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0 13: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大帝 TXT 186
+ ]& w2 M) t# u! a& N2 [( L/ i+ M+ Z/ P# r7 t) z$ y) e' c$ d
外边的官军赶快报告给周培公。周培公派人下令,让匪徒们扔掉武器,整队出来。他派官兵押着这一百来人,向西直门大街走去,又让人去红果园内搜寻一遍,才打马回城。可是那个潜藏在草丛深处的扬起隆,却趁着官军撤退之际,翻出后墙逃走了。 . b) D+ `, K. ?% v5 B
夜间的剿匪行动,进展得十分顺利,图海带着一队亲兵,在长安街来回巡视,总领全城各路人马。只要见到犯夜出来的人,无论有没有红帽子。一律捉拿。天亮之后,又打开西直门,严密盘察过往行人,见周培公押解着俘虏回来,心中一喜,忙打马走了过来,向周培公问了情况,便朝犯人大喝一声:“谁是朱慈炯,站出来回话。”可是连问三声,却并没人回答。图海还在诧异,面前这一百多人突然呼啸而起,一齐扑了过来。原来这伙人,全是跟了杨起隆多年的亡命之徒,知道阴谋败露,绝无生望,便一齐上来拼命。匆忙之间,图海赤手空拳,与匪徒们展开搏头。幸亏他的亲兵队伍训练有素,刹那间便占了上风,把匪徒们打倒在地又重新捆绑起来。扬起隆的军师李柱仰天大笑:“哈……图海,你想捉到朱三太子吗?他会来找你算帐的!”
& w* b+ a2 g0 M4 c, m" k* v4 ]0 {, F 图海怒火中烧,一脚把李柱踢倒在地:“贼子休要逞能,告诉你,吴应熊偷了皇上的金箭,又拿了兵部的牌照,也没有逃脱出去。你们那个朱三太子,跑不了的!来人,把他们押下去,听候审讯。”说完,他和周培公一同进宫,向皇上报告了扑灭钟三郎叛乱的经过。他见康熙脸色阴沉,又叩着头自责地说:“万岁,奴才图海虑事不精,奉职无状,走了奸民匪首,求皇上重重治罪!” * I S& M% W# t: j& M( s8 G% o5 C
“哎?你和周培公用这点人,平定了大乱,有什么罪?朕心中不悦的是小毛子昨夜在乱中被杀了。你们都起来吧,昨夜一共拿了多少人?”
% A# q' ?. [, C “回万岁爷的话,按犯夜的拿了二千四百人,今天拿到一百一十三个,都是正凶。”
, H# ?# b1 j, f “犯夜的取保暂释,听候勘问!余下的既然是杨起隆的死党,一律腰斩弃市。吴应熊嘛,暂交大理寺看管。”
' Y. X! J* V [2 l: q% M1 o* V$ B “扎!” ) d8 K! B/ u) Z! Y7 ~0 n! c; ^
一夜的残杀,摧毁了扬起隆经营多年的钟三郎会,却也在京城内外,以至皇宫内外,倒处溅满了血迹。康熙命图海总司京城军马,清查叛匪余党,要让京城百姓,迅速安定下来。内宫则由张万强带着几个忠贞的老太监,从内务府敬事房,到各宫各殿,对所有的太监严加清查,挨个盘问。由于养心殿里倒处尸体狼藉,沾满了血迹,康熙带着周培公和何桂柱,移到乾清门的上书房来处理事务。
- g) | `2 ?' c) ^; Z- f% x 他刚刚在龙椅上坐下,就见明珠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万岁!党务札和萨穆哈回来了。”
