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遨海湾
搜索
网站解决方案专享优惠-3折上云
楼主: 某领导

[历史] 古代的医生 TXT 作者:罗大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子中的细生地用了六钱,我前面曾经提到过,过去生地这个药区分得很细,有鲜生地、细生地、大生地几种,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在古代的医书中经常会看到这里用细生地,那里用大生地呢?
" A  W' l0 \3 U8 u  原来,这里面是有说道的,鲜生地具有明显的凉血作用,但同时它可以透热、清热,在外感病的时候用了最好,这个药在过去药店里是要常备的,现在我们的保鲜技术比古代好了,但是药店因为成本的原因把这个药给取消了(就是说技术好了,但是对病人负责任的心不好了),现在的药店经常干这种事,我曾经给患者开了几元钱的方子被药店给拒绝抓药了,因为“药量太少了”。
! B$ @/ J$ T! D3 m  而这个大生地,则具有明显的滋阴作用,也可以凉血,但是它没有透热清热的功能,它只能凉,只能补阴,却不能清透。1 F6 Z$ u+ }7 H4 K
  而细生地则介于两者之间,既能凉血滋阴,又能清热透热,吴鞠通说它“细生地能发血中之表也”,所以在外感病同时阴虚的情况下使用得较多,吴鞠通对于细生地的使用是很有心得的,在他的医案里可以到处看到对不同的生地的不同用法,但是他自己好像没有过多说明为什么这么用,为了使大家看得不至于疑惑,我在这里就多说了两句,给大家说明清楚。
7 M; `' _  @2 u" k* ?, I  但是大家也就是看看,欣赏一下,因为现在的药店里已经没有这么多的品种了,只是有生地一味药,甭管大的小的粗的细的老的嫩的,就全都是它了。
+ A/ w9 c; m$ o1 P1 L) Q0 r, ]' P  方中的麦冬是清肺胃之热,保护津液用的,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麦冬也叫麦门冬,是心、肺、胃经的药,性味是甘、微苦,微寒,可以清热生津,泡好水以后咬起来甜甜的,很好吃,对于经常咽干口燥津液匮乏的人,泡水喝喝是很有好处的,顺便提一下,中药里还有一味药叫天门冬,这两个药只差一个字,而且还经常在一起用,您可能经常看到医生写方子有麦门冬若干、天门冬若干,这两味药有什么区别呢?% ^3 {( f1 U) X$ S
  原来,麦冬是用在肺、胃经,但兼带心经的,它可以清心降火,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上面;而天门冬是用在肺经,却兼入肾经的,它可以滋养肺经的津液,然后补入肾经,所谓助金生水也,这两个药一个上,一个下,是可以协调作战的。, G/ f& d+ |' g. \$ x/ g
  再看吴鞠通的玉女煎,和张景岳的玉女煎有些不同,原来张景岳的玉女煎方子组成是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而吴鞠通这里居然给改了,变成了石膏、细生地、麦冬、知母了,而且他还经常给加上一味元参,这是怎么回事呢?+ E2 _6 i- x2 E% X8 {# _6 k( W7 s
  原来,吴鞠通认为原方子里的熟地太滞腻,而且太温了,恐怕对病情不利,所以给换了细生地了,而且他还把原方子里的牛膝给去掉了,这个牛膝的药性是下行的,可以通下肢的经络,滋补下肢的筋骨,其中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两种药材,前者以通为主,后者擅长滋补,对于父母有腿脚不好的,这味药可以拿来仔细的研究一下,和其它药配合使用,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吴鞠通认为在这里是用不着的,因为现在患者的病是在上面,如果加入牛膝把药性引到下肢去了,那就耽误大事儿了,所以干脆,就把牛膝给解雇了。, L) n) A) h6 }. f" k$ f
  所以各位可要注意了,看吴鞠通的书的时候,如果看到“玉女煎”如何如何的,那可不是张景岳原来的方子了,而是吴鞠通改造后的玉女煎了。8 [( g) c* i* {, f; c: y
  上面这个方子服了一付以后,到了初二那天,吴鞠通再来患者家的时候,患者的情况就改善了,具体的反应就是肚子里的小宝宝不再躁动了,患者本人也不再那么烦躁了,于是吴鞠通就按照这个方子,又开了三付。/ |7 z/ v9 \* o5 K+ H
  到了初五那天,吴鞠通再来的时候,患者的情况又开始有了改变了,此时患者的大便不通,小便也每次只有数滴而已,而且患者感觉尿道疼痛,而且再看舌苔,已经由黄色变成了黑色,嘴唇也干裂了。
: [) a; I, j: E) c  |5 I; X/ J8 \/ t# K  各位可以分析一下,这个病现在是变轻了还是变重了?
: i+ u0 D, l0 {$ d6 X9 T  u  表面上看,这个病是变重了,因为舌苔由黄变黑了,下焦的症状开始严重了,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邪气要从里向外出的表现,在温病中,当邪气从里向外出的时候,舌苔反而会由白变黄,甚至变黑,然后再慢慢地退去。而下焦症状的出现,也是邪气正在寻找外出的通路,但是由于患者身体气机的不畅通,所以阻塞在了那里。' n2 }$ ^) U+ Y( K! ]) L* A. l
  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 A8 Z9 g9 d5 Z. Q. S* p" H
  吴鞠通确定的办法是:使用泻下法。& K& h9 T' q9 X; i
  此法一出,患者的家属倒是比较的担心了,这位可是孕妇啊,吴先生您别不是给忘了吧,孕妇您用泻下法,这要是伤了胎儿,导致流产可如何是好啊?
$ g% p( |+ j+ B+ F5 V0 U  对此,吴鞠通在经过谨慎的思考后,显得胸有成竹,他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话:“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这话在后世被广泛流传,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比如当坏人劫持了一个好人做人质,如果你的枪法够好,有把握命中目标,那你就可以开枪,击毙歹徒,那人质也就不会受伤的,如果一直犹豫下去,则有可能人质就危险了(但前提是你要有吴鞠通那样的枪法才可以开枪)。
9 S% `% s; ~( f$ m+ b  于是吴鞠通开了方子:生大黄六钱、元明粉四钱、川朴一钱、枳实一钱,然后让患者家属给熬成两杯,分两次服用,大便一通立刻不再服剩下的药。* r; O1 L( B& t) o3 W
  初六日,患者的大便已经泻下了,泻了以后,患者的身体发热的情况就消失了,脉也安静了下来(脉静身凉),突出的眼睛也开始缩了回去(目睛渐收)。$ v# R" @  R5 G1 n9 j: u- z, h1 t8 j
  这说明邪气已去,吴鞠通就又开了些“甘寒柔润”的药物。
' D8 Y2 j5 Q1 M7 j  初十日,患者的情况继续好转,吴鞠通开了复脉汤,去掉了其中的桂枝、生姜等热药(这是吴鞠通的一贯做法)。" N- k6 J: d# o
  十四日,在前面的复脉汤的基础上,又加上“三甲”,即: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到这个时候,这个患者就基本痊愈了,接下来就是善后工作了。
, R) M/ H+ Y8 x% G! w4 \0 p  二十日,吴鞠通给患者开了个他自己独创的秘方药膏——专翕大生膏,而且开了十二斤,这个方子我以后再给各位介绍,各位听了一定会目瞪口呆的,因为里面的药现在都太贵了,其中海参和鲍鱼就各用了二斤,估计当时还不算贵,否则不会吴鞠通给很多孕妇都使用了。, N: N: N2 E& f
  后来,这个孕妇足月生出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估计当这个小宝宝懂事以后,他的母亲一定会给他讲当他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母子经历过的这场特殊的瘟疫的故事的。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工作总结
- Y" ]$ T; |$ }. M  在这场规模很大的瘟疫过去以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吴鞠通同志的近期表现吧。
: o# g: Z. a: S. m  吴鞠通同志在这场战役表现良好,据他在《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中说“幸存活数十人”,也就是说治愈了几十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一般在我们的想像中,似乎是只要有一个名医存在,一场声势浩大的瘟疫就会被全部扑灭的,这基本是想像,实事上,一个医生能够治疗好周围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医疗制度,好的治疗方法还不会马上被ZF拿来研究然后推广。相反,实际上很多推广工作都是医生自己去做的。所以根据吴鞠通同志的良好表现,我们可以给他打出一个很高的分数了。  ^$ [  g/ [! N9 r) [) t, d
  这次治病,就好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打的第一仗,对于诸葛亮的同事们来说,开战前大家觉得这事儿特可疑,一个读书人,能打仗吗?打完了仗,服了;同样的问题适用于吴鞠通同志,苦读了十七年的医书,这些理论上的东西都有用吗?到底能治病吗?结果,正是这一仗,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6 X+ d* @4 O5 B# _3 v  e& n
  现在让我们来开一个现场研讨会吧,会议的题目就是论吴鞠通同志在1793年瘟疫治疗中的表现。+ \& y2 [* [% n  e8 d- u3 ?& m
  首先,我们肯定吴鞠通同志的表现是不错的,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论功底太深了,真的,您翻遍中医医史,几乎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人,苦读了十七年的理论书籍,然后才大规模地治病,这,都是什么打法儿啊?像他那么一个认真的人,如果苦读十七年的话,那应该是满肚子的学问了,这从他在这次瘟疫治病的治疗方法中可以看出,通常我们治疗瘟疫都会找出一个基本方法(因为瘟疫的病情就有相似性),这个方法也经常会是一个方子,比如李东垣开出的普济消毒饮子,但吴鞠通这个却不同,他治疗这些瘟疫虽然治疗方针都是以清透为主,但是治疗方法却变化多端,就像水一样,随弯就弯,跟着病情变化,正如《吴鞠通医案》的编著者在总结这次瘟疫治疗时说的那样:“今于其证中之有证者,先生则法中之有法……真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之,这次战役我们可以放心了,就凭着这十七年医书的功底,吴鞠通同志已经是一个高手了。
2 @1 G- k! U, |/ g8 U. P  其次,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不足的地方,使劲的吹捧一个同志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那我们就骨头里挑刺,找一些让我们困惑的地方吧。
+ F3 ]+ l. N% O9 w: s. O  前面我们说过了,这吴鞠通治疗瘟疫,怎么用的都是张仲景治疗伤寒的方子啊?什么承气汤、白虎汤的,不但是张仲景的,还有张景岳的玉女煎什么的,虽然给人家修改了一下,但那也是人家的方子啊,你吴鞠通自己的方子怎么没有几个呢?- D  L7 f. z5 h" s3 H; Q) c6 h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吴鞠通在治疗这次瘟疫的时候,他的学术思想处于一个什么时期呢?
: c- X" n4 O: _8 [& j9 }  让我来给各位揭示一下吧!
