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珠三角加工制造业基地
“三驾马车”拉动四会经济阔步前进
金秋十月,柑桔飘香,美玉生辉。拥有“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美誉的四会市,涌动着一股加快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四会,这个岭南古老的县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绥江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今年以来,四会市按照肇庆市委、市ZF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做好柑桔、玉器和加工制造业三篇文章,形成四会特色品牌,有效地拉动经济的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4%。
柑桔:农民的摇钱树
“带到都市香一路,摆在窗前红半边,四会滋味甜知否?嚼它一口想三年!”这是描写四会柑桔的歌颂。年年岁岁秋末冬初之际,生活在四会的人们陶醉于橙黄桔红之美景,也品赏着柑桔丰收的喜悦与甘甜。那漫山遍野的桔林进入成熟的季节,山头桔树红欲燃,漫坡橙枝竞相黄,一派“树树笼烟凝带次,山山照日似悬金”的景象,把四会装点得极为壮观。
四会之秋是黄灿灿金闪闪的,漫山遍野的金桔黄橙,是四会秋季不可不看的美景。近年来,四会市大力抓好以柑桔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好“中国柑桔之乡”品牌。目前,全市柑桔种植面积已达18万多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10万多吨、产值超5亿元,主产区柑桔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柑桔生产、销售已形成产业化规模。
四会是沙糖桔、贡柑、蜜桔的原产地,栽种历史已有400多年,著名的贡柑在明朝时曾被列为朝廷贡品,享誉海内外。四会市委、市ZF实施以柑桔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把发展柑桔生产作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头戏来抓,制定落实一系列鼓励、扶持柑桔生产和销售的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其中黄田、石狗、贞山、江谷、地豆、威整、下茆、龙甫、迳口等镇(街道)分别成立了柑桔生产开发小组,切实加强对柑桔生产工作的指导,并选出一批柑桔专业户作为典范,引导、带动群众发展柑桔生产。
据了解,今年,全市有9个镇(街道)的柑桔种植面积都已超过1万亩,有40多个村委会超过1千亩,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或连片种植面积200亩以上的专业户近60户,柑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0%以上,小柑桔发展成为大产业。有关部门统计,柑桔主产区的农民10元收入中,有7元来自柑桔,仅柑桔收入一项四会农民就人均增收1200元,柑桔成了四会农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为更好地打造四会柑桔品牌,四会市重点抓好绥江沿岸柑桔走廊和新旧四清公路两旁柑桔走廊、万亩柑桔示范镇(街)和千亩柑桔示范村的建设,通过上级扶持、ZF投入、部门扶持、外商投资、农户参与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建了一批柑桔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为确保产量和质量,四会从柑桔的种苗培植到收获的全过程都坚持科学管理,建立无病苗圃场,积极推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各镇村的农业信息服务站深入果园,及时准确提供先进技术和农业信息。另外,采用龙头带动的办法,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成立了华贡公司、太阳果业有限公司,建成全自动打蜡、保鲜处理生产线,成功注册了“紫千红”和“富贵来”产品包装商标,提高了四会柑桔的品牌和档次。华贡牌沙糖桔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及“广东省名牌产品”;沙糖桔获国家无公害柑桔产品认证;沙糖桔、贡柑原产地标记保护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的验收;沙糖桔的全国农业行业标准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专家组的审定。
四会的柑桔产业越做越强,经过ZF的精心经营,小小的柑桔终成“正果”。“绿叶素荣,纷其可喜”,桔树成为四会人民钟爱的吉祥幸福之树、奔康致富之树。古老的“后皇嘉树”已经繁衍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一个蓬勃地生长在四会地区的柑桔王国。柑桔,正在走进四会21世纪宏伟的蓝图,随着肇庆东部经济板块的打造,四会即将成为一个“文章烂兮”的柑桔世界,四会人将真正地圆“愿岁并谢,与长友兮”的千古夙愿。
加工制造业:工业强市重头戏
品柑、赏玉来四会,休闲、养生在四会,投资置业到四会,四会还是珠三角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四会市狠抓工业经济,建设工业强市,按照打造珠三角国际级、现代化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在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珠三角的分工合作,致力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全力招商引资。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该市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的优惠制度,采取更多的让利措施,实施更加有吸引力的奖励办法,实行高效率、高透明度的办事制度,大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得到更多、更快的回报。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坚持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坚持政策招商与优质服务招商相结合;坚持产业招商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今年1月—11月,共引进项目277个,计划投资总额71.7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51个,在建项目135个,已投产项目91个。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100亿元。
二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用地、市场、人才、信息、服务以及权益保障等实际问题,落实市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实施扶优扶强,加大力度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到目前止,全市个体工商户9904户,新增1528户;私营企业达795家,新增129家。
三是抓增资扩产。今年以来,全市有40多家民营企业增资扩产,增资总额8亿多元。
四是抓工业载体建设。南江、新江、富溪等产业配套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各地的客商前来投资。
