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
+ F, i2 w- A3 v; `+ R
& t% U: ?6 ?5 P; _! }6 e9 X/ t+ u--------------------------------------------------------------------------------
, T& A8 k. B% j/ l& N # o% v+ B+ w/ i. k; p
5 W7 |7 b/ Z! w+ p: \
“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使用说明书 % y2 G! u- k' y" U
% ^, E' _/ l1 q9 _0 k9 x 首先必须承认,这个名字不是我首创的,而是取材于某搞笑电影中的“要你命3000”武器,也许有的朋友看过这部电影,这个所谓的“要你命3000”武器是由西瓜刀,石灰粉,毒药,绳子一系列工具组成,具体使用过程比较复杂,也很多样,比如先洒石灰粉遮住对方眼睛,然后用西瓜刀砍,或是下毒等等。 " d/ p; }1 R$ l( W2 {7 H6 ^
5 l8 t; `7 k8 h% V { {5 `
我在这里借鉴其名决不是为了搞笑,恰恰相反,我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因为在我看来这个“要你命3000”武器系统正好能够借用来说明永乐时期明军战法的特点。
7 C" \7 N. y5 r$ O" c( O6 s7 q
5 S$ ]0 Y) ]! f9 k8 b 明军的这个三板斧战法是建立在三大营基础上的,与“要你命3000”武器系统类似的是,明军是对三大营军事力量进行合理调配与组合,达到克制蒙古骑兵的目的。 - R# h' b) `5 h3 h- t% w. O
# f; s% a, D& ^* B/ N
所谓的要你命三板斧战法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发现蒙古骑兵后,神机营的士兵会立刻向阵型前列靠拢,并做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齐射。这轮齐射是对蒙古骑兵的第一轮打击,也就是第一斧头。
/ g/ ~* x' |. K# @+ n+ F. W
- M# b. d7 {% s, U& J 神机营射击完毕后,会立刻撤退到队伍的两翼,然后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会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发动突击,这就是明军的第二斧头。 ( e* @# E# _8 m$ X! {5 `9 Q4 n+ P# i
, _0 i S& `, h( \) E 骑兵突击后,五军营的步兵开始进攻,他们经常手持制骑兵武器(如长矛等),对蒙古骑兵发动最后一轮打击,这也是明军的最后一斧头。 8 M) l; f- x6 O; ?# Y
/ G( v' V8 T/ v9 o$ w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战斗系统,明军使用火器压制敌人骑兵推进挫其锐气后,立刻发动反突击,然后用步兵巩固战场(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步卒次之),这一系统的具体使用根据战场条件的不同各异,其细节操作过程也要复杂得多,比如多兵种部队的队形转换等,但其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 y8 \6 L' g. b' m. ]) q/ _
: b- ~, \: k, d. g2 S% e 以冲击力见长的蒙古骑兵就是败在了明军的这套战术之下,无论多么凶悍的骑兵也扛不住这三斧头,这套“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经常搞得蒙古人痛苦不堪,却又无可奈何。 ) R" `8 v* o, J8 X, N" I& r
9 F( C A0 ]2 I" X 此外明军使用的武器也是很有特点的,据考证,当时的明军骑兵使用的兵器与蒙古骑兵也多有不同,某些明朝骑兵使用的不是马刀,而是另一种威力更大的独门兵器——狼牙棒。
; ~+ q/ l+ z" d7 V( f# L: A) |0 h
" w6 X, `9 Y B6 F, f/ J3 y. O8 b 虽然骑兵多数使用的是弯马刀,但据现代科技人员研究表明,高速移动中的骑兵在与敌方骑兵对交锋时,使用狼牙棒的一方是占有优势的,这是因为狼牙棒的打击范围广,使用方便,马刀只有单面开刃,狼牙棒却是圆周面铁刺,无论哪一部分击打对手都会造成伤害,此外还兼具棍棒打击功能,其威力实在堪比现在街头斗殴时使用的王牌武器——三棱刮刀。 $ n* d3 c+ Q+ G- C
, i+ ~. x" @" u, Z& a
而且狼牙棒的批量制作费用低廉,没有统一标准,在棍棒上加装铁钉铁签等物体,几十分钟即可制作完成,简单方便,还可自由发挥创造力,如个别心理阴暗者会加装倒钩倒刺等,不死也让你掉层皮,实在让人胆寒,正是所谓价格便宜,量又足,他们一直用它。