( c& E. f+ [& _+ z8 w1 ~, O4 j  原来,各位要理解,这是吴鞠通在苦读了十七年医书之后的第一次大战,此时的他,满肚子都是学问,自己的治疗思想也已经基本有了一个雏形,但无论怎么说,还是刚刚开始全面走向临床,所以还是很谨慎,所用的方法也都是成法,我给各位做个比喻,这就好比是一个武功高手,刚刚练成了无数的套路,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门招法,遇到了敌人,那就这招适合形意的就用招形意的,那招适合通背就用通背,又来一招适合用地趟就用地趟拳,总之都是别人的招法,但也把敌人打败了,等到有一天,这位把所有的招法都融汇到自己这里了,那他就创出了自己的迷宗拳,那就是顶尖的高手了。
* p9 I6 ~, L, L: ~% m; e  我们看吴鞠通后来的诊病医案,则可以看到他已经是天马行空了,好多方剂都是自己创立的,那就是随证立法了。
1 ]8 G/ U4 W3 v/ h+ M  吴鞠通创立的方子很多,其中一些成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名方,比如银翘散,现在我们药店里面卖的银翘解毒丸就是根据这个方子弄的;安宫牛黄丸,现在也根据它整理出了成药,还有一些比如桑杏汤、杏苏散的,都是临床常用的方子,我们以后再讲。
, H6 x- {& M0 q8 W& }3 @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药厂在挖掘古方的时候,总是把古方的名字给修改一下,比如缪希雍的“资生丸”,在被某药厂生产的时候就变成了“补益资生丸”,这样这个药就变成该药厂自己的东西了,因为他可以说我和你的古方不一样啊,名字不一样,里面的药的份量我也调整了啊,这个方子从名字到方剂都是我自己的啊,这叫差异化销售,但是这给我们寻找药物设置了障碍,许多网友问我怎么找不到资生丸,我到药店一看,把名字给改了,实际还是那个东西。
+ ~7 B: C* V3 _1 d6 S* Z  吴鞠通在这个时期对药物的使用还在不断地探索着,他对自己读到的书中的理论进行着不断的尝试,这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他的《吴鞠通医案》里,是他治疗自己的疾病的过程,很短,所以很多人看的时候忽略过去了,但是这个医案却反映了吴鞠通在这个阶段是怎么进行实践的。$ E9 M& |" s% G( Q" G4 V
  现在让我们来赏析一下吧,各位先有个思想准备,别吓着自个儿。$ H, d. s; \5 e
  那是丁巳年(公元1797年)的六月十三日,北京的六月已经开始热了,刺眼的阳光照射在城墙上,散射出慵懒的光线,街头一些开店铺的商贩都躲到了遮棚的阴影下,以取得一丝凉意。0 J1 T6 `' Z8 Z9 R2 J4 ^
  吴鞠通这一年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开始走下坡路的年龄了,但对某些古人却还似乎是事业的开始,朱丹溪在这个年龄还没有遇到罗知悌呢,吴鞠通也才刚刚走出书斋,开始自己的行医生涯。
& |+ C# C$ y. H1 O" [  很不巧的是,今天吴鞠通自己也患了外感病,他先是被毒辣的太阳暴晒了一次,受了暑邪,然后又被风吹到,受了风邪,总之是病了,什么症状呢?是“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 l- ~# Y) [. Z2 D! _' U
  估计这是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遇到的,一般我们会难过地躺上两天,严重了去医院打点点滴,反正七天以后如果不引起肾炎或者心肌炎什么的,那也就好了。( k+ N) g# L) J
  吴鞠通同志却不这么想,吴鞠通同志认为,自己实践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挽起袖子,开始拿自个当作小白鼠,做起了试验。& a' X( c* V3 s0 Q$ {2 g
  吴鞠通分析,这是个桂枝汤证啊,那么这个桂枝汤的疗效到底如何呢?(桂枝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营卫不和之太阳中风证)+ M9 b2 u, I5 z& V5 r' F( n# u
  看来吴鞠通同志也曾经思考过桂枝汤的疗效问题,对于桂枝汤治疗感冒,很多医家有疑问,就是说用了以后疗效不是很确切,后来清代一个医家叫王清任的把话说得更绝,他说认为桂枝汤从古至今未见治愈一人(这话当然是太绝对了,应该批评)。- l( m0 |: \2 q* Z3 b2 u. x, L( ]
  吴鞠通也疑惑啊,怎么办,疗效如何,用实事来说话嘛,于是就给自己开了付桂枝汤,其实桂枝汤的组成特别的简单,就是桂枝、芍药、炙甘草,三味药,再加上大枣、生姜,有的人称它为酸辣汤,酸的是芍药,辣的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都甜甜的,总之这个汤不难喝。但是我们平时开的药量是多少呢?我们桂枝也就开个九克、十几克的,芍药的量与此相似,但是吴鞠通同志本着科研要严谨的原则,开了一个量比较大的方子,“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就是用了六十克的桂枝,这么个开法儿就比较的火爆了,搁现在有的药店都不能给抓药。
4 J$ b4 z5 T1 Z- ?" F  结果是,喝下去以后,“毫无效验”。& S3 E+ l0 I7 P% I% V: D
  吴鞠通就纳闷了,难道大家说的都是真的?难道桂枝汤对太阳中风证确实没有什么效果?不会啊,仲景方子个个疗效惊人,怎么唯独这个《伤寒论》排第一的桂枝汤会没有效果?
! H4 j. x3 l1 F7 u6 j  于是,吴鞠通显然怀疑到了剂量上,其实《伤寒论》中方子的剂量问题一直到现在还在讨论,原来的方子张仲景标注的份量是: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后世医家认为汉朝的重量单位和现在的不一样,所以桂枝三两也就给改成了三钱,也就是九克,实际情况是,有些轻些的病疗效还是可以的,但救急的重病就不行了,总是没有效果。
/ s9 L& E" j# W  }+ k6 e4 O  这个困扰也降临到了吴鞠通的头上,搞的吴鞠通同志的头老大,怎么办?这个问题可不能绕过去啊,一定要解决,这涉及到自己对张仲景教授的信任问题。- W3 X) f- M1 n! L, o
  吴鞠通还真不是一般人(一般人都干不出这种事儿),他擅自决定,更改试验计划,加大药物的投放剂量(这是置小白鼠的生死于不顾啊),加大到什么程度呢?桂枝用八两。
: z4 r- V; w2 T/ m! k( C; @  对,您没看错,桂枝用了八两,一般人用三钱,他用八两,这个份量已经是骇人听闻了,从古至今,据我所见,这么对待自己的,除了吴鞠通,没有第二人。
# g1 ], K# T1 ]5 Y  结果怎么样呢?吴鞠通自己记录到:“服半贴而愈”。$ X, T0 }8 O( D, }+ {* W0 Q. I. O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付药只服用一半,病就好了。! x* T) A  d7 ]/ x
  也就是说,吴鞠通这次起效的药量是桂枝四两,一百二十克。
, X  k% }/ _* }5 M+ m$ H  从此吴鞠通对用药的药量有了新的了解,这是从他的自身体验得来的。1 k! [  [" d0 Q
  后来,在他写《温病条辨》的时候,把桂枝汤列在了开首第一方的位置,但是用量并没有那么巨大,而是用了桂枝六钱。
! i* a1 a7 U% x, \7 g! @6 l  可见,吴鞠通等温病学家们并不是排斥经方的,相反,他们个个都是经方的高手,他们充分地理解了经方的精髓,又加以发挥,发展了中医对于温热病的治疗理论,其功伟矣。
2 h* y) t" T) D+ c; H! v4 Z  w  好的,这次吴鞠通瘟疫治疗研讨会就开到这里,咦?怎么不见了吴鞠通同志?5 {, X) P2 R  m6 F0 e
  噢,原来,他早就来到了外面,自己在那望着星空呢。: i1 i& ]4 T$ c% W! S. f
  “吴鞠通,你在想什么呢?”* T+ I' j2 R; m, x4 O
  吴鞠通:“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7 O" J4 s+ m1 h8 D
  “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m: {0 g+ ?: z5 r
  吴鞠通:“是啊,当年在父亲灵前发誓的情景记忆犹新啊!”
3 @- }! o/ `1 L# w  “……”
* A  }2 s4 e' j; ]( D  吴鞠通:“今天,我终于成为一个医生了!”
3 \8 u/ {' @3 S  “医生,这个称号,对你真的那么重要吗?”0 F& `3 N8 s* T
  吴鞠通:“是啊,你是不会理解的。”
  Y# h( c2 u/ i0 d  “回屋里去吧,大家都等着你何茶呢。”+ k  g' ~( A5 `* h! Y; [. |
  吴鞠通:“你自己回去吧,让我独处一会儿。”% V: V: z, q4 R% V4 ?
  “好的,保重。”' U  j9 ~( J. n+ ?& i! G
  夜很深了,吴鞠通独立阑干,眼泪纵横。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艺高人胆大
% M3 t. C  ?- B$ \  在治疗1793年的这次瘟疫以后,吴鞠通的医名就开始被人们所知了,前来求诊的人日益增加,吴鞠通开始大展拳脚。
0 Y+ E& t) Y/ s- N1 |8 b$ M  我们来看看吴鞠通在第二年(甲寅年,公元1794年)治疗的两个医案吧,都够引人入胜的。5 J, T* o+ {  _( i' m& R
  二月初四日,有位陈同志的家属来请吴鞠通,说这位三十二岁的陈同志病得很重,吴鞠通一听,赶快和来人就出发了。4 P5 U: Y( P9 @4 `
  这个时候北京的天儿还冷着呢,刚刚刮过的风沙使得满城都笼罩上了一层尘土,吴鞠通裹着棉袍,来到了患者的家里。
+ k% m) p5 Y8 t% s( E$ A: a  这位陈同志病得果然不轻,躺在床上,全身浮肿,肚子胀得老高的。吴鞠通一看,的确严重,于是赶快诊脉,脉是沉弦而细,仔细询问后得知,水肿是从头部开始肿起的,现在口中经常有血块出现,耳朵已经听不到声音了,眼睛也似乎看不见东西(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尤其骇人的是,只见患者鼓胀的肚子上,满都是暴起的青筋(满腹青筋暴起如虫纹)。# t# L: i- ?, j/ G/ u: [; P& {
  吴鞠通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是一个脾阳衰败,肝气郁勃的证候啊。
3 t$ K; r: B& M, d& w$ c! P0 r7 ~' {  顺便说一句,在中医里面,认为脾属土,具有统摄津液的作用,如果脾阳不足,那么体内的水湿就会泛滥,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症状就会是水肿,比如有的人经常感到四肢肿胀,大便溏泻,这都是水湿泛滥的表现,服用一些补脾的药物后,这种情况就会明显的改善。0 c0 J/ W& J9 {8 M6 f
  这个时候吴鞠通倒是没有想到先补脾,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病情已经很危急了,患者听力、视力都出现了问题,此时使用缓慢的补脾策略恐怕就来不及了,好在人家吴鞠通看过的书多,方法也多,略微沉思,立刻想到了一个好的方法。* f1 D0 `* U9 g$ L# a
  什么方法呢?原来是孙思邈用过的一个奇方,叫鲤鱼汤。
7 s8 g8 L3 O5 D( u# ]4 M8 X  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家属去买条大个的活鲤鱼,不去鳞甲,不开刀去内脏,直接扔锅里(够生猛的),加葱一斤,姜一斤,等到煮熟的时候,再加入醋一斤,然后给患者随意服用。% B/ }# Y5 @. \/ T$ g
  患者家属一听,什么?喝鱼汤也能治病?那好啊,立刻迅速行动,买来了一条六斤的大鲤鱼,如法炮制,就给陈同志喝起了鲤鱼汤。/ j& f* @1 {% {; L, o8 F5 E
  这鲤鱼汤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估计是又酸又辣,总之是喝足了一昼夜,结果您别说,逐渐的陈同志就能够看见东西了,耳朵也好使了,“神气清爽”,只是全身的肿胀还没有消除。
. \) Z/ |! Z5 `. I3 x  全家一看,嘿,这位吴鞠通先生敢情是真有本事,果然是请对了人啊。3 S9 I& ~2 l: J. X! H7 p
  于是再请吴鞠通到家里来,进了屋子一看,高朋满座,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听说吴鞠通用鲤鱼汤见了效果,原来给陈同志治病的那些医生都跑回来,想看个究竟。5 d8 [8 \6 |* ^" r: g+ v! R: c, s
  吴鞠通说:“《内经》里面说这种病,如果是从身体的上部先开始肿,最后是下面肿得厉害的,别管下面肿得多厉害,也要先治疗上部,我们陈同志这个病,显然是从头开始肿的,那我就要用发汗之法,去掉上部的水肿啊。”
3 E5 U0 \1 \) b: h1 h9 j& i  f  于是就开了《伤寒杂病论》中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这方特简单,就三味药:麻黄、熟附子、炙甘草。
2 p6 Y3 M. g* y) \- q" c  L: ^; F7 s  这个方子刚刚写完,还没有加上份量呢,旁边一位叫陈颂帚的医生就撇起了嘴,说:“这个方子绝对没有效果!”" v$ P: S1 z% O2 S2 J
  吴鞠通很纳闷,就问:“您怎么就知道没有效果呢?”
6 ~5 h/ w! \/ A4 C0 @8 t" y  陈颂帚医生说:“我当然知道,因为我使用过这个方子,没有效果嘛。”8 _% ]6 }" Q8 s8 b" D. |3 @
  吴鞠通笑了:“陈先生您用这个方子没有效果,但是我吴鞠通用它可能就有效果!”(此方在先生用诚然不效,予用或可效耳)/ _/ w$ F2 i9 K5 @  `! c
  这个时候,大家听了无不感到十分的好奇,在座的有一位叫王谟的医生就忍不住问了:“这我们可就纳闷了,同样一个方子,药也就那么三味药,也没有什么加减,怎么陈先生用就不灵,你吴鞠通用就灵?难道是这些没有灵性的草木,就只听你吴先生的号令吗(岂无知之草木,独听吾兄使令哉)?同样是做医生,怎么用药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8 V; M# l4 d8 @7 [' l- {/ q, [  N
  甭说在座的奇怪了,这事儿连我们都奇怪,这吴鞠通难道会什么法术?