通过采取了上述措施,四会的工业产业基本形成以骏马水泥公司为主的建材、以实力连杆公司为主的汽配、以金宝利公司为主的制鞋、以华声乐器公司为主的乐器、以一力药业公司的药业、以明华澳汉科技公司和多罗山公司为主的电子以及以玉器为主的加工业等支柱行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柑桔、玉器、加工制造业,这是拉动四会县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展望四会的明天——她将是国际化、现代化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她将是连接珠三角与粤西北地区的物流中心;她将是优质、高效、绿色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她将是适宜居住、休闲、创业的美好家园。
玉器:小石头,大产业
“玉墟玉器好光鲜,成市成行远近传。翡翠晶莹工艺绝,有平有贵任君牵。”这首诗是四会玉器街的写照。在四会市委、市ZF的大力支持下,传统玉器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昔日的“小买卖”已经成为四会的“大行当”,“小石头”成为了“大产业”。目前,该市玉器商铺加工厂(店)38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加工玉璞1000多吨,年产值8亿多元,年销售额7亿多元,成为全省四大玉器市场之一和全省最大翡翠玉器批发市场,全国玉器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2003年被国家授予“中国玉器之乡”称号。
四会本土不生产玉石,然而它却有着精湛的玉石加工工艺。早在50年代末,ZF就鼓励和引导兴办了一批玉器加工厂,随后,从事玉器加工的队伍逐步壮大。70年代初,面对四会玉器加工从业人员众多、组织松散等状况,ZF组建了四会工艺厂,招收一批民间和各社办企业的玉雕老艺人以及掌握基本雕刻技术的男女青年200多人,组成技术骨干,并广招学徒,放手发展。通过工厂技术骨干互相切磋交流,以老带新,玉雕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由原来只能加工生产传统的低档产品提升到因材设计、因材施艺的较高档工艺品生产,四会工艺厂一度成为全省小有名气的玉雕工艺厂。
四会在玉器的加工、造型、销售方面有着自身的特色,无论从玉器的从业规模,还是从玉文化的底蕴上,在中国都是非常闻名的,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外省、外地玉器从业人员的加入,近年就有台湾、河南和福建等地的客商到来从事玉器加工、流通、销售,使四会的玉器行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玉器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高、精、尖”的玉雕工艺产品大份量占领市场。面对蓬勃发展的玉器加工行业,为弘扬玉器文化,抢滩国内国际玉器市场,推动四会经济发展,四会市委、市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逐步引导玉器行业向市场化、规模化、行业化方向发展。1995年,规划建设了一条长3000多米、容纳600多个销售铺位的玉器街;1998年,建成规模宏大的“四会玉器城”,将玉器街和玉器城连成一体;2002年3月,在ZF大力支持下,“四会玉器商会”正式挂牌成立;2003年,投资170多万元将玉器街(城)基础上改建造为玉器步行街;2004年,精心打造专业化的大市场“天光墟”,它紧邻四会玉器城和四会玉器步行街,集旅游与商贸于一体,是广东最大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也是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有名的玉器专业市场。目前,四会正在筹建玉器检测中心、大型玉石拍卖场和玉器展销中心,以进一步优化玉器经营环境,做大做强玉器产业。
四会的玉器加工业闻名遐迩,其主要原因是该市玉器市场品种齐全、款式多样,能够生产加工低、中、高档不同系列产品。这里的玉器种类主要有摆件、玩件、挂件和饰件,摆件如传统人物、历代美人、观音、佛像;挂件如花什件、花鸟虫鱼等各类动物;饰件如玉镯、玉扣、玉珠、旦面、介子、杏心等。四会玉器产品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工艺精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玉雕佳作层出不穷,如英雄长伴、八仙贺寿,猴子献桃、五子运财、观音坐莲等作品堪称玉雕珍品,满足了不同客商的需要。
目前,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等地区的客商都前来我市参观、采购或进行商贸洽谈合作,四会玉器扬名在外,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四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珠三角洲地区,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交汇处,距广州48公里。四会始建于秦代,是岭南最古老的县份之一,1993年撤县设市,是广东著名侨乡,是肇庆市的东大门。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下辖13个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0.1万人。
今年以来,该市全面贯彻落实肇庆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泛珠三角”战略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建设成为珠三角国际级、现代化加工制造业基地,花园式、山水型、现代化的中等城市,连接珠三角都市圈与粤西北地区的物流中心的目标,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表现出五个特点:
工业生产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8亿元,增长20.8%,完成年计划任务的77.9%;销售产值72.2亿元,增长24.1%;产销率96.5%;利税总额1.6亿元,增长17.6%。四会坚持走聚集发展工业的路子,切实抓好资金运筹,建设了一批规划科学、设施完善、功能互补的工业载体,为实现工业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投资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29亿元,增长40.5%,完成年计划任务的67.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73亿元,增长8.6%;外资、民营企业厂房、设备、土地购置等投资9.4亿元,增长58.5%。今年以来,四会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专业队先后赴马来西亚、韩国、台湾、东莞等地开展招商。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20.16亿元,增长5.8%。今年以来,四会柑桔产业、玉器产业、特色旅游业都获得强劲的发展,成为四会经济的支柱产业。
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37亿元,增长16%。其中工商各税收入6705万元,增长2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7亿元;贷款余额20.1亿元。
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461万美元,增长186%,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11.5%。外贸出口总值8483万美元,增长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107万美元,增长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