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才能浏览下载更多咨询,有问题联系QQ:3283999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住遨海湾
×
迁都之议——21世纪中国国家的战略大重组2 C! W8 l8 n: L% u
4 ^/ w% ?8 e8 ?& {6 `
% B: j, Q% G; @5 K) {( X! a2 x" |, G% l$ _
编者按:8 月,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说:北京有关方面承认,未来10年水源短缺将是中国国内最具挑战性的问题。由于中国旱灾情况日益严重,再过30多年北京将面临沙漠化的危机。总理朱熔基指出,如果沙漠化问题不能予以控制,迟早要将首都迁往他处。总理的话道出了北京所面临的危机。事实上,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开始探讨有关迁都的话题。无论其设想的现实性有多大,这种未雨绸缪的规划都不失为有益的观念启迪。
9 F4 K+ E+ a7 |( C* M- x6 u1 g$ g& ?& q8 L6 T9 X
8 w5 V( `! C" C- `" e 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国革命战争决定性阶段的胜利都是在北方取得的,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从国际安全上看,苏联、蒙古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可靠的邻居;北京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也适宜于担当一个草创时期的大国都城角色。“北京”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7 z% }& I/ t6 I" J* N
" h ?6 s5 p1 t. V& w" S6 j4 b
5 \5 c' }+ _5 ?% u; u* s+ S0 |. d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定都北京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超常规发展,这一趋势有日益恶化的危险。城市功能的过分集中,带来了普遍的生态环境和人口膨胀的压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远远未发挥出来,甚至不断遭到破坏。
5 [4 h# L9 Q: }6 L
/ W" k% T6 d$ l, V* B& w
$ ^% `4 h8 [' I" _9 R4 `" b 水!水!- Z; t! c' }8 |" D, N
, i. R% m# G! l& {
2 z. l5 R$ [" s# j3 T# U 就水资源而言,北京人均占有量为300 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 ,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 %,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最新的计算表明:200 0 年平常年份北京将缺水2 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11亿立方米。2010年,两项数字会分别达到9.9 亿立方米和近20亿立方米。现在北京主要供水源密云水库来水量日趋减少,今年8 月份密云水库蓄水量仅为常年一半,存水估计只能够用一年。明年如遇旱年,北京将难逃“水荒”之苦。+ x6 o: l( s$ ]) Z1 M
' j. P! b6 Q' V* z1 b
0 J) t, X* g( v4 x( z
北京市社科院的一个专门小组,长期研究水资源供应与城市人口容量的关系后得出结论:2005年,北京可支撑的人口容量为1277.77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56.01万人,外来人口121.76万人。这一结果是北京人口容量的最大值。但实际北京总人口在1997年即突破1500万大关,其中常住总人口1210万人,外来人口350 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从水资源供应的角度看,北京的人口已超负荷300 万人,而这一数字仍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 A2 X2 { j0 H6 q3 U/ w, [- c% P. A0 E5 V7 _
5 z. Z5 ?/ f. z& N% Y, _7 y( X
北京的生态环境压力则远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大量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后,形成20 00 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区,最严重的东部地区过去40年已下沉了700 多毫米。专家们指出,地面大面积下沉最终会影响整个城市建设,导致地基不稳,墙壁开裂,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 }; i! G4 y' ]+ }3 ]# }
) x. ?" S# Y0 X+ ?0 d$ i3 v8 [8 `0 |! ~" Q* ~
现在,南水北调工程被很多人看作是解决京、津地区缺水的“灵丹妙药”。( W y/ ^ p9 I
! g) A3 M' i7 y) G. z/ r
5 M7 k! |2 B2 a 但以最多人赞同的中线工程为例,它的投资达1000多亿,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工程实施后,被引水的汉江中下游流域将严重缺水,三峡水库的发电和用水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何况,中线工程流经的豫、鲁、冀、晋都是缺水大省,这流经家门口的几百亿立方水将成众矢之的,如何分配将大有争议,能有多少流到京津将大有疑问。
