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遨海湾
搜索
网站解决方案专享优惠-3折上云
楼主: 某领导

[历史] 古代的医生 TXT 作者:罗大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伤寒论》这本书有一个很特别的体系,它把人体从外到里分成了六个部份,称为六经,它们分别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经就是人体从外到里的六个功能体系,《伤寒论》一书的实质,就是用寒邪来做为假想敌,来探讨人体的这六个功能体系在遇到外邪的时候的反应,这六经与经络的六经和脏腑的六经是有着对应的关系的,同时,这六经与中医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纲辨证体系也是对应的,对于这点,许叔微提出的表里、虚实辨证早就对此进行了说明。
* A+ F3 q. s0 `* O* @! ^9 s  在治疗方面,张仲景把药方分列到六经中,同时把每个方子的适应证写成了“汤证”,这个“汤证”张仲景写得那是言简意赅,估计这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简直没法儿在怎么修改了,所以后世的人在学习《伤寒论》时,就发现了一个捷径,那就是把《伤寒论》的这些汤证给背下来,而实际上,每个“汤证”就代表着一个类型的病证,如果您用语言来描述这个病证可能要半天,比如“瘀血与邪热相结于下焦的蓄血证”,实际上内行的人只要说一个汤证就可以了:“桃核承气汤证”,这就连疾病的症状表现到该用什么药就都已经带出来了。
9 P3 r& V% B  j4 @  这是一种提纲挈领的表述方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认真地研究一下,日本人把这个学去以后,看到非常好用,甚至产生了“废医存药”的想法,就是把中医理论都不要了,只要有这些汤证就可以了。(当然了,这是一股错误思潮,现在日本人也知道了)* n. F# ?! O6 P, T8 e* I+ N
  但是这却说明了汤证理论在临床中有多么的实用。
: a: [6 B. J; `% d6 {/ q- c& e  在临床中,许叔微对经方是灵活运用的,后世有人称赞他是真正的掌握了经方的灵魂的人,比如清朝饱读医书并自己编著了一本医案集《古今医案按》的俞震说:“自晋迄今,善用其书(指《伤寒论》)者,惟许学士叔微一人而已”。
+ D& _- o8 z7 \1 _2 u
6 e, o2 k' @  O3 k7 N2 B- U: o  这种评价够高了。
. Y# T* P/ P5 J! U  您该问了,难道许叔微一生只使用《伤寒论》中的经方来治病吗?这样是否太局限了?1 }5 N  N0 {6 j) j8 {6 b4 g
  其实,许叔微除了使用经方之外,还广泛地使用自己创的方子,还有别的医生创的方子,只要是对治病有好处的,他都要学习。
7 k. b! J* m" R. E1 |  比如许叔微的表兄患了一种病,叫“头风”,患了二十来年了,这是一种头痛病,三国时候的曹操那么大一个英雄,也被这种病折磨得要死,最后甚至因此把华佗给杀了,可见这病能把人折腾成什么样,甭说那会儿,就是现在它也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还解决得不是很好。
0 d8 V) P- I8 P0 I+ m  许叔微的表兄这头风发作起来什么样呢?那是“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看来的确是够痛苦的了。1 K& A  a8 v# Y* |
& p: K7 c4 V9 g
  显然这个病许叔微也没有办法,尝试了好多方子都无效(百方不能疗),谁都不是神仙,都有学不到的地方,不过就这么看着患者受罪,许叔微的心里那可真叫一个不好受。
7 w# N" [8 u2 {- g5 P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医生,叫田滋,这位医生来了一看,说:“我母亲以前就患过这个病,后来得到一种药,服用后就好了。”5 B, C" J( m6 [+ ^+ }: U0 B, \% g5 G# C; l
  嘿!有这等事?大家都兴奋了起来,于是许叔微就说了:“那您就卖给我们一些这个药吧。”
, w1 O5 [4 m( u! P+ U; C0 V6 x3 \  这位田滋医生就卖给了他们十丸药,可没告诉许叔微这个药的方子,也就是说,这是个秘方,然后告诉许叔微的表兄,每天服用一丸,连吃十天。4 e/ }$ s* ?# h/ p6 o; x2 A: C
  十天以后,田滋医生又来了,就问这位表兄:“最近犯病没有啊?”0 F1 E% `9 x9 Y& _$ l' M
9 O6 q8 J9 F2 w# G5 U  v
  表兄挠挠头,咦?还真没犯!
