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7 00: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医生给用了桃仁、红花,结果是便血越来越厉害了。这让家里非常的着急,这个时候,就把缪希雍给请来了。2 I( j$ x S( h/ [; x5 v, Z" a
缪希雍一看,特不理解,说:“为什么要用桃仁呢?桃仁红花之类的药,是当有瘀血的时候需要化瘀,才会用到的,现在血在流着,没有瘀啊,再用就是又使伤处重新受伤了。”
; N7 ^- b( i6 _( n1 L “啊?”高攀龙吓了一跳:“这便如何是好?”
! l2 B, b- t" c. L0 ? 缪希雍说:“受伤了,就要补一下,就会好转的。”; n! m, _/ l8 k$ l" W# o5 c3 u
于是开了生地、川续断、杜仲、牛膝,熬药喝了以后,稍微缓解了一些,但是肚子却疼痛不已。% _' L ?% h) I1 C3 D
缪希雍说:“是在《内经》强者气盈则愈,弱者着而成病。”
; |- d% [7 ~7 E 于是在原方里又加上了人参二钱,一付药以后,就痊愈了。, @) c* u4 [7 a7 K) _# Y5 U
从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出,缪希雍用药有出神入化之妙,他对于伤科的理解是深刻的,他的这些治疗灵活之处,还真值得现在的中医好好的琢磨琢磨。! N1 U k9 x% S: Y) N* i
顺便说一句,缪希雍创立的治血三法和治吐血三要法,那可是中医临床理论里面很重要的内容啊。4 ?8 ?+ _3 L+ }, `: p* X
这边最小的儿子才好,那边高攀龙的二儿子又病了。
: g! l- H8 A3 \2 H- t 那是个夏天,患儿身上发热十个昼夜,烧得只能喝下去点白开水了,这些医生用发汗的方法也不灵,用麻仁丸通下也不管用,我们的高攀龙同志本着麻烦一次是麻烦,麻烦两次也是麻烦的原则,就立刻把缪希雍给找来了。; f( W1 N' v2 i; ^5 y% F% J
缪希雍一看,嘿,哪位说这是伤寒了?这是伤暑啊!就是热的,需要用白虎汤治疗,但是,因为前面给乱治了一通,现在孩子的身体虚了,需要在药里再加入人参二钱。
+ d3 \8 g5 W0 o2 e1 h! U 药服下去以后,孩子出了些汗,热就退了,于是缪希雍就开了个健脾、清暑、导滞的方子,因为当时流行疟疾,就预防病后体虚,再转成疟疾或者痢疾(不知道缪希雍为何会有此预测),然后就出诊去松陵了。
9 P) Q. I0 `7 i; j, ~# A1 Q* t; F6 A 结果,孩子果然没两天,就发疟疾了,于是按照缪希雍的方子服用,疟疾就止住了,然后,又变成了痢疾(总是暑邪没有完全清出),怎么办呢?这位高攀龙看来没有白和缪希雍交往,也懂些医理,就自己开了生脉散和益元散,结果喝了以后,儿子更显得瘦弱了(儿尪羸甚)。
% J, f6 T, y1 c9 {) C$ E' o7 w; C: ] 这帮医生这时候来劲了,纷纷预言,这孩子马上就要死了。- l, m; i) U- ?( j( P; l2 y
这下家里可就乱了,点香拜神的,求佛的,干什么的都有,直搞得高攀龙是心烦意乱。
* s: d! |! p! ]8 A& j* R 就在这个时候,缪希雍从松陵回来了,他心里其实惦记着这个孩子呢,一回来就直奔高攀龙的家。5 @+ G& d9 K5 B4 M" g
大家都带着哭腔问缪希雍:怎么办啊?还有救吗?3 s6 ?. r+ A, ^. |3 U/ ?1 Z
缪希雍都没诊孩子的脉,只是直视着孩子(不诊而谛视儿),然后问孩子:“喝粥香吗?”
8 F N% M4 ~4 z; Y; b 孩子回答:“喝粥很香!”
7 n# A: ^1 g! c' b1 t3 o 缪希雍站起来,大声地喊:“病已经去了!”(病去矣)
/ n2 M# J& E7 f- o }, i9 ?5 U 高攀龙简直晕了,心想:老大,您不是在说梦话呢吧,这孩子快要死了啊!(儿旦夕虞不保,兄言何易也?)
$ l8 s# U$ p6 x: V7 q1 V 缪希雍说:“你看这孩子目光炯炯,饮食胃口非常好,这是精神已经旺盛了,胃气也强健了啊!放心吧,相信我,没错的!”
