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4 D# F7 x" _) o3 x% Y7 Z* V9 M& x2 Q W7 f6 l- f$ o
--------------------------------------------------------------------------------0 Y7 i n8 o* {$ k. w& i( t
5 n8 l7 m6 ~# z( o2 H
6 n5 g, c& i& o! W" p5 T
可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击了他,永乐二十二年(1424),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动的朱棣去世了,大家忙着争权夺位,谁也没心思去理睬这个已经年近花甲,头发斑白的老人和他那似乎不切实际的航海壮举。
' G3 a+ Q% B1 Q( n
. p' J! ?% U W& `* F- |7 }! m 郑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理会,无任何用处的人,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养老这条路了。
% I, q& t2 }) A, t P% S% H4 e8 a- E0 S% |
幼年的梦想终归还是没能实现啊,永乐皇帝已经去世了,远航也就此结束了吧!
4 l+ ~) O2 o8 L5 {) d l0 @: h6 |4 P
上天终究没有再次打击这位历经坎坷的老者,他给了郑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 x2 m6 ?6 l8 l& k5 D5 ^; I3 M
3 K4 t+ O. C F5 B% O% t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让人去寻找郑和,并亲自召见了他,告诉他:立刻组织远航,再下西洋!
) g3 t: a6 h9 K( e: s, A; [0 _# A7 r8 D! b
此时距离上次航行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很多准备工作都要重新做起,工作十分艰巨,但郑和仍然十分兴奋,他认为,新皇帝会继续永乐大帝的遗志,不断继续下西洋的航程。
3 [3 b G' {+ @
8 q* v) q# \# v2 r" v) C$ X4 g 事实证明,郑和实在是过于天真了,对于朱瞻基而言,这次远航有着另外的目的,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并非一系列航海活动的开始,恰恰相反,是结束。 : W( K. P% r! Z6 O" r
: K- \7 M' I6 m2 Q4 W 朱瞻基为什么要重新启动航海计划呢,我引用他诏书上的一段,大家看了就清楚了,摘抄如下: ( d" f& Z$ t- e1 f4 |5 P
3 D- {: j2 I/ ?% D: T# X7 x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太宗文皇帝(朱棣、爷爷)、仁宗昭皇帝(朱高炽、爹)大统,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 f( v; e6 ^& }: a
6 N% ^: ]6 m& h8 A( J
看明白了吧,这位新科皇帝收拾掉自己的叔叔(这个后面会详细讲)后,经过几年时间,稳固了皇位,终于也动起了君临万邦的念头,但问题在于,“万邦”比较远,还不通公路,你要让人家来朝贡,先得告诉人家才行。想来想去,只能再次起用郑和,目的也很明确:告诉所有的人,皇帝轮流坐,终于到我朱瞻基了! ( ^( Z1 X! p0 T7 c5 l* {' ^# b
0 G. u0 {4 I P( ]8 e+ o
不管朱瞻基的目的何在,此时的郑和是幸福的,他终于从众人的冷落中走了出来,有机会去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 ' ]1 c. L& [, K# U' A/ K
" j. c+ z B, O7 k7 O6 S/ { 作为皇帝的臣子,郑和的第一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交给他的重任,而他那强烈的愿望只能埋藏在心底,从几岁的顽童到年近花甲的老者,他一直在等待着,现在是时候了。
" v+ e: D5 B/ f5 u
C% n: b. N& e6 [ 宣德六年(1430)十二月,郑和又一次出航了,他看着跟随自己二十余年的属下和老船工,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出航的盛况,不禁感慨万千。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波,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
* ^7 c; D' V$ q- r7 P
& p" D. d+ a+ Y- @8 l k 他回望了不断远去而模糊的大陆海岸线一眼,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喜悦,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了,前往异国的彼岸,和从前六次一样。
# y4 z% v4 u6 E9 R e. ]% J. A" s. N' W7 s8 r: i
但郑和想不到的是,这次回望将是他投向祖国的最后一瞥,他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 T* t) ~% E# ?, `: {4 g: |
5 w8 a; ~) ^ g5 v 最后的归宿 + X6 C: m3 c( x3 T" A8 h
' u: Z& K3 o/ q1 Q0 `, V( h 郑和的船队越过马六甲海峡,将消息传递给各个国家,然后穿越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郑和几十年来日思夜想的地方——麦加。
& N% C, s9 q0 X0 t: X0 o. C8 Q6 l1 t! i. |
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穆斯林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 : [/ C) ?1 ?* q/ r) j
! Q' e* M% l* P 不管你是什么种族、什么出身,也不管你坐船、坐车、还是走路,只要你是穆斯林,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性,就一定会来到这里,向圣石和真主安拉吐露你的心声。 . D+ [5 i3 U& l
