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7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个冒充邱运生替死的犯人不是别人,正是十三阿哥胤祥在桐城碰上的那个私盐贩子张五哥。这张五哥祖籍山东新城县。他父亲张九如那一代,兄弟十人全是武林高手,开着一家镖局。到了康熙二十年以后,天下太平,镖行的生意越来越清淡了,就卖了局子,置了田庄,弃武就农。康熙四十四年大旱,庄稼颗粒不收,张五哥仗着一身武艺和几位叔伯弟兄干上了私盐贩子,赚了几个钱,想拿回来养家,哪知回家一看,族里十门父老兄弟除了他父亲张九如和一位婶子之外,全都饿死了。爹爹也已是奄奄一息。可是张五哥前脚进门,府里的差役后脚就来逼要赋税银子。几句话不投机,那衙役一棍子把张九如给打倒了。张五哥一怒之下,夺过棍子,打倒了衙役。谁知用力过猛,那衙役竟被他打死了。 & n. }" I$ Z# h( Q! ~1 J
听到这里,康熙有点不相信了,忙问:“哎,不至于饿死那么多人吧?朕向山东发放了赈济粮嘛。” $ ^) f. t7 |# [( z' w1 A/ f. q" R
“唉,万岁爷不知道,朝廷的救济粮十成能有二成落到百姓手里,也就算烧了高香了。” ' O! @& P7 |. [- J+ s: T$ ~0 ~7 I
康熙更是震惊了,啊!?吏治败坏,竟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吗?他看了看张五哥说:“张五哥,你说下去。”
; X; Q1 }) T/ r0 p 张五哥说,他无意中杀了人,怕官府来逼命,便连夜背着父亲,逃出新城,在外靠打拳卖艺,父子俩混过了三年。后来,他们来到顺天府密云县,想不到邱运生和那个被张五哥打死的衙役是亲戚。张五哥一露面就被邱家认了出来,不由分说把他扣在庄上。正巧邱运生犯了案子,他[被过滤]少女逼死人命,按大清律应该杀头。可是邱家有钱有势,当然不愿意让邱运生去死啊,于是,就想出了这个宰白鸭的主意。他们对张五哥说,如果他愿意当这白鸭呢,邱家情愿出一千两银子,给五哥的父亲张九如养老送终;张五哥要是不干呢,邱家就把他们爷俩按“在逃的杀人凶犯”送官治罪!张五哥一掂算,左右是个死,当了这个白鸭,死我一个却能救了父亲一条性命,便答应下来。至于邱家怎么花钱打通关节、走门路换人,张五哥就不知道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送进了大牢,又押上了刑场。
# V7 j; l/ e8 Q3 E+ L 这一番话说得康熙心惊肉跳。这些年他一直庆幸自己创建了“康朝盛世”,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却不料户部出了那么大的亏空,刑部又出了宰白鸭的事,而下边吏治败坏,贪赃枉法也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安徽风阳克扣赈济粮食,上书房大臣们说不过是一城一地如此,可现在,山东新城,也出了这样的事!唉,朕老了,糊涂了。朕不该掉以轻心,什么事都由着太子和上书房大臣去办。现在可倒好,竟然闹出这等闻所未闻的奇冤大案来。这,这叫朕如何处置呢? , k- }, g P0 M; u3 ~
瞧着下边跪着的、哭得泪流满面的张五哥,康熙是又可怜、又心疼。心想:唉!一个精通武艺的五尺高的男子汉,为生活逼迫、形势所逼,竟然甘愿卖身替别人去死,以保老父的性命,孝心可嘉呀。就凭这一点我也要把他救下来。可是,他先打死了催交赋税的衙役,潜逃在外,又代人送死紊乱法纪。这两条罪加到一起也该杀头了。怎么才能救下张五哥呢?康熙沉吟了好大一会,才慢吞吞地问:“马齐,依你看,这张五哥有没有可恕之情呢?”