- R3 U l7 V9 M# u8 W2 D 是吗?大家都将信将疑,很多旁边的医生都等着看笑话。
* H! t' V- ?1 r; ^. A5 o 结果,没两天,孩子就恢复了健康。(寻果脱然起)- L c2 r7 I: q, s3 B7 b: p2 V, z
高攀龙的夫人有病也找缪希雍,高夫人经常胸口痛,于是就求高攀龙把缪希雍给开个方子,缪希雍诊了脉以后,就开了个方子,但是,当时由于没有犯病,所以也没服药。
, N2 y' K. h, G* J 但是有一天,突然犯病了(一日忽大发),胸中感觉像有一个东西往上冲似的,疼痛的无法忍受,“叫号欲绝”,需要用三个妇女按着都不行,怎么办?甭想啊,高攀龙赶快按缪希雍留下的方子去抓药,然后回来煎了,服了下去。
: t S [3 B" d# T# { 结果,只服用了一杯,就觉得向上冲的那个东西堕了下去,在肚子里作痛,然后,再服一杯,肚子里的疼痛也消失了。) v/ w! k6 V4 r. N
本来以为这就好了,但是过了两天,起床洗漱的时候,突然感觉要呕吐,然后头痛如劈。% P3 l! t/ W+ w$ I* t" G, X. V
高攀龙这人胆子也大,立刻说:“这是和前面一样的症状啊”& h* @* o g- u2 ^( J3 q `
于是煎了前面的药,再喝下去,结果,这个病就好了。
/ {- @, D6 H7 L! z 天哪,这是什么方子啊,如此的神效?
( E; }- ?+ |3 r X 我们在这里偷偷地看一下他们桌子上缪希雍给留下的方子吧,有手快的同学可以给抄下来,只见方子上写着:白芍药酒炒三钱,炙甘草五分,吴茱萸汤泡三次八分,白茯苓二钱,延胡索醋煮切片一钱,苏子炒研一钱五分,橘红盐水润过一钱二分,半夏一钱姜汁拌炒,旋复花一钱,木通七分,竹茹一钱。
) f2 U0 M4 V5 R0 f 其实,缪希雍并没有说高夫人患的是什么病,但是,我们从他的方子分析,高夫人是血虚,所以缪希雍方子里用了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同时患者气机上逆,所以方中里用了一些行气降气的药物。0 M' W1 h$ b) H
值得各位注意的是,方子里面在药物后面都添加了许多附带的嘱咐,比如白芍后面就写着“酒炒”,什么意思呢,怎么以前我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呢?
+ P3 r( W8 |) k6 ~ 原来,这是中药的一些炮制方法,中药在制成药材的过程中,有些药直接用那是不行的,通过炮制则能起到减少毒性、增加药性等作用,而炮制手段的成熟,说明医家对药性掌握得更准确了。比如白芍用酒炒,是因为白芍有酸寒之性,在用酒炒过之后则减少酸寒之性,不会克伐生气,后来又发展成伐肝生用,补肝炒用等用法(现在的医生都不大这么用了)。
9 R- c: I: e3 S1 E8 D 缪希雍在炮制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临证炮制法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我看清代医案时常为医家精细的用药手法所惊叹。! ^7 g. `, ~$ p$ X
但是,现代这些方法失传了很多,绝大多数医生几乎都不这样用了,据我知道,北京还有几位九十几岁的老爷子对这些内容熟悉,其中的一位和我较熟悉,这位是北京鹤年堂(创始于明代,比同仁堂历史都悠久)的刘老掌柜,一转眼,就在我忙着写论文的时候,他去世了。+ Q, c* t- a8 @8 q: m c
总之,高攀龙一家人的病基本上都是缪希雍给包了,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这本书里,我统计了一下,高家家属治病的医案占了七则。9 O/ X4 L i, ?& E' {% U% Q: u- F
家属看病还不算,连高攀龙邻居卖豆腐的,家里仆人的老婆等,都在缪希雍的看病范围之内(医案都记载下来了),看来高攀龙是个很热情的人,不断地推荐朋友去找缪希雍看病。
2 ~6 C# N: H% @ 一个当时学界的楷模,在讨论社会问题、讨论学术问题时,是那么的叱诧风云,但是,通过这些医案,我们可以看到,高攀龙是一个很爱他的家庭的人,他对家人的照顾是很周到的。: k8 @. R2 ?5 S# Q" @. m' q4 \. l
请名医给家人看病,是为了使家人能更加健康地生活下去,使家庭更加幸福。
" }0 c" n- y# d' V* d 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9 |" R6 |0 Y* O4 u" @! [6 D R2 T 这样的人,在当时那种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
+ p; Z0 S" G- e# l9 g3 h5 k- X. V# r* S 若干年后,在东林党挑起了对魏忠贤的战争后,魏忠贤对东林人必欲诛之而后快。- v" }' N# L j" u( G
高攀龙当然首当其冲。
* {' P. J6 j* w3 \8 [ 公元1626年,阉党派出锦衣卫到东林来捉拿已经罢官的高攀龙。- u: K7 U5 k, Y3 t: d4 A' C
有人事先通报了高攀龙,说阉党要抓你来了。' T2 g' ^+ ?- W* T
高攀龙听说后,愤然地说:“我是国家的大臣啊,抓我受辱,就是让国家受辱啊,我怎么能落到这些贼子的手中呢?!”2 W# r& ?# W" U8 X% P" A7 }2 g
于是,他告别了家人,一个人默默地来到屋子后面的湖边,投湖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