, X% z5 c0 _& p/ U- e( l$ _
* C' R3 E1 a; @. s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明军的胜利决不是侥幸,在他们辉煌战绩的背后,是对先进武器的研发、战术的科学分析和战斗过程的细节编排,是无数军事战术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的结晶。
) e1 r& I4 t( [" H2 n" T
) e, o, ?7 b! u3 H6 B9 d4 G 所以在我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推动力这句话实在是极为正确的。
" `7 _6 X2 w' n+ ?7 W- q
8 m. }; |: t5 v: Z( S2 I* J 和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沐英三行战法一样,朱棣的这套战法在后来的时代里也有很多近似品。
: u5 }, J& o$ a; a+ `: @, T; g* t
y$ B1 A' |0 n4 O" F 三百多年后,一位矮个子开始使用与朱棣类似的战法,他的战术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最后步兵上。 ) g5 z6 W, E% N+ D, S
' C* P' z1 l9 ]! e2 u& F+ \ 可以看出,他的这套战法和朱棣时代的明军战法是比较类似的,正是凭借这套战法,他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并最终找到了一份和朱棣相同的工作——皇帝。 7 \) A% I! A7 K( f+ \
- }( L: I$ }6 s( V3 ~6 }+ n( j 这位矮个子就是法国的拿破仑,他威震天下的资本正是他那独特而富于机动性的炮骑结合战术。 H* g* v! @+ G( X
* P" _7 S/ I, m1 a
天才总是有某些共通点的。
; [, C3 L8 l" i6 r/ A2 F. S( P; {/ m- W* D' h: S
会议开到现在,也该散会了,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总结会议中了解一些明朝的战术思想和技巧,也算没白开这个会。
5 Q% J2 G" ]- x5 E3 c
0 Q3 B% x% W' h' N 对了,差点说漏了最重要一点,以上我们已经概括了明军的战术思想和战斗方法,虽然这些都是明军取胜的重要原因,但先进的武器和战术并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古往今来,所有战争的胜负关系都遵循着一个最根本的原理: . U/ O6 R: m; `& H: x1 `, f
) V4 d) W$ K0 ]8 a 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参加战争的人。 5 S4 G7 q8 Z+ s3 D
马哈木失败了,他的挑衅行为终于换来了教训,明白自己没有与明朝对抗的实力后,他也步阿鲁台后尘,于永乐十三年(1415)向明朝朝贡称臣。
2 ]! ?7 o3 m: h4 k
& O) k7 a6 a- q! O2 A0 N1 ` 不过总体看来,马哈木这个人还是比较守信用的,至少比阿鲁台强,或者说他很识时务,可能是那惨烈的一仗给他的心灵以沉重的打击,他终其一生再也没有侵犯过明朝边界,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史料来看,他也并没有闲着,此后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子孙的培养中。
; ~4 F: I6 x: N% e
; \# [- R) X+ S2 r8 G& g" V0 L: k 很明显,他认识到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以瓦剌目前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绝对不是明朝ZF的对手,但他也明白,先进的武器和战术从来都不是胜利的保障,统帅和参与战争的人才是最为关键的。 & g* G- a$ f4 i4 z8 V; L
* e; c+ C( T2 l S5 u
事实证明,他确实培养出了堪称英才的下一代。 ) O7 s" S) a u- k; Y' G; [/ q3 W8 L a
0 L2 [. i) E& G( Z
他的儿子叫脱欢,二十年后杀掉了鞑靼首领阿鲁台,最终统一蒙古。
+ l1 ^! m! S% ~2 W" C$ y. | P
0 l. a& H1 k$ s0 X% g& u$ | 他的孙子叫额森,这位仁兄比他老子还厉害,干出了更加惊天动地的事,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也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