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1: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
8 g" x* }: R0 s p L4 h4 r: z9 u& j
--------------------------------------------------------------------------------
: r8 R, Y) r* o* Z/ U. a + Z6 @' Q5 b- A* v. s% v7 h2 U
9 }: U; D, p0 p6 X) G) A' I
这是一场战场上的赛跑,最终朱棣占据了优势,因为他明智地把辎重和后勤留在了饮马河畔,只带上口粮日夜追击,而本雅失里却舍不得他抢来的那些东西,带着一大堆家当逃跑,自然跑不快。 4 r+ A* s# s. S. E+ s
- _' G( M( L8 m' Q
朱棣终于追上了本雅失里,并立刻向他发动了攻击,本雅失里万万没有想到,朱棣来得这么快,毫无招架之功,被朱棣一顿猛打,丢下了所有辎重,只带了七个人逃了出去。战后,朱棣不打收条就全部收走了本雅失里辛辛苦苦带过来,一直舍不得丢的那些金银财宝,而可怜的本雅失里就这样无偿地为朱棣干了一趟搬运工。 3 l& P; c- w, d J$ z! b# {
G! F. x) e* {, t
无论如何,本雅失里总算是捡了一条命,继续着他的逃亡之路,但他却未必知道,他的这次战败不但是他的耻辱,也会让他的祖先蒙羞。 6 M* Z( |: l. {6 v
0 r% O' Y4 m' G; J, v0 Y 或许是宿命的安排吧,朱棣追上并击溃这位成吉思汗子孙的地方,就是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 ( z- w1 n. p. ?# K' S
* r' [: |" x+ R 朱棣正在马上俯视着这片刚刚经过大战的土地,大风吹拂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斡难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出迷人的光彩,刚发生的那场恶战似乎与这片美丽的土地毫无关系。 ' _+ O9 _1 ^# k- a
) @" N L, T9 e+ H) x' {% L
胜利喜悦已经消退的朱棣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沉思了一会,对身边的侍卫感叹道:“这里是斡难河,是成吉思汗兴起的地方啊。”
' ]: ^) z" u6 h# T7 W, g
" y! E8 Q o8 C; {) b( N 是的,两百年前,就在斡难河畔,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部落,成为了伟大的成吉思汗,术赤、窝阔台、拖雷、哲别等后来威震欧亚大陆的名将们环绕在他的周围,宣誓向他效忠。之后他们各自出征,将自己的宝剑指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最终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 Z4 Z. j6 n+ k* y' w/ Y0 @0 h/ ~' E c& f
转眼之间,两百年过去了,草原上的大风仍旧呼啸,斡难河水依然流淌,但那雄伟的帝国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就在不久之前,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在这里被打得落荒而逃。
3 u2 j5 W6 e4 E( n$ V3 e8 I9 d- r" C/ o f
一切都过去了,只有那辽阔的草原和奔流的河水似乎在向后人叙说着这里当年的盛况。
3 `: H, S- D( Z' n7 v( C* m5 d: z, r3 s( e" f& d" z; f
百年皇图霸业,过眼烟云耳! + {7 ]7 {9 c' V! S
6 m2 e' k/ @# s7 F3 Q 阿鲁台的厄运
) _" O8 q; D" {. D' m# Y. g; p/ B. q# f) H( e8 ]
本雅失里逃走了,他如愿逃到了瓦剌,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虽然以往与瓦剌的战争都是太师阿鲁台指挥,本雅失里并未参与过,可是瓦剌的首领马哈木充分发挥了一视同仁的精神,不但没有给他什么优厚待遇,反而从他这里拿走了一样东西——他的脑袋,报旧仇之余,还顺便去向明朝要两个赏钱。 ) k. g0 V4 o6 v- s: a
5 G8 T3 w2 H' Z3 ?) _6 `2 d 朱棣击败了本雅失里, 但办事向来十分周到的他并未忘记阿鲁台,他随即命令大军转向攻击阿鲁台。 & b' _' n0 K9 s7 P3 Q6 A
( P. o& I$ P B" W 此时的阿鲁台情况比本雅失里好不了多少,兀良哈也不肯接纳他,这倒也怪不得兀良哈,被人追斩的人一般都是不受欢迎的。阿鲁台只好在茫茫草原和大漠间穿行,躲避着明军。
9 U( N/ U- }. T" v
5 P8 |4 e+ M: \8 S 明军此时也不断寻找着阿鲁台,但由于阿鲁台采用游击战术,方位变换不定,和明军玩起了捉迷藏,而明军粮食就快接济不上了,无奈之下,只好班师,看上去,阿鲁台算是逃过了这一劫。
0 K, T0 Q9 `) ]6 s
1 I; B( @- e L6 Y E9 Q 但人要是倒霉起来,连喝凉水也会塞牙的。
, U* c3 q# r( S/ ?( o1 g1 J- m2 f9 L
明军在班师途中,经过阔滦海子(今呼伦湖)时,居然撞上了正在此地闲逛的阿鲁台!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v* ]: }2 Q4 A: g' ^7 D& U/ @( m- j# w0 W/ P( [7 ?6 i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闯进来! 0 t5 a; Z, B$ V) i
