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7 22: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大帝 TXT 407 b; ~- p% N8 \/ H
- z! H; H4 A3 K. V# i* f9 u 张五哥连忙打了个千,笑着说:“奴才谢四爷赏赐。不过,您要是给奴才这么一扮,奴才可就不像个侍卫了。” 7 J- s8 V. N$ X* z1 g) d7 }
胤祯歪着头想了想,也笑了:“哦,对对对,哪有侍卫抱个大手炉站岗的呢,那好吧,手炉就不给你了。披上这件披风,略挡一下寒气吧。” # P1 s5 G$ ^* S7 W
四爷看见了年羹尧,那年羹尧也早看见了四爷,他见四爷不理他,只顾和张五哥亲亲热热地说话,知道四爷生他的气了,只好候在一旁,心神不安地等着,这会儿,他见有了空儿,连忙抢步上前跪了下去:
+ }9 Z- f& S2 w1 } “奴才年羹尧,请四爷金安。” 3 R: Z; m0 a' R2 E X; U9 D0 t; v
胤祯斜着眼瞧了一下跪着的年羹尧说:“哟,这不是年军门吗?快起来,起来,我可受不起你的大礼呀!” % Q6 L7 \' ?, Z& A( i+ I
“四爷,您别生气,容奴才禀报。奴才回京,今儿是第五天了。主子忙,一直不在府里,衙门里也找不着。所以没能给主子请安……” 1 m7 T4 X- ~2 N" x* V
胤祯一阵冷笑打断了年羹尧的话:“嘿嘿嘿嘿,难为你了,还有这份诚心。告诉你,爷还得几天忙呢,暂时没功夫和你说话。你先到别的阿哥那里去请安问候吧。我府里你也不必去,那里地方窄,容不下你这位封疆大吏。再说你带着亲兵护卫,人吃马嚼的,我也养不起。”胤祯发作完了,一甩袍袖,拉着张五哥进园子了。把个二品大员的年羹尧傻呆呆地撂在门外,简直不知如何是好了。 9 \/ }* n$ s1 z. B+ e
胤祯来到澹宁居的时候,正碰上张廷玉送方苞出来,胤祯知道,这位方老先生早就不在上书房了,可是还经常在皇上身边走动,可能在办着一件十分机密的事。他不敢问,更不敢对方苞有一点不恭敬,连忙停下脚步说:“方老先生,您近来可好?”
9 u. A, j) J& Y 方苞连忙拱手说:“哟,是四爷呀!老夫托皇上的福,还算过得去。四爷,您可是瘦多了,得注意保重啊!” / N8 U9 ]! ^9 L, E
两人在这正说话呢,屋里的康熙已经听见了,吩咐一声:“外边是老四吗?快进来,大冷的天,站在外头说什么呢?”
1 n/ \5 P3 W$ T" s, T" |2 u 老四心中一阵激动,连忙抢步进殿,规规矩矩地磕头行礼:“儿臣胤祯,请皇阿玛金安。” 7 W5 B; x4 _9 K3 I
! @, S5 j" T- f五十 嘉忠心胤祯沐皇恩 思近忧谋士有远虑
9 K: Z, J4 X% o( g0 F( g 四王爷胤祯到畅春园澹宁居见驾,叩安行礼之后奏道:“父皇,这几天外边的杂事太多,儿臣着实惦记着皇阿玛。今日进园子来请安。如果阿玛精神好,有几件小事回奏一下,请旨处理。”
" f6 V) {! E! q+ }: X- F+ E. T 康熙在大热炕上半躺半坐,听了这话笑了笑说:“朕精神还好。你把外边的大衣服脱了,来炕头上坐了说话,免得待会儿出去着了凉。廷玉呀,你也过来坐下吧。”
9 g* n* U _0 W1 ]3 r { 胤祯脱了外衣,坐在康熙身边,将这几天的军情、吏治以及筹粮、筹饷等等事情一一奏禀,康熙眯着双眼,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等老四说完了,康熙突然问:“哎,老四,那年在承德猎狼时,朕见到的那个小孙子,现在可好吗?” , c; r# p i; p4 l# c1 H) v
胤祯连忙回答:“回皇阿玛,皇孙弘历一直在家读书,还算听话。” : M: Z [ ? g% A6 p
“哦。朕挺喜欢他,想叫他进园子来读书,也和朕做个伴儿。朕现在忘性大了,想起什么说什么。明天,你把他领进来吧。”
/ \% k" _& b5 Z# t9 U: E 胤祯不由得心中一阵狂喜,连忙离座叩头:“弘历能随皇祖父读书,是他天大的造化。儿臣敬谢皇阿玛天恩。”
