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0 2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怪罗汉”弥留之际,发出了一连串疑问7 G6 }3 D5 m5 g8 v4 g$ K6 w
3 L I! Q3 ?9 O5 @ “怪罗汉”在“卅二万种”大料复原时突然发现的被切去的那块料,就其体积来说,可能不是最大的,但就其成色和质地来说,和其他四块相比,无疑是“卅二万种”的精华所在,是整块大料中最为难得的一部分。这对王树森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当时他想,被周总理倾心保护的,致使他茶不思饭不想夜不眠,为之呼唤了几十年的“卅二万种”,在他亲眼见到之后,怎么竟然成了一块残缺不全的翠料,而所缺的那一部分,恰恰又是“卅二万种”的精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使王树森百思不得其解。( A% O' ?, w8 W9 Q8 _
. i \3 V" `5 z3 U( ~4 z “怪罗汉”经过慎重考虑,当时就断定,这种事不可能是发生在翟维礼接手之后。因为翟维礼在接站时,从那节军用车厢里接收的就是四件东西,数目非常清楚。再说从翟维礼等人接手之后,25年来这四件东西一直存放在一处秘密军用仓库里,平时派有武装人员专门看守,而翟维礼等人几乎是每天都去查看一遍,一直平安无事。肯定是“卅二万种”在运抵北京之前就出事了。究竟是在上海出的事,还是在云南出的事,或者是在它的出产地缅甸?王树森尽管想得很多,但一时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整个大脑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他当时就想把他发现的这个问题,当场告诉参加“86工程”的人们。但当他要张口说话时却又突然停住了。他看到在场的所有人都在为“卅二万种”的到来而兴高采烈,为国务院把这一重要任务交给北京玉器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怪罗汉”一时有点混乱的大脑立即清醒了。此事不能说,绝对不能说。如果现在就把这件事说出来,肯定会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既然王师傅找的是那块完整的“卅二万种”,现在只找到了一部分,怎么能开始设计施工呢,还是等把那一块找到后再一起设计施工的好。对于这样的建议,不但会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而且,对于他这位“86工程”的领军人物来说,也实在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题。要是真的出现这种局面,“86工程”很有可能出现夭折的危险。由国务院直接下达的政治任务不但无法完成,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就连自己想以此报效祖国的最大夙愿也将成为泡影。这会比他在没有找到“卅二万种”之前的思想压力更大,心情更沉重。在这个关键时刻怎么办?大局当前,重任在身,“怪罗汉”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将自己的突然发现,深深地埋在心里,而不能向任何人透露。; U5 q- Z) r [, r
; z8 T' i# o* A0 d
到了1987年.即从王树森发现问题起又经过了五年,随着“86工程”的全面展开,特别是王树森病情的不断加重,这个问题,又成了他茶不思,饭不想,夜不眠的一大块心病。有一天,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一桩事,突然开始撞击他的大脑,这使他既感到有些兴奋,又感到有些奇怪。说兴奋是此事有了新发现,说奇怪是此事怎么能和颐和园的珍宝联在一起呢?/ N% j# h3 l9 V x% w( j9 z) _8 \
8 E- T! ~* O1 k! b7 p# [1 q2 M' k
几十年前,即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天他去颐和园参观游览,在一座很大的殿堂里,他以从事玉器行业多年的职业敏感,突然发现在一个木案上摆着一个大件翡翠插屏。在“怪罗汉”看来,这件翡翠插屏,体积大,成色好,活也做得漂亮,真可谓稀世珍宝。他站着看得非常仔细,很长时间都不想离开,一直到殿堂快要关门时他才走出了颐和园。王树森对于这件品第极高的巨翠玉件好像似曾相识,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见过,是在那个奇怪的睡梦里,还是在另外一个什么地方?经过认真回忆,“怪罗汉”终于想起来了,他在颐和园里见到的这件翡翠插屏,正是几十年前,他父亲让他上街买磨沙时在一个玉器作坊里看到的那一件。! x/ X) _/ ^# X% n% t" l, D
1 D1 L" R% q- G' l4 Z; L9 [7 c 这件事使“怪罗汉”突发奇想。难道“卅二万种”被人切去的那块好料,被人做成颐和园里的翡翠插屏了。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颐和园里的那个翡翠插屏,无论是从成色上看,还是从纹理走势上来观察,和他在“卅二万种”切口上所看到的成色、纹理走向如此相似。这是怎么回事?4 P- |" Z, H* h
