务几乎不赚钱,但订单的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以每年16倍的速度增长,是继续做连锁,关掉网站还是砍掉赚钱的业务,专心做网上零售?$ A* t$ ~( H M6 k% I N
' A! k: L. G5 d( E# Q2 _4 g, P* f
中关村电脑城注定会消失,但打败它的却不是京东连锁店。3 u/ n7 d( q. {! w1 q4 x w7 U
/ J1 c) O- T/ ^5 \, [9 T5 {; ? 刘强东没有想到,他很快要做一次决然的取舍:要不要放弃连锁。
, G( `7 q# K* G b1 J ?; A' r. B I$ Z" V3 E+ c" Y t
2003年3月,刘强东和员工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兴致勃勃地讨论:国美能在全国做400个大shop,我们能做400个小shop,到年底要把连锁开到18个。4月,形势骤变,非典来了。4月19日,刘强东在人民大学西门的城乡超市买了两辆金杯车的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发给60多名员工,让他们不出门就可以在家生活一个月。他不能允许任何员工因为工作而感染非典,否则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存在成功的可能。+ U2 \/ H6 E3 g$ `- L
8 U+ X h. z k' Y+ s) k: q
安顿好员工,刘强东和几位高管开始为价值几百万元的库存犯愁。他们每天都在数,还能活多久。为了提高毛利,京东一向采取现货现结而不是赊账的方式。货款已付,所有库存如果不卖出去,亏损只能京东自己承担。非典让IT产品跌价更快,最严重时一个月跌去30%。刘强东估算,如此下去,京东最多能撑半年。
6 h5 ^5 k6 l5 n# ]* M
* @2 |8 g5 N' S7 \+ m) h' d8 ? 非典把他逼上了网。刘强东上大学、打工、创业都在中关村,那里是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但他却是彻头彻尾的网络盲,对互联网,他只知道在中关村马路两边狂打广告的瀛海威和请谢霆锋做代言的联想FM365。他没上过当当,不知道卓越,没听说过8848,唯一接触过QQ,当时还叫OICQ,是朋友帮他注册的。非典时期,刘强东开始网络生存。他和团队在硬件论坛上发帖,注册几百个QQ号,疯狂加好友,推销产品。起初,折腾十几天,只做成十几单,直到他们在CDBEST等网站上做团购,才逐步打开一些局面。) r [- O( R* V9 N" E0 a
% X6 G* A% v5 T* f/ Z 6月底,非典得到控制,京东的线下业务恢复正常,但刘强东不敢贸然扩张。这时,在网上团购的那些用户仍然不时有需求,并要求京东开设自己的网站。事实上,京东最初只有36个网上客户,但这些人是一群网络达人,要么是论坛版主,要么是资深玩家,在网上很有影响力,他们都愿意向网友推荐京东的网站。得知一个小型网站租带宽一年不过1000多元,刘强东决定成立京东自己的论坛,并安排一位叫李梅的员工处理网络买家的需求。1 _/ w4 |9 I( {5 a+ p
2 ?1 F8 b6 _ B# n
让京东所有人意外的是,他们没有为BBS打任何广告,但来自网上的订单不断增加。2003年6月到2003年底,网上订单累计超过1000单,最多一天有35单,甚至比一个线下连锁店都要多。后来被戏称为“京东电子商务第一人”的李梅分身乏术,不得不加派人手,经营论坛。刘强东不仅意外,而且觉得这个速度很可怕。9月,他招聘技术人员开发商城程序。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电子商务网站上线。4 b' } x2 @4 H3 L# K" ] x: `; P
. s# T2 ^8 h4 c/ ?4 ?- o
正如2001年迷上逛国美,2004年刘强东完全被互联网吸引了。他大部分时间泡在网上,和京东的2700名注册用户聊天,混得很熟。这时,京东一直是线上电子商务与线下连锁业务并行发展。
) l" B1 [! d0 M( m' F' t5 W
: U% M0 G( n7 Q) q! \ 刘强东开始直观地比较两种零售方式。在2004年的6000万元销售额中,来自线下和线上的量分别为5000万和1000万。线上销售,价格大约比线下便宜5%,净利率也只有5%,而线下业务的毛利达18%以上。换句话说,当时京东的线上业务基本不赚钱,利润90%以上来自线下连锁。
; w D8 X+ r5 r1 z/ F0 [' ^. L% _: ~* X
不过,刘强东更看重另一组数字。由于京东停止店面扩张,2004年,京东IT连锁店的业务量只增长了不到15%,但自网站开通后,线上订单的月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也就是说,京东网上订单正以每年16倍的速度增长。
9 O' R4 I% H- n6 R9 M
- y1 q$ P/ E# l7 K2 P: S3 Q( S- i3 _ 2004年年底,刘强东开始考虑:下一步,是继续原有策略,做线下连锁店,还是放弃线下,专心做网上销售?