* D( I6 A, L6 L/ K' q& p: X% @  吴鞠通看到大家如此奇怪,就解释到:“这是有原因的啊,我们陈先生为人性情忠厚,‘其胆最小’,他当时一定是怕麻黄发汗的力道大,就少少地用了八分,附子保护阳气,就用了一钱(才三克),用附子来监制麻黄,然后又怕麻黄、附子两味药的药力大,又重用了药性和缓的甘草,用到最多,一钱二分,来监制麻黄和附子,等到这个方子用了一付,没有效果后,一定用了阴柔药较多的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了,八味丸平稳,这才敢加大份量使用,这么个治法,怎么能取得效果呢?”
% N3 t$ V( `2 E7 t3 @  啊?有这回事儿吗?在座的有手特快的,一位叫陈荫山的家属赶快进入内室,拿出了陈颂帚医生二十八日开的方子,一看,份量与吴鞠通所猜测的一点儿都不差,大家当时差点都笑喷了,说:“老吴同志你太神了,连这个都能猜出来?”(何吴先生之神也)
! _5 H8 k4 U9 q2 p- f# N  吴鞠通说:“嗨,我和老陈太熟悉了,这些日子我们俩总一起去看病,我对他可是太了解了,说多少次了,他胆儿还那么小,这人,整个一没办法儿了。”* |$ X7 ]8 U5 V; j* ^) }
  大家于是就催着吴鞠通把方子的份量添上,看看吴鞠通胆子能大到什么地步。# d$ M" @7 w/ B& q5 A* \$ J3 J
  吴鞠通提起笔,在每味药的后面加上了份量:麻黄二两、附子一两六钱、炙甘草一两二钱。
0 b4 t$ {/ L$ O9 _' [/ c  大家一看全晕了,有手快的就要捂住吴鞠通的方子了:打住!打住!我们说你胆子大,也没让你玩儿命啊,好嘛,麻黄二两,这不要了命了吗?!
# o/ @+ \4 j" X. l  顺便加上一句,现在如果药店看到这个方子,能直接把持方者打出去,后面我们会看到,清朝时候的药店看见这个方子也晕菜了。
( ^8 |. s* N9 U% p: z; Y! f$ w1 n  吴鞠通倒是感觉到没有什么:“怎么了,就是这个份量啊,没有写错,我附子用得少麻黄四钱,是为了让麻黄出头;炙甘草少附子四钱,是为了让麻黄和附子出头,炙甘草只是坐镇中州就可以了,这有什么啊?”
. w2 s9 w$ e; m) ]6 I  大家都急了:“这,这麻黄有这么用的吗?”(麻黄可如是用乎)
: r4 O# V2 Z) y2 \  这个时候,倒是陈颂帚医生说话了,他说:“没事儿,我敢担保没有问题。”/ Q) v0 I/ F3 B5 _: ?
  啊?大家一想,你别不是刚才被气糊涂了吧,于是纷纷说:“你赶快靠边站着,别乱说话,还你担保,你麻黄才敢用八分,连一钱都没到,还敢担保这麻黄用到二两的?”
# z: f3 g5 `7 R' r) i$ Y  这位陈颂帚医生还真没被气糊涂,他说:“我前两天在菊溪先生那里治疗产后郁冒,用了当归二钱,被我们老吴同志看到了,痛责了我一顿,说当归是血中的气药,气燥,最能窜阳,产后阴虚,阳气本来就要上越,这个时候能够用当归吗?现在麻黄比当归的药力大的不止百倍,我用当归他都那么训斥我,如果心中没有把握,还敢用这么多的麻黄吗?”
( T4 T, A: A$ h. j7 A* i+ ]- b  嘿,大家一听,也有道理啊,敢情糊涂人也有明白的时候啊。3 e8 Y& E4 f( C/ I
  吴鞠通这时向大家解释说:“各位也别担心,各位无非是怕麻黄量大,发太多的汗亡阳了,我虽然开的份量重,但也不一定非要喝那么多,我们是一小杯一小杯地喝,等要一出汗,后面的药就不用再喝了,所以各位也不用担心,反而我倒是觉得这个患者阴寒太重,这么多的药恐怕还发不出汗来呢。”2 |* h( ?8 z8 F, a% h! A, b1 s! G
  于是患者家里这才放心,就让仆人去药店抓药,这个药店叫仙芝堂,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了,反正店家一看这个方子,当时脑袋就嗡的一下,差点气爆了:“这是什么医生,把麻黄二钱给写成麻黄二两了,拿回去改!”
! z: h( O3 `+ \; h& k  仆人说:“就是这个方子,份量没写错。”
" P, Z* B9 Z) t7 p  店家:“没写错?得,那您爱哪儿买哪儿买去,我们可不敢卖,好家伙,我打学徒到现在也在药行混了几十年了,也没见过这么开方子的。”% x5 d1 u/ @4 K+ E8 u  X$ N& {7 q
  最后,还是陈同志的家里人亲自来药店,算是买回来了药。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吴鞠通判断得还真准确,我们陈同志把整个这些药都喝了,愣是没有出汗!
6 l# P9 u+ {' Y  {" I+ F2 m# [" j  看来这阴寒的确是太重了,要知道,这麻黄可是发汗的重剂啊,后世一般的医生都不敢用呢,有的发了汗以后汗出不止都有虚脱的,敢情这位陈同志居然什么反应都没有。; h6 E7 s) K# a: n* S/ D
  第二天,众人又都来了,一看,什么?愣是没有汗?得,汗不出者死啊,这病我们看是没救了。
- m. H& f$ ~. X  只有吴鞠通没有摇头,他坐在那里,仍旧目光炯炯,他说:“大家先别放弃,如果是死症,那前面服用的鲤鱼汤就应该没有效果啊,这样吧,我模仿仲景先师用桂枝汤后服粥助汗的法子来试试吧。”) E9 I3 m: r  d# Q8 n# I
  各位,这桂枝汤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张仲景在桂枝汤的方子后面强调说明了服用的方法,就是在喝了桂枝汤后,这还不算完,要再喝上热稀粥一碗,以助胃气,这样才能使得身上微微地出一层汗,很多人都不注意这个服法,结果没有出汗,病也没好,就责怪说桂枝汤没有效果。
' [) l, W1 X0 g* ^3 H  吴鞠通这次独出心裁,没有用热稀粥助胃气,而是选择了鲤鱼汤,他让又买来了一条四斤重的大鲤鱼,熬成汤,然后喝一小碗药,紧接着就喝一小碗鲤鱼汤。. N: F$ p$ Z- i& \6 x
  结果,奇迹发生了,在患者服用了第一轮以后,家里人就发现,咦,怎么眉毛以上出汗了?!(汗至眉上): b; D/ B! d  ~2 d! a; B) U0 q% P4 W
  于是,休息一下,再喝第二碗药,然后接着服用一碗鲤鱼汤,这回,上眼皮以上开始出汗了。(汗至上眼皮)" J4 ^1 z/ g+ u3 |! {; q
  再服一轮,汗就出到了下眼皮(汗至下眼皮);再服一轮,鼻子以上开始出汗(汗至鼻);再服一轮,上嘴唇以上开始出汗(汗至上唇),就这么着,每次出汗的部位向下移动大约一寸左右,结果一昼夜以后,正好服完了一付汤药,也把鲤鱼汤都给喝光了,到这个时候,汗已经出到了膝盖以上,肚脐以上的肿已经消了,但是肚子仍然胀大。: c  o$ i, S" s
  到了初六这天,吴鞠通再次出诊,患者的家属已经很高兴啊,觉得这个病这么治下去该很快痊愈了。6 O7 d% h$ {9 @6 j& l
  吴鞠通却皱起了眉,他说:“《内经》说过,汗出如果没有到脚,那么患者仍然会死的啊,大家不要太乐观了,现在是身体下部水肿了,让我们开始利小便,让水从小便而去吧。”
& A' v+ r5 N8 L& r  Y8 }  于是,就开了五苓散这个方子(五苓散,《伤寒论》中的方剂,用来治疗水蓄膀胱,气化不利之证),这个方子也是特简单,就五味药,有猪苓、茯苓、泽泻,再加上桂枝和白术,有温阳利水之功。# ~- u5 z+ L' e+ e& F! O8 g
  结果是这个方子连着服用了十五天,一点效果也没有,病情也没有任何的加重,这下陈同志的家属有点沉不住气了,那位陈荫山同志把吴鞠通拉到一边,客气地说:“吴先生,您前面用的麻黄那么的出神入化,这次却小便一点都不出来,怎么办?要不换个方子试试?”) m$ |* p) Y$ S" ~
  吴鞠通叹了口气,说:“这次的药之所以没有见效,是买的药的质量不好啊,今天你一定去想办法买到上好的肉桂,如果仍然是前面买的那种,我明天就不来开方了,开了也没有用啊。”% l8 |4 r9 k# R0 F4 z! K6 ?
  各位,吴鞠通的这句话可透露了大玄机了,这说明吴鞠通对五苓散中的桂枝理解的是肉桂的,对于这个问题,历代一直在争论,核心是张仲景使用的桂枝,到底是细细的树枝还是厚厚的肉桂,这是一棵树上不同的部位,有很多人认为是肉桂,因为张仲景总在桂枝后面标注要“去皮”,现在桂枝那么细细的,还哪儿有地方去皮啊?总之两种观点都有,现在临床中基本用的是细细的桂枝。: {% g" Q1 c' Q0 m. h, a; p' s
  吴鞠通吩咐了以后,患者家属不敢怠慢,赶快到处购买,结果第二天就买来了新鲜的紫油安边青花桂,各位,这个肉桂也有说道,过去好的肉桂叫“官桂”,那是要进贡给官家用的,是上好的肉桂,所以方子里总开“官桂”多少克的,但是您现在可别按照这个古书抄,现在的“官桂”是品级最差的,油最少,很辣,用了很燥,容易在口鼻引起上火,现在品级好的是企边桂。
) W$ @! ^/ q/ h8 |1 Y  S9 r  吴鞠通看到这个上好的肉桂,说:“好!得此桂,一定会有小便的,只是怕小便出来后人会虚脱,因为他气虚啊。”
* M: a! y: f; ]; q7 j. ~  于是把五苓散的份量加到二两,又多用了肉桂四钱,然后用了东北的人参三钱(顺便说句,以前中医使用的人参不是现在的东北参,使用东北参是从明代北京的鹤年堂开始的),同时吴鞠通告诉患者家属,各位别大意,多准备几个盆,放在床下,就让他在床上尿,等明天再换床。
% S$ s2 G; x) f2 b5 [! P# k  您该问了,没这么夸张吧,能尿那么多吗?
, t! ^. ]8 P4 e2 d( _  结果是,从半夜子时开始,尿就通了(此时一阳始生,阳气开始借药力渐旺),然后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尿,家里人就在床下面换盆,到了卯时(早5点至7点),一共尿了三盆半,吴鞠通在辰时(7点至9点)来到患者的家,一看患者,自己都不认识了,只见患者身上空得象个空的布袋(视其周身如空布袋,又如腐皮)。4 l8 {/ Q$ F, y, [2 ]
  于是,吴鞠通开始给陈同志调理脾胃,等到一百来天以后,这个患者就痊愈了。
4 |& d7 U6 M+ C  此次治疗,充分显示了吴鞠通对药物高超的驾驭能力,其中对药物应用剂量的尝试,现在也值得我们研究关注。+ f5 M8 l% c* i' ]
5 m+ \1 L% h4 X8 ?( I; }
日期:2008-8-31 18:35:59+ z' S( J* i& |- G8 t
  治病先治心
# W) d' F; ^* A+ p3 A6 R( c( j  在座的有做过医生的都知道,有时候病是很难治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这边给治疗得见了效果了,没两天就又犯病了,这种情况的形成很多是因为患者虽然在服药,但是他的生活习惯或者情绪并没有改善,而这些因素正是引起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7 |1 Q, p7 \5 Q3 V$ j
  给各位举个例子,比如现在那些炒股票的人,股民,这帮朋友的情绪那绝对是跟着股票的涨跌大起大落啊,经常有来要求调治失眠的,这种失眠,那才叫难治呢,你这边给他服用药物,见效了,一转眼,股票暴跌,他又两眼红得像兔子似的来找你了:我又两个晚上没睡觉了。! E. |; C* C/ w5 {$ R6 ]: n, T& T
  这叫什么?这叫心境没有调过来,吃了药有时候效果也会打折扣的。1 x4 p. i8 e  a! F# n/ r2 U
  这不,就在治疗陈同志水肿的当年,吴鞠通又碰上了这么一位郭氏妇女。
8 d' v# B% |3 ^' F/ L3 K  要说这位郭氏六十二岁的人了,命运对她还真是够残酷,他的老公去二百里以外的祖坟那里上坟,不知是由于太悲痛还是怎么着,竟然一口气没上来,死在了祖坟之侧!
