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0 2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刀定生死”,中缅之间森林深处的第二条丝绸之路2 s3 n! r1 w T8 O( U0 d& y6 _2 j
. ]2 O) F1 Q) O2 e# Q' B! V
19世纪末叶,正是中国清王朝的光绪年间。一朝之末,矛盾激化,政局动荡,人心浮动。“卅二万种”巨型翡翠,就是在这段时间被发掘出来的。
8 M. O& ]$ D( T8 Z) O* d/ O
% n' j( c5 u$ A' Z1 K% l! L; q 19世纪末叶某年的一个旱季,在缅甸西北部山区,天气特别炎热,每天一到傍晚,人们就会看到几块非常漂亮的五色彩云在天空浮动。一天傍晚,突然传出一个惊人消息,说在矿区深处开采出一块体积巨大的石货(含有翡翠的原石),总重量超过一千公斤。这在缅甸的采玉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块体积巨大的玉料,虽然还未曾开“天窗”,一时还弄不清内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但仅从体积来看也真够吓人的了,当时就引起了不少玩玉人的极大兴趣。当地的人们也在私下议论纷纷。说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一片五色彩云在上空飘动,好像是在预告人们将会有吉祥事似的。有一天傍晚,天空在一阵怪风呼叫声中,突然飘来数块黑云,但到了第二天,不但那几块黑色云彩没有了,从此之后那片五色云彩再也见不到了,而发观“卅二万种”巨型翡翠的瞬间,正好与这种奇怪现象的出现相一致。人们都说这块巨大的翡翠玉石,很可能就是那一片五色云彩演变成的,这是“上天赐给人间的一件无价之宝”。6 k0 I, Z. \7 W8 ~* Y: ^ K. V
5 S* c: A. z- i$ `! `) r4 d: D8 z; t
缅甸一向被认为是出产翡翠的地方,号称翡翠王国。历来好的玉件,尤其是价格昂贵的翡翠玉件,大都出自缅甸。多年以来,尽管有不少人也在说,在某某地方也发现了硬玉翡翠,但到目前为止,真正的硬玉翡翠,只出产在缅甸一家。在明朝以前,我们的先人们虽然也喜欢玉石,但所选用的玉料,大多都是产自国内,尤其是新疆的和田玉更为国人所钟爱。从明朝后期,特别是到了清朝中期,即乾隆年间,由于商业活动的逐步活跃,一些经商者们在中国的云南和缅甸的交界处,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商路,人们用以物易物方式进行商业活动。中国的商人们多半是用中国产的茶叶、木材、丝绸等物品,去换取缅甸商人的硬玉石。当地的人们,将这条新开辟的商路,称作第二条“丝绸之路”。
& T. ^; d/ P0 j9 G
7 E! {( d8 W& H: w 在缅甸的北部有一个邦,叫克钦邦,它和中国云南省的腾冲地区接壤。在克钦邦的西北部,有一个地方叫勐拱,我们所说的硬玉翡翠,就是出产在这个地方。在这个邦里有一条河,名字叫雾露河。在雾露河上游两岸山区纵横百余里的范围,都是硬玉翡翠矿区。那些闪光迷人的翡翠玉料,就在这块不太大的地方,被深深地埋藏着。然而在这百余里的范围内,并非到处都能采到硬玉,真正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区或者叫厂口,只有帕敢、茨通卡、后江、南奇、刀木坎、麻檬、灰卡等处。以上这些矿区或厂口,大多隐藏在山区的原始森林中,或者是隐藏在未经开发的崇山峻岭中。这个地区人烟稀少,豺狼猛兽出没无常,各种疾病蔓延,特别是瘴疠和疟疾,更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两种疾病。这里的人们曾流传着这样的话:挖出玉石翡翠,埋进具具白骨。可以这样说,挖出来的每一件玉石翡翠,都是用挖玉人的血和泪以及数不清的生命换来的。“卅二万种”的出产地,就是在这个让人听起来既有些神秘又有些恐怖的地方。6 b8 }; z* a) L5 c; |% H
" z0 y# n( @2 O: j- s" S* ~5 Q
有一天,一位家住云南腾冲的中国珠宝商人,得到一个从缅甸勐拱矿区传过来的消息。说最近从一个厂口里开采出了一块巨型石货,其重量超过一千公斤,说不定会有两千公斤。由于这块玉石体积太大,货主担心会由此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想尽快出手。而且货主明确表示,这块巨大的玉石,最好是由一位中国财东买走,不要再留在缅甸,以免引出无穷的后患。这位腾冲的珠宝商人得到这则消息后,有些半信半疑。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勐拱一趟,以探虚实。" u2 E0 C3 x* V
- i5 b z% P- b1 Y
