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7 0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艺高人胆大# n. ^( \1 l) e- _& G9 h1 I
在治疗1793年的这次瘟疫以后,吴鞠通的医名就开始被人们所知了,前来求诊的人日益增加,吴鞠通开始大展拳脚。7 S; w. K1 ~5 W) ?" t
我们来看看吴鞠通在第二年(甲寅年,公元1794年)治疗的两个医案吧,都够引人入胜的。7 G& j) m1 z7 f7 K5 l+ D% Z
二月初四日,有位陈同志的家属来请吴鞠通,说这位三十二岁的陈同志病得很重,吴鞠通一听,赶快和来人就出发了。% O+ {; k' T- C+ z A, Q1 u
这个时候北京的天儿还冷着呢,刚刚刮过的风沙使得满城都笼罩上了一层尘土,吴鞠通裹着棉袍,来到了患者的家里。
( r: y- D9 Y6 o) Q1 z 这位陈同志病得果然不轻,躺在床上,全身浮肿,肚子胀得老高的。吴鞠通一看,的确严重,于是赶快诊脉,脉是沉弦而细,仔细询问后得知,水肿是从头部开始肿起的,现在口中经常有血块出现,耳朵已经听不到声音了,眼睛也似乎看不见东西(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尤其骇人的是,只见患者鼓胀的肚子上,满都是暴起的青筋(满腹青筋暴起如虫纹)。/ z+ p! G+ {, A- E) T2 W* Z
吴鞠通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是一个脾阳衰败,肝气郁勃的证候啊。6 o6 M0 Y, C& q% d
顺便说一句,在中医里面,认为脾属土,具有统摄津液的作用,如果脾阳不足,那么体内的水湿就会泛滥,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症状就会是水肿,比如有的人经常感到四肢肿胀,大便溏泻,这都是水湿泛滥的表现,服用一些补脾的药物后,这种情况就会明显的改善。
. v7 w, E- \# d; ~0 Y, w% M) B3 {# b 这个时候吴鞠通倒是没有想到先补脾,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病情已经很危急了,患者听力、视力都出现了问题,此时使用缓慢的补脾策略恐怕就来不及了,好在人家吴鞠通看过的书多,方法也多,略微沉思,立刻想到了一个好的方法。5 N8 _$ w6 i) B) }& J
什么方法呢?原来是孙思邈用过的一个奇方,叫鲤鱼汤。
- Y4 C% R" ?( M0 f1 s$ t 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家属去买条大个的活鲤鱼,不去鳞甲,不开刀去内脏,直接扔锅里(够生猛的),加葱一斤,姜一斤,等到煮熟的时候,再加入醋一斤,然后给患者随意服用。
3 V/ g# Q$ }: G" @& `8 c$ p. t 患者家属一听,什么?喝鱼汤也能治病?那好啊,立刻迅速行动,买来了一条六斤的大鲤鱼,如法炮制,就给陈同志喝起了鲤鱼汤。
, f V, T) L% n+ n 这鲤鱼汤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估计是又酸又辣,总之是喝足了一昼夜,结果您别说,逐渐的陈同志就能够看见东西了,耳朵也好使了,“神气清爽”,只是全身的肿胀还没有消除。+ Y1 I* \( ~+ G9 R1 `- t2 ]
全家一看,嘿,这位吴鞠通先生敢情是真有本事,果然是请对了人啊。
8 |: w9 a0 q2 q: Y9 _5 Y' h. x 于是再请吴鞠通到家里来,进了屋子一看,高朋满座,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听说吴鞠通用鲤鱼汤见了效果,原来给陈同志治病的那些医生都跑回来,想看个究竟。
, k/ V" q! P' X9 e: L& y- v 吴鞠通说:“《内经》里面说这种病,如果是从身体的上部先开始肿,最后是下面肿得厉害的,别管下面肿得多厉害,也要先治疗上部,我们陈同志这个病,显然是从头开始肿的,那我就要用发汗之法,去掉上部的水肿啊。”7 N7 O5 E9 m+ k, [/ a0 J- X
于是就开了《伤寒杂病论》中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这方特简单,就三味药:麻黄、熟附子、炙甘草。( X B1 y' r7 _; @6 F/ g. _: W3 V4 B! A
这个方子刚刚写完,还没有加上份量呢,旁边一位叫陈颂帚的医生就撇起了嘴,说:“这个方子绝对没有效果!”" u4 Q: `; |1 i1 i* ?$ H0 @" h4 {
吴鞠通很纳闷,就问:“您怎么就知道没有效果呢?”$ p1 H- s% H0 ?" g
陈颂帚医生说:“我当然知道,因为我使用过这个方子,没有效果嘛。”5 w+ c( t0 S" g! H5 h, v) \( @