, g0 ^: `9 c1 l* g! s3 K. T Q! ?4 u' W8 K2 Q% }
把最赚钱的业务砍掉?没搞错吧。京东的团队几乎没有人认为两个业务存在冲突:连锁规模大,网上速度快,完全可以同时运作,为什么要放弃其中一个?但刘强东不以为然:“如果是要店,就重新启动线下业务,扩充连锁店。把网站关掉,别折腾了,只配3个人,做不好网站。要不就把店关了,只做网上。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是有限的。京东那么小,一定要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点上,才能获得竞争力,分散用力是找死。”8 T) o$ O1 V# v- _1 y( B
) t! B6 ]! c2 k4 z \3 {0 m
这个选择距离京东从代理商转型做连锁零售不过3年。当时,连锁模式在中国依然火爆,黄光裕因国美上市成为中国首富。9 r' I' j6 D4 A7 g/ G. X8 R
6 e2 O! ]8 T% v% P' N0 T 刘强东决定“赌一把”:放弃连锁,做网上零售。2005年上半年,他关掉了全国12个门店。到2005年6月,京东没有一个员工认为,这个选择是错的。% R: A. u6 E$ r$ x, {( ?" k
+ d1 |) ~+ |2 j% Z8 l 立足微利
! ~) ?+ c3 B- j1 v0 F
. L& X: o8 ]- f, L) I4 m( N6 c4 y- y/ g 高毛利率对零售业没有意义,微利是京东立足的根本。100年来,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都围绕着两条线:供应链效率和成本。只要能够提升效率,压低成本,新模式就会颠覆旧模式。百货商场的毛利高达50%,沃尔玛只有15%,但沃尔玛的价值比百货商场高那么多,因为沃尔玛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它不需要50%的毛利,只要有15%就能赚钱。
# d4 `) Z7 ~6 A6 r# ^, x7 y! [) ^7 q: u2 O( [) q/ q) d
刘强东选择了网上零售。相对于线下连锁,网上零售没有店面租金、水电、陈列品折旧,也不需要庞大的销售人员。国美等家电连锁企业的费用率在11%至12%之间,而京东关掉线下连锁店后,费用率立刻从10%降到了个位数。“虽然我现在比国美苏宁小很多,但是只要我的成本能永远比它低,周转率永远比它快,我就不用怕。”刘强东?说。9 d; Y4 w4 O% |1 u$ N
" G$ H1 D) D8 d0 d0 G! Z# R
然而,京东的网上业务从一开始,毛利率就与费用率持平,几乎不赚钱。按照刘强东的说法,京东商城的价格相对于传统渠道来说至少要便宜10%,如果想赢利,只要把价格提高一个点,就可以做到,但 “京东现在赢利没有什么价值,规模才是第一位的”。
1 n, r& M* p8 T( c. C" y1 L: E. [4 C2 y
数年来,刘强东坚持低毛利,不赚钱的做法,这有违常规,也惹来非议。《创业家》走访了多位传统零售、电子商务界及投资人士,以下观点较具代表性。
/ S$ W- j$ Z6 v8 v/ X3 R, Y+ b) o. u3 [ K
当当CEO俞渝:卖书至少有20%、30%的毛利,京东的毛利率太低,几乎是平进平出。你可以亏钱投入市场,培养客户,你可以亏钱建物流,但亏钱的生意谁都能做。
7 b. g c& q |2 U1 K
! S, A' `* b% Y7 v& S' P 第二城CEO李易:京东不能一直不赚钱,如果它还坚持低价模式,不让公司有正向利润的话,后面融资的钱是很难进来的。我觉得京东的问题在于,第一它不能很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赢利模式,只是便宜。第二它没有很核心的门槛来防止别人来复制它,互联网上的忠诚度很低,只要出现价格比京东还低的,京东立刻就失去了优?势。
3 }2 L$ v- [# B; w
& `6 L0 F' f, t; b* R3 I! o 对于以上观点,刘强东认为:
. K8 q A) v/ ?- S" T {% k3 R" F2 I7 @2 D- w* \
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都围绕着两条线:供应链效率和成本。只要能够提升效率,压低成本,新模式就会颠覆旧模式。百货商场的毛利高达50%,沃尔玛只有15%,但沃尔玛的价值比百货商场高那么多,因为沃尔玛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它不需要50%的毛利,只要有15%就能赚钱。所以,我认为高毛利率对零售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做零售比拼的是运营效率和运营成本。如果每个人都在追求40%、50%的毛利率,商业模式就不会进化,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价值。一个产品交给你,你要加上30%卖出去才能赚钱,损耗这么多,你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贝佐斯说,亚马逊最大的价值不是源自它有差额利润,而是源自供应链效率提高带来的巨额现金流。2008年,沃尔玛40%的毛利来自它现金流的再投资。