7 Z( u9 z/ A% j7 @$ ^  i  郭氏听到了这个消息,那简直是如同五雷轰顶,霎时间感觉天都塌了下来,孤儿寡母,一边痛哭着,一边赶赴二百里外的祖坟那里,到了那里,更是悲从中来,心里想着自己和丈夫渡过的这一生,两人还真是感情深厚,可这一眨眼,丈夫和自己就阴阳两隔了,抚摸着坟前的墓碑,郭氏是痛不欲生,从此“饥不欲食,寒不欲衣”,然后居然就不想回家了,就在丈夫的坟边留了下来,席地而卧,连着住了一百来天,天天痛哭不止。3 A7 W3 v1 u& k5 d, Z) T3 I
  要说这人世间的悲哀实在是太多了,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可真令人心痛啊。( r5 g" u' P5 u5 w
  等到这位郭氏被人给拉回了家,就一病不起,患得什么病呢?是单腹胀,这种病又叫鼓胀,症状是肚子胀得很大,有时肚皮上青筋暴露,四肢基本不怎么肿,在很多病的晚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y: W/ |* L# [5 ?9 ~+ i
  这些亲戚朋友一看,这哪儿成啊,这么下去这人可就活不成了,于是赶快请来了吴鞠通。
, P; @* ]7 e) [$ C! o  吴鞠通到了以后,照例是诊脉,手往脉上一搭,就知道这是个重病,为什么呢?因为六部脉都弦而没有胃气。
, d, v! @: C& ^. A  r# A, S  同时,症状是气喘,不能吃饭,嘴唇和周边都没有血色,面色是淡黄的,身体瘦弱。
, Z- Z; d0 C! i2 {# g" C; E1 C+ ]- p3 V  吴鞠通心里想,这可是一个难治的病证啊,疾病到这个程度本身就已经是很难治了,再加上患者自己的内心已经没有了生的欲望,一味悲痛,则更是难上加难了,怎么办呢?“无情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啊,我一定要先用话语开导她,让她情绪好转,然后才能有机会让药物发挥作用啊。
) ]# ?- \: ?$ f, d: \  T6 G1 V  于是,吴鞠通就端坐下来,认真地和这位郭氏聊起天来了。: X. y5 Q0 s9 H; ~2 {3 {3 X
  这段聊天简直是太重要了,直聊得令人动容,具体内容如下。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鞠通:“你现在痛心疾首、悲痛万分,一般人痛苦些日子就过去了,你为什么比常人要痛苦得多呢?”! r# h! d/ n( ]8 m/ M$ N4 O
  郭氏有气无力地回答:“吴先生,你不知道啊,我们要孩子要得晚,现在我的丈夫死了,他留下的两个孩子还没有成人,我是怕他们不能长大啊!”
* j2 O6 U! e* R8 \* e& G4 q) Y0 Q  吴鞠通叹口气,说:“你为何这么不明白里面的道理呢?”
' N6 }0 N2 a  o. F$ R  郭氏:“啊?什么道理?”
2 s0 t$ P6 O0 `2 W! @+ Y5 n  吴鞠通:“一个女人,丈夫去世了,我们怎么称呼这个女人?我们叫她‘未亡人’,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她是等待死亡的人啊!”: l3 n' E6 }$ [7 u7 A3 w0 E
  郭氏连连点头:“是啊,实在是想和丈夫一起死去啊!”说完,忍不住又开始流泪。
" Z7 k1 Q& Y/ F5 b0 z, N3 V  吴鞠通:“现在你非常思念丈夫,干脆就可以在坟墓边上就死了,两个人葬在一起,这样不就遂了心愿吗?现在有了病,为什么要请我来治疗呢?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有孩子在吗?!”
7 j; W7 {+ ~& R/ m" f4 t$ {  郭氏回答:“是啊!”
, G% G+ e. T6 x( k6 j3 U  吴鞠通:“一个妇人,丈夫没有死的时候,是以丈夫为重的,等到丈夫死了,就要以教孩子为重!抚育孩子长大成人,这就是在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事业啊!”
1 M* g( u6 G) H" b6 g2 _! @  郭氏连连点头。, I+ P& }# D/ [- U
  吴鞠通:“现在你孩子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孩子已经失去了一个守护者,如果你再死去,你的孩子还有谁来抚育呢?你这么病下去、死去,不但无益于你的丈夫,而且还伤害了他的孩子,你丈夫在九泉之下看到此种情景,能够瞑目于九泉之下吗?!”
7 P6 Y' R: h* {# w  郭氏开始瞪大了眼睛。
) s1 w* V2 ~/ s0 m, e' w) l7 ?  吴鞠通:“你现在要尽妇人之道,就要明白丈夫在去世前最后的一个愿望,他一定是希望你把孩子扶养成人的!所以你一定要尽到自己做母亲的职责,把孩子扶养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一定不能去死!不但不能去死,而且还不能有病!”) I3 A+ }) P9 W6 K/ `
  郭氏愣愣地听着。) @0 B( C  J+ ], k
  吴鞠通话锋一转,接着说:“现在这个单腹胀,是个死症啊,脉无胃气,是死脉啊,死症见到死脉,一定要有强烈的生存的欲望,这样心火才能渐旺,才能泻去肝郁之阴气,然后血脉才能畅通,这样才能有生存下来的机会啊!”  [+ N& v9 e9 `, H( T* c
  郭氏听完以后,眼泪慢慢地留了出来,半晌,收敛悲容,带着眼泪放声大笑,然后说:“多谢吴先生你开导我了!从此以后,我不但不再哭泣,还要不再忧愁,不但不再忧愁,还要愉快地生活下去,但求能够活下去,把孩子扶养成人!”
- {$ V. D  k) \5 I6 s- ?( U- t' W  吴鞠通此时长长地出了口气,说到:“你笑了,就有生存的希望啊!”(笑则生矣), H# n! L1 W( o. q$ A
  于是,吴鞠通开了疏肝理气的方子,在郭氏服用了十几付药以后,疾病获得了痊愈。(十数剂而收全功)' U% J. Z/ a4 A+ l/ _
  如此重证,痊愈得如此之快,应该说情绪的调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N9 a! l) J0 a& r1 Y; y  一个人,心死去以后,会很容易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的。
. v+ \- m* @9 A8 p( X' Z: L/ L  但是,一个好的医者,会用自己至诚至真的的心意,点燃患者生存下去的希望,让患者充满希望地迎接明天。
. J+ F  A  ?. j+ ^, F6 W  让我们跳跃一下时间,来到二十年以后,来看看吴鞠通治疗的另外一个患者,来体会一下吴鞠通的治心之法吧,这个病案是吴鞠通在回老家淮阴的时候看的。- _8 E8 D' M: Q
  这是个姓杨的女士,四十九岁,一开始患病是因为肝气不舒,导致的胁痛,由于治疗不及时,后来胃也变得不大好了,医生们对此的治疗大致就是滋阴补虚,结果这个病拖延了十年之久,还是没有什么起色。1 }- w) \7 w/ n1 T. A
  等到吴鞠通来诊治的时候,病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这位杨女士已经不大能正常吃饭了,每次吃饭“饮粥汤止一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听到一些什么大的响动就“痉厥”,“终夜抽搐”,每次犯病都要两三天以后才能平复一些。* k0 j7 Y$ @+ |2 a, r- E
  吴鞠通来诊病的日子是甲申年(公元1824年)的十一月初二日,此时的脉象是六脉弦紧而长,该患者闭经已经两年了,周身疼痛,整年的咳嗽,已经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了。' j; k6 r% K, x
  吴鞠通诊断以后,认为是病在肝经,“内犯阳明,则不食;木克脾土,故饮聚;阳明空虚,故无主,闻声而惊;外犯太阳,故身痛而痉;本脏自病,故厥”。
  X5 h- }7 A! h0 T; G3 U. d8 u  于是吴鞠通提笔开了方子:新绛纱、旋复花、降香末、广郁金、川椒炭、苏子霜、桂枝、半夏、青皮。
; a) o- Q. I1 m  这个方子的用意是梳理肝络,其中包含了张仲景的旋复花汤,这种梳理肝络的方法是前面我们讲过的缪希雍的拿手绝活儿,这些药物里面新绛纱是有争议的,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就提出使用新绛了,不过后世倒是有些晕了,这个新绛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用茜草等有颜色的药物染成的红色的纱帛等纺织品,吴鞠通这里面用的显然是纺织品,但是现在约定俗成的是用茜草了,反正从古今的医案中来看,用两者都有效果,里面的川椒炭可能是让大家费解的,用川椒炒成的炭,这是干什么呢?原来,川椒有引气下降归肾经的作用(这是许叔微的绝活儿),用炭是增加其收敛作用;方子中用了很多药性下行的药物,如旋复花、降香末、川椒炭、苏子霜、半夏等,为什么呢?因为吴鞠通认为这个病是由于肝气上逆引起的。0 x4 V6 n2 V) c) K4 K. V5 t0 o
  在这个方子服用了七付以后,胁痛减轻了一些,但是痰饮仍然是很多,咳嗽也还是频繁,夜里睡觉也不是很好,于是吴鞠通决定停止梳理肝络,改为和胃蠲饮,方用:半夏、生薏仁、枳实、茯苓、淡干姜、广皮、桂枝,这个方子中有桂枝、淡干姜等升阳之药,也有驱除湿气的生薏仁、茯苓等药,还有调理气机的广皮、枳实等药,其中半夏、茯苓、广皮三味药就是化痰的二陈汤的主要成份(二陈汤这个名字的得来就是由于半夏和陈皮都是要久放,至少一年以上才可以用,一般是越陈越好,所以叫二陈)。
# b2 U& v5 P/ x2 {6 a$ \) e& W  这个方子用到二十七日的时候,患者就已经可以服用稀粥半碗了,于是吴鞠通就用前面的两个方子来回的交叉服用,一边和胃,一边梳理肝络,患者的病情也一天天地开始好了起来。+ O, Z9 }/ {/ \5 X: X
  到了次年的三月份的时候,杨女士已经能够吃两碗的干饭了(我们平时吃干饭大家都不在意,但是能吃干饭在久病之人就是佳兆了,说明胃口渐旺),正巧这时吴鞠通又要到绍兴出诊去(看来吴鞠通回家还挺忙的),在四月份的时候,吴鞠通在旅途中不放心这个患者,当走到苏州的时候,还写了封信给这个杨女士,让她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性情,不要没事儿就发脾气,因为肝气不舒是引起很多病的罪魁祸首。3 b, n: p7 ?  o. }2 I, n
  到了五月份,吴鞠通不放心,又给杨女士写了一封信,信中“痛以大道理开导之”(估计是用词比较的狠,否则不会用个“痛”字),然后就失去了联络。6 N6 Z) Q$ Q8 c; B, \
  要说古代的通信可真是够落后的,等到了十月份,吴鞠通才收到回信,打开信一看,吴鞠通笑了,原来信中说杨女士居然把吴鞠通写的信当成座右铭,每天高声朗读一遍(这实在是调理肝气的好方法,可惜吴鞠通的这封信没有流传下来),现在饮食已经非常好了,精神头也很高涨(精神大长),而且家里人也因为她身体的恢复而感到非常的高兴!(合家欢乐)( v  @7 ~) ]9 t; N
  给一个人开方子比较容易,但是,这个人服用了方子以后可能只是暂时的恢复,如果旧习不改,以后可能还是会犯病的。" w( |5 @9 s* a' x  ~3 R
  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会以自己高远的境界,以自己一颗诚挚的心,去改变患者的思想,使其获得医药以外的精神调护,从而走向明媚的阳光之中。: i/ r, v! q) ]6 s6 v( v. U
  医术之外,尚有医道。
3 [9 g5 U! L( X* a8 E0 r, A" Z* X1 |  所以,各位医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叫《温病条辨》的书( P1 R4 k6 p7 x# T8 `1 f
  一转眼,到了公元1798年,吴鞠通正式行医已经六年,他也成为了一个四十一岁的中年人,此时他的生活那叫一个忙,来求诊的患者是络绎不绝,在这种高密度的临床工作中,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也越发地感到,这样下去不行啊,大家怎么对温病都不了解呢?这么犯错误患者哪里受得了呢?- x, c; t3 |% L2 p5 o
  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那位高中榜眼,当了大官的汪廷珍同志突然向吴鞠通提出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可实在是很不得了,因为从此以后,一本中医界非常重要的著作将因此而诞生。
& u3 ^+ A& |0 M' s9 _1 I. u6 m  这个事情的来由是什么呢?原来,我们的汪廷珍同志不但平时苦读圣贤之书,并因此在全国统考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名次,而且他还喜欢医术,没事儿的时候就拿本医书来当课外读物来读(真是个好学的好同志啊),从他留下的文字来看,他对中医还真是很精通的,所谈论的问题都头头是道。
! ]8 x; e, v; B3 s' k& a  要说这位汪廷珍同志实在是个忧国忧民的人,这不,这天在家里,就琢磨着,老百姓的生活最近不会出什么事儿吧?于是就拿出了《黄帝内经》,按照其中的五运六气的理论,推算起这两年的天气来了。
; C' n4 |+ y/ k: s( d" ~  各位可能在我写的内容中不断地看到五运六气的内容,这到底是什么理论呢?我给各位简要地解释一下吧,所谓的五运六气理论,就是我国古代把气候规律进行总结后,排列出的每年中各个月份的气候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这就跟按照节气来指导农业耕作一样,五运六气是按照时间来指导养生和医疗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要比节气复杂,而是需要进行推算的。- ~" W" P2 O1 u1 p5 M: P2 v) F
  以汪廷珍同志的智力水平,搞搞五运六气理论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在他搞了一番科研后,得出的结果不禁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哎呀,不好,来年是己未年,“湿土正化,二气中温厉大行”,老百姓恐怕是要有瘟疫之灾啊!! g$ s# B% F1 Y5 {( c1 {2 @
  于是,出了一头冷汗的汪廷珍同志赶快上轿,急冲冲跑到了吴鞠通的家里,揪住正在忙碌的吴鞠通,把他拉到客厅里坐下“先别忙了,来,跟你谈件正事儿。”
7 F  b6 w: k: ]+ x+ x, y) q9 U  吴鞠通很迷惑:“轻点拽,干嘛?这么严肃?出什么事儿了?”. B, I, n0 J, p. i  Z* N
  汪廷珍同志就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跟吴鞠通讲了,然后说:“现在温病你是最了解的了,我看你还是努努力,写本书吧(子盍速成是书),这样对老百姓有好处啊(或者有益于民生乎)!”: [: e7 b. {. K) ^6 z$ p: C  ~* x# w8 }
  “啊?”吴鞠通一时愣在了那里。7 a# Z4 ^! b. V3 Y
  汪廷珍急了:“还犹豫什么啊你,出版社那边就放心吧,我联系还不成吗?”5 ^( R# z" Y) S1 M4 \; k0 r% @
  吴鞠通忍不住了,说:“我不是担心这个,我是担心,自己的学问能行吗?我学了这才几年啊,怎么就敢写书啊?而且,我这么年轻,写出来谁信啊?”(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之也)3 ^1 G, I& O! y1 u! d) ~' e& D
  汪廷珍望着吴鞠通气不打一处来:“太谦虚了你,这么个谦虚法儿,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看你就甭客气了,这么着,咱们就当是抛砖引玉了,你就先写个砖头出来,等着以后哪位高人再弄出个玉石来,还不成吗?”
