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2 0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 r# S/ h4 |0 C
爬山论:有一座山,你想爬上去,当然是要找那些到达过山顶的人问,而不要问那些从没爬到顶的人。
. ~4 j- j7 t" m. O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看起来非常有理,其实却暗藏三个陷阱:
" [( U0 { [7 L3 i(1)爬山理论有一个潜在的假设前提是大家都已经死心塌地决心去爬安利这座山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大家当然是要首先去问爬到山顶的人。可实际上,大家首先要决定的是到底去爬哪座山,这时多了解,多比较就是必须的。
9 A& r' u: f. c(2)爬山理论里面没有说的是,这个大家要去问的爬到安利这座山顶的人,是靠安利这座山吃饭的,爬山的人愈多,他的腰包就越鼓。所以这个人虽然心里清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爬上去的,但如果说实话,自己很可能就要饿肚子。所以他尽管知道很多很多人在山上摔死,还是会极力渲染山顶风景的美好,诱使人去爬。 w6 |: W7 C0 A9 h& s5 X9 o9 {" W
(3)爬山理论还有一句潜台词,就是如果爬到山顶的那个人撒谎,哪怕其公然把黑的说成白的,把鹿说成马,证据再充分,也绝对不允许别人质疑,因为只有爬到山顶的那个人才有发言权,如果你说他撒谎,哪怕证据再确凿,他也会说你没有到过山顶,没有资格说我。
/ K! [7 M- a, I, s: _+ Y; b% d( e所以当大家用事实揭穿安利的时候,不管事实多么确凿,多么无可抵赖,可安利人绝不会跟你讲道理,而是立刻搬出其蒙人的爬山论。 , b. m1 Z. }" b9 e* `/ g9 B
过河论1: " O) u: x+ G( z2 k/ F8 ?
有一人骑马到一条河边,但不知道河的深浅,看到旁边有一小孩在玩耍,问道:这里的水深不深,我骑马可以过河吗?小孩说道:没问题,很浅的。于是就骑着马过河,但走到还没有一半的时候,连怎么匹马都已经快淹在河里了,此时他知道这河过不了,如是赶快上了岸,上岸后此人再问小孩,你不是说很浅吗,怎么这么深!小孩指着河上游来游去的鸭子说,你看他们腿这么短,都可以过河,你的马这么大肯定没有问题呀?” ' Q0 L* C& S* A L1 `
安利人的结论是凡事一定要自己体验,不能听别人说。 , c3 e0 i) T' B2 n. G
不过我们来把后面的故事补全:
/ d9 ^8 k4 m% l0 o# S然后,第二个人骑马来到河边,分别问了那个小孩和刚刚过河失败的那个人,并请他们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他判断刚刚失败的那个人说得很有道理,而那个小孩的话非常幼稚,不值得相信,于是决定不做过河的无谓尝试。
7 o' t4 I/ y7 a第二个人更加聪明,他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向失败者问清楚了实际的危险所在,运用自己理智的判断力,避免了无谓的尝试。 $ u0 V# x" g+ X" u/ d
为什么安利人认为大家都一定要亲自去尝试,等到自己快淹死再回头才算聪明呢? ) l! u) }+ B' q. x( r6 h. ~
被安利洗脑后按是让人万劫不复! * ^" ~" c7 R1 P- u
其实安利人的爬山的故事也好,过河的故事也好,其精髓都是要求大家千万不要运用自己理智的判断力。
+ |( {4 k5 S7 T所以要么必须绝对听从安利所谓的成功者,而不能做任何质疑,要么必须自己亲自尝试。用心何其险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