( c! v0 h. Q n. Z1 ]7 G8 G6 w
: l: U/ z( z! [* u6 z, X 不过传统零售界人士并不认同刘强东的说法。5 j% y6 u: P8 Y: b: v
: ~1 K6 b S, _$ T- J# Y
资深零售业人士:从百货到连锁再到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费用最低,因此它的毛利率可以相对低一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毛利率不重要。比如你的费用率是4%,毛利率得达到 7%、8%才能赚钱,毛利率永远要比费用率高,这是一个规律。不提高毛利率,净利润也提高不了。毛利率可以通过提升效率降低费用,或者大量采购,降低成本来实现。现在,线下的连锁渠道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亿了,京东要到很大的规模才能实现更高的毛利率。这个挑战不小。
2 ?8 E* X0 n9 D( h1 U
; Y8 R6 e- Y% m+ R& a 苏宁总裁孙为民:电子商务因为没有线下成本就拥有绝对优势?这是个谬论。连锁零售的店面确实是成本,但是要综合来看。比如1000块的商品中,这个成本只有10块,但是由于规模优势,在物流等其他方面节省下来的成本可能有30块。所以,不可能是由于有了这个10块的店面成本就影响了连锁零售的竞争力。" e* ~$ b) T" f
) p {6 q+ t' Y, X; I 2007年8月,今日资本向京东商城投资1000万美元。2009年1月,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的私人公司对京东商城联合注资2100万美元。今日资本总裁徐新,2006年底第一次与刘强东见面,两人从晚上10点聊到凌晨2点。徐新对刘强东的印象:踏实,实在,注重细节,有做零售的某种特质。2006年,京东商城的销售收入为8000多万,全公司50多人。今日资本在京东的客户中进行调查,得到的反馈是:一、京东没水货,全是正品;二、价格比线下便宜10%?20%,购买方便;三、客户黏度高,六个月内,重复购买2-3次的占50%以上。0 F U; W% u/ L: H3 G0 U0 y
8 \. y" l4 O- m “我们最看重京东的价值是,它在进行一场渠道变革,它对传统的消费渠道是一种颠覆。”徐新说。对于京东赢利能力的问题,徐新认为要同时看毛利率和资金周转率,两者不能割裂开来。2005年,京东的库存周转期为18天,2008年降低到12天,国美、苏宁则在40天-60天之间。
' G& o- v8 J+ B7 R# a; i- p. w& J. b1 K( D. n) K$ ?
对于零售企业,库存周转想要缩短一天,都意味着对供应链效率的巨大考验。细节管理直接与降价损失关联。2008年,京东全年因降价而产生的损失只有4.2万元。一台笔记本,1月份出厂,当月卖给消费者,毛利率达40%。三个月后,只有20%。“大家都说IT业利润越来越薄,其实是供应链效率低。细节管理做不好,你会发现没有20%的毛利,你就无法赢利,而这样意味着你在产业链上没有价值。”刘强东说。3 B* ]! B6 T; c: j6 v# U2 g9 E
4 M. J6 R6 x5 M; g5 S* ~+ F: ` 京东商城是最先突破20亿、40亿,甚至100亿的中国B2C公司。它如何在痛苦、曲折中与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它的IT系统足以支撑体系的运转吗?6 ~) |' L6 {" R P7 G
6 r3 C X/ q! p7 O) j
产业链上的博弈7 |' y* R1 l, J2 N N: q+ z' Q
4 M8 n4 s; \2 I 刘强东说他三年只做成功一件事情,打通与产品供应商的关系。这个过程很痛苦、很曲折的,甚至至今也没有彻底完成。京东与产品供应商的矛盾不时被公开化,但刘强东相信,矛盾终究会解决,因为京东掌握如此多的终端用户,而且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
2 l" Z+ g# n) {: B& `% K9 h' V M* j! P' O t4 l
京东商城对传统零售业是一种颠覆,而它与线下零售企业的矛盾、与品牌企业的冲突不时被公开化。
( _7 Q7 n/ ]* s( D( }6 f, _6 u3 N' b
2008年11月14日,明基对外发布声明,针对“个别企业以3099元的非正常低价销售BenQ投影机产品”,明基“不保证为原厂正货”、“不保证核心零组件为原厂生产”、“不保证提供正规质保服务”,明基“决不允许不法分子以任何方式损害品牌声誉”。圈内人都知道,这个“不法分子”就是指京东商城。
: r q; W7 r9 u0 U
