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0 1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大帝 TXT 126 ' H4 N9 M+ A. z/ ]; C
9 }% {, h' T8 s( Q, H: F 陈梦雷脱口而出:“杨掌枢不愧是个买卖人,您这谜底是《易经》上的一句话:节饮食。”
0 H0 [: d+ S, p) v* R “好!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 _2 g. x, p# b- f2 O
“不知者以为肉也,其知者以为无礼也!”
% c! x5 H$ Y; e! H X5 T& W “高才,高才,在下佩服了!”杨起隆忽然收起了笑容:“请再听这个:铁木耳荒田废地灭衣冠!” * V! K5 ?) @/ h9 U [
李光地脸色一沉,正要答话,却见陈梦雷拂袖而起,将银子推还给杨起隆:“人各有志,何必如此相逼,我和光地甘拜下风。”说完拉起李光地来,“唉,扫兴得很,走,光地兄,到小弟房内煮酒清谈吧,小弟做东!” $ e+ O0 V2 r3 |- V
二人手拉手,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把杨起隆撂在那里,十分尴尬。
3 }, r) `& J3 J" G. N: u2 M 康熙急步追了出来,向李光地和陈梦雷叫道:“二位请留步!”
' U8 O1 ]: I V “啊?什么事?” , E8 E" @$ W) n" v* w
“恕在下愚昧,适才见二位并非回答不出,却像是有难言之隐:可否将谜底见示?” ) l' b$ y7 V$ H
“小兄弟,你很机伶。”陈梦雷笑道:“此谜并不难猜,只是此时此地我们又不便作答。他出得很刁钻!”
# ~$ _1 n A/ L/ [3 y% \, R “到底是什么呢?”康熙盯住问道。 ( R) J' C" o! g1 y4 M0 a
“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李光地轻轻说罢,便与陈梦雷携手而去。康熙立在当地,脸色一下子苍白得没了血色。 5 N) y2 j3 _) q+ R4 M2 _+ T
这一夜康熙没有睡好。“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这一句孔子语录梦魇似地追逐着他:“自己是满人,当然也在“夷狄”之列。入关以来,从大行皇帝顺治到他,最头疼的就是这件事。汉人中的读书人自以为都是圣人门徒,统御这个庞大的国家又非用他们不可。怀着这样的心思,别说作为汉人的三藩可能造反,即便不反,又该怎样使他们这些读书人心悦诚服地归顺天朝,致天下于盛世,垂勋业于百代呢?” 8 q& k. G0 t" {+ @. H; W
康熙辗转反侧,恍恍惚惚直到四更才朦胧入睡,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了。他一骨碌爬起来,胡乱洗了一把脸,便吩咐魏东亭叫店主人进来算帐。 # q# }6 {# t( e5 P
来的是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老年人。康熙诧异地望着他问道:“昨晚接客的不是你呀,不是一个年轻人吗?” " ~. p) C& _0 I1 A' b8 W
店主人看来比伙计老成得多,也不那么饶舌,见魏东亭给的房钱很丰厚,谢了又谢,说道:“回爷的话,昨晚小的出去拜堂,回来得很迟,就不敢惊动爷。”
/ \0 }" `' |8 l$ X6 S( s! X4 L “拜堂?是断弦再续么?” , k0 i3 z5 A; w0 M. P6 C
店主人知他误会,迟疑了一下才又说道:“不是成亲,是……小的在了钟三郎的教。昨天夜里,坛主放焰口请神,小的也去献了点香火钱。”
& E- \7 P! c. A! y9 ?1 E0 W: l1 z8 W “哦……钟三郎。”康熙竭力追忆着《封神演义》里的人物故事,说道,“没听说过这位神仙呀……” & C7 T6 O4 d" N: B/ N, X' [