- M& O9 L$ s* o) j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吴鞠通正好有宣传温病理论的想法,于是就答应下来,开始构思,动笔。
% e! B; e, _/ t; `  这一写不要紧,写出了中医历史上的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 f3 m( `# [+ c4 I5 T; |
  估计您该问了,根据文献记载,吴鞠通是一个性子特急的人啊,怎么在汪廷珍同志的面前变得那么的犹豫不决了呢?2 W/ C0 p" K' H- T4 ^$ H4 T
  原来,这正是吴鞠通负责任的地方,他对学问那是非常认真的,一点儿问题他都要思考透了才写,所以写书那更是非常的慎重。
6 H1 O4 V6 ]. I' ?  j: e& H  这点从他写《温病条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其实他要写的那些东西在脑袋里早就酝酿很久了,所以一下笔,很快就写了出来,从一位叫征保的朋友给《温病条辨》写的序言中看,征保说吴鞠通在“嘉庆甲子(公元1804年),出所著治温法示余”,这就是说吴鞠通在公元1804年已经把《温病条辨》初步给写好了,然后一直在不断地修改,“阅十稔而后告成”,就是说精雕细琢地修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 H5 j; _, e* j, ]  本来是想抛砖引玉,可这倒好,抛的哪里是砖头啊,整个一金砖。
" V* z  @' H+ }2 @  从公元1798年开始写,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写成,然后又用了十来年的时间修改,可见吴鞠通是多么的慎重,等到了公元1812年,吴鞠通还没有修改完的意思,这可把汪廷珍给急坏了,于是就又来到吴鞠通家催促。0 W3 X- s% E. p! e
  其实距离汪廷珍同志预测的第二年瘟疫的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也不知道汪廷珍同志预测的结果是否准确了,反正吴鞠通的这本书是没有用上,估计汪廷珍同志一定感觉很不爽。0 G$ l. z9 H8 I; L
  于是又问吴鞠通:“我说老吴,你这本书我活着的时候还能见着不?”( I- [" V. f) B- G: X
  吴鞠通还是很腼腆地回答:“我还是很不自信啊,再改改吧。”
: Q" H0 ~$ f/ t1 H; i  汪廷珍同志急得鼻子都快歪了:“老大,什么是自信啊,到底学到什么程度才能自信啊,学无止境,难道就永远都不自信了(学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也)?现在天下有这么多的病,大家却不知道怎么治疗,你还不赶快把书拿出来?这跟救火差不多啊,还容你整理衣服梳理头发再救?”
' N! H: i8 C7 A7 h+ O  吴鞠通同志听得很动容,瞪大了眼睛。
% H- q: w0 ]4 a" m  汪廷珍同志继续讲到:“所以,同志啊,不要再犯错误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书里还有什么漏洞,那人民群众一定会发现的,一定会为你指出的(将有阐明其意,裨补其疏),这样理论完善了,使得人民群众少些得病,岂不是天下后世的大幸吗?老吴啊,这事儿我看还是别犹豫了!”
6 j0 H( k& C, V, n7 ?$ v  这下吴鞠通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反正也确实修改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把稿子交出来刊印了,在出版的那年,吴鞠通已经五十六岁了。
  D7 s" B( G4 W  T: X+ B  但这还没算完,后来在再版的时候,吴鞠通又修改增添了一些内容。9 E9 g- H7 }1 |# \7 n8 c$ d
  这本《温病条辨》就这样和大家见面了,多不容易啊,各位绝对有必要买一本在手里,这书里的内容特别的有用,其中的很多方子都是现在中医医生的看家法宝。1 [9 U4 O5 `  b
  在这本书里,吴鞠通开创了一个三焦辨证的理论,他把人体的病症表现分入了上、中、下三焦里,以此来确定病邪进入人体的程度和部位,这个三焦辨证理论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现在我们还经常使用。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书里,吴鞠通还把温病的各种证型都给做了一个梳理,其中很多温病的类型比如暑温、湿温等都非常的重要,从此温病成为了一个理论完备的理论体系。
# i, H/ Y% \% `3 }1 B  《温病条辨》这本书其实内容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这十几年里,吴鞠通在诊疗之余,在半夜昏黄的纸灯下,一点一点反复修改的情景。
3 z; o& U  w& |% m0 o1 Y& I: E8 ^" n  温病治法3 O  f4 i$ \" ]/ X( |% C
  为什么人家吴鞠通这本《温病条辨》写得好呢?因为他这些内容都是在在临床实际中练出来的,现在,让我们开观摩一下吴鞠通是怎么治疗温病的吧。  f/ U5 C5 D: ?; T
  这位患者是在癸亥年(公元1803年)六月初五日来求诊的,患者姓王,我们就称呼他为王同志吧。! a# p* ?8 m% C" A- l; A+ o, }3 X5 t. K! B
  让我们来先看天气,北京的六月,天已经热了,那个时候北京绿化得还没有那么好,经常是阳光直射沙土地,路上的行人连个避荫凉的地方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什么邪气盛呢?暑邪盛啊。
& u( J8 _, X9 a( _  吴鞠通来到患者的家,一看患者的舌苔,好家伙,舌苔满布,这意味着什么呢?各位请注意了,一般的舌苔会分布在舌体的中心位置,在边上会流出空隙,露出淡红色的舌质的,这位好,舌苔整个把舌体的上面都给覆盖了,这种舌苔满布的舌象这说明王同志的体内是有湿气的;同时,舌苔的颜色是微黄的,这意味着湿气已经开始化热了。
" m" P& C! r- c4 ^& M' d3 ?  再看脉象,洪大,弦,而且“刚甚”,左脉大于右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体内热盛啊,而且血分之热是很厉害的。
  z$ K5 S+ r0 B) U- ^  吴鞠通说了,刚开始患病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舌脉,恐怕“下焦精血之热,远甚于上焦气分之热也”,这就是三焦辨证,他把身体分成三个系统来分别思考。
$ C: [  u( X, n8 Q7 p! U  吴鞠通还观察到,患者的手心热得很厉害,比手背还热,这也证明了上述判断。. a* r+ ^9 ~% a# O& S: E3 Y- v  v* r
  怎么办?下焦也热(这是虚热,大家要分清楚了),上焦也热(这才是外邪导致的实热),先治疗哪个好呢?+ J3 v$ Q% Z/ p9 t. v
  吴鞠通迅速地做出了判断,先清上焦之热,但是要记住下焦还有问题以后需要处理呢。
7 `* \6 @$ P# b, Y1 J/ G/ U  于是开了方子:连翘、细生地、粉丹皮、银花、桔梗、白茅根、麦冬、牛蒡子、香豆豉、元参、藿香梗、生甘草、薄荷,服用三付,一天之内服完。
/ H) q$ Q0 y- L+ n, a  各位,这个方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治疗温病的方子,其中就包含了吴鞠通的名方银翘散,我给大家聊聊这个方子,如果各位看明白了,以后患了风热感冒,也就能自己知道如何去药店买银翘解毒丸了。" }& k1 N  [* ~3 B
  方子中的连翘是清气分之热的药,可以散结开郁,凡是热一定会有郁结,郁结散了热就散了,感冒了嗓子痛,连翘是比较适合的药,吴鞠通使用连翘是带连翘心的,连翘这个药外面是个心型的壳,里面有心,现在的药店把心都给去掉了,实际上吴鞠通认为连翘带心还能清心经的热,连翘心的味道很特别,熬后让人闻之欲呕,但是力道很大。9 o# U9 l3 G6 Z5 g2 {4 K3 }
  银花就是金银花,也叫双花,这种药材在中国各地都有,我前些日子回到老家,隔着玻璃向外一望,楼下的院子里就有很多株正在盛开,但是采这个药材一定要在花还没开的时候,开了药气就泄了。金银花是清气分热邪的药物,可以透邪外出,最善于使用金银花的医家要属明朝的陈士铎了(那位傅青主的徒弟),他在患者有疮痈的时候,一用就是几两,效果是立竿见影。4 |8 Y5 L$ n  Q7 c7 z3 L
  牛蒡子是解毒利咽,可以解去风热之毒,对于咽喉疼痛效果很好,我通常都要配上白僵蚕,疗效更好;薄荷也是清凉利咽的,但是记住,薄荷的药性是上升的,如果用多了,就会发散太过,所以通常用量较小,吴鞠通在这次开方只用了三分。! }3 N- d$ T% ~* [
  其中的香豆豉又叫淡豆豉,这是黑大豆经过炮制而成的,在炮制的时候用到桑叶或者青蒿等,所以具有清透之性,豆豉的特点是能够宣透胸中的邪气,能够把热从里面向外透,这是温病学家们手中的一个得力的药物。& K8 f! A: R# H' t
  桔梗是药性上行,排脓清肺利咽,和甘草配起来就是张仲景用来治疗少阴咽痛的桔梗汤;原来银翘散用的是芦根煮汤送服,这里用的是白茅根,这个用得好,说明吴鞠通照顾到了下焦的热,白茅根的特点是可以使热邪从小便而去,一般喝了白茅根以后,小便就会增多,这味药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用的最好,他的体会是不要久熬,用开水泡得沉底了就好了,我临床中体会的确如此,这是人家的经验。
, r9 j& d: p3 j+ ?0 G2 D  方子里面的元参也叫玄参,因为避讳玄烨的玄字,而改成了元参,中药里面因为各代皇上而改名字的很多,增加了很多不便,玄参的特点是上行的,可以解毒,同时它能够启动肾经的津液上行到咽喉,这就是为什么各位看到很多治疗嗓子的方剂里都有玄参,但是玄参最好不单独使用,因为肾经的津液不够怎么办?所以通常是和滋养肾经津液的生地一起用的。这个方子里面吴鞠通用了细生地,是为了滋阴兼透热。* g; _+ X5 j6 j$ ?! m
  方子里的丹皮是清血分之热的,主要在肝经,而藿香梗这味药用得最好,为什么呢?说明人家吴鞠通没有忘记了,这个患者舌苔满布,体内有湿气,而藿香可以借芳香之气,化开湿气。
( ~7 L' D8 W9 B+ f: i  M  这个方子,我们的王同志在一天之内连用了三付以后,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初六那天,吴鞠通再来看病的时候,热就已经退了大半了,现在就是觉得胸中发闷,肚子不大舒服,这是什么意思呢?吴鞠通判断,原来这体内是热与湿气相抟结呢,现在把热清去了,剩下的湿气开始作怪了。
) G7 E* t+ |7 f* a- _' `  于是在方子加入了清湿气的药物:藿香梗、飞滑石、白扁豆、杏仁、连翘、广郁金、生薏仁、银花、白通草、香豆豉。
0 Q# F0 b3 g$ V: U' E9 Y  这个方子里面就把藿香梗放到了第一位,其中生薏苡仁和通草都是泄湿气的,滑石是通利小便的,但是这味药现在我基本不用了,因为据说滑石的细小颗粒有引起肿瘤的嫌疑,现在都不提倡女性在生殖器附近使用含有滑石成份的爽身粉,婴儿在有黏膜的部位也最好不用;杏仁是吴鞠通在治疗水湿之气时最喜欢用的,因为而杏仁是宣降肺气的良药,他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开则一身之气开,水湿便行。, K+ {4 \! n: i: D/ @" J
  以后的几天里,都是用这个方子来加减的,等到了初十的时候,这个患者的热和湿基本上也就清掉了。
2 {/ @# G2 y# U0 V6 ~  这时候,患者原来的下焦之虚就显现出来了,他的手脚心开始感觉热,吴鞠通判断,这是阴气不足啊,但是脉却两手都是弦的,而且很细,这说明阳气也不是很旺,于是就开了张仲景的复脉汤,加上了生牡蛎和生鳖甲,用来滋阴。7 C" H" J8 ~" s& ?$ C
  同时,吴鞠通有给患者开了丸药配合着服用,是什么丸药呢?叫八仙丸,这个名字看起来很神秘,但是一看方子各位就知道了,原来就是六味地黄丸再加上麦冬和五味子,也叫麦味地黄丸,现在药店里都有卖的。0 W, H* E' R  z
  实际上,这个时候患者的病就已经痊愈了,吴鞠通后面开的滋补药是用来善后的。
; I, y6 m  [( N: S  k- N  从这个医案里我们看出,吴鞠通治疗温病,那是理法森严,条理清晰。各位可以多琢磨琢磨,如果自己遇到了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医生给您开了方子,您也就知道这些药都是干嘛使的了。
8 i2 r  X# t; c& w8 w  好,今天的实习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忙得水都没喝上的吴鞠通老师,也感谢现身说法的王同志,希望王同志以后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什么样的医生- ^* F( i( b- {+ i$ D/ O; X