; n% P& i+ q) n6 m 京东的价格究竟有多低,以至于明基会发出如此措辞激烈的声明?以此次涉及的BenQ MP512投影仪为例,当时的市场报价为3999元,实际成交价通常会稍低,但也保持在3600元以上,而京东的价格仅为3099元,便宜了至少500元。这种价格优势对于消费者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对传统渠道商则是致命的杀伤力。7 B8 N5 Y- \* h7 h. L; u/ g9 e
2 _; H/ n! w4 |7 b$ {& i
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刘强东遇到无数次品牌厂商或代理商的抗议、打压和封杀。品牌厂商视京东为“捣乱者”甚至“怪胎”,担心京东的低价冲击它既有的渠道价格体系。而对传统渠道商而言,京东的出现甚至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存。2007年,甚至有渠道商在论坛上发帖打听“老刘”的住址,扬言要把他“砍了”。
$ B$ G' y G& P$ d' @& Z; C' f" ~6 `
“2005至2007年,三年我就做成功了一件事情,打通与产品供应商的关系。这个过程是很痛苦、很曲折的,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利益——我有这么多终端用户,而且以每年3倍多速度增长。”刘强东说。: V9 m7 r: W" |
2 ]* A% V4 f% k/ B% G* n
不过,在用户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前,京东只能从中小代理商做起,因为品牌厂商或大代理商不会将京东放在眼里。京东通信数码采销部总监王笑松的体验最为典型,他曾在沃尔玛工作7年,过去在与供货商接触时,从来都处于强势,到了京东商城,完全颠倒过来,不仅要主动去和品牌厂商接触,解除他们的疑虑,普及网络销售的好处,往往还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取得进展,很多时候要打打谈谈。: b, W2 k3 K% r. a) k+ p9 p
% U8 T; Y+ r0 ^; z: r9 v% p
当京东的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后,遇到品牌厂商的打压时,京东会采取强硬的反击措施。还是以BenQ MP512投影仪为例,在明基发布公告之后,京东毫不示弱,立即将价格降至2999元,最低甚至降到2873元。
& r* }( a# f# H1 g |
3 Q% W$ E' E/ c) T 与此同时,京东会不断给品牌企业打电话,说你堵了半年,价格反而更低了,为什么?你要封杀我,我就打你。京东上卖几百个品牌的产品,在你的品牌上我可以不赚钱,甚至可以亏本卖。让大家都知道网上便宜,都到网上来买,这样对你冲击 得更厉害。刚开始厂家不愿意理,觉得被威胁了,+ u. i1 ~$ u5 x! g2 {2 R
* u* }4 M' ~, Z) r1 X, B v 但半年之后发现堵不住货源,价格还更低,只能合作。合作之后,他们往往受益于京东供应链的高效,而进一步加强合作。; M! ?$ w4 j* S0 K) I7 D* K1 X
, C/ @1 M( H a2 K& a0 H; B 声卡品牌企业创新科技就曾严禁其渠道商给京东供货。2008年初,创新开始主动和京东合作,如今,京东的销量已经大约占据其全国总销量的6%。有时,在京东上一天的销量甚至相当于北京所有传统渠道的销量,创新甚至会专门为京东定制某款特价产品。截至目前,近80%的主流IT品牌厂商都已经和京东直接展开合作。
. F3 g* W1 m) }( f$ y% s1 J3 ~7 _; @, \( A
2008年2月,京东的产品品类扩展到家电。当年4月,韩国LG北京公司派人到京东调查,据说是LG韩国总部受到国美和苏宁的联合投诉:京东上销售的LG某款液晶电视产品比线下要便宜500元,冲击线下渠道,要求LG不要将产品供给京东。刘强东将该款产品的销售数据给LG的调查人员看:每天有多少人购买、是男是女、地域分布、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这些信息都可以与LG共享。
% q5 g! m2 v+ K2 ^8 n ~; \% W5 g6 ?
最为重要的是,在京东,LG不需要缴纳进场费、装修费、促销费、过节费。免去各种费用之后,LG通过京东销售产品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个点,这比通过传统渠道销售的利润率要高很多。此外,国美给厂商的返款周期为3个月,京东只需要20天。结果,LG没有给京东压力,反而在5月就和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其他家电品牌也陆续与京东开始了合作,“索尼是所有家电品牌里最难谈的了吧?但很快也会直接给京东供货了。”刘强东无不得意地对《创业家》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