! Z {9 x& \7 U, {- K" ?. y 马齐一听这话,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连忙回答:“回万岁,邱运生一案事关重大。他们居然敢在天子脚下做出这调包换人之事,肯定是相互勾结、上下串通好了的,此案必须查实重处。至于张五哥,不过是这大案中的小案。他失手打死了人,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乃至诚至孝之举,律无死罪。皇上以孝道治天下,岂能让张五哥再担罪责?”
( n: \! h" k2 W! z% R, o 马齐的回答十分得体,正说到康熙的心坎儿上。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嗯,说得好。朕思谋着,也是要取张五哥的一个‘孝’字。不过有罪不罚,似乎也不妥。嗯——这样吧,赵逢春!” ( Y, N2 H+ u( m/ l4 U' C
赵逢春应声答道:“奴才在。” * b1 X; y6 }3 U0 U* M6 R& D, i
“你把这张五哥带回去,按犯法自首的条例,在营中枷号三日。然后,安排他在你手下当差吧。” : {/ m+ {. b. ]7 }
“扎!”
* V& }3 V I! l. E) X( I% ^ 赵逢春带着张五哥下去了。康熙的神色突然严峻起来:“马齐,佟国维,今天朕亲眼瞧见了这宰白鸭的事,确实是触目惊心啊!邱运生是朕亲自审定,御批处决的犯人,下边还敢做手脚,如此看来,天下屈死的冤魂恐怕多得很呢。吏治、法制败坏如此,不能不令人担忧。你们即刻传旨,今年秋天,全国要处决的犯人一律停止,要逐个的查一下,是不是还有宰白鸭的事。另外,传旨给刑部,明日起封印,听候查处。”
/ N1 v0 |' F0 j D' `' n 马齐连忙答应:“扎。不过……刑部封印,全国清查,此事非同小可,应该由何人来主持呢?请万岁降旨。”
# m+ P% ~6 N7 V+ W' h8 }3 |/ g' ` 康熙看了马齐和佟国维一眼,对面前的这两位上书房大臣,他还没有完全放心。张廷玉倒老实本分,可是御前又离不开他。突然,一个奇异的念头在康熙心中升起,他缓缓地说:“嗯,这样吧,太子和四阿哥、十三阿哥忙着清理户部的亏空,此时不便调动。大家不是都说八阿哥精明能干嘛,这事就交给胤禩去办吧。”说着站起身来,就要下楼。 4 d. B. K1 F' V
马齐连忙答应一声,又跪在康熙面前说:“皇上,今天奴才在情急之中行事鲁莽,惊了圣驾,请皇上治罪。” 5 m0 Z( D. f, j& N. f) k! \
康熙朗声大笑:“哈哈哈……马齐呀,如果不是你大喊大叫地让下边停刑,这会儿,你的顶子就被朕摘掉了!上书房大臣位居宰相,协理朝政,处置机务,当机立断,为君分忧,是你的职责嘛。哎?佟国维,这隆科多朕怎么看着面熟呢?是不是你们佟家的人? $ R2 u- B. M [3 ~: p% }
佟国维连忙回答:“回主子,隆科多是奴才的侄子。当年主子爷西征的时候,他当过侍卫。” 4 e4 S' D6 W7 z" W& p/ W
康熙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哦,这就对了……”至于什么对了,康熙没往下说,众人也没听明白康熙的意思,可谁敢再问呢,只好簇拥着皇上出门上轿回宫去了。 " K, {- s3 q% n1 `
却说十三阿哥胤祥在阿兰那里碰了钉子,怀着一肚子的怒气、怨气和晦气回到自己府上。心中不痛快就借酒浇愁。谁知,酒不醉人人自醉,举杯浇愁愁更愁,喝了个酩酊大醉。大丫头紫姑见了连忙过来照顾他,又是让人烧醒酒汤,又是往他嘴里放醒酒石;又是帮助他脱换衣服,又是捶背摩掌胸口,好一通忙活啊,才让这位十三爷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就在这时,门上人进来禀报说,施世纶、尤明堂二位大人带了一大帮人来拜见。紫姑立刻回答:“不行,你去回施大人,说十三爷酒喝多了已经睡下了,请他们明儿个再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