  在四十几岁的时候,吴鞠通已经打下了自己的事业基础,学问有了,临床经验有了,也开始着手写自己的著作了,一片大好前程在等待着他,那么,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 R  H, g& K" H# L  E- I6 h  京城,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各地的精英纷纷涌入,权利和财富在这里聚集,路上车水马龙,路边高楼大厦,夜晚到来以后,各处灯红酒绿、衣香鬓影,总之一个时代最富诱惑力的事物都会在京城出现。
7 L* q; u5 p8 A) N  很多知识分子在进入京城后很快就被这种奢华给俘虏了,最终变成了以能够吃到正宗的法国奶酪而欣喜,以能够参加某部长级的私人晚宴而自豪,以能够入住二环内的某著名小区而若狂。
! h4 N- H+ H9 Y: Q0 a1 O  吴鞠通呢?吴鞠通该怎样选择他在北京未来的生活呢?
$ O: h, @7 ?: _. Q$ d* w. ]  吴鞠通环顾了周围的医生们,发现他所处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好的,原因是:当时的医生市侩气太重了。+ U2 l; A- E3 b8 i- ]
  当时的北京医界,竟然把行医称为“做买卖”,估计很多医生在看到患者的时候,脑子里想得都是如何在二环内再搞一套复式的房子,或者换一最新款的马车,反正想得不是患者身上的病证,这就出现了想尽方法抬高自己身价,然后提高诊费的现象,甚至有身价达到一天的诊金要三百金,少一分都不去的医生(竟有非三百金一日请不至者)。
: ]; L6 |2 P* M/ H' b  另外还有门派之争也比较严重,这跟武林有得一比,好像都觉得自己的是正宗门派,贬低其他人,在大家一起会诊的时候,有人批评几句,就“怒发冲冠,几有不顾而唾之势”,这样的同志在当时也是比较多的,他们最坏的毛病就是排挤别人,看到有比较突出的,就大家一起诽谤他,当时的北京城不是没有好医生,有个名医叫黄元御(比吴鞠通早几十年),就被这帮人给排挤得很狼狈。
+ Q( [) l- U6 m4 K# U  但是这些都没有第三种严重,最后这种是最要命的,就是不思进取型的,这帮兄弟可能是做其他的买卖赔了,于是就搞医来了,但是绝对的不爱学习,就是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看几本教材就觉得够了,古代典籍是基本不看,问《伤寒论》的条文张口结舌背不出来,《黄帝内经》几乎全部看不懂,该用泻法的时候他用补法,该用补法的时候他用泻法,给中医丢脸的基本上是这帮人。9 d, N9 K! C& i$ j
  当然,当时北京一定不会全部都是这路医生,但是绝对是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这种环境下,吴鞠通该怎么做呢?& D+ u& ?& o' q) z) H
  吴鞠通比别人都缺钱,因为自己家里一直是贫穷的,正是因为贫穷,自己才无法继续读书,早早地就来到了北京打工,但也正是因为自己曾经贫穷过,所以他了解穷人的苦衷,他说:“盖病者不尽财翁”,意思是说患者不都是大富翁,您跟他收每天三百金的诊费,这不是要人家命吗?贫病交加的滋味您就不会体谅一下吗?2 t7 G+ F' Q% W+ R
  吴鞠通在被周围的这一切刺痛了以后,他在心里默默地确立了自己行医的准则,这些准则在许多年以后,在他步入了老年的时候,他给写了下来,收录在《医医病书》这本书里,使我们现在能够看见吴鞠通是用什么样的信念来约束和鼓励自己的。
  o3 I, K4 u+ f# N% A- ]1 C3 Z  在书中,他论述了道德修养对于医生的重要性,此段话我给全部收录如下:“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固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有德者,必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油然而出,必力学诚求其所谓才者。医也,儒也,德为尚矣。”
- S( _! s9 M) E$ J  吴鞠通的意思是:医生的精神境界很重要,如果道德修养差,即使技术再好,也可能最终沦为牟利或者其他事情的工具(吴鞠通说得比较重,他说“断无可成”),而一旦你的境界提高了,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你也一样会去拼命追求技术的,而这样的技术,才能最终成为救人的利器。
/ h" u' a4 `3 I2 ?9 h  然后,吴鞠通着重提出了要不断学习的概念(就是现在的继续教育的概念),他告诫医生一定要学习五运六气等基础知识,还要多读古代的经典,他说“今人不读古书,安于小就,得少便足,囿于见闻,爱简便,畏繁重;喜浅近,惧深奥,大病也”,他还说古代典籍中的“《神农本草经》、《灵枢》、《素问》、《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易经》、《诗经》、《周礼》、《礼记》,皆不可不读者也”(当然,我们很自豪地说,后世这些经典中还要加入他自己写的《温病条辨》)。
. |$ E9 Y) z; d! |( O2 G4 d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很多对医生的要求,都特实际,各位有机会可以自己拿来《医医病书》来参看。8 K' G6 F" p+ ~
  您该问了,别的经典读读是应该的,这《诗经》是个文艺作品啊,读它做什么呢?原来,除了“诗以言志”之外,读这样的作品可以体察人情啊。我们前面讲过,吴鞠通特别重视对患者精神状态的开导,他在《医医病书》里就提出了这个思想,他说治疗内伤病必须要祝由。
$ C' w& ^5 x& W2 ^# f  什么是祝由?一般我们的解释是:祝由是一种靠符咒来治病的方法。比如画个符,什么时辰贴在墙角的什么地方,这样的方法,过去医生里用得还比较多,现在基本没人用了。
* x3 ^/ J0 C# |$ X& l  难道吴鞠通说治内伤病要画符?错了,吴鞠通说,什么是祝由,祝就是告诉的意思,由就是病的由来,祝由就是给患者解释病的由来的意思,绝对不是什么贴符咒。; @# R: }+ N2 ?4 r+ _& f; J3 `8 J4 }
  吴鞠通说,看病时一定要把患者的病证的由来,告诉患者,解释清楚,不让他再犯类似的错误(比如爱吸烟最后伤了肺,一定要告诉他不要再吸烟);不但这样,还要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察觉他们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然后“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其心悦情服”,这样看病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v8 H3 ?8 q2 q4 d8 b  他说,对于“难治之人,难治之病,须凭三寸不烂之舌以治之。救人之苦心,敢以质之同志。”
( J' f2 T( Q3 |  从治病,到治心,吴鞠通都为患者想到了。
* b& G6 [3 P/ T# I; Z7 n  |# Y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在别的医生抬高身价,要挟病人以重金的时候,他却在给患者费尽口舌地解释着病情;在别的医生三言两语就打发走一个患者的时候,他却在苦口婆心地、慢慢地开导着患者的思想情绪。
, A4 i! ^- \9 S4 j& M& y  终其一生,坚持自己信念的吴鞠通都被周围嫉妒的医生们孤立着,这帮医生自己不努力进取,被吴鞠通批评后却怀恨在心,他们经常到患者的家里说吴鞠通的坏话(至病家交口訾君),到后来,吴鞠通除了汪廷珍等几个朋友,甚至到了几乎没有可以说话之人的地步(无可语者)。* S4 U& E3 o& b
  在行医的道路上,他似乎是一个孤独者,他走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方向,他的周围似乎很黑暗,他自己在秉持着心中的一点烛光在前行着。. \4 x5 I  {6 `
  但是,大道不孤,他手中的这点光亮,照亮了患者的人生。
, A. B8 J0 ~. {( M; r  也照亮了后世我们的心灵。) D9 ]2 s7 z  S( r6 f
  如今,那些医生们所追求的房子和马车早已经灰飞烟灭了。
" w( I  z4 e3 z. L" d  但是吴鞠通,却为我们留下了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温病条辨》,光照千古。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访针灸高人" ^9 [: h4 w& `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吴鞠通真就孤独得只剩自个儿一个人了,他的这种作风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的,同时,只要是有一颗诚挚之心的医生,还是很容易与他成为朋友的。
; n: ^8 m+ V% a" l! G  这不,有一位搞针灸的郏芷谷医生,就最终成为吴鞠通的终生好友。
! {4 ?3 S- I) V1 c  这事儿要从一个叫胡沄的读书人谈起。* P$ |# _; M) t7 ^$ D7 O8 l( |4 Q
  这位也是一个打小身体就弱的主儿,家里给请医生服了药,越服越不好,后来长大了到北京参加会试,干脆就不服药了,开始练习射箭。这样身体还算恢复了一点,但较正常人那还是差。
; K9 r; z# z1 d" o$ i  回到老家后,又找了医生,这位医生也不知道怎么给补的,反正是把胡沄越补越胖,整个儿变成了一大胖子,但自个儿觉得却更虚了,没事儿就不爱动弹,喜欢躺着,口渴,心悸,泻肚子,喉痹,还很倒霉地患上了痔疮。
! A$ y* s0 p; R- j  等到公元1816年,再次进京,在来北京之前,周围的人就告诉他,到了北京就别看病了,北京没有什么像样的医生(人言北京无医),可见当时这帮庸医把北京的医疗水平折腾成什么样了,于是胡沄到了北京就真的没有找什么医生。$ n( l: l7 S- `' ^6 ?) I8 t
  说来也巧,就在第二年,胡沄在一个叫觉罗毓的朋友的家里见到了吴鞠通,两个人聊得非常的投机,胡沄后来记载说吴鞠通聊天非常豪爽(论甚豪),古往今来的事情都特熟悉(上下古今了如指掌),特能侃,就这么着,两个人就认识了。
2 b0 d, z1 ?; u  吴鞠通当着胡沄的面倒是没有说什么,估计回家琢磨了半天,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对觉罗毓说了:“这位胡同志太胖了,还那么爱吃肉,我判断以后会患中风的啊,你哪天把他找来,我再好好给看看吧。”3 j4 N* Y) r! e
  觉罗毓一听,觉得事情不小,于是就赶快告诉了胡沄。
' x% t* L- N; ]3 ]& ?+ s9 w+ c  胡沄心里也是一惊,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于是就赶快登门,找吴鞠通给瞧瞧。( G& |! a. |7 O; K9 `
  见面后,吴鞠通给胡沄费尽口舌地分析了一通,胡沄点头称是,但是回过头来,胡沄并没有找吴鞠通看病,为什么呢?心里还是没有彻底的相信吴鞠通(然亦未敢遽信也)。
) ]4 E' |: B6 [( j! [) {. t  有的时候患者的确是比较谨慎的。
" R5 x9 g/ V& K4 m. f  等又过了一年,胡沄的看法就开始改变了,原来,在这一年里,他亲眼看到了吴鞠通给别人看病,那是看一个好一个,这下才彻底的相信,原来人家是真的有学问啊,敢情是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了,于是重新坐下来,认真地听吴鞠通怎么分析自己的病情。1 ?) P# k8 S0 u: c0 E3 T
  吴鞠通也不客气,对胡沄说:“这样吧,想让我给看病,首先你要把肉给戒了。”
) B& D' S& d% i# q" A! k( V' Y6 S  胡沄一听,啊?不吃肉?那吃饭还有什么意思啊?但转念一想,既然找人家看病,那就要听人家的啊,得,既然你说了,那我就戒,反正全听你的。(这的确不容易,现在很多患者明知道自己有问题,打死也不戒肉)
0 A. K, t8 ?1 F  Y8 a9 a; w  然后吴鞠通就开始开方子治疗,果然,没服多久,疗效就出来了。
# k5 y" H& i$ D3 P( k  就在这年冬天,吴鞠通请胡沄做为自己的二儿子和女婿的老师,于是治疗的就更加频繁了。, t6 I) L8 I7 C7 ~8 B+ S
  到了第二年,胡沄的妻子在老家患了寒痹,吴鞠通就开了方子,胡沄拿着方子玩命地跑回了老家,但是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当地的医生一看到吴鞠通的方子就不让用(估计这医生是娘家的人请的),胡沄此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妻子没有多久,就死去了。
" Z& S- [# ]3 e' P" N/ }) [  此时的胡沄是欲哭无泪啊,这份儿后悔啊,安葬了妻子后,他手里拿着吴鞠通那份没有派上用场的方子,一路流着眼泪就回到了北京,一见到吴鞠通就放声痛哭,然后倒地便拜。
( @8 N4 A6 U) g) A  吴鞠通愣了,这是要干什么?
