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遨海湾
搜索
网站解决方案专享优惠-3折上云
查看: 906|回复: 0

水果食用不当会致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9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后查才能浏览下载更多咨询,有问题联系QQ:3283999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住遨海湾

×
水果食用不当会致病1 l& @- h1 i7 @; h - G$ [/ h; {; a+ t/ G$ F人们通常认为,食用水果对身体肯定有益,而且多多益善,其实不然。有些水果在某些时候对于部分人群是有害的,甚至是危险的,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疾病,因此掌握正确食用水果的方法非常必要。# `' c+ w6 {, `5 u + L% Y8 _8 Z4 Y: M% K3 ]  水果的属性须知 ( i( v. r, x% c% \1 u( V- T, Z V6 E, x8 U+ N+ d0 W" y   水果一般可以分为寒凉、温热、甘平3类。寒凉类水果有柑、橘、菱、荸荠、香蕉、雪梨、柿子、西瓜等,体质虚寒的人慎食。温热类水果有枣、栗、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体质燥热的人食用要适量。甘平类水果有梅、李、椰、枇杷、山楂、苹果等,这类水果适宜于各种体制的人。( H. I; f. n. F7 b( Q 5 t4 L4 {# K, K# L- F  水果的食用禁忌 : M- k+ A1 t; t: e8 V' s- J; V 1 E5 r% Z0 n0 |; O3 q- ]( L* L  酸性的水果不宜多吃7 Q9 n5 \0 P0 I* _0 b. j # L1 K" {- C" ]" o% j2 P3 o$ `# i" F   酸性水果如杨梅、梅子、李子等,所含的酸性物质不易被氧化分解,容易导致体内偏酸,一般不宜多吃;酸性水果中含单宁酸,与海味同食会与蛋白质凝固,沉淀于肠道内,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不良;而且水果中的酸味会同胃酸一起刺激胃黏膜,溃疡病患者也不宜吃酸性水果;同时便秘的人也应少吃酸性水果,以免加重便秘。 2 s& ]8 K! j0 }* }* O$ k+ g) t1 Z- b& K# \   龙眼、荔枝要适量+ p( j# x1 N7 @2 \$ k + {+ }3 Y, B0 i  龙眼、荔枝性温,食之过多则生热上火,因此身体热盛者、阴虚火旺者切勿多吃,多吃会导致牙龈肿痛出血、鼻衄。严重的会患上人们常见的所谓“荔枝病”。 & t0 R1 d, p) B+ n8 G! C) ]3 f$ Q- E% N7 K( b1 p+ G3 M1 K0 P   梨子、柚子不是人人能吃6 g; m% d0 X. ~$ }. k- ]. x( ~ & W5 M+ S' f# R1 R   其性寒,食之过多则伤阳气,身体阳虚、畏寒肢冷者、腹胃虚弱者、立妇不宜多吃或者最好不吃。- y* e* L' Z9 N. K. _ 8 a! x5 J* T2 u3 H4 z$ w1 ?. \; D   不能空腹吃水果8 D7 b/ C* N1 Q: k' K, n" L% N : ^4 \; G# ]& t   西红柿、柿子、橘子、山楂、香蕉、杏仁等都不能空腹吃。因为西红柿中含果胶、杭胶酚、可容性收敛剂等,如果空腹吃,就会与胃酸相结合而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柿子所含鞣质与胃酸凝结则形成“柿石”,同时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的病人吃柿子也要慎重,以免导致病情恶化;橘子中含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食之则易产生胃胀、呃酸;山楂味酸,空腹食之则产生胃中嘈杂如饥甚至疼痛;香蕉中的钾、镁含量较高,空腹吃香蕉,使血中镁量升高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杏子不能空腹吃,也不能在吃了肉类和淀粉食物后吃,这有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 `) [) ~1 n0 S3 j' z+ p1 @/ c5 Z4 Y1 f3 L! N   常见果品点评 9 y. x; Z S$ W" N; a8 U+ O8 j0 D! P0 d0 }# t4 _* K) p1 k/ Y   西瓜 " n' r7 r2 t: D% r9 n4 r0 c' S6 m( H. L/ M8 z$ y   西瓜是夏季消暑良品,但是糖尿病患者和易胀气的人禁吃西瓜。西瓜和许多含糖量高的水果是在肠内而不是在胃里消化的。因此当西瓜与那些需要用唾液和胃进行消化的食品一起食用时,西瓜就会在胃中很快被分解,然后开始发酵并形成气体,使人感到胃胀不舒服。由于上述原因,西瓜应当与其他食品分开吃、空腹吃或者食用其他食品两个小时后再吃。