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才能浏览下载更多咨询,有问题联系QQ:3283999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住遨海湾
×
9 @7 Z6 E1 l2 u# p- e 名 称: 宫 女,时期:1814年,创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宫女》是安格尔画的土耳其宫中宫女闺房生活的情景,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首先,就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而言,它破坏了色彩的"音域",背景的蓝色与皮肤的淡黄色,人体的明暗与粉红色调等,都显得极不谐调;其次,女裸体态的夸张,成了变形美的试验。就此而言,安格尔显示了自己艺术的独立性和美学信念的独立性。倘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安格尔的探索勇气是值得称道的。
! h4 o. u- p: I4 a
3 G& R& k/ d- M) ]$ e2 M
7 B+ v; n$ }& r& G 名 称: 蒙娜丽莎,时 期:1503年-1506年,创作者: 莱奥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0 d7 o% c# K( r- G8 h8 N- f4 R
) w$ v/ Z: i" }5 ~# b& V* n% M8 N
$ y7 m' F% K9 n# Z D
* ?' x& t# L) E! O 名 称: 披纱巾的少女,时 期:约1516年,创作者:拉斐尔·圣齐奥 意大利。《披沙巾的少女》又名《冬娜·薇拉塔》,据传是拉斐尔为意中人画的肖像。画家运用了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充分发挥色彩表现力,每一笔都流露出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女郎闪光的眼睛,安祥而略含倩笑的脸庞……华贵衣裙的百褶纹采用浅绛和银灰的调子来表现,与肌肤的色彩相辉映。这种大胆的用亮色来转换色彩的手法,显示了拉斐尔对绘画语言的自如运用,在16世纪的西方油画中实属首创。由于以真实对象为基础,作品刻划的理想化女性成份减少,去掉了不必要的神秘色彩,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具审美理想的女性。& G/ f8 A$ k* P" o1 z/ B; |8 {
N, p, H0 @# d' C2 \
. ?. [" s) t1 t! E$ h' _. _ \
: p0 ^4 Q: q: n) ^ 名 称: 按 摩;时 期:1883年;创作者为爱德华·德巴·蓬桑[法国]。这里描绘的是一位富有的阿拉伯女子在接受黑人女仆按摩时的情景。全身裸露俯卧于榻上的女子,身材丰满柔和,健美匀称,曲线流畅,与黑人女仆形成鲜明对比。室内布满阿拉伯图案的墙砖,点明了阿拉伯风格。画面构图简洁,毫不堆砌,以黑、白、灰三个调子为主,细致描绘,使作品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
2 ^4 Y6 M$ `, \6 l
, J% [# ]' R/ h& y, T- G& L
$ S4 r) s$ V* m; I 1 a- Q7 C9 Z) \- }: L9 f
戴安娜的休息,1742年,创作者为弗朗索瓦·布歇[法国]。戴安娜是希腊神话中的阿耳忒弥斯,她是月神和狩猎女神,是宙斯与勒托的女儿,阿波罗的孪生姐妹。画面中的两个裸女形象,右边的即是戴安娜,额前缀有月亮饰物,她以美艳与残忍著称;画家的目的并不在于神话本身,而是喻指路易十五时期宫中美丽的女性裸体。据说,画家画的是画室中的专用模特--缪菲姐妹,画家经过了理想化加工。就造型和色彩表现来看,实属上乘之作,但是,画得过于娇艳和刺激。) y, V; B W7 h" A0 U' Z ?( H
( V }; u& |; H- X& i0 R& n- l" H, }; t
5 W- v5 `* M% d
基基的半身像,1927年,创作者为莫伊兹·基斯林[法国]。基斯林的作品属于立体主义画派,这幅半裸的基基肖像,仔细看去,仍能发现画家所关注的是几何体的结构与关系。通过分析使基基裸露的上半身成为各种圆锥体、圆柱体与圆球体的组合,以此形成某种体积的节奏,形成复杂而严密的视觉效果。 ; N/ L7 H/ \+ t( ]/ P' z