$ g+ {! b" D( Q7 k( B; P  胡沄说:“这年头不懂医实在是不行啊,这个世界上的庸医太多了,我要跟随您学习医学,请传授给我吧!”
! W% H& D/ S9 V4 S2 I2 X1 l  K& g  这种由于自己不懂医,最终失去亲人的滋味,那吴鞠通是最清楚啊,于是,他就点头答应了胡沄的要求。% U; U& x5 w: Q& q6 u* @
  然后,吴鞠通对胡沄说:“你的身体,由于病得太深了,药物的力量很慢,我想让你快些好,就需要针灸来配合治疗,可是我的针灸水平没有那么高,现在有一个叫郏芷谷的医生,据说从天台山的高僧那里学的针法,很厉害,在北京行医呢,哪天我带你一起去拜访一下。”
  Q- O1 z. @) {$ i2 X9 n  于是,二人选了个日子,来到了郏芷谷的诊所。
* J+ h# V+ `) X0 l7 A" d" ?/ T  郏芷谷一听,嘿,还有这样的医生?一般的医生互相诋毁还来不及呢,都争着说自己比别人强,这位这么大的名头了,还来登门拜访?那就快请进来吧!- O& d9 S) P8 I1 s
  于是吴鞠通和胡沄进得屋来,说明了自己想让郏芷谷医生配合治疗,郏芷谷一听,这好啊,为了患者,我一定配合啊。
) u0 T# \: e1 {+ D  敢情人家也是一个境界高远的人啊,这下吴鞠通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于是立刻与郏芷谷医生订交,两人从此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
0 o0 J" L1 p8 S1 d0 q  在两位高手的配合治疗下,没多久,胡沄的一身病痛从此就消失了,自己在医学方面的造诣也日有长进。
4 r$ a, G, \4 k& o1 Q  这位胡沄的故事并没有到这里结束,若干年后,胡沄中了进士,正等着分配工作呢,忽然接到家里的信,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于是连忙往家里跑,结果还没等到家,母亲就去世了,回到家里,悲痛之余,一看自己七十多岁的老父亲,也早已是卧床不起了,忙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家里人告诉他,父母怕耽误他备考,就禁止所有的人告诉他自己生病的消息,所以病了这么久,到最后母亲病危了才告诉他!( s( m6 t. L3 N/ ]6 _5 u, @; _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胡沄听了,眼泪喷涌而出。0 R# P9 M7 E1 a
  等到擦干眼泪后,他开始坐下来,给父亲诊脉,把吴鞠通传授给他的医术全都用上了,他先让父亲戒肉,不要再服用任何补药,然后开了消痰之药,在几个月后,他的父亲的身体就基本恢复了,能够拄着拐杖出门,一直又活了四年后才去世。! H" S/ }9 k' s  C
  后来,这位胡沄帮助吴鞠通做了许多工作,他把吴鞠通出版的《温病条辨》又校对了一遍,还给吴鞠通写的《医医病书》写了序言。7 s7 k  Q( V+ j, K- o+ M
  然后我们回头来再表吴鞠通这边,他仍然和郏芷谷医生配合,又治疗了一些患者,我再来举个例子吧。
6 i( x; y* O! ~  这有一位姓陶的同志,六十八岁了,患了中风,左边的肢体拘挛,舌头也不灵活了,一看舌头,是肿的,无法说话,舌苔是白色的,不能喝水,一喝就呛。
3 P- H- Q" Z/ k& q5 B' C  吴鞠通判断,这是个夹痰之实证啊,各位,中医所说的痰可不单单是您嘴里咳嗽出的那个,中医把身体内部粘稠的、流动不畅的体液都叫做痰,这个患者的病前面的医生给治疗错了,他上来就用补药,结果痰是越来越重。
- P) [1 x5 }" J9 s3 y  怎么办啊,吴鞠通确定了治疗方法,先开肺气,方子是:生石膏、杏仁、桑枝、茯苓、防己、通草、姜半夏、广陈皮。, a: X5 V2 v, W9 {
  这个方子我给各位说说,首先方子里面包含了化痰的二陈汤,其中姜半夏、茯苓、陈皮就是,只差一个甘草没有放上,方子里面生石膏的用量最大,用到了四两,为什么这中风要用生石膏呢?原来,这个患者的体内一定是有热的,吴鞠通没有记载脉象,但一定是数脉,因为患者的舌头肿着,所以我们判断是有热,用了生石膏可以透热外出。  f9 |2 H2 _' ^1 Y) Q
  用杏仁是开肺气的,肺气开,全身的水湿才能散去,而茯苓、通草、防己都是泻水湿的,而桑枝是通络的,它对于风湿引起的经络不通有特殊的效果,一般在治疗风湿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它。
7 _/ _3 n: E2 a9 W+ b8 ^5 w  这个方子的用药模式,吴鞠通自己称为“辛凉开水道法”。1 x7 l! V/ W! D" s
  这个方子熬好了以后,就给患者一点一点的灌,结果一付药以后,陶同志的喉咙就开了,能够喝水了,七付以后舌头的肿就消了,恢复了原状,服了二十付以后,各种症状都有所缓解。
3 T2 [( P7 b: L* [/ A0 a9 }8 t  Y7 m# u  但是,肢体的情况还没有好转,而且还是不能说话,这可怎么办呢?
4 P* s* e* e. z/ C5 I1 o) U  吴鞠通说:“这是经络中有顽痰阻塞啊,一定要用针灸来治疗,我带你们去找一个高手吧。”; f5 _! t: i; V" L2 |, s
  于是,吴鞠通就又带着患者的家属来请郏芷谷医生了。
3 q; h0 j( L0 ^0 O3 D  郏芷谷医生一看,你吴鞠通又亲自出面了,这我可一定要去啊,就随着大家来到了患者的家里。3 j' |! L+ @- P; K' Y. }4 i3 C
  这位郏芷谷医生还真不是盖的,本领那叫一个高,他拿出针来,在患者舌头上的中泉穴来了一针,然后拔出针来放血,流出了黑紫血半茶杯,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次看到这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只见针孔处好像还有东西没有出来,仔细看,像一条蚯蚓似的,于是郏芷谷就让陶同志的儿子拉住这个东西,往外拔,结果是越拉越长,最后拉出了七八寸一条像是粉条一样的东西,跟痰似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T, d0 Z% H- U' `; U  然后,郏芷谷医生在患者左臂上的支沟穴扎了一针,直透内关穴(支沟穴,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在腕横纹外侧上三寸;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在腕横纹内侧上两寸),这两个穴位一个在胳膊的内侧,一个在外侧,如此从胳膊外侧的穴位扎入,从内侧的穴位透出,如此扎法叫做透刺法,这样扎可以沟通阴阳二经的经气,更好的疏通经络。
- ^6 H1 R% M' _& I  同时,郏芷谷医生还在患者的左手背上的三条阳经的络脉处扎了十余针。2 B( _3 A% b$ P. b- Y
  这就是当时针灸的过程,在扎过了针灸以后,吴鞠通自己记载到“以后用药,日日见效”。于是他就把前面方子中的石膏减少了一半,就是用到二两,等服用到七十多付的时候,我们老陶同志就能够自己拄着拐杖走了,服到九十几付的时候,已经自己能够上轿出门了,而各种症状也都没有了。. ~4 v0 ^8 q* z  T- v
  后来,郏芷谷医生在甲申年(公元1824年)去世了,那个时候吴鞠通也六十七岁了,吴鞠通痛失了一位共同战斗的好友,悲痛异常。
% z1 P; ]3 Y0 A  K- g# K  遗憾的是,这位郏芷谷医生如果没有吴鞠通等人的记载,似乎就找不到什么资料了,连个生平我们都不知道。但是透过这些医案,我们似乎仍然可以看到,一位虚怀若谷、兢兢业业的医者的形象。
% ?. }5 \2 i0 z, R9 Z& E$ {' e  尤其是他们两人的友谊,翻开书,触摸着书上的字句,我们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温暖。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胎秘方
) n& }, H9 z, V. d8 [  我们在吴鞠通的医案里,总可以看到这么个方子,叫“专翕大生膏”,经常用,这是个什么方子呢?原来,这是一个保胎的方子,这绝对是吴鞠通的独门心得啊。
- H& C( g. t9 c6 C6 Y  有一类妇女,总是容易流产,而且很多都是在怀孕三个月左右的时候,现在这类患者也很多。% k! Z, V' J, r4 z; w: n
  当年,就有患者找到了吴鞠通,想让他给调治一下,希望能够生出一个健康的小宝宝来(这个希望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头尤其重要)。
! H# P# E9 N( M' Q! W# D- {  O  这不,有位姓范的二十八岁的青年妇女就找到了吴鞠通,这位已经流过三次产了,还特巧,每次都是怀到三个月的时候,这可把她的家里人给急坏了:这哪儿成啊?这么下去岂不是要绝后了吗?