' h# N( Z" z0 H9 L1 t- z, p  田滋医生又问了:“你以前都是吃什么东西犯病啊?”(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 w  @. O$ Y& l( V$ y
  表兄回答:“只要一喝酒,一吃鱼,准犯!”: _$ R6 ]" u9 X& [
  于是田滋医生告诉这位表兄:“来现在多买些酒和鱼,今天就随便吃,敞开了吃,我在这里观察一下。“1 t1 a& X, i: g8 j
  这位表兄吓得差点跌倒,脸都白了,这不是让我送命吗?还敞开了吃,我只要吃一点都会犯的!
! B  ^; I: l; y6 V) f5 f! N; l
, J  R* e0 A7 \) G  结果大家都说,那就试试吧,看看这个药的效果如何啊。(反正不是自己疼)0 k0 d& ], J7 b: `2 K
  最后,这位表兄二十年来第一次过了嘴瘾,吃了一天的鱼,喝了一天的酒。
6 w$ D, U& Q6 m, ]* q5 d  大家都傻了,瞪着眼看着这位,等着他头痛。
" Y7 {* W8 m+ Y) I! v+ W  结果人家还真就没有犯病,而且,从此这个病就好了(竟不发,自此遂瘥)。
, R5 b8 l8 Z% a+ H8 s  各位来猜一下此时许叔微的心情吧,应该能够想像得到,他是无比的好奇啊——这是一个医生的本能,到底这个方子是什么成份呢?为什么如此有效呢?我要是能够学来该多好啊!(不光是许叔微,估计地球人都这么想)
5 Q# C& J; c7 i2 \7 ~; ^8 J0 [% F, ^$ l! V( E
  可是,这是人家田滋医生的秘方,人家还靠这个賺钱生活呢,当然不会轻易告诉你的。
4 z/ [' |: I* ?% E; M  要说这秘方那可是不得了啊,这几乎成了中医的特色了,扁鹊的师父长桑君在传授给扁鹊学问的时候就说过:“ ”。可见其源远流长,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一些人,他们医术不是很高,有的几乎什么都不懂,可是就是有个秘方,不知打哪儿来的,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估计是路上捡的,有的是死囚在即将被砍头的一刻突然良心发现贡献的,总之这个秘方必定出处神秘,但是治疗某种疾病效果就是好,结果人家就卖这个秘方,就发了财了。所以自古就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的说法。" V# x6 K, i. f) w
  但是秘方显然也存在着问题,虽然疗效好,但是流传不广,因为一般都只是传给自己的后代,因此看病的范围一般不超过方圆五十里,全国的人民是没法儿享受到的,更甭提全世界了,而且,如果这家的香火不旺,子嗣断了,又比如该人后代的兴趣在娱乐圈,搞文艺当演员去了,这个秘方就算倒霉,最终的命运可能是成为了压箱底的废纸,直到腐烂。# Q& i& I9 k6 \8 `! |- `
  您一定很着急,天啊,这便如何是好?
. W- ~  r- y+ D2 J+ c  我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把这个重大课题搁许叔微头上吧,让他去好好思考!" |) {) d$ m. w9 x' W( _

  e* a& U* O" ?- Q, w. H0 |# @  这位田滋医生后来和许叔微成为好朋友,两人相处了若干年,田滋医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叔微真是一个好医生啊,如此境界之人,实在是平生未见。
" U" c4 H, h( g: n  后来,田滋要到其它地方去了,一天,他把许叔微请来告别。5 V! D7 i! p; e% O' c: u: S) }
  那是个夏天的午后,阳光很足,浩渺的太湖水反射着层层光影,湖边柳树的枝条拂过水面。" w/ A+ l: H$ g
  许叔微有些伤感,因为朋友的远去,自己的年龄大了,不知道何日再能相见。. d( z3 [+ v: p- \( p* w' K3 s
  在即将登舟的时候,田滋突然站住,大家都停下来,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M% ?4 x3 ?5 J% u
& u# v& q' k2 Z$ Q) L
  只见他很郑重地把一个信封交给了许叔微。8 C/ t+ Q8 O, v5 p7 v
  许叔微很奇怪:“田兄,这是什么?”