这块玉石开采出来之后,由于体积巨大,在勐拱早已被传得沸沸扬扬,腾冲的这位珠宝商人到了勐拱以后,通过一些关系,很快就找到了这块玉石的主人。经和货主初步接触后,证实所传来的消息是真的,而且货主当面向他表示,他非常希望这块玉石能落到一位中国人手里,因为这块巨大的玉石只要一离开缅甸,他的心也就踏实了。关于这块玉石的其余一些情况,这位货主什么也不愿意再透露。腾冲商人提出能否先看看石货,等他看完石货之后双方再进一步商谈。货主表示同意,但马上看不到,因为石货不在此处,而是放在另外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货主告诉腾冲商人,等安排好之后,他会尽快通知他去看一看这块巨大的石货。8 I6 \' [$ t/ `$ k! S, s2 {1 i; H8 A1 X
$ k# X: c9 ^9 o/ n% X5 }$ t
看石货,凡是和玉石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件既非常困难又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石货虽然也是一件商品,可以供购买者通过眼看、手摸等方式进行挑选,但石货这种商品,并不是能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就能够确定其好坏的。因为一块硬玉石货被开采出来之后,它的外面裹着一层厚厚的矿物质,要想用人的眼睛,透过这层矿物质看到石货里边的质地和成色是根本不可能的。有的货主,为了能够把自己的石货尽快推销出去,惯用的手法是开“天窗”,即在一块石货的某个部位,用器具打开一个非常小的口子。购买者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天窗”,去猜测石货内部的那个神秘世界。. `0 E8 i3 M% x4 N) n) [
5 e# Z* U, e, C2 V! G4 H M0 S
在一块石货上的某一个部位开“天窗”,是根据石货体积大小而定的。石货体积大,所开天窗就稍大一些,石货体积小,所开天窗就会小一些。但购买者所能看到的只能是天窗及天窗周围很小的部分,而石货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大部分是绝对看不到的。购买者所能看到的这个小小的天窗,其实并不能真的证明这块石货内部的质量如何,因为一块石货本身的质量和成色,很少是一样均匀的。在同一块石货内部,某一部位的质量和成色可能相当地好,而某一部位的质量和成色就可能非常不好。玉器工匠们所雕刻的各种大小玉件之所以形状各异,价值悬殊,其实好多都是从一块整料上,根据各个部位的质量和成色不同,分别切割下来之后进行雕刻的。而买主要想真正知道一块石货的内部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买主在进行了初步观察,根据自己的眼力和判断,与货主谈定价钱并向货主付了款之后,购买者才可以用器具将这块石货彻底“开肠破肚”。只有这时,这块石货的质量和成色的好坏,才能最后见分晓。如果买主运气好,石货内部的质地与成色和所开天窗一样,甚至比所开天窗部位的质地和成色还要好,这位购买者很可能一下子就成了暴发户,能获得高出他所付出成本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如果买主运气不好,石货内部的质地和成色,比所开天窗的质地和成色差得多,这位购买者很可能就输得很惨,有的甚至弄得家破人亡。货场如赌场。玩玉石的人,一向都是把看石货视作“赌石”,胜负难料。
5 e) m( ?0 P X+ w2 W2 ]0 o& w; t- `$ \: K6 ]3 j& }2 V: I* V( M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台湾人想在玉石行业上发一笔财,于是带着自己多年的积蓄走进了赌石场。他认真观察每一块石货的天窗,最后,凭着他的经验和感觉,购买了一块约十公斤重的石货。回去后他立即对石货进行解剖,一看不好,一下子就晕死在地上。因为石货内部全是渣滓,一无可取,等待他的只是倾家荡产的结局。苏醒过来之后,为了发泄一肚子的怨气,他站起来,一气之下,掏出家伙就向着那堆废料上撒尿。谁知他的这一举动竟然出现了奇迹,尿水和矿物质一接触,化学成分立即发生了变化,就在那堆渣滓中,他突然见到在某一处小部位上发出了耀眼的光泽,于是逢凶化吉,转悲为喜。后来,这位台湾人,就凭那块小小的翡翠,还真的发了一笔。人们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可以知道,玩玉人所说的“一刀知成败”或是“一刀定生死”,就是指赌石场上那一瞬间的惊险场面。
j) b9 M& t% M/ j* d% f
: M! W7 u1 d2 u# F 腾冲商人看了石货之后,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断定这笔买卖有利可图。一是货主急于出手,他不会在价格上多消磨时间;二是此石货所开天窗部位的成色特别地好,给他的感觉是内部不会比所开天窗差;三是就在几个月前,曾有一位云南的大户人家找到他,想通过他购买一块大料。基于以上考虑,他开始和货主讨价了。
* {1 |$ x* K3 n/ a$ B& e; o
9 Y$ y8 ^, c1 `6 s; k “货是看了,你能不能说个价。”
$ ]% d( A; S* g% p
1 M) l2 w* h1 Q0 \- Y! l+ z/ D “只要你真的想做这笔生意,咱们好商量。”货主开始动真的了。