9 l' E4 v, o! H- y9 d7 O# C+ n 朱棣立刻命令军队摆好阵势,五十万大军随时准备发起攻击。此刻的阿鲁台吓得魂不附体,朱棣抓住了阿鲁台的这一心理,派使者传话,要阿鲁台立刻投降,否则后果自负。 . ?( d. x& j$ C, A& e7 }
% I& z" V; X' a9 E* k1 F
阿鲁台十分想投降,他很清楚明军的实力,如果要强行对抗,只有死路一条,但部下们却死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阿鲁台急得跳脚,却又无计可施,在这情况下,阿鲁台和部下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 F) Z0 f! x# W# f2 p7 {% L2 }" M$ O( X% K S, r0 W7 D: m! f, q0 U/ J' t
阿鲁台以需要考虑的时间为理由,把使者打发走了,然后他接着回去和那些部下们讨论对策,会议中,有人提出趁此机会可以偷偷逃走,明军必然追赶不及。这个观点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阿鲁台也认为不错,便决定派遣部分军队先走。 ' c( U# N+ ?" k3 E$ S+ w4 R- X5 F2 ]
8 `( b' o8 ]" f5 {0 D8 Y7 n
然而就在他们调遣军队之时,外面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喧哗声和马鸣声!阿鲁台立刻意识到,明军开始进攻了! $ G( |: o) y; M. q8 f0 f
' O& |/ D$ I+ {5 D' ?$ j
然而此刻的明军大营也并没有接到发动总攻的命令,掌管中军的副将安远伯柳升听到外面乱成一片,大为吃惊,马上出营察看。他惊奇地发现有数千骑兵已经奔离营区,杀向敌军。柳升大为恼火,认为是有人违反军纪私自出战,但当他看清那支骑兵的帅旗后,就立刻没有了火气。 9 E. E7 ?0 ?' Y( A% J
0 j6 F4 M. p2 @. A( s5 X% @ 因为那是皇帝陛下的旗帜
/ \/ V+ V# `& I- J+ N. W) H+ b) s4 J8 o
这可了不得,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不是闹着玩的,柳升立刻命令大营士兵不必列队,立刻紧跟皇帝,发起总攻! " N5 R, p! {- ~- Z9 r8 w2 T
. |7 w. X6 D8 K+ O1 h3 Q! m* q 这一幕混乱的发起者正是朱棣,自从他排遣使者前往阿鲁台军中后,便一直注视着对方的动向,而阿鲁台的缓兵之计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要知道,他自己就是搞阴谋诡计的行家里手,当年为了争取时间,还装过一把精神病人,在这方面,阿鲁台做他的学生都不够格。 7 c! C* F. U+ o" L$ U6 e8 O# c
" y& \+ F! b8 E& |' Z& u
而当他发现敌军迟迟不作答复,阵型似乎有所变化时,他就敏锐的判断出,敌军准备有所动作了,至于是进攻还是逃跑,那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立刻抓住时机,痛击敌军。 5 { f; @, L: H! L
- V5 p0 R- m5 b; _
于是他顾不得通知后军,便亲率数千骑兵猛冲对方大营!在他统率下的骑兵们个个英勇无比,以一当十,要知道,带头冲锋的可是皇帝啊!那可不是一般人,平日神龙见首不见尾,贵为天子的人,现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冲锋,还身先士卒,冲在前面,领导做出了这样的表率,哪里还有人不拼命呢? 2 b. [; C0 J6 v8 h8 t
/ C5 N! `/ H9 o \: k( I/ y% ?
跟着皇帝冲一把,死了也值啊
, d6 V6 j5 I- w9 f6 [! z
m. F# j$ k& ^ W5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朱棣的鼓舞下,明军如下山猛虎般冲入敌阵,疯狂砍杀蒙古士兵,朱棣更是自己亲自挥刀斩杀敌人,士兵们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得更好一点,自然更加卖命。经过两三次冲锋,阿鲁台军就彻底崩溃,阿鲁台带头逃跑,而且逃跑效率很高,一下子逃出去上百里地。他本以为安全了,可是明军却紧追不舍,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追杀,阿鲁台精疲力竭,跑到了回曲津(地名),实在跑不动了,便停下来休息,可还没有等他坐稳,明军就已赶到,又是一顿猛砍,阿鲁台二话不说,扭头就逃,并最终以其极强的求生本能再次逃出生天,但他的手下却已几乎全军覆没。
: w0 `, X; ?" a% D! I, H# z
- a( C9 q8 [! v F, D 在获得全胜后,朱棣班师回朝,经过这次打击,鞑靼的势力基本解体,大汗被杀,实力大大削弱。阿鲁台被明朝的军事打击搞得痛苦不堪,手忙脚乱,四处求援却又无人援助,无奈之下,他于永乐八年(1410)冬天正式向明朝朝贡,表示愿意顺服于明朝。
; h' J+ o/ s1 H B# T4 l8 ~% a0 b; Z/ P( [
此战过后,北方各蒙古部落无不心惊胆战,因为明朝的这次军事行动让他们认识到,这个强大的邻居是不能随意得罪的,说打你就打你,绝对不打折扣。
0 N3 V$ b0 ~0 A& Q. R& Q
6 ]! t, ~) W0 {7 e, Y& ^ 朱棣的这次出征虽然没有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但也沉重地打击了敌对势力,为北方边界换来了一个长期和平的局面(至少他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