! E* P4 }8 o# y5 j  田滋望着许叔微,诚恳地说:“叔微,很抱歉,一直没有把治疗头风的方子告诉你,快要离别了,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了,这是方子,以此做为纪念吧!”
0 w1 O. C3 |2 `* S( g; J  许叔微突然感到心中一震,此方价值千金啊!
) r1 X. f+ S. ^- j  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秘方交给自己,说明在田滋的心中,许叔微是个真正的朋友了。  `. N6 o5 B3 t5 x: d5 v

2 y$ b3 G0 e3 b: i. [2 V! B  F4 p  但是,许叔微的心,又岂是在只考虑自己呢?
' `+ O7 ^' g" y  他突然问了一个令在场的人都不知所措的问题:“田兄,这是你的秘方,现在交给我了,以我们两个人之力,能够使天下几个人受益?相信不会有几个,我想日后将此方公布给天下人,你,不会恨我吧?”0 u3 c5 l* Z5 r# r9 _, V, V0 C
  所有的人都呆住了,没人想到许叔微会有如此一问。
; o7 _# }' P" R' J3 M  田滋望着许叔微,慢慢地说:“叔微,方子交给了你,就是你的了,任君如何处置,我岂能有异议?!”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登舟远去。% }% V) }( P/ \" Z  q, U( h4 s/ k
0 @! u) H4 @5 t' ]
  许叔微感激地望着朋友的孤帆远去,心中暖暖的,因为他知道,在自己的感染下,田滋的心,也已经到达了更高的境界。
0 o) n3 M  E$ p% p% V- R- b2 m* a  后来,许叔微把这个方子写进了自己的《普济本事方》的头痛头晕方中,公诸天下后世,这个方子叫“硫黄圆”,希望研究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 V& B, X5 C  b( |8 V) a# F3 a  从这以后,许叔微开始着意思考这个秘方的问题。
  X" o/ F, [& O  其实拥有秘方,将配方保密不告诉别人,这种行为也无可厚非,因为大家都要生活,靠这个秘方,自己拥有这个知识产权,賺自己的钱,养家糊口也不算过份(现在的世界各大药厂也都在靠这种知识产权生存)。1 E0 d* V) E; O* F# m
  可是,如果这个方子真的很有效果,那么只让方圆几十里的人受益就太可惜了。2 l% I" k( w% m
+ N2 ~+ X9 v8 B' U' ?/ h  m
  (顺便说一句,实际上,药物批号制度是一个可以让患者和知识产权人都受益的方式。在现在,可能搞一个成药没有个七八百万是批下不来的,所以很多秘方还都沉睡着呢。)! ~& X' }/ j, m6 `6 V6 y
  许叔微当然也没法儿思考出药物审批制度,他所能做的,就是用诚心来感化这些秘方的拥有者,直到他们的境界提高了,将秘方交给许叔微,然后许叔微再公布给天下人。) \! W  h9 k; M. i
  要感化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有时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有时可能要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只要你心中的信念在,最终,你一定会以一颗无私之心,感化对方的。) Y* {4 q( o# R( ^2 w  [
  比如,徽州有个医生叫张横,他以前曾经在推勘院工作,和这位张横一起天天值班的有个医生姓王,两个人在一起工作,时间长了,就非常的熟悉,成了好朋友,于是这位王医生就告诉张横了,说我有一个秘方,叫通经圆,治疗妇女月经不通,腹痛,腹中结块效果非常好,最后,就把这个方子口授给了张横(口传此方)。
/ [' ~+ y3 K0 Z& R' p3 ?  a" q  后来张横在临床中使用这个方子,效果果然非凡,于是这个张横就把它做为秘方使用,至于配方,谁都不告诉(甚秘之)。! B3 M5 c$ B! J
. {9 F' U& v) Q3 [
  后来许叔微在徽州工作的时候,就和这位张横医生交朋友,逐渐感化他(我分析,像许叔微这样的人想感化谁都会成功的,因为这位境界太高了,他做的那些无私的事情搁谁都会心软的),最后,张横老弟终于受不了,就把这个方子交给了许叔微。
7 o) t3 \9 @- v2 v6 X+ ~9 F  许叔微拿来方子后,一看方子组方还很合理,又在临床中使用了一下,效果非常好(以治妇人疾不可胜数),于是就秉持一颗为天下人的心,把这个方子给公布了,记载在他写的《普济本事方》的妇人诸疾中,现在大家可以在该书中看到这个方子。