吴鞠通笑了:“陈先生您用这个方子没有效果,但是我吴鞠通用它可能就有效果!”(此方在先生用诚然不效,予用或可效耳)
' b$ \* Y+ u3 Z' E$ y/ [ 这个时候,大家听了无不感到十分的好奇,在座的有一位叫王谟的医生就忍不住问了:“这我们可就纳闷了,同样一个方子,药也就那么三味药,也没有什么加减,怎么陈先生用就不灵,你吴鞠通用就灵?难道是这些没有灵性的草木,就只听你吴先生的号令吗(岂无知之草木,独听吾兄使令哉)?同样是做医生,怎么用药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 v$ }- y) V; R5 X 甭说在座的奇怪了,这事儿连我们都奇怪,这吴鞠通难道会什么法术?" ]" m, D0 ]- C% e0 {* J2 z% O2 a) ]
吴鞠通看到大家如此奇怪,就解释到:“这是有原因的啊,我们陈先生为人性情忠厚,‘其胆最小’,他当时一定是怕麻黄发汗的力道大,就少少地用了八分,附子保护阳气,就用了一钱(才三克),用附子来监制麻黄,然后又怕麻黄、附子两味药的药力大,又重用了药性和缓的甘草,用到最多,一钱二分,来监制麻黄和附子,等到这个方子用了一付,没有效果后,一定用了阴柔药较多的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了,八味丸平稳,这才敢加大份量使用,这么个治法,怎么能取得效果呢?”1 f- F9 s, q' [1 R
啊?有这回事儿吗?在座的有手特快的,一位叫陈荫山的家属赶快进入内室,拿出了陈颂帚医生二十八日开的方子,一看,份量与吴鞠通所猜测的一点儿都不差,大家当时差点都笑喷了,说:“老吴同志你太神了,连这个都能猜出来?”(何吴先生之神也)
; _$ T4 K1 G4 x" R& \ 吴鞠通说:“嗨,我和老陈太熟悉了,这些日子我们俩总一起去看病,我对他可是太了解了,说多少次了,他胆儿还那么小,这人,整个一没办法儿了。”! r) n+ M* t! ?
大家于是就催着吴鞠通把方子的份量添上,看看吴鞠通胆子能大到什么地步。7 H; Y" U2 R. v$ z9 Y
吴鞠通提起笔,在每味药的后面加上了份量:麻黄二两、附子一两六钱、炙甘草一两二钱。* @9 P# X) {( u3 e i9 p% Q
大家一看全晕了,有手快的就要捂住吴鞠通的方子了:打住!打住!我们说你胆子大,也没让你玩儿命啊,好嘛,麻黄二两,这不要了命了吗?!
% p$ Y; z* o$ i9 c+ { 顺便加上一句,现在如果药店看到这个方子,能直接把持方者打出去,后面我们会看到,清朝时候的药店看见这个方子也晕菜了。
: e6 x9 F, |1 X. \ Y 吴鞠通倒是感觉到没有什么:“怎么了,就是这个份量啊,没有写错,我附子用得少麻黄四钱,是为了让麻黄出头;炙甘草少附子四钱,是为了让麻黄和附子出头,炙甘草只是坐镇中州就可以了,这有什么啊?”2 v" P) [% |8 K, C O
大家都急了:“这,这麻黄有这么用的吗?”(麻黄可如是用乎)
! f- O7 w& T- K! F* x F9 h' y 这个时候,倒是陈颂帚医生说话了,他说:“没事儿,我敢担保没有问题。”' e" [1 G) s. p, a* ?7 K: F
啊?大家一想,你别不是刚才被气糊涂了吧,于是纷纷说:“你赶快靠边站着,别乱说话,还你担保,你麻黄才敢用八分,连一钱都没到,还敢担保这麻黄用到二两的?”
# K/ K. d6 N: Q 这位陈颂帚医生还真没被气糊涂,他说:“我前两天在菊溪先生那里治疗产后郁冒,用了当归二钱,被我们老吴同志看到了,痛责了我一顿,说当归是血中的气药,气燥,最能窜阳,产后阴虚,阳气本来就要上越,这个时候能够用当归吗?现在麻黄比当归的药力大的不止百倍,我用当归他都那么训斥我,如果心中没有把握,还敢用这么多的麻黄吗?”1 o1 j( l4 L6 s T
嘿,大家一听,也有道理啊,敢情糊涂人也有明白的时候啊。* ]- W2 f, a# S" ]
吴鞠通这时向大家解释说:“各位也别担心,各位无非是怕麻黄量大,发太多的汗亡阳了,我虽然开的份量重,但也不一定非要喝那么多,我们是一小杯一小杯地喝,等要一出汗,后面的药就不用再喝了,所以各位也不用担心,反而我倒是觉得这个患者阴寒太重,这么多的药恐怕还发不出汗来呢。”4 Y- F1 A/ s# u' x9 S. o V7 n
于是患者家里这才放心,就让仆人去药店抓药,这个药店叫仙芝堂,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了,反正店家一看这个方子,当时脑袋就嗡的一下,差点气爆了:“这是什么医生,把麻黄二钱给写成麻黄二两了,拿回去改!”
9 D3 }' b: r% j( u% g, I 仆人说:“就是这个方子,份量没写错。”# }. t$ {! R4 x: \' x; p! |
店家:“没写错?得,那您爱哪儿买哪儿买去,我们可不敢卖,好家伙,我打学徒到现在也在药行混了几十年了,也没见过这么开方子的。”9 ^) ~ O6 y8 P$ A: W: Y W; D# P
最后,还是陈同志的家里人亲自来药店,算是买回来了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