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5: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六 1 S* Y: B6 e+ b v
" }7 R* c- W$ E--------------------------------------------------------------------------------9 |! F* B9 { i) t
/ y0 L) O/ N7 P3 f1 \) H3 O4 W d m7 d! q( Q, A/ H* I
朱高煦的阴谋 O! d# l+ n w$ D: f
3 }4 b) z! m) w- ?( x! G
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后,自然风光无限,而朱高煦却祸不单行,不但皇位无望,还被分封到云南。 1 R. L4 M8 C2 Y3 x0 m. f4 b/ w
, _$ y- b+ m3 l1 J 当时的云南十分落后,让他去那里无疑是一种发配,朱高煦自然不愿意去,但这是皇帝的命令,总不能不执行吧,朱高煦经过仔细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不去云南的方法——耍赖。 ! f: ]/ J5 X( ^% k+ t6 I
$ E& T4 V& T0 t* y, w @4 W. L2 O
他找到父亲朱棣,不断诉苦,说自己又没有犯错,凭什么要去云南,反复劝说,赖着就是不走。朱棣被他缠得没有办法,加上他也确实比较喜欢这个儿子,便收回了命令,让他跟随自己去北方巡视边界(当时尚未迁都)。
; k, n B: S0 _* J1 ?" T2 V, ?6 s- y% P2 T
在跟随朱棣巡边时,朱高煦表现良好,深得朱棣欢心,高兴之余,朱棣便让他自己决定去留之地。
/ Z6 B( ]( Z3 S! r0 H/ U+ q2 t+ v" ]2 r- | N
朱高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告诉朱棣,自己哪里也不去,就留在京城(南京)。 , s& T' [ Y4 \- W& m
; r% P7 P1 \$ w8 n, {2 r
朱棣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朱高煦便以京城为基地,开始谋划针对朱高炽的阴谋。 ( v1 X3 Y" l( u- H+ c* y+ S
P8 P, @) `0 O- s& A
他广收朝中大臣为爪牙,四处打探消息,企图抓住机会给太子以致命打击。
8 c1 ~: A' \; Q) i9 B
- k n8 W }& m( C& Y$ ~7 j- s" g 朱高煦深通权术之道,他明白,要想打倒太子,必须先除去他身边的人,而**禁语**中最显眼的解缙就成了他首要打击的对象。在朱高煦的策划下,外加解缙本人不知收敛,永乐五年(1407),解缙被赶出京城,**禁语**受到了沉重打击。
) t& Z4 V& g3 v* ~8 `3 z! y5 X. F& \* R" w- H# i, M4 B, s8 M
朱高煦的第一次攻击获得了全胜。
! z4 |* A+ e/ H0 @9 o) u6 z
7 N8 @, \+ z! M& M 但搞掉解缙不过是为下一次的进攻做准备,因为朱高煦的真正目标是被**禁语**保护着的朱高炽。
# w( s, Y. O4 e
& V8 R; p: \9 [! h# T 经过周密策划后,永乐十年(1412),朱高煦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2 Z: e4 x) a% Y$ u/ d8 S' n
. w. ], ^& T V% J: z 朱高煦深知朝中文臣支持太子的很多,要想把文官集团一网打尽绝无可能,于是他另出奇招,花重金收买了朱棣身边的很多近臣侍卫,并让这些人不断地说太子的坏话,而自永乐七年后,由于朱棣要外出征讨蒙古,便经常安排太子监国(代理国家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精于权术的朱高煦终于等到了一个最佳的进攻机会。 1 [/ e$ X* k4 t) U/ I
# d! d3 b* [; {0 E# Y7 _) E 朱高煦聪明过人,他跟随朱棣多年,深知自己的这位父亲大人虽然十分精明且长于权谋诡计,却有一个弱点——多疑。
$ o$ S; F1 s2 g9 N4 j- { X% f! k9 E4 _$ P7 _
而太子监国期间,正是他的这种弱点爆发的时刻,因为他多疑的根源就在于对权力的贪婪,虽然由于出征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太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朱高煦相信,所有关于太子急于登基,抢班夺权的传闻都会在朱棣的心中引发一颗颗定时炸弹。
6 D' q" m s3 t2 i' H/ c, T: T
9 W+ T. s5 j$ y) u 朱高煦的策略是正确的,他准确地击中了要害,在身边人的蛊惑下,不容权力有失的朱棣果然开始怀疑一向老实的太子的用心。
$ S0 v" V# F2 \3 I- ^$ [% j
! B0 Q4 S# L2 ~! ~6 e. I! P 永乐十年(1412)九月,朱棣北巡回京,对太子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审查了其监国期间的各项工作,严厉训斥了太子,并抓了一大批太子身边的官员,更改了太子颁布的多项政令。 4 e1 k! u2 a- {- y8 \2 w
6 U' b: E; F" U, Y+ i$ z% z1 s 朱棣的这种没事找事的找茬行为让大臣们十分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太子没有错,不应该更改(太子事无大过误,无可更也)。 / S- x; [+ z9 M, r( M' L/ [7 B
- a) P' E' k! }1 y# q9 Y$ R- ]
但直言的耿通却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可正中朱棣下怀,
; W, L! a3 ?/ K9 l' u; L7 M i( l' ~1 J/ p& m& R
耿通算是个做官没开窍的人,他根本不懂得朱棣这些行为背后的政治意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家本来就是来找茬踢场子的,不过随意找个借口,是直接奔着人来的,多说何益!