6 [+ A- z" V/ }% v+ b! P) N  在《普济本事方》这本书中,许叔微整理了自己一生中疗效比较好的三百七十多个方子,其中有许多便是这种得自别人传授的秘方,其中故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2 B3 y. Z# O* b) J$ u( B9 l  c
  其实天下的所谓秘方,不过是一些独特的治疗思路,和一些独特的药物组合罢了,有好多秘方,一经点破,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可是在守方人的保护下,这种独特的治疗思路可能却一直被隐瞒下去,无法成为拯救世人的利器。
& }8 o/ s( H9 M. _+ {: x: e  如果不去刻意搜寻,那么这些方子最后很可能只是服务方圆几十里,或者被失传(中国这样的事情很多),但是,如果你怀着一颗济世活人的心,你就会觉得这些方子是值得挖掘的,因为有那么多的患者还在病痛中,许叔微正是有这种普救世人的境界,所以才去刻意寻找,然后用自己的诚意去感化对方,最后使这个方子被公布给世人。, _& @# J* a* D1 R# ]( R

- u% m" p3 }, m3 d  我想,一定曾经有人这样劝过许叔微:这些秘方得之不易,留给自己该多好啊,为什么要公布呢?
3 H; ]5 E) c8 L4 F6 p6 y. W( z4 N" k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许叔微一生所做过的事情,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的序中还是给予了回答,他说:“予既以救物为心,予而不求其报,则是方也,乌得不与众共之?”
5 p' x- L+ g- _0 r4 Q, x6 H% x" V  一代大医风范,跃然纸上。
; ?) y# K: r: K" i4 X: F7 `; O  慢慢的,许叔微步入了老年,那么,他在生命中最后的岁月里,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 X- t! D! k3 s# i0 x5 @  两件事:写书,看病。: G5 {. d# |! H8 Y

' }* z( A4 n4 H4 p* r' u  他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加以总结,写下了著作若干,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四部书,还有《仲景三十六脉法》、《治法八十一篇》、《翼伤寒论》、《辨类》等书,遗憾的是,这些书已经被我们后人全部给遗失了,再也看不到了,名医一世心血,化为乌有。8 r1 _/ m& P. W( B" `2 t7 F
  除了写书,他还在坚持为百姓免费看病,文献记载他,只要有人来通知他有患者,无论这个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无论是当官的还是百姓,无论是深夜还是刮风下雨,他都立刻披上衣服、戴上草帽,立刻前去救治(无问贵富贱贫,虽曛夜风雨,有以疾告,辄束缊笠屐往)。( N5 W3 V. l& u/ K) m9 I1 T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然在奋笔疾书,想记录下自己对《伤寒论》的更多心得。5 T) ], S% I$ [# P) D( [5 a1 A
  但是,精力明显的开始衰竭了。& E& @* z: V$ x$ b
  严冬来了,太湖的边上,也落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 i5 r/ b5 R; `" u0 R

4 Y$ M, A! O( l( l1 |5 x  Q  路上的行人已经非常少了,大家都躲进了温暖的屋子。8 e$ T- Q4 Z  [0 o
  那天,许叔微正在窗前伏案写字,忽然觉得头晕了一下,然后,眼睛开始花了。; l1 Y" F+ P; ~, x; U$ z" F$ @
  他慢慢地抬起头。
8 l+ U  M7 V( H5 Q. |  朦胧中,仿佛看到眼前出现了一条道路。
" c' S7 |7 I" M( N! s0 }* D1 L  在道路的远方,有一个人,在孤独地前行着,手里提着出诊用的灯笼。
4 a1 a" m- B* [/ u% q, g4 u8 ]1 C  M$ ]: I4 @
  许叔微突然流出了眼泪,他用嘶哑的声音向远方的身影喊到:“仲景先师,等等我!”