0 H* T% l, U& U f
一天,王树森的病情突然加重,躺在病床上的“怪罗汉”感到有些神志恍惚,他知道自己的时间肯定是不多了,他首先想到的是埋在内心深处的那桩使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悬案。王树森对前来看望他的人说:
$ n! x5 r4 W6 I) `. ]4 w+ A. O" V! q" g8 E3 _) o9 ^3 \1 O* ~# P
“你们实在是太辛苦了,谢谢你们了。看来我是不行了。对于四块料的活,我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全都拜托你们了。”王树森说起话来虽然声音不太大,但在场的人们还是听得清楚。王树森接着说:/ h# u3 n9 m. K$ M F# ~8 K
F$ a$ d5 G2 |( a$ q2 L( d i2 t. D
“还有一件使我揪心的事想给你们说说。”王树森看了看在场的人们,发现大家的两只眼睛都在盯着他。“怪罗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说:
- ^0 q/ B- b6 _) ?1 T
, Q) O/ b+ A* S, j( B6 l9 [) t, @ “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我们在将四块料合并在一起时,我突然发现在‘卅二万种’整料上被切去了一大块,也就是说,‘卅二万种’是由五块料组成的,而不是四块料。而少的那一块料,正好是处在‘卅二万种’大料的精华部位。”王树森虽然说话的速度很慢,声音也不大,但条理清楚。在场的几个人,听了王树森的这番话后,如大梦初醒,但谁也插不上话,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9 L8 x8 n$ c4 c! ?9 s
: c* r! v$ J! n/ S6 O “我一直在想,那一块料究竟被弄到什么地方去了?”“怪罗汉”的话语,说得有气无力,但在场的人们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等待着他讲下去。
# {) L2 |) X S% G2 D- S
, w# a3 v. j7 c: J7 Y2 `0 V “我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想说给你们听听。”于是,他把几十年前去颐和园的情况以及此事与“卅二万种”的关系,毫无保留地说给了在场的人们。说完之后稍停片刻,王树森又向在场的人说起他曾做过一个非常奇怪的梦。在梦中他去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这个奇怪的地方一共五个展室,但只有四个展室有展品,而第五个展室是空的,什么也没有。前四个展室的展品好像就是我们现在雕刻的1、2、3、4号料,而第五层室里为什么是空的,展品被弄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就是颐和园里收藏的那一块?+ t0 p0 ?( w/ t( P1 u0 [
. p& K! q0 R* x- h5 D 在场的人们都感到有些奇怪,这位王大师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把他去颐和园里的事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都说出来了?他在颐和园里看到的那块翡翠插屏和他做的那个梦,怎么会和“86工程”发生关系?难道“怪罗汉”真的神志不清了,开始说胡话了?但谁也不敢插话,都想听听这位玉雕大师弥留之际还要说些什么。' B t% T+ k6 h Z. g) j1 m# g4 Y
3 d) S9 @* S; A' X" \, o0 S “那里是皇宫,一大块稀世珍宝不要,而要切成几小块,这可能吗?不大可能。但……太……可能?”, t/ h4 Z0 L i1 K# l2 z8 N
3 e3 t& u- M' e0 c2 O* a
“怪罗汉”闭着双眼,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但仍然在自言自语地说着:2 G4 ?* n/ w& s2 \, d6 R% b9 O
6 P" K5 i; e0 S% P1 Z0 Z7 s2 h
“真是太像了……太像了。颐和园是……皇……宫……难道……”
3 g( w7 b! g/ j t$ a' I$ l0 {
室内出奇地安静。如果不是护士说病人急需休息,劝大家离开病房,在场的人们,还会屏住呼吸待在那里一动不动。) l" A4 Z, E- f _. u: b2 }9 r. O
" s9 i# ]& i" l( ~ r% c
人们回到工厂后,有的人经过认真回忆,在第一次见到“卅二万种”大料复原时,有人确实看到一个被切去一块的明显痕迹,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过分注意。有人说,这件事是有些玄妙,过几天,等王师傅精神好些,咱们再去和他好好谈谈,颐和园里的事怎么和咱们的工程联在一起了,要真有这样的事,那可太有意思了。但他们的想法落空了,因为没过几天,“怪罗汉”就与世长辞了。王树森在他弥留之际向人们透露的这件事,成了与“卅二万种”有关的又一桩悬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