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5: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 4 F ^& l$ k3 _
& j; {9 N( k m: J9 [" Q, E7 C--------------------------------------------------------------------------------
' p8 y# o2 E, \# ~8 R# G$ k! | & b: ]! Y0 D+ ]+ S# U
4 z4 [) ?" y8 h+ t
自此之后,罗性开始对杨士奇另眼相看,并着力培养他,供他读书。
j" T& e' z5 X7 E+ c/ {7 a) s2 W. a0 P9 D# V. g8 N4 J: B3 y+ ^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杨士奇应该会通过各项考试,最终中进士入朝为官,因为他确实有这个实力,但上天实在弄人。
" n0 ]- {2 [# p& F% N% Q- Y9 ~
/ j. A$ q1 [6 c0 h( q3 F 仅仅一年之后,罗性因罪被贬职到远方,杨士奇和他母亲的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困境。然而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有志气的杨士奇却没有放弃希望,他仍然努力读书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而奋斗。 h3 j1 l& F: p/ A% h7 y
; k8 p! z3 P+ U4 ~6 j8 f4 E
由于家境贫困,杨士奇没有办法向其他读书人那样上京赶考图个功名,为了贴补家用,他十五岁就去乡村私塾做老师,当时私塾很多,没有形成垄断产业,每个学生入学时候交部分学费,不用开学时去教务处一次性交清,如果觉得先生教得不好,可以随时走人,所以老师的水平是决定其收入的关键,学生多收入就多,由于他学问根基扎实,很多人来作他的学生,但毕竟在农村贫困地区,他的收入还是十分微薄,只能混口饭吃。 % S8 j) O' ?# O$ d, G5 E
9 |$ U2 G* ~' }5 w& \+ b7 d 生活贫困的杨士奇和他的母亲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不久之后,他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穷志不穷这条格言的意义。 8 m( a V0 ~' Z
4 U7 Y' H+ {+ F 杨士奇的一个朋友家里也十分穷困,但他没有别的谋生之道,家里还有老人要养,实在过不下去了。杨士奇主动找到他,问他有没有读过四书,这个人虽然穷点,学问还是有的,便回答说读过。杨士奇当即表示,自己可以把教的学生分一半给他,并将教书的报酬也分一半给他。
6 T8 l/ ]. [8 g7 d5 ~0 I( R- T6 G# P/ v. \
他的这位朋友十分感动,因为他知道,杨士奇也有母亲要养,家境也很贫穷,在如此的情况下,竟然还能这样仗义,实在太不简单。
! e2 `# S; ~9 H2 `
/ A* C$ W& |0 u1 b+ G4 q5 p 少了一半收入的杨士奇回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他本以为母亲会不高兴,毕竟本来已经很穷困的家也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母亲却十分高兴地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做,不枉我养育你成人啊!”
/ @9 t* h0 r7 K5 H% i& X, h# K, E
- G% A1 M; o2 G 是的,穷人也是有尊严和信义的,正是因为有这样明理的母亲,后来的杨士奇才能成为一代名臣。
* u6 s3 b* _0 m4 b% Q1 _8 c/ H3 O& A5 i3 x$ t8 \: R( v" V
杨士奇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困难中不断努力,在贫困中坚持信念,最终成就事业。
4 @% \/ ^, g/ @4 o g
; e/ e4 B. f' C7 k/ S6 ~2 o z 人穷,志不可短!
2 E. {( x, V5 m+ a; d! {
s) Z) d& c7 X8 h 没有功名的杨士奇仕途并不顺利,他先在县里做了一个训导(类似今天的县教育局官员),训导是个小官,只是整天在衙门里混日子,可杨士奇做官实在很失败,他连混日子都没有混成。
; l" }; j1 K1 k* n6 i/ F2 M! P
不久之后,杨士奇竟然在工作中丢失了学印,在当年那个时代,丢失衙门印章是一件很大的事,比今天的jc丢枪还要严重得多,是有可能要坐牢的。此时,杨士奇显示了他灵活的一面。
; K' \# L: `+ T" \+ a
; C5 u! l/ ?! W 如果是方孝孺丢了印,估计会写上几十份检讨,然后去当地ZF自首,坐牢时还要时刻反省自己,杨士奇没有这么多花样,他直接就弃官逃跑了。 , e, A0 Z* d/ q. q# W$ ], {
# i+ Q5 N! |5 B1 }2 R 杨士奇还真不是书呆子啊
! F0 a3 D# l( Z* ]$ |6 c V, B7 s/ e/ o2 @! L) {. ]3 Q
之后逃犯杨士奇流浪江湖,他这个所谓逃犯是应该要画引号的,因为县衙也不会费时费力来追捕他,说得难听一点,他连被追捕的价值都不具备,此后二十多年,他到处给私塾打工养活自己,值得欣慰的是,长年漂泊生活没有让他变成二混子,在工作之余,他继续努力读书,其学术水平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 `% I; u' O. i/ c" w) Z- s( F* ^" H9 l% A) y
在度过长期学习教书的流浪生活后,杨士奇终于等到了他人生的转机。
, x) S; U, R7 z: x" L% I+ k. D3 X
建文二年(1400),建文帝召集儒生撰写《太祖实录》,三十六岁的杨士奇由于其扎实的史学文学功底,被保举为编撰。
: s$ @. V" s6 D q6 \, s% M, p2 \. E- ~0 D5 y7 i5 H# A% _ d, N
在编撰过程中,杨士奇以深厚的文史才学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并得到了此书主编方孝孺的赞赏,居然一举成为了《太祖实录》的副总裁。 ! l7 j8 Q$ X0 m' ^
6 c2 ~& c8 m1 K8 |9 U/ F
永乐继位后,杨士奇真正得到了重用,他与解缙等人一起被任命为明朝首任内阁七名成员之一,自此之后,他成为了朱棣的重臣。
) G7 ^2 u( |1 i" G3 y) C- ^+ n. V% I" T- U3 M/ M
与解缙相同,他也不是个安分的人,此后不久,他卷入了立太子的纷争,他和解缙都拥护朱高炽,但与解缙不同的是,他要聪明得多。 0 F& j3 O: _" {( b0 S" z' J8 o0 \
( W3 z1 E; [2 z' J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7 ]. b2 B, l/ o, e* x* C
3 B& p3 ^* s) f _ 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 ~" W) Y( G0 g( `' z& X
4 U' O! m2 M. }) J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
6 W% {# z9 M/ l: j
T: i7 h, q- t, [ 虽然杨士奇精于权谋诡计,但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滑头的两面派,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夺位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了朱高炽一边,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忠诚最终战胜了政治对手,将朱高炽扶上了皇帝的宝座。 ; T. S- n: u& z3 M+ l& }( e- G1 d& i
, x6 d0 r. w, F, |* e 永乐年间,最为残酷的政治斗争就是朱高炽与朱高煦的皇位之争,在这场斗争中,无数人头落地,无数大臣折腰,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双方各出奇谋,经过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斗争一直延续到朱棣去世的那个夜晚,一个人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连夜出发,奔波一个月赶路报信,方才分出了胜负。
5 c/ x! e" s/ M4 V$ P T" R! o; e1 Y+ J
事实上,不但杨士奇参加了这场斗争,我们下面要介绍的三杨中的另外两个也没有闲着,他们都是**禁语**的得力干将。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详细介绍这场惊天动地的皇位之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