# o: F9 c- h8 o9 e( q, U, X( W 康熙把话转入正题:“哦,起来吧。你刚才说的军务上的事儿,朕全知道,有的,也替你料理了。朕已发出诏旨,从四川调了五十万石粮食到前线。刚才年羹尧来见朕,朕也让他在陕西及时供应军中所需。老四啊,要不是朕帮你一手,老十四早把你告了。哈哈哈哈……”
5 M" o1 L0 \0 l; H 老四听了,热泪盈眶。他万万没想到,老人家这些日子不但没歇着,而且处处料在机先,暗中在扶植自己。他激动地说:“皇阿玛,儿臣感激阿玛的体恤。”
C# I6 L& k/ [% I3 n/ ]$ i7 D 康熙深情地说:“哎,说这些干什么呢?都是为了国家社稷嘛。你有难处,不肯让朕知道,朕一旦知道了,又怎能不帮你呢?眼下,兵士家属的安家银子还没有着落。朕想好了,明年,是朕即位的六十周年。大内准备下了七十万两银子,说要好好地庆祝一下。朕的意思,把这笔钱拿出来,发给从军人员的家属。他们的子弟在前方流血拼命,咱们不能小气,一定要让他们过个好年。” + J* S, f, L$ s7 t5 ]
胤祯一听这话,连忙起身跪下了:“父皇,这大内的银子万万不能动,一两一钱也不能动!父皇登极六十大庆,是千古没有的大事,岂可草率。至于兵士家属们的安家费,不过四十来万两,儿臣有办法。”
2 O; I( o# `" K 康熙奇怪地看了老四一眼问:“哦,你有办法?说说看。” 8 s% O! \6 r* }6 _! t$ u
胤祯吞吞吐吐地说:“这,这,儿臣可以向在京的皇亲阿哥们募捐。儿臣自己先出十万。” 5 \( [1 s W2 k$ C
康熙放声大笑:“哈……老四啊,你的忠心、孝心,朕都明白。银子都是朝廷的,不分内外。连这江山也全是咱们爱新觉罗家的。只要天下大治,朕这六十周年庆典不过也是高兴的。”
" @ s8 E- I% o+ w; g 在一旁的张廷玉听到这里忍不住开言了:“皇上为国为民的一片苦心,四阿哥忠君孝父的一番至诚,臣听了感佩万分。但,四爷的话还是对的。有一层意思四爷不好说,臣却不能不说。如果动用了皇上六十大典的银子,知道内情的,说是皇恩浩荡;不知内情的,就会传出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的谣言,岂不辜负了皇上的本意。依奴才看,让皇亲国戚募捐,倒是个好主意。一来,可以表示天家骨肉,同仇敌忾,二来,也让大家知道,国和家本为一体,应当荣辱与共的道理。请皇上圣裁。” ) I5 b M" Q3 T
康熙想了好大一会儿才说:“廷玉呀,你说得好,是老诚谋国之言。不过朕担心,这么一来,老四又要挨骂了,他难哪!” p: u" G/ g+ e+ g
老四一听这话,不由得热泪盈眶:“父皇这样体谅儿臣,儿臣万死不能报答。儿臣已经落了个寡恩的名声,但儿臣一心为国,从不后悔。今日,有皇阿玛这句话,儿臣心里就更踏实了。骂,就由他们骂吧。日久见人心,儿臣相信,总有一天,兄弟们会明白的。”
+ j# a; J7 i/ O, X5 I" g! G 康熙宽心了:“好好好,说得好,朕没有错看你。起来吧,老跪着太累。朕带了一辈子的兵,什么事儿不知道呢。打仗,明着看是在前方争斗,其实打的是后方。当初朕派老十四出征,让你来管后方粮饷时,还怕你不愿意为别人做嫁衣,觉得在前方打了胜仗可以立功受赏,在后方累死累活没人看见。现在看来,你竟办得如此卖力,有气量,识大体,不管多难,都咬着牙挺着,轻易不肯来劳乏朕,这点孝心不易呀!人无刚骨,不能自立,朕取你的,也就是这份刚毅之气。好好干吧,一切由朕为你做主。你下去吧。廷玉,你替朕送送四阿哥。”
$ i+ K3 I; D$ ^2 y1 S. Z# j3 | 四阿哥叩头拜辞,随着张廷玉退了出来。他不敢让张廷玉远送,到了月洞门就停下了:“请张大人留步,并请代胤祯叩谢父皇。” * ~8 @' Z: T# a
张廷玉回去了。胤祯浑身上下像酥了一样,那个美呀,就别提了。皇子请见父皇,议事请旨,完了,父皇让大臣代送,这是大清开国以来,谁都没有摊上过的特殊荣耀啊!邬先生啊邬先生,你这瘸子可真神了。你怎么把皇上的心思揣摩得这么透呢?这次办差比哪次都累,也比哪次都难。可是,受到皇上如此表彰,如此体恤,连儿子弘历都跟着沾了光,被皇上收到身边。有了这结果,再苦再累,值了! , N7 A. A* ?# l
胤祯一回到府里,马上把邬思明、性音、文觉叫到后花园书房,把今天见到皇上的情形详细地说了一遍。邬思明却没有胤祯那种兴奋的心情。他沉思了好长时间才突然问道: ! n+ U: V. A q$ g. k, G2 e
“四爷,据你近来见到皇上的情形,皇上的身子骨到底如何,每顿饭能吃多少,走路方便吗,起坐要人搀扶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