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要什么回报”
重庆时报:刘老师,你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许多读者非常感动,本报也接到了不少读者打来的电话,表示对你非常敬佩,你是怎么看的? 刘念友:没什么好感动的,希望工程还不是靠好心人来做的,世上还是好人多。 重庆时报:你一天吃白开水泡饭,儿子一天为省钱不吃早餐,女儿去当搬运工,你为什么还要资助学生? 刘念友:(哭,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我不是一个好父亲,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职责,(哭)困难是暂时的,上学苦一点对孩子将来也有好处。但我的学生们如果辍学,他们的一生可能就全毁了。 重庆时报:你常常说自己去打牌,其实你是瞒着家人去挖煤,你想隐瞒真实情况出于什么考虑? 刘念友:我毕竟是一位老师,如果知道我去挖煤,家人肯定会反对。我的学生知道了,可能也会有想法,甚至看不起我。一个老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不想影响学生对我的看法。再则,面子上也有点下不来。 重庆时报:县上奖励一万块钱你为什么不要,各方的捐助也可能让你还掉欠了四五年的债,摆脱现在的经济困境,我不理解你为什么不接受? 刘念友:我所做的一切不是冲着钱来的,也不是冲着名来的,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我的学生不失学就心安理得了。不管是奖励还是捐助,希望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父母给了我一个好身体,我能赚钱,并且还有工资,欠别人的钱我会还的。 重庆时报:你有没有想法到条件好的学校去? 刘念友:不是我不想到条件好的中心小学教书,谁敢让年轻的女教师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来。反正我也是吃过苦的人,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只要山里的教学点需要,我还会待在这里。 重庆时报:你只想你的学生不失学,可你没把家照顾好啊。 刘念友:是,(哭)女儿很快毕业了,我希望她找份差不多的工作,我就轻松多了。等退休后,我再弥补对家庭的亏欠吧。 重庆时报:媒体报道了你下井挖煤助学的事迹后,许多热心人打来电话,要求向你捐款,对这种情况你怎么看? 刘念友:首先要感谢一个个好心人,但我个人不需要别人的捐助,希望那些贫困的学生能得到社会的捐助。 重庆时报: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刘念友: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想到要得到什么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读书,能够成才。 记者手记 刘念友的生活是清贫的,但他的精神财富却是富有的。在采访刘念友的几天时间中,我们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此次的采访让我们几次流泪。 12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开县郭家镇北斗小学,该校的老师告诉我们,北斗村小的路车子是开不过去的。在几位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乘坐摩托车穿过泥泞的山路来到该校。 这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之中,非常破旧的学校,全校只有一个四年级,一共只有17名学生。走进刘念友的办公室兼卧室,屋子里堆满了旧课桌、板凳,桌子上放着两包一块五毛钱一包的香烟。灶台下只有一把青菜,一把挂面和一包盐。三年来,他每到假期就去煤矿挖煤资助贫困生,自己却过着天天吃咸菜,吃泡饭的生活。 刘念友归来时他告诉我们,他利用周末刚刚回老家修路回来,400米村道维修,能挣460元钱。他没能满足女儿学美术,重读高三,买电脑的愿望。 同样作为父亲,我能体会到他那难言的心境。他忍受着亲人的误解,亲情的折磨,他忍受着经济上的折磨,这两个“包袱”始终压在他的肩上。 刘念友的事迹是让人心碎的,女儿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居然当起搬运工,儿子为了省钱不吃早饭,作为一个父亲,他知道后流泪了。 他下井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自己忍受着经济与亲人的误解这双重的折磨,天天吃着白开水泡饭和咸菜却在支撑着自己简单的理念———不让一个学生失学。 在得知他挖煤助学的消息后,镇上、县上的领导们来了,村里的乡亲们来了。学校的领导还特意安排刘念友的妻子在学校的食堂上班,以补贴他们贫困的家。 他拒绝了好心人的捐款,他拒绝了开县县委的1万元奖金,对此,刘念友的解释只是那么一句话:“我不是冲钱来的,也不是冲名来的,只要我的学生不失学我就心安理得了。” 刘念友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一个良师,一个父亲式的良师从内心释放的爱,从他的身上,我们真正理解了煤的精神———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学生因贫穷辍学与老师无关,但刘老师说,不读书就有可能毁了孩子一生,正是刘老师“不让一个学生失学”的信念,才有他28年资助贫困生的义举。笔者希望以真实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 12月15日,得知父亲挖煤帮助乡村孩子上学的消息后,在电话里痛哭失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