7 _; G+ f9 _1 ~0 k+ E3 D+ m& H' n) \" K# y8 q4 @; ?# `6 g( e
5 ^4 Y/ F+ ~/ E; R( G
基基的半身像,1927年,创作者为莫伊兹·基斯林[法国]。基斯林的作品属于立体主义画派,这幅半裸的基基肖像,仔细看去,仍能发现画家所关注的是几何体的结构与关系。通过分析使基基裸露的上半身成为各种圆锥体、圆柱体与圆球体的组合,以此形成某种体积的节奏,形成复杂而严密的视觉效果。
& |/ v+ O- ^* G; K# J, R; I% t$ S6 m& J: L9 i$ b
+ O* w( \* b# `( o& c ) y6 p+ T7 ^- j5 Z: C. ~1 N6 Q
包厢,1855年,创作者为威廉·鲍威尔·弗里思[英国]。藏这是一幅富于情节情的肖像画,一位小姐坐在包厢之中,手持望远镜观看演出,神色专注。画家以学院派的技法与严谨的造型,描绘了包厢中的女孩。画中女孩单纯稚气,而部、手臂刻画生动逼真,衣服质地、质感都表现得十分准确,深色的背景衬托出女孩的身姿。- {7 b: d$ r) }# h% G
* F* b) o7 P0 `8 M
6 j6 B# d0 P- z! A
# r/ j& B8 @9 b( Q. H
贝斯希巴,1830年,创作者为K.P.布留洛夫[俄国]。画家沿用意大利风格,以风俗画的形式来描绘人物肖像,让环境来烘托被画者的性格与生活风尚,常常被人称作为“布留洛夫式”。《贝斯希巴》就是这样的作品,画家描绘了贝斯希巴柔美匀称的裸体,歌颂生命的美好,赞颂和谐之美。并在身旁安排了一黑人女奴,以陪衬贝斯希巴。同时又是构图的需要,平添了画面的形式意味,给人以深刻印象。
2 M2 E' S- A' D/ b- a5 i( d
7 a) w v+ q# Y" _
2 S+ `0 p t% L- }5 A { G5 o* Q( [0 H b' R. ]
查验女奴,1890年,创作者为埃托雷·切尔科内[意大利]。画家以写实的绘画技巧,生动地描绘了贩卖女奴的过程。这是19世纪时阿拉伯普遍的习惯,被剥光了衣服的女奴,赤身裸体站在墙边,屈辱地接受买主的查验。画家以奔放的笔触,强烈的光感,表现了这一场面。
9 S& f+ Q0 l$ ?( K
! d1 I( D0 E4 d" w! B, a
4 \3 a; t1 d5 ~; e
$ l+ |5 y1 p ~( g3 ^5 j$ i+ G 出水芙蓉,1900年,创作者为爱德华·约翰·波因特[英国]。《出水芙蓉》表现了两个正在沐浴的青年女子,她们正在嬉闹,展示出胴体的娇美,也流露出天真无邪的品性。浴室内光线柔和,装饰华丽,侧光把侧身斜坐女子的丰满苗条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反光则将正在洗浴的女子丰满的身体突出出来。画面以写实为主,强调了光色、冷暖的关系与对比,营造了一个温馨的世界。 , Z/ F4 ~7 f/ z8 S8 p" q
/ M( o' d) U8 u9 _7 E6 k; ]6 Q. i' D3 ~: ?( Z8 ~
! }- U+ O/ A* [/ g3 e: q2 J 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泽诺比亚,1850年,创作者为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法国]。这是一幅取自圣经中宗教故事的作品,贫苦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泽诺比亚,他们把她救起。画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几个牧羊人描绘得勇武健壮,他们或全身裸体,或半裸,或披衣等,与娇美柔弱的泽诺比亚形成对比。色彩上以冷暖对比,构图上是动静对比,表现了浪漫主义手法下的宗教故事所焕发出的诗意。
) p. K4 e- k- n0 q" j) T
% i+ U* L( C6 s, a7 q1 x
& L: U$ v& ?% z' h7 {. e 田园风光中的浴者 3 {# z& E$ M+ w9 P
时期:1900年 " x3 q+ W P% ~8 N' x
作者:路德维希·冯·霍夫曼[德国]
1 {4 Q' T, \1 I3 s/ _# s$ l 这是一幅装饰风格的象征主义绘画。在装饰图案的边框中,展示的是一幅在田园风光中洗浴的欢乐图景。边框中的左、右各为一男女裸体者,他们对称地分列在两侧,意味着世界的平衡。而洗浴图景中女郎嬉戏的河水,与外框中水纹相沟通,喻示着青春生命因爱河而获得活力。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所蕴含的思想性与哲理性。 5 s# {. I) ^3 M9 q
