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7 21: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大帝 TXT 315 1 K- [& g' a& u" T- S' A8 s& K
" L0 D# {: [$ y 老十三胤祥胸无城府,性情直爽,听了太子这话,觉得有了后台,又有了帮手,高兴得不得了。可胤祯却知道,朱天保和陈嘉猷这俩人,因见太子经常和侍卫、太监们聚会,吃酒玩乐,有失太子体统,曾经多次劝谏太子。太子对他俩很不满意,这次是借机把他俩开销出来了。事儿办好了,他太子脸上有光,可以洗脱“无魄力”的丑名;办砸了,是老四推荐的人不得力,他又可以推脱责任。唉,真拿这个太子没办法!可是,自己没有争夺皇位之心,保太子就是保皇上,不忠心保他又保谁呢? - L# y+ J, L- H9 K
老四这儿正想心思,却听太子突然问道:“哎,老四,听说昨天晚上老八看你们了?”
6 b$ w; t2 Y( F a" M 胤祯被问得一愣,嗯,太子的消息怎么这样快?哦——看来,他表面上懒懒散散,暗地里可没闲着呀:“哦,是。八弟昨晚见过我们了。” + R- P' b, F4 D, f( D( K, _
“嗯。是不是为保方苞的事儿?”太子又追问一句。“八弟倒是说这事儿了。不过,我没答应他。”太子正颜正色地说:“哎,这你就不对了。我告诉你,戴名世的案子虽然已经结了,可是皇阿玛有点后悔,觉得处理重了,想对方苞从轻发落,八弟这个人一贯以慈悲佛的面目出现,处处装好人。四弟,我看,你也上本替方苞说说情吧,要不然,好事儿都让老八抢走了。” ! [/ N4 }5 s$ Q$ a
四阿哥听太子这么说,心里有点不服:“太子,说老八处处装好人,这话我信,可说他是什么慈悲佛,我可听不进去。小弟虔信佛教,对佛经我比他有研究。他要是真心向佛,就不会请那个牛鼻子老道张德明去看相了。” l) h) y) Y6 z. T
太子一听这话吃了一惊:“什么,什么,张德明,张德明是谁?” & m( I. [# P% F) T' t2 i3 r
. t. i8 ^, K9 {( D6 [, T' Y
五 清积欠官员互攀扯 查根源党争露端倪) x* f6 c0 u8 c' T. N$ H
太子胤礽听说老八胤禩请老道士张德明看相,感到奇怪,忙问:“什么,张德明?张德明是谁?” , h p- s" A' E$ d, k/ `
胤祯不屑地一笑说:“哼,一个江湖骗子罢了。我们兄弟贵为皇子,万岁和太子之下,谁敢和我们比富贵,有什么解不开的事情要看相?我看,老八是有野心!” 8 D# L3 }, O+ G; B+ k) t
胤祯这话果然打动了太子的心。他一天到晚最怕的就是其他阿哥和他争这太子的位置。大阿哥城府极深,看不透心里想的是什么,可他绝不是个省油灯;三阿哥呢,表面上是**禁语**,好像只知埋头写书、编书,但却处处在皇上面前讨好,看来也有野心;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是一党,又是老八领着头,他们这一党最难对付;只有老四、老十三两个兄弟对他这太子忠心耿耿。可今天这事,太子又不想让两个兄弟看出自己的心事,便强装出一副笑脸说:
4 }; L1 }5 @/ o3 @ “四弟,你不必操这些心。人家都说你是冷面王,心里容不下人,你也得注意收敛些。咱们是皇子,要有包容四海之量嘛。好了,天不早了,二位兄弟在我这儿吃过饭再回去吧。”
. O9 C+ F' m0 ~+ L/ I. P 话不投机,老四、老十三哪敢扰太子的饭呢?便告辞回去了。
A: d* T; s7 @( a 太子镇定了一下心思,拿起书案上的奏章来。最上边的一份是内务府送来的,说要把宫中几位年轻的女官晋封为贵人,侍候皇上。在长长的名单中排在第一个的就是郑春华。一见这个名字,太子马上想到刚才在山洞中和郑春华的事儿,要不是何柱儿这狗奴才撞见,好事儿就成了。如今,郑春华要选送给父王了,这,这可如何是好呢?