/ h5 y- p( o `3 P% l- s4 z6 R 郑和终于来到这个地方,虽然他是一个优秀的航海家,虽然他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人,但在此刻,他只是一个普通而虔诚的穆斯林。 & U0 D8 Z0 `! S/ B }& K/ t
: v! t9 ~ @& F7 {3 c+ F. i 他终于来到了这片梦想中的地方,他终于触摸到了那神圣的圣石,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 w9 l" C9 X. s
9 f$ C- B/ g4 {! K3 @' N1 O' @
这是一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朝圣之旅,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梦想实现。这正是郑和那传奇一生的轨迹。
9 M: r& |8 F j
0 ~$ h) o- }2 @0 @6 y" [ 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如今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
* x4 {4 n5 X: c' w4 E5 I$ a& l
" {' o$ b Z5 P' o, {* Z$ c1 M' L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已别无所求。
) p$ j, R+ w1 X1 a+ [0 `1 `/ a, Q7 [, ]8 Q, ~, N/ P
朝圣之后,船队开始归航,使命已经完成,梦想也已实现,是时候回家了。 3 }: C2 k9 X, W1 Y
8 v2 w. `: T! F 但郑和却再也回不去了。
' Q) p0 Q. v' Y F& h/ g) h/ `$ S
( {7 K: r1 Y6 n- |, _7 u 长期的航海生活几乎燃尽了郑和所有的精力,在归航途中,他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当船只到达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古里时,郑和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 d+ ]' n$ [6 i) n
1 {6 N& K/ u8 T/ U1 a1 S2 s8 t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由于他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没有能够成家,留下子女,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为后人怀念的人。
( x$ M1 S$ X4 A7 t0 }& M+ \" P9 }$ V( b& f$ E: R
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他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7 d1 h% e2 I0 b3 p' _" M$ d" v
% G/ n8 [" F( ]* [7 W 虽然他的个人生活是不幸的,也没有能够享受到夫妻之情和天伦之乐。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一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 Y+ B- e& @8 q# H$ D
( f. L0 N# t, c& J 而创造这段传奇的郑和,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4 ]0 k, g6 d: v4 L
9 {) }+ d0 U5 k( R# y 古里成为了郑和最后到达的地方,似乎是一种天意,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达这里,意气风发之余,立下了“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豪言壮语。二十年后,他心满意足的在这里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5 c3 z% W# J( ~+ m/ t2 l
' |; q. z0 _$ d) E8 Y! H
郑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你永远属于那里。
+ E; ?' j" N8 }- _! V' n3 c6 w( G
5 E5 |5 r: E2 T 古里的人们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大明的船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 B& b* ~1 @: _) `) [* e* I6 @8 n( E; \" Y* x* S& `4 i2 @
六十多年后,一支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又来到了古里,这支船队的率领者叫达·伽马。 - N" x$ o; n9 E0 J; U
3 o C! }) J* h
这些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所谓的财宝,当他们得知这里盛产香料、丝绸时,欣喜若狂,这下真的要发财了。
1 k& Y% _6 g" L, K! ^
" q) _0 f# R3 J# ~/ ^ 找到这个可以发大财的地方后,达·伽马十分得意,便在科泽科德竖立了一根标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根标柱象征着葡萄牙的主权。
+ v8 G! {( s: ?* w4 _5 z
/ Q3 v0 N \' |! @! S 在别人的土地上树立自己的主权,这是什么逻辑?其实也不用奇怪,这位达·伽马在他的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竖了类似的标柱,用这种乱搭乱建的方式去树立他所谓的主权,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逻辑。 9 i |( h, L: y
* D X: S' B+ }( r- p0 I; V2 U
然而这位挂着冒险家头衔的殖民者永远也不会知道,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个叫郑和的人率领着大明国的庞大舰队来到过这里,并树立了一座丰碑。
7 k8 _7 d' d h" v
/ {! A9 J2 q1 b8 M( Q 一座代表和平与友好的丰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