) A( S6 F6 c* ?8 b( q: `9 U0 D
1 c9 U* E: f" }& l5 F* b/ z
2 [) s% p7 m6 W( @ 维纳斯的诞生
- \9 L1 {8 I) E- h; M. | 时期:1879年
+ v7 K5 j0 w/ `: U" y) E% v4 M$ i' F; b 作者: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法国] % [* p" i$ _5 X; J4 v3 r L2 H
布格罗的这一幅《维纳斯的诞生》,在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有其独特之处。他以极富想象力的构图,创造出令人顿生幻想的空间,同时又以写实的造型手段,把神女维纳斯现实化、理想化,给人以亲近感。最重要的是,他运用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组织了现实与非现实、人与神、天上与地面等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给人以瑰丽和奇异的艺术感觉,让人领略到浪漫主义艺术之美。
3 F( z0 D1 Z5 Q& Q+ `) W* ?+ _! Q' W, A$ d; g0 x( O, w, K1 {9 h. { g$ _) v
% C5 W9 k3 p, p! |
2 k3 T( S. f* E( q* y
吻 , L2 {& K( \" p- F
时期:1879年
4 H. @' e! Q& J. @% x 作者:莫勒 [俄国]
+ d, G' Q, h4 g6 p+ C6 { 画家以古典主义的严谨手法,描绘了男女青年的爱情之吻。囿于古典主义原则,人物刻画得理性而冷静。但画家的描绘十分细腻逼真,并且以细微的观察力表现了女青年的惊恐与男青年的主动。吻的瞬间是出其不意的,又是甜蜜的。 " d; M) q# t# n0 t
9 A$ w- s5 Z. |: z7 x# t' }6 j% V
- W* n* O/ Q6 \) c% a/ `5 \. u 无名女郎 + y5 A# c! ?( b) J, e/ B3 a
时期:1883年 ) I. z9 c( d7 b$ x
作者: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 _9 G. G3 B. }/ v6 E! h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篷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7 w9 E- T% p; @: m2 X9 a' \5 F8 z" ?6 I. b% p0 o
, J3 ]( c- L ~6 t& b; B x- t; V, H
傍晚(消逝的幻觉) / \! K: q4 P2 @$ z4 V% Y9 `
时期:1842-1843年 + t4 O6 c( q! B4 {+ z: k
作者:夏尔·格莱尔 [法国]
% j4 M1 P6 q& J) r) t2 B 这是一幅遵循古典主义绘画法则创作的作品,人物更多地借鉴了古希腊雕塑的造型,具有宁静与肃穆的气质。理性的冷漠浸透在画面上:众人欲乘船远去,他们唱着一支忧郁的歌,在傍晚时分,向何处去,不得而知。这是一个富于寓意性的命题,岸上坐着一个始终沉默的哲人,他最清楚-这一切都是行将消逝的感觉。 ! V4 ], Y7 k5 f" Y' T* J+ ~, O4 ~
7 {, s: @4 T% L: N
4 S/ _9 _$ M8 x4 f/ ~ ' H4 e" W" F0 [1 S% j9 M) R" ^
裸体的玛哈
; E. {5 r! q) \' e& B4 t 时期:1798-1805年 * u1 x! T0 v8 {
作者:弗朗西斯科·德·戈雅 [西班牙] 9 W! R3 O9 B7 i: `; h( Z6 ^ y8 ~( a+ O: A
“玛哈”是当时西班牙社交场上对名媛淑女的通称。戈雅所画的“玛哈”是谁,众说不一,至今仍是个迷。这幅《裸体的玛哈》,"玛哈"仰卧于榻上,头枕手臂,微微斜倚,腰肢纤细,按当时学院派绘画审美的标准来看,她的头略大些,脚尖不合解剖结构,显然是画家有意为之。不论怎样,这幅作品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 S4 s% N% P1 }: N1 g* Z( d6 D- b
4 u5 J7 k. d6 C W# v+ S+ s)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