9 J( m6 J2 v* c( U “啊?!快让他们进来!”
; u1 ^( R+ z8 G% R4 T% ~, k9 w+ } 党务札和萨穆哈已完全不能走路,由四个小侍卫架着,脚不沾地抬进了上书房。两个人部是寻常百姓装束,毡帽破败,棉袍开花,萨穆哈一只鞋没了底子,脚后跟冻裂得像小孩子的嘴,正向外渗血。 2 {+ o4 J! e* d* ]% N. H3 w
“你们受苦了”康熙心疼地瞧着两个叫化子似的大臣,说道:“不要慌张,已是到家了,有话慢慢儿说。” 5 x/ P0 R3 F* T$ w: E
原来,自从那日逃出了娄山关。他们知道,在这云贵以至中原一带倒处都是吴三桂的势力,一直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地走大路,只好晓往夜行,向京帅逶迤行来。却不料,又在黄河风陵渡遇上了强盗,盘缠衣服被抢掠一空。二人逃得性命,沿途讨饭,这才来到了皇帝身边。此刻听到康熙这样温和慈祥的抚慰,二人心情激动,竞忍不住在皇上面前放声大哭起来。 , V& M) `/ p# ?! K% X
“万岁……吴三桂,他,他反了……折尔肯、傅达礼、朱国治和甘文不……也都遇难了。”二人一边哭诉,一边从怀中掏出一卷东西递了上去。康熙一看,原来是吴三桂的讨清檄文和折尔肯,甘文(火昆)等人事先写好的奏折;怎管对吴三桂必反这一点,康熙早已坚信不疑,可是一旦见到实证,却仍不免心中一沉:“嗯,果然来了,好吧。那么我就与你较量一番。” 7 S/ ]; o0 q0 [! d! v
+ @ A' S- ]' H3 H三十九 唯英主襟怀包天下 真名士智慧贯古今
$ i+ H- ]; N9 l6 ~ 奉命去云南下旨的钦差副使党务札和萨穆哈,带回了吴三桂举兵叛变,和折尔肯等人被杀的消息,康熙皇上不由得怒气填胸。他命人将两个吃尽苦头的大臣扶下去休息,然后,向熊赐履问道:“熊赐履,朕要趁今日除掉钟三郎香堂的胜利,祝捷阅兵于午门,你看合适吗?” : k9 l' u+ S( z \, f9 u& d$ c
熊赐履躬身答道:“圣上此举甚是得当,平定了杨起隆之后,应该在京城里祝捷。皇上亲临午门阅兵,定可盛陈军威,激励百姓,也借此表示一下朝廷与三藩誓不两立的决心。”
' b2 j2 {* T' ?: D “嗯,好。周培公,吴应熊和鼓楼西街周全斌是你带人去抄家的吗?” 6 j" ^' U9 u, v( a. F6 H8 e t
“回圣上,是奴才办的差。”
; }, o% i) y% P' c8 I4 L “抄出来的东西多吗?” - A9 Q+ ]9 J9 L' p) j* e
“主子,两个叛官家里,抄来了不少文书,其中有一些是官员们与逆党私通的信件。臣和图海因未奉特旨,不敢擅自拆看,加了封,交到大理寺去了。”
7 S- y" d* b4 I; f9 F! x/ Q$ g “好。你去传旨,今日午时,朕要在午门上阅兵,命京城禁军、兵部、巡防衙门和善扑营速去准备。” . U- l2 c4 k9 N# s1 X8 Y" R Y y- I
“扎!万岁,臣以为,朝中官员结交逆党,均已构成谋叛大罪,应将他们和吴应熊一体正法,以申纲纪。”
2 {% H! I! j# X! j! t$ i 熊赐履接口:“对对对,万岁,培公所言,与奴才想的一致,对叛逆之人,不究不足以明法纪,不杀不足以振军威,请圣上明断。臣以为,今日午时,万岁把阅兵和杀叛这两件事合起来办,更有镇慑四海之威力……” # o3 J2 {) q* J
“哦……你们说得有道理,不过眼下形势变了,办法也要变。这样吧,周培公,你去传旨把吴应熊押赴午门。另外,把那些抄检来的文书,都抬到午门前,听后朕亲自发落。” % D$ I) h8 Z- N# g- L
“扎!”
9 e' Z4 l; R* j! ` “熊赐履,扬起隆这件案子,要迅速清理出来,能不牵连的,尽量不要牵进去。另外,你替朕拟一道旨意,福建、广东二藩暂时不撤,命他们率部攻打吴三桂。要写得委婉透彻,又不能示弱。”
6 v i( l. i* d* g% L& \ “臣明白主子的意思,是以攻心为上。” 0 O1 m( I% [. D
“对,就是这样,你就在这里写吧。” 5 t1 ]! _' g! ]+ k1 ~# h2 U
午时将到,康熙正要更衣起驾,却见张万强跑了进来。他来不及行礼,便大声说:“万岁爷,老佛爷叫奴才过来传话,万岁要能抽出身子,请到后边去瞧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