0 y+ m& d; V: K" u& h  婆婆给脸色那是一定的,连一向对自己很好的老公都开始闷闷不乐了。3 @: u2 R* p, N2 S* g# f' L
  妇女同志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 {  V; b$ ]) }" u! s  吴鞠通听完范女士痛苦的叙述后,也感到了肩上的担子很重,于是给她诊了脉,然后断定,这位女士是肝经虚热啊,各位,中医所说的肝经不止是现在西医说的肝,还负责包括了一些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负责生殖系统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肝经的循行路线中是经过了生殖器的,所以有些生殖的功能和肝经的关系比较密切,尤其是妇女的生育等内容。: l+ p$ K2 \2 E% M( z
  肝经虚热怎么办啊?滋补肝阴呗,于是,吴鞠通同志想到了《黄帝内经》里的“上工治未病”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真正水平高的医生,那是需要提前下手的,在患者的身体刚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苗头的时候,就进行调整,使得疾病根本就不发生。
+ n2 ?3 ^  m2 e& t; w2 u  顺便说上一句,这样的上工很不好当,你提前看出了患者未来的疾病,早和他说了,他还没有这个病呢,他觉得你是在骂他。5 J' S) ]( ^4 R5 w$ X
  吴鞠通本着这句话的精神,决定在患者还没有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调治,让患者的身体健壮了再怀孕(这里注意了,一般的医生都是在怀孕后快要出现问题时才服用保胎药)。( t# T. u- Q7 r% H! Z  b$ l
  于是就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非常之生猛,估计各位看了都会咂舌的,我现在把方子给公布一下,各位可以观摩观摩。
, m+ A* n2 s6 `" Y8 u  Y: @+ u3 @  这个方子是:人参二斤(也可以用西洋参)、熟地黄三斤、茯苓二斤、枸杞子一斤、白芍二斤、沙蒺藜一斤、牡蛎一斤、茯苓二斤、五味子半斤、海参二斤、麦冬二斤、乌骨鸡雌雄一对、鲍鱼二斤、龟板一斤、猪脊髓一斤、莲子二斤、鳖甲一斤、羊腰子八对、芡实三斤、阿胶二斤、鸡子黄二十丸、白蜜一斤。8 s( ~+ O! c! t) c) Z# K8 c6 _2 l
  这个方子当年幸亏没有被鲁迅他老人家看到,否则一定会多写一篇文章骂骂的,什么乌骨鸡雌雄一对的,要原配的吗?
% u3 x5 u$ K: z5 P  方子里的海参我特别到北京的海参专卖店去问了,现在个头小一点儿的鲜海参价格是一斤四百元左右,二斤就是近八百元人民币,鲍鱼也比较贵,然后就是人参贵些,但是现在的人参品质不同,便宜的也有很多,通常的白参并不是很贵。
% X6 |2 V0 B2 a5 w( n4 q; x; N  所以按照现在的价格,估计两千元人民币应该就能够置办齐了,当时估计海参鲍鱼不值几个钱,跟鲤鱼没什么大的区别。# B/ L/ e2 J9 ~4 B9 d
  那么怎么制作这个药呢?吴鞠通同志说,要在铜锅里熬,不要用铁锅,要用四个铜锅,把“有情归有情者二,无情归无情者二”,意思是草木的药物放在一起熬,那些海参鲍鱼等动物的放在一起熬,文火细熬三昼夜(天哪,这跟炼丹没有什么区别啊),然后把药渣去掉(应该拿出来后给别人吃了,别浪费),药汁再熬六昼夜(各位千万别太信这个数字,过去是炭火,现在煤气这么熬早该成炭了),最后炼成一锅,然后把方中的茯苓、白芍、莲子、芡实研成粉末,放入锅中,搅拌,制作成药丸,就可以了。服用的方法是一次服用三钱(就是十克),一日三次。% ?. ~! k0 ]) H0 B) h% q
  看来这位范女士也是被这个事情逼急了,这么难炮制的药她都认了,回去赶快掏出脂粉钱,买来了这些药材,开始炮制,估计当时的情形一定是香气四溢,隔两条街都能闻着,周围的邻居一定以为她家在改善伙食。6 o; K( h! f; C' F
  结果是,把这些药服用完了以后,就又怀孕了,但是很遗憾,到了二百四十天(八个月)的时候,又流产了。- A: f9 r9 U4 B! ], C' P% P
  患者的丈夫赶快跑到吴鞠通家里,向吴鞠通报告消息。
3 T- U- j  c4 B3 k$ r  吴鞠通听了以后,感觉很惭愧(余甚惭愧),认为是自己考虑得可能还不够周全,还让人家花费了二千多元的人民币。+ k" i! r9 d% D* R0 s
  正低着头惭愧呢,患者的丈夫反而到很兴奋地说:“你别内疚,这次的流产和以前的不一样,以前是毫不在意就滑下去了,这次流产,跟生了一个孩子一样,痛苦不堪啊(多新鲜,因为这次都八个月了嘛),我们觉得是药力还没有到啊,先生您就再给配一付吧。”
1 p& O, C* f- ~$ g! H2 ?" h& v  于是吴鞠通就又斟酌了一下,把原来方子的份量稍微的加重了一些,然后配进了嫩鹿茸二斤,研成粉末,在做药丸的时候放入。: k" j/ ~5 G1 D% ^8 O1 q: Y
  这个方子这样才算完整啊,因为前面的方子中阴药太多了,这里加入鹿茸是阳药。
1 b* d0 |# f5 J+ x' r* B. k8 y  这回估计是患者的丈夫掏钱卖药了,于是他们家的香气再次飘出,周围邻居的鼻子再次跟着享受了一次嗅觉美味。  m/ y3 r  F5 N8 U( G
  做成以后,得到了干的丸药三十斤,于是开始天天服用。
8 T: d1 N7 F6 ~$ ]  最后,效果是显著的,这位范女士越战越勇,连着生了四五胎(那年头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没有一个流产的。0 \. t/ d- O3 t
  家里的老婆婆终于喜上眉梢了,但是没多久,脸又开始变成了苦瓜脸,因为,养活这么多的孩子还真是一个体力活儿啊。8 q6 X1 o* F6 s4 p6 b: m
  这个方子吴鞠通经常用,有的时候也给大病之后的男同志用,但是他也说了,这个方子不是谁都能服用的,体内有寒、湿的人是不能用的,比如舌苔非常的白、厚腻的,另外我补充一条,就是仍然有外邪在体内的,比如您还患着感冒呢,这药就甭服了,等外感好了再服吧。+ ?; j( O4 J1 K# l' W0 s
  专治麦霸9 W  q2 f. L! W; l5 V9 s
  现在有一种人,挺蔫的一人,到了卡拉OK的场所,立刻就来了精神头,把住麦克风,狂唱一夜,同去的别人都干瞪眼,谁都抢不着麦克风,这路人,学名叫“麦霸”,广泛分布于各种人群中。
# `3 |! C; A, {6 |" T4 u  翻开古书,我们就会发现,这种人不但现在有,古代也有,这不,吴鞠通就治疗了这么一位。; l8 o" @, ?3 Z* V- P6 Y
  这位姓孙,三十六岁,戊寅年(公元1818年)三月初三来诊,是个国家干部,来诊的时候主述是喉痹。
) z  v1 o) x6 q% T4 m0 K  这个喉痹简单地说就是咽喉发炎,和现在的急慢性咽炎有相似之处。) @1 y" e1 c, h: a' J
  这位孙同志外表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神态、饮食、动作、坐卧,没什么特殊的,就是一诊脉,摸不到脉,按到了骨头缝了都没摸着。. }) }, e, D. Y. L1 q
  那么咽喉炎的发病情况呢?这位孙同志一提起这个,就诉苦起来,说这个病有六七年了,没有一个月不发的,一遇到什么天气变化,连累着点都发作,一发作就跟外感那种嗓子肿痛没有区别,嗓子里肿,饭都吃不下去,过若干天才能恢复。
- b( j. p$ I$ Q+ U) b4 i  吴鞠通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得的病呢?连个脉都摸不着,怎么诊断啊?. V. n8 T5 Q6 R. }- C( J
  于是就问:你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啊?- m# i& C; e0 \( M2 d9 g
  这位孙同志想了想,说:好像是唱歌得的。' Z  a' Y# e; z3 W: |
  吴鞠通:“啊?唱歌得的?还有这样的事情?那你就详细给我描述一下吧。”$ J( R6 {: H  }# e+ \+ H
  原来,那个时候不时兴唱卡拉OK,大家都认为唱这卡拉OK是特没文化的表现,当时都时兴唱个特高雅的昆曲或者是京剧什么的,这位就是这种场合的麦霸,整天下了班,就开始了吹拉弹唱的日子(以喜弹唱熬夜),一弄就是一晚上,白天照常上班。. @$ I# K2 I: |" }, }0 n; o
  这样的日子一久了,身体可就不成了,最后终于把嗓子给唱废了(现在的麦霸们要引以为戒啊)。  d( V$ J0 g8 p
  吴鞠通这才明白,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这是伤了阴气啊,阴气不足,则虚阳浮越,导致的嗓子肿痛,治疗要育阴潜阳啊。3 ]3 e7 A' u4 x: f5 u7 `3 B
  于是,开了自己的独门秘方:专翕大生膏。
$ T6 Y  |% T6 D  然后告诉这位,以后无论如何,“永戒歌唱”,这下好,一个多么好的做歌星的苗子,就被吴鞠通给彻底地废了。
& A& R# u4 s. }! O8 i2 o  孙同志回家后一想,不让唱就不唱了吧,反正现在也是破锣嗓子了,一出场满堂喝倒彩的。于是就专心开始了炮制药物的工作,把自己的家里也是弄得香气四溢的。' Q! n# Z$ c: D( I4 g8 m
  他服用的没有那位女士的多,他只服用了四斤,但这四斤药他整整服用了一年,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终于全部吃完了。
6 v4 B/ R4 v8 _6 k  等到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想总算吃完了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咦?自己的咽喉病已经很久没有发作了(而且后来据记载也没有发作过)。/ \+ }+ h' p; y: @! G; ?
  不但这样,身体也胖了,脉搏也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形体丰腴矣)。
4 R5 {$ _/ g, i8 ~% k# B* W6 E  这就是专翕大生膏的故事,但是我写这些不是为了让各位破费,然后去熬它九天的药,我们要学习这个方子的思想,然后可以开出类似的补益的方药。3 W3 s2 j" `* w9 S% K
  说到这唱歌,顺便再给各位介绍一下吴鞠通治疗的歌星的医案吧。
5 P$ C: x& k+ R) `, C  要说这北京城历来就是文艺界人士聚集的地方,今天是这样,古代也是,现在我们叫歌星,那个年头叫什么我没有考证,但是吴鞠通的医案里就记载了治疗“歌儿”的医案数则,这个歌儿,我琢磨着估计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歌星吧。
0 I1 T$ I: }* h4 G9 c  有这么一位歌星,才十六岁,歌唱得本来挺好的,但是无奈应酬特多,很多粉丝找签名什么的,还有那些大款企业家们总找去喝酒,结果多喝了点(因饮酒过度),临走又往肚子里搂了一堆水果冷盘什么的,结果坏了,有这么一天,嗓子说不出话来了。' `& a3 a$ K% D# p/ F5 U7 Q
  这不要命吗?马上还有演出任务呢?春晚还等着上呢,演出公司急得直蹦高,多关键的时候,怎么出了这种问题啊?6 E5 f' i! N- q  z- n4 E* H
  怎么办?北京城哪位医生有名啊?什么?吴鞠通?那就赶快去看吧!
; z' t' {8 B4 C5 U  于是来到了吴鞠通这里,吴鞠通一诊脉,就判断,这是“寒热相抟,湿热内壅”啊。" @! w7 U- ]0 @( E2 k- n
  这“寒热相抟”得解释一下,就是体内本来有湿热之气,结果又吃了很多的冷饮,这种寒热错杂在一起,是最难调理的,互相碍着,不好下手。, ~8 |% Z/ ^' _/ B
  让我们来看看吴鞠通是怎么治疗的吧,方子:苏梗、桔梗、神曲、半夏、甘草、芦根、茯苓。, M2 l) y+ G4 p' K& t. d8 R: P
  这就是一个高手开的方子,其中清上撤下,很是老道,我们来分析一下吧,首先寒热抟结要先把它们分开,怎么分呢?要调畅气机,使气机通畅,这样抟结的邪气就散开了,方子中的桔梗是升的,半夏是降的,苏梗是行气宽中的,这样气机有上有下,就调畅开了,神曲是消去其吃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食物的;而芦根可以清热,可以把热从里面透出来;茯苓可以渗湿,把水湿去掉,这样热和湿就都解决了,剩下寒了怎么办呢?原来,苏梗就是辛温的,可以散去寒邪。$ q& S# g! S7 _
  就这么个方子,其中升降寒热全有了,实在是轻巧灵动。
, u1 y- p: o$ w" a5 T& N  效果如何呢?服了几付以后,嗓子就全好了(服数贴而愈)。
. A; q9 Z% O; N$ G. v  终于可以再次登上舞台了,这位歌星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j6 N" [+ f/ Q- f
  当人民群众在舞台上再次看到这位生龙活虎的歌星献唱的时候,谁能想到这里边还有吴鞠通的一点功劳呢。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遨海湾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解决方案专享优惠-3折上云

QQ|手机版|小黑屋|遨海湾超级社区

GMT+8, 2025-1-18 13: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