/ D3 q3 _$ c+ n  然后,将手向前笔直地伸去。
$ A  n. u, j" \( i/ C4 t* \  许叔微,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8 ]- ^2 b) o4 W
  许叔微,字知可。他出生在一个国破家亡的环境里,少年时期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但是,他把这种悲痛化为了拯救众生的志愿,他以一己之力,向命运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贫困的环境中努力研究医学,最终成为推广《伤寒论》的一代大师,他一生以救人为愿,不收老百姓任何费用,此种愿力,古今少见!" h  q2 w# k0 T/ h1 h
  我总觉得,许叔微在用他的一生来给我们上课,一堂关于医道的课,一堂关于做人的课,他并没有使用太多的语言,只是用自己一生的行为,来给我们演示着,用每一个医案、用每一个方药、用每一处心得体会,来给我们演示着。
5 q& e" W" o( R; ~! Q3 z( _7 W2 K4 \( i/ ]! E  |) W, e: g; p' b
  只是不知道,后人是否听见、看见?- X! b. k$ [& w# b( j7 W5 h
  将近一千年过去了,太湖的水还在生生不息地拍打着岸边,屋子后面的马山依旧是青葱翠绿。( K- _  W' b3 G# \. m7 h
  门楣上的匾额还静静地挂在那里。
0 f8 R  s6 W, K3 g& g* y  这几间瓦房,很古朴,似乎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很久了。- f* C8 Z" [$ r, J0 W2 c
  周围静悄悄的,房门上满是灰尘,显示世人早已经将这里遗忘了。) I5 D" e+ n" R( c
8 ^* h2 Y0 D+ ?- I/ E3 s' n
  让我们退出院落,慢慢地把大门关上吧。$ E1 ~8 i  `# |- m0 ]1 ~- }6 b
  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是的,许叔微早已不在了。
/ m; Y% |/ T0 H* }8 w, K3 I' J7 i% ?9 l  但是,他的医道却留了下来。
7 P5 A. \3 L# g  希望各位把它放到心里。) p6 X7 F: m- v  X; H
  珍藏起来。
0 y# ~) g( _( o5 g0 ~; q2 F( O" \% {2 ^4 V- w# n/ s" R
  永远不要遗失了。; I9 M, k0 L: }$ ^4 B
  健康小贴士:关于寒邪对女性健康的威胁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本来是想放在一代名医傅青主那里的,现在既然有网友提问,就先拿出来讨论吧。
3 ?0 `2 t$ T: n4 }# l4 v' h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在读博士的时候,曾经给北京同仁医院等几家医院的体检科设计中医体检的模式,正好有些朋友是一些公司的经理,就对我说,正好,你自己先实践一下吧,你来我们公司,先给我们公司的员工来个中医体检呗?$ c* `' r; m: D* \& Z
  于是我就去了这些公司给他们的员工一个一个地诊脉,望闻问切等。一上午检十几个人,还没耽误人家上班,因为中医很简单,就是医生去就可以了,不用大家耽误功夫去医院排队。1 m* k/ K, p' z. o$ {7 Y1 G
/ u  O, B' f5 C
  这些体检的结果是普济了中医知识,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没看过中医,这次对中医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到中医十分切实可用。
4 q: o% f! T" J; c4 N- C# J  这些体检在另外一个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女同志的身体普遍存在问题。
; h3 G4 Q8 H3 m" F( `  这个比例之大超出我的想像,以前自己真的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如此严重。
/ B' ~) M0 C2 I& ~+ a  为什么呢?为什么现代的女性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呢?: \6 K7 Q' w+ E" |3 v
  原因很多,我只谈一个寒邪的问题吧。9 i9 @7 S; |8 b+ U
5 p4 y9 N8 V, a; G+ f) ]7 _
  其实妇科疾病一直都是中医里面大家都感觉棘手的问题,古人就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话,在古代,妇科比较难治的地方是妇女有很多话不愿意向男医生讲,而大长今那样的医生又实在少,所以医生手中掌握的材料少,自然治疗起来也就困难得多。6 E3 K. {8 u. [
  在现代社会,虽然妇女有些问题可以向医生讲了,而且女医生也很多了,但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事情却远比古代多了起来。