' i$ R4 m3 N# E/ K; H2 ~9 O* D2 x
6 M) m0 |/ ]" b8 H1 d* m* x/ n$ S2 l: V1 j9 b9 X& H3 ^, ~. {6 j0 }
不堪重负的北京6 p$ s# D! f& _2 \- [6 f7 X* ^3 V
' H3 W' n/ p/ `3 U
# @: {; Z" @& i, `4 Y" v% @ 北京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称,北京在1999年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列全球第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人每天相当于吸两包烟。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18个主要城市1998年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中,北京是情况最严重的一名。
* H1 {( y& z4 i( v, X! A& s! j p+ y& c
0 M4 D. D& \, {# p 荒漠化的威胁也直逼京城,最近的沙丘群离北京仅70余公里,并处在“北京盆地”的上风向,即使不大的风力,黄沙也会直扑“脚下”的京城。今年春季,北京连遭沙尘暴袭击,其情其景至今令人心悸。
8 I3 {! X' W$ d' X ?/ ]6 ]% s
7 W5 }3 M5 }" {5 S5 o7 ^
4 g- j3 v* P) e6 M 北京的“人口爆炸”更让人触目惊心。16年来,北京常住总人口每年净增近20万人,流动人口每年净增量则超过20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座中等城市人口。$ O) y9 W% q0 m- b! U- V
# m2 E% }* e$ z5 L* k4 b$ n% \1 g5 _; t5 R( b/ \& l$ q2 }1 e) G
上海近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主要城区的人口已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北京何以有这么大吸引力?从根本上看,北京的政治、文化和全国经济管理中心地位是人口剧增的最大的“磁力”。ZF花巨资建设的14个卫星城人口增长一直十分缓慢,这说明北京城区功能聚集已十分严重。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使得北京城区人口密度比巴黎、伦敦、东京等大都市要高得多。与此相对应的是,北京未开发的土地资源仅占全市总面积不足4 %,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后果之一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已离不开外省支援。
6 k# Y0 q! |& a1 O8 a
( `7 _9 _( X. I
( x- A: k, R2 X9 s4 S! \ 最令人痛心的问题还是对古都的“建设性破坏”,这是北京的“内伤”,一般人不容易感觉到。1911年,北京大约只有相当于现在二环路内的面积,人口76万,现在城区人口扩张到700 多万,大量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被“克隆”在古都的中心区。而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城墙、护城河、胡同、四合院等被大规模吞噬,仅最近的10年间,北京的胡同就由6000多条锐减到2000多条。
/ S0 O- f) q+ [
) b0 F5 X/ u6 V% J8 D" n
! f! o8 q$ b# B+ F/ n I 最近,北京享有盛名的赵家大院在一片反对声中还是被拆掉了,理由是修路。
9 o) @) ~4 ?. d% P, f" f) X
# |$ N7 u+ ^ m+ \! {9 L E3 X
从景山上向南望去,一大片现代化饭店参差不齐地冒出,尽管其中个体设计不乏独到之处,却对故宫和古城核心区域和谐巍伟景观造成极大破坏。一些设计师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透露了秘密:“北京的写字楼租金是世界上最贵的几个城市之一,如按规划进行设计,开发商不满意,因为他们总是希望提高建筑层数或容积率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又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修改规划条件。”长此下去,北京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将何以自存?% Y) P4 t, O- M8 {2 U0 }
! p5 [, W/ z' o/ O& X u; k
& w" F4 N2 E) ^# |5 w* K! { 高昂的定都成本5 v E$ U& `4 Z5 g' D, P' r
7 U1 G* Q5 b( i
9 u' l3 ?% _4 g+ z% s+ ~7 `' O 在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北京从中央得到的各种支持是最多的,巨大的投入并未产生相应的效应,反而面临多重危机的边缘,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就是这座文化古都既是全国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管理中心,又是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事实上还有全国交通、金融、信息、教育、科研等中心的职能。' q1 H8 m6 X7 m! |
: \' B. c5 y4 C# P) Z
' Z) v' R* U) g% c7 G [em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