0 C& x% Y* [1 T* n4 y7 g O( E
+ U8 Q/ B) f) X4 j% ` d6 u5 ^5 x “此行我是特意从云南腾冲过来的,是不是真想做你还看不出来吗?”! B s ^- u; n2 t/ }4 N/ v" R
, q s! @2 X0 A# o1 U7 o2 i0 }7 D
“这块石货是如何被发现的,然后又是如何被开采出来的,其艰辛程度,我想不用说得太多,你也会猜得出来。”货主在吊腾冲商人的胃口。7 C" I7 q9 M: m* c7 U% G
( P" R, }1 n5 }8 P/ ~
“我听说你想尽快出手,价码吊得太高了可不大好办,弄得不好有可能胎死腹中。”/ e* X; q6 k9 {6 q
$ a, D! f# N4 x! l; v' G# }/ {
货主稍加沉思后说:“你说的是真的,因为此货老是存放在我这里,肯定是凶多吉少。”货主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后又把烟长长地吐出来,屋子里烟雾弥漫。. ]3 v- E' Z" h4 M1 [" n
6 j6 |2 l5 x* O- X! t 腾冲商人用眼看着货主,一言不发。9 _; d5 ]1 v8 ~. s- i5 u
% f% \8 z: R% {
“这样吧,两吨上等茶叶,二十吨好木材,此货归你。”
) {. l& M5 o" ^. N; ^, d' P" I6 i1 g2 c
腾冲商人听后眉头一皱,心里却暗喜,因为货主要的价码,比他预料的要低得多。“你想用这个价尽快出手,还想赚中国人的钱是很难的。”
3 f* j0 h$ o( J$ V! ` D
( [5 R+ E$ }: m* y& |, W* _$ y. @' } 整个屋子里仍是烟雾一团。
" D/ a' ^- H3 e+ W$ |% j1 S% D8 D9 s/ N0 v: q: N7 p8 \* p `
“木材可以商量,茶叶一两也不能少。”! o X' |1 {9 u8 P, S7 b. A
9 Q8 h0 [# a# I8 }, D; s4 }1 _# L; D “好,两吨上等好茶,五吨好木材。”
9 \7 h U' p4 T& q) J
: F6 y; O `; j7 I3 E “五吨木材不行,那我太亏了。”6 p5 ?% G/ H* a5 v! Q, h
/ a* `) t9 {% F6 Y% ~8 ?4 m “七吨!”, N% D& B/ u, D: h* B; D
; i$ K$ I( T" b3 P" z% Y; d
“十五吨!”
/ e7 T; ~4 a/ T7 m9 y U8 p/ D
. ^' w, y7 R8 ~ J “十吨!”" Q0 w) S% H( H1 R6 g ~! O
. A; W0 G9 T, Y! }( b 双方在讨价还价后又在烟雾中沉默。最后还是由腾冲商人打破了沉默:$ |, Z/ Q; M ^! _
: U5 G5 Y4 M4 N3 i “好吧,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此事我需要回腾冲一趟,和有关人商量一下再定。”* y8 c/ M" ^8 [' G
9 ?% [. w$ W8 G0 Z/ J% Y “需要多久?”# B7 a. T' l$ s4 ?6 g6 p% G, S
( Q# |- |% ^7 `4 U1 X “三十五天。”) }3 z; @2 M; R# c5 ^( s
' E- J# u8 V# J0 R 货主计算了一下来回的路程和时间后说:“不行,最多等你二十五天。多一天我也不会等。”
' @' O* b* v! j$ A! N5 S& U" w
; j7 R/ _9 O$ c# ^ “好,你等我二十五天!”6 s# w+ Q6 q# [/ z2 K5 G
+ B- j" j$ J# O/ C9 Y1 |
“那就一言为定。”$ V& @8 A0 s; P2 g
, v. L) F! H! s* `. q) g2 R v 腾冲商人回去后,立即找到那位大户人家,这位大户人家的主人听了腾冲商人的介绍后立即拍板,同意用一定数量的上等木材和茶叶换取这块玉料,全部运费也都由这位主人负责。同时还答应给腾冲商人一批木材,作为办理此事的补偿。% n: d* I8 V ^6 A Q8 K
0 ~* Z2 G( ~/ L2 e& h# f: h 腾冲商人心中有了底数之后马上返回了缅甸。最后他和货主商定,用一定数量的好木材和上等茶叶换取那块巨型石货。但货主提出一个先决条件,他必须在缅甸境内收到茶叶,而且确实是数量准确的上等好茶以后他才可以放货,然后,再由双方商定一个地点,用木材和石货交换。腾冲商人表示,这个条件可以接受,但石货运到交换地点的安全和运费,必须由货主负责。
r6 _% B0 d# A; }) f3 \$ p2 z. e6 C% ~, ^. Y* \9 D% ]7 b
就这样,出产在缅甸勐拱山区的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卅二万种”巨型翡翠,通过中缅之间那条被称作“第二条丝绸之路”的神秘途径,安全地悄悄地进入了中国云南的那家大户人家的内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