$ R {" c. c1 \
, D- J u. A) g, P 朱棣却是一个借题发挥的老手,他由此得到了启发,决定向耿通借一样东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5 Y4 j, U& P$ S {6 d9 D
( _6 c4 w) C' @" k
这样东西就是耿通的脑袋。 3 O5 o7 s0 O2 i1 h2 e2 H' ]
6 h& s8 i& b% V. r) j' `0 V7 I% S 随后,朱棣便煞费苦心地演了一出好戏。 5 |& }0 d$ _2 B3 p
) A: N: R) y: [/ V: g6 S' O$ y
他把文武百官集合到午门,用阴沉的眼光扫视着他们,怒斥耿通的罪行(好像也没什么罪行),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像耿通这样的人,一定要杀(必杀通无赦)! / E/ ?; Z. v5 D/ K
9 H. H+ v5 i* E 如此杀气腾腾,群臣无不胆寒,但大臣们并不知道,这场戏的高潮还没有到。 # Z, A5 A5 `* p9 m# M
* G E& x. C: U; N' {6 ]9 b
耿通被处决后,朱棣集合大臣们开展思想教育,终于说出了他演这场戏最终的目的: * ]: S; J: p/ V, ?
/ h2 n- E9 m6 a$ o9 ]4 Q, O “太子犯错,不过是小问题,耿通为太子说话,实际上是离间我们父子,这样的行为绝对不能宽恕,所以我一定要杀了他(失出,细故耳。。。离间我父子,不可恕)!
' \' W) Q: A j3 r3 R. m- F& h* _4 U' g R/ D d+ O, y R2 |. R
至此终于原形毕露。 & N6 x' Z6 H" o* O# B+ ~
Q% J, u( x: |' J$ d# Z
耿通无非是说太子没错而已,怎么扯得到离间父子关系上,这个帽子戴得实在不高明却也说出了朱棣的真意: 8 t; _- z' p) Q( x$ l5 z
8 Z: |% i* Z6 E, P) {1 [/ C 朱高炽,老子还没死呢,你老实点! 6 l U. j7 Y! o* R, ?9 d/ q" q& M
4 ?# h- r9 u/ l& e
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禁语**被打下去一批,朱高炽本人经过这场打击,也心灰意冷,既然让自己监国,却又不给干事的权利,做事也不是,不做事也不是,这不是拿人开涮吗?
( [' G$ e* r( \7 ~3 [) k9 ^ X
; b4 C8 T: S7 C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大臣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稳住了太子的地位。 / S2 x+ n$ _2 O6 R& \
0 p2 u+ D5 r/ b" d, v- z. ^ 这个人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杨士奇。 " V, U7 g. @/ ]
! B- h3 X! Z' O P 杨士奇虽然学问比不上解缙,他的脑袋可比解缙灵活得多,解缙虽然也参与政治斗争,却实在太嫩,一点也不知道低调做官的原则。本来就是个书生,却硬要转行去干政客,隔行如隔山,水平差的太远。 + M5 ^8 ^- u0 ~# i- q1 o; i9 G" O0 j1 t
1 `7 ` {. u4 ]( A# \
杨士奇就大不相同了,此人我们介绍过,他不是科举出身,其履历也很复杂,先后干过老师、教育局小科员、逃犯(其间曾兼职教师)等不同职业,社会背景复杂,特别是他在社会上混了二十多年,也算跑过江湖,黑道白道地痞混混估计也见过不少,按照今天的流动人口规定,他这个流动了二十年的人是绝对的盲流,估计还可以算是在道上混过的。 & w" L2 U$ Z, Y. ?2 l( P# Q% C- S$ g
; `4 B6 `. [$ y$ n3 v( a
朝廷就是一个小社会,皇帝大臣们和地痞混混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吃得好点,穿得好点,人品更卑劣,斗争更加激烈点而已,在这里杨士奇如鱼得水,灵活运用他在社会上学来的本领,而他学得最好,也用得最好的就是:做官时一定要低调。
9 y1 \2 `9 G8 }+ A0 W, m8 i( M' }3 Z: f/ s2 w+ m
他虽然为太子继位监国出了很多力,却从不声张,永乐七年(1409)七月,太子为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工作和努力,特别在京城闹市区繁华地带赐给他一座豪宅,换了别人,估计早就高高兴兴地去拿钥匙准备入住,可杨士奇却拒绝了。
" M! o; ^- X. B( u+ }8 `: e0 }/ x/ {+ _5 {/ f* H( l
他推辞了太子的好意,表示自己房子够住,不需要这么大的豪宅。 * b1 A6 ~, `: j; r# U3 N6 S
" m9 c# L8 Q7 I0 o+ x1 u% Z G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嫌房子多,杨士奇也不例外,他拒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他拿了那栋房子,就会成为朱高煦的重点打击目标,权衡利弊,他明智地拒绝了这笔横财。
/ n5 H. k0 s" M6 P" T( H* `
& Z( O- y3 S' h0 M% b/ m8 O 杨士奇虽然没有接受太子的礼物,但他对太子的忠诚却是旁人比不上的,应该说他成为**禁语**并不完全是为了投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太子的感情。 4 L4 ?! }5 y: p J
$ e# u g; [+ q7 v
自永乐二年(1404)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杨士奇就被任命为左中允(官名),做了太子的部下,朱高炽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个真正仁厚老实的人,经常劝阻父亲的残暴行为,弟弟朱高煦屡次向他挑衅,阴谋对付他,朱高炽却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了下来,甚至数次还帮这个无赖弟弟说情。
" G1 l& ?- B+ ^/ m
. l' z( ]3 ~! J. y7 I" }4 z! } 这些事情给杨士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历经宦海,城府极深,儿时母亲对他的教诲却始终记在心头,仗义执言已经成为了他性格中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他却并没有变,他还是当年的那个正气在胸的杨士奇。
! {, S4 t* h2 r5 w$ @/ Q
/ |/ X/ e8 ^& { L7 s" ^: \2 h 眼前的朱高炽虽然形象不好,身体不便,却是一个能够仁怀天下的人,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