' e7 I6 t" c) p" I5 P% I 清理户部亏空银子的圣旨一下,十三阿哥胤祥就带着太子宫里的朱天保、陈嘉猷二人,走马上任了。原来的户部尚书梁清标已经奉旨告老还乡,新任的户部侍郎施世纶还在来京的路上。胤祥当仁不让,暂时署理户部事务。他把户部官员们召集起来,宣读了圣旨之后,又订了几条规矩:即日起,所有官员、差役,必须在卯时正刻签到,不得迟误;中午不准回家,一律在衙门里头吃饭;夜间值宿人员一律在签押房守候。胤样本人呢,也搬到户部尚书的书房住下。所有外省来的公事、文案、奏折、条陈等等,要随到随呈给胤样本人审阅,不许过夜。
7 w/ U2 l) J5 W6 \1 ^ 户部的大小官员,谁不知道胤祥的脾气啊,这位十三爷,堂堂一身正气,凛凛两肋风骨,谁的头他都敢剃。这几道严令一下,平日拖拖拉拉。涣散疲沓的户部,霎时变了模样。一个个规规矩矩、服服帖帖,从外表看,真像个京官衙门的样子了。
6 `. {* f8 ~3 Z/ X. j; }. O5 s 经过十来天的摸底儿,胤祥心中有数了,便请太子和四哥胤祯来户部训示、监督,开始清理国库的积欠。
" b, U" D: W d( w! P 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祯,见十三弟办事利索,进展很快,便高高兴兴地双双来到户部。胤祥带领户部官员见礼之后,安排太子和四阿哥坐定,便开口说话了:
5 n1 S6 G* U0 K5 f- `% } “众位,今日太子和四爷在上,我奉皇命差遣来清理户部的库银。各位都是饱学之上,我说什么也都是班门弄斧。所以,大道理我不讲了。但有一句话非说不可,那就是古语说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皇万岁,宵旰勤政,历尽千辛万苦。才换来了这太平盛世。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是,有些人连这点起码的道理都不懂。这个砍树枝,那个刨树根,这样下去,大树一倒,你们上哪儿凉快去!我来户部这些天里,也听了不少闲言碎语。有人说我霸道,有人骂我贪利。要我说呢,既然有人放着王道不遵从,就得来点霸道;既然有人要侵吞国库银子,我就不能不看重利害。户部素称‘水部’,主管着天下钱粮财赋,应该是一潭清水。可是,我查了一下,除侍郎王鸿绪一人之外,其他的人都多多少少地借了库银,哼,这一潭水不仅浑了,而且已经成了臭水!所以要清,就要从户部清起。这既是皇上的旨意,也是你们自作自受。朱天保,你把欠债的人名、数目,当着太子、四爷和大伙儿的面念一遍。”
5 k* a, k x6 y* w- e0 A' ^1 ~3 E “扎!”朱天保答应一声,拿起文案上的一本账册,朗声念道: 9 C( M; W; h# g- ~0 \1 Z) V
“户部侍郎吴佳漠,欠银一万四千零五十两;员外郎苟祖范,欠银四千二百两;员外郎尤明堂,欠一万八千两;主事尹水中,欠八千五百两……”朱天保一口气念下去,末了报了个总数:“户部职官合计欠银七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八两三钱!” 4 e( J/ B( P3 l. B/ T
嗬,有整有零!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人借银,借出去的又是这么大的数目,更没想到,这位十三爷会当众来这一手,都惊得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1 M- d1 Z- J" f) y$ L. |6 i
胤祥胸有成竹。神色自若地又开口了:“诸位,刚才念的可都听清了?有数目不符的,可以当堂提出来。但是,欠债必须清还!”他口风一转,突然严厉起来,“吴佳谟,现在你是户部最大的官,要清,就得从你开始。说说看,你欠的一万多两银子,什么时候还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