$ Q( u; Z/ R y4 D. x ( s* O% P. X; U( w& D9 ?   香蕉# O4 u- g5 ^0 {" }" c& P' S ! E" Z7 { t8 T9 ?   畏寒体弱和胃虚的人不适宜于吃香蕉。因为香蕉在胃肠中消化得很慢,对胆囊不好。 1 p. x7 H$ r' |9 i# w2 c5 K- L- K   葡萄' p ^* k% H! _ A1 E ; @* Y0 ?) U* m3 W0 T' B* @  葡萄最好在摘下两天之后再食用,因为刚摘下的葡萄会在小肠中产生大量气体。葡萄皮的内膜上富有丰富的营养,但是皮和核还是不吃为妙,它们很难消化,也容易胀气。 # t- D; i3 \9 P5 e: r5 S' Y. |: `' s* P! n$ u   橘子 3 s. Z9 n! i$ b: N( A* J ) [4 D/ W w, ^ w  橘子味甘酸,性凉。有理气润肺、醒酒止痢的功效。橘此可以化湿去痰、解毒止咳、治疗腰痛乳痈等症。但“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人应少吃,以免“上焦火盛。”/ ?4 c9 S E0 y' f + F8 F1 d& x" H7 J1 c# x# m  椰子. j' r+ ~1 J6 D9 m* r7 y - @/ _+ N" J$ Z& M+ ^  味甘,有益气杀虫的功效。椰子汁和果肉都可食用,成熟的椰果拿在手里轻摇时,会听到果汁的的撞击声。 ! ?7 T/ O B {& r: f/ B$ e6 \/ r- [) A7 Z' P- a. u   苹果 6 @% t O V/ K4 _& C' f; u- R5 ~ ' w; _6 {; j5 O" n& L, l  苹果色泽美艳,芳香脆甜,中医认为苹果性平,有补心润肺、生津解毒、益气和胃、醒酒平肝的神效。但是由于果糖和果酸较多,对牙齿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吃后最好及时漱口刷牙。9 P: V" O2 a( | S) F 6 s6 ~/ K" j" a Z8 c" \1 B. C   石榴 : p* O$ F. h4 P% G, c# \; r1 y5 `( l- ^1 s, G: B. B8 b8 B   石榴果肉晶莹艳丽,甘酸生津。中医认为石榴性温涩,润燥兼收敛,主治咽喉燥渴,可止渴生津、涩肠止泻、固肾收敛。但吃多容易伤齿,生痰。6 H5 p7 B e' Q6 J: W , F0 W& n+ I, e; ?   菠萝( p8 z( J6 b! y. M% [1 F+ M$ z- D / i3 S8 {# w0 v- X# p  味甘酸、性平,对肾炎水肿、高血压、支气管炎有疗效。但临床上发现有些人吃菠萝后会引起过敏,俗称“菠萝病”或“菠萝中毒”,在食用15分钟至1小时左右即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同时出现过敏症状,头疼、头昏、皮肤潮红、全身发紫、四肢及口舌发麻;严重的会突然晕倒,甚至会出现休克等症状,因此有菠萝过敏史者忌食。/ g! Q& f' g" ^! R/ j( L$ Q 6 O5 g8 o( P4 P6 J  荔枝+ o& C3 H* M; k0 z; _4 y3 B7 Q- O9 q 6 n" x" r3 X% x/ N! ~ w   荔枝可补脑健身,通身益智。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不然,荔枝一次不能多吃,多吃可导致上火,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轻者恶心、出汗、口渴、无力,重则头晕、昏迷等。因此荔枝不能多吃,尤其是儿童不宜大量食用。 ) E4 U& f/ r9 k6 o4 W/ G. C2 c% [; V   芒果 # \$ l* J6 m- O" o e* S6 e / v+ I3 p; M [  芒果果肉金黄甘美多汁,香气诱人,益胃止吐。果皮可治湿疹皮炎。但不要与辛辣之物同吃,多吃对人的肾脏有害。 3 s+ }% i: F% H- n( X 3 u! y% @2 P9 X; K# M  柚子. C# @1 F% w% `+ J , |* [% \8 X2 ~- }   柚子含类胰岛素、维生素、尼克酸、糖类、钙、铁、磷、脂类等。味甘酸、性寒。可下气、消炎、化食醒酒,有独特的降血糖功效,还可以美容长发。8 U8 a" v3 G/ e m! U0 g8 W " Z2 }( T3 ]+ {. T$ ]" o9 F8 B; v( g   李子 0 ^3 j* Z& l: f7 S( J& V; l% `) q/ O; f+ G3 I' o! I4 k   李子美味多汁,清肝热、活血脉,有美颜乌发的神效。李子多食生痰,损坏牙齿,体质虚弱的患者宜少食。根据前人经验,如李子味苦涩或放入水中漂浮者为有毒,不宜食之。(. k/ `* p& u- U: v* `% x [em09]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遨海湾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解决方案专享优惠-3折上云

QQ|手机版|小黑屋|遨海湾超级社区

GMT+8, 2025-5-7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