“钟三郎大仙是玉皇大帝新封的神仙,专到凡间普救我们这些开店铺、做生意、当长随的……信了他老人家,我们就能大吉大利,平平安安。谁要得罪了他老人家,就要遭到血光之灾……”他小心翼翼他说着,声音都带着颤抖。 4 P# Z7 o& M6 C/ G
魏东亭在一旁笑着问道:“有什么凭据呢?你不用怕成这样,钟三郎又不是驴,不会有那么长的耳朵!” ! t' Z7 r W; H& S$ M {
“罪过罪过!您是长随吧,钟三郎连你也管着呢!要说凭据那可多得蝎虎了。前些天,大仙在通州降坛,有的店铺不相信,一夜之间便被大火烧了七家!爷们先歇着,我替爷安排早点去。”说完,给康熙打了个千儿便退了出去。康熙见外头起了风,命魏东亭将一件灰银鼠皮的巴图鲁背心取出来,一边系着套扣,一边说道:“小魏子,我们即刻回京。” / x4 l; t4 P$ o7 o+ M% j [
魏东亭见康熙脸色不好看,答应一声,便备马去了。 ( u3 M4 R. n+ V' V( `
固安城外沙尘滚滚,寒阳昏黄。一湾永定河结着冰花,潜流淙淙。河堤上的垂柳随风摇摆,发出阵阵呼啸声。魏东亭见康熙在马上沉吟不语,似乎心事很重,便打马跟上。笑道:“这条无定河虽然改了名字叫永定河却改不了脾性,别看它此时安静地像个冷姑娘,可要是发作起来,简直是一头野马!” " L2 P) j: ? X N+ F
康熙没有理会魏东亭的话,深深吐了一口气说道:“天下英才虽多,却不肯为朕所用,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这个钟三郎香堂,唉!”
, e. h2 K: u7 D/ p' [4 A “主子别听那姓杨的胡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不也是圣人的话吗?” 6 z" E1 g8 q3 W w1 X
“嗯,你说的当然对,但是……哎!虎臣,你看那边聚集了那么多人,是干什么的?” * R8 ^5 d" I( i7 U4 X+ F5 S
魏东亭向前看时,见是一队民夫,约有四五百人,刚从城里出来,背着铁锹、簸箕,懒洋洋、慢腾腾地向永定河岸边移动。便回头对康熙说道:“主子,很像是治河的民夫。” ( J: G; r0 e& I# q q
“不会吧?治河一般在秋汛过后开工,立冬以后便停工了。怎么这固安县这么出奇,这般时分还出河工?走,过去瞧瞧。”魏东亭答应一声,正要过去,见后头一顶蓝呢暖轿顺着河堤抬了过来。前面两面虎头牌,紧跟着十几名衙役扛着水火棍喝道而行,一望便知是四品道台的仪仗。廉熙寻思,这乘轿人必定是个河道,便对魏东亭说道:“小魏子,咱们追上前头那群人去,看个究竟!” ; B6 m# a# h- K, n
/ B' p$ U/ k- f
十一 坑民夫苛政猛于虎 治贪官圣君矫如龙
3 |. o* Y ?3 |. s+ x9 ` 康熙和魏东亭来到了永定河的大堤上,看见前面聚着一群人。他们策马扬鞭,来到近前看时,原来是大约五百来个民夫,站在冰冻的河堤上。因为天寒深冷,正吵吵嚷嚷地不肯下河。康熙心中一楞,嗯?治河都是在秋汛以后开始,立冬便停工了。这里为什么此时还在挖河呢?他刚要上去讯问,又听一阵喝道之声,回头一看,只见一顶蓝呢暖轿抬了过来。前边两面虎头牌,后面跟着二十几个抗着水火棍的差役,一看便知是个四品道台的仪仗。 ) ^4 ^; c8 x4 _4 ?' ^6 y |
官轿子在河堤上停住,一个官员哈着腰出了轿。只见他头上戴蓝色玻璃顶子,身穿八蟒五爪的官袍,外披一件紫羔的羊皮披风,四十多岁,白胖胖的,显得神容尊贵。那官员下了轿子立在河堤上,见民夫们在河边缩手缩脚,不愿下河,便阴着脸大声问道:“谁是这里的领工头目?”
+ l' ~% p+ T( w- J! i 一个吏目从人后挤过来,打了个千儿满面堆笑道:“朱观察。小的给您老请安了!” ' X) d4 X3 ?5 L: v7 X! \7 ~
“哼!你这滑贼!必定昨夜灌醉了黄汤,拿着朝廷公事糊弄!你瞧瞧,这都什么时候了?人还不下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