9 c& `0 L' |2 l% a  首先是寒邪多了。2 R5 O- ?5 N2 @! P' z
  古代的寒邪多是在自然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天气突然暴冷,大家没有来得及多穿衣服等。, p! X) ]1 w4 b. T5 L
  在出现人类的漫长的时间里,情况基本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人类的身体基本上进化到了适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的程度,夏天热,冬天冷,人类的身体基本上是有适应能力的。+ E0 R( d9 y; F2 R  e7 t5 R4 m

2 k; p  ~; ]( X" ~  但是现代社会,也就是最近的几十年却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情况,首先是空调的出现,创造出了过去的几十万年里面都没有出现过的小气候格局,什么样的格局呢?就是前三十分钟在室外还是烈日炎炎呢,后三十分钟进入了办公室,就是冷得发抖的空调环境了。然后再出去出汗,再回来发抖。
; c, i( r- M* n# A" M4 _  人类进化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身体(我们从猿人开始算吧),最近几十年突然遇到了新的情况,挑战够大的。6 f6 g' _' }# R
  到了夏天,您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各个商场里面,公共汽车里面,地铁里面,办公室里面,空调都开得很足,每天夏天华东地区的电力都会紧张。3 z3 S- d4 c8 u# J, ^1 U3 |
  人们的身体就在这一冷一热的交替中来回地经受着考验。9 o  ]' l2 h6 D; a2 r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皮肤病的患者特别的多,我是深有感触,似乎就是最近这些年,皮肤病的患者在成倍地增长。这一方面和食物的污染有关,另一方面我认为和空调有关。: s& Y; A; {9 C, P; [9 F& y2 X
1 O# J8 I/ O3 v0 c
  比如您正在室外汗流浃背呢,一进办公室,立刻就是冰冻如冬,结果您那些正在要排出的汗都怎么办了呢?都郁结在皮肤里了,中医说这叫内热外寒,营卫不和,在一般情况下还真难以形成这样的疾病的状态,可是这个空调每天就为我们制造了这个模型,当然,这个模型是拿您做的。在科研术语里这叫做“造模”,一般是在小白鼠的身上造模,然后试验我们药物的疗效。
0 m% i, A$ q! o  这种情况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各种皮肤病,比如各种皮炎、荨麻疹等。
) O: V/ h* f0 b7 Q  这种非正常的冷还会引起消化系统的问题,中医说是脾胃出了问题,因为四肢受冷,很快就会把这个冷传到内脏,人身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是很快的,有许多人在夏天,吃什么东西不对就闹肚子,虽然有的是食物污染了,但很多不是,有的人吃了就没问题,可这位就肚子痛,闹肚子,这就是脾胃受寒了。
% A  H6 }  j% i( _. H  在东南亚行过医的大夫都说,非常奇怪,在那边大夏天的有许多我们冬天才有的病,需要用麻黄汤和附子理中丸的时候非常多,仔细一考察,原来那边夏天的空调开得非常足。
0 c+ I7 i! ~7 E  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女同志了,因为女同志在夏天穿得都比较少,有的人还把腰都露在外面,这样,寒气最容易伤害到她们的身体。
+ P* F, M! o0 m4 W! [# o( y& ?1 N' z2 L
  中医认为,妇女的身体最怕气血凝滞,因为妇女的胞宫等生理系统,都要依赖血液的温养,一旦遇到寒邪袭来,正气不足的人气血就会凝滞,这样对妇女来讲就会产生威胁,尤其是在生理期的时候,气血凝滞以后,淤积就会难以排出,这样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中医里面妇科的方子很多都是使用干姜、艾叶等温热的药的缘故。' S, E3 G) E; m4 N
  我在刚刚接触妇科的时候就很奇怪,这怎么和平时开药的方法不一样啊,这个患者没有什么寒的表象啊,为什么还要在方子里加上点儿温热的药呢?而且加上以后效果就好了,不加就不灵呢?最后总结出来了,原来妇女的胞宫是要温养的,即使有了邪热,也要在清热的同时注意保护不要凉着了,您拿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的那些妇科的方子一看就明白了,人家仲景同志开方子早就两边都照顾到了。3 w; S/ \- e+ ^( g; X
  顺便批评一下,现在很多女孩子追随韩流,大冷的天就穿丝袜,穿个靴子,我看到很多韩国女孩子的确也是这样,但是她们吃多少辣的东西您知道吗?她们吃的每碗大米饭一定要涂满了辣椒酱才吃,然后还喝姜汤,像我们的口香糖的那种小袋,里面是姜粉提取的速溶粉末,泡在水里喝,甜甜的,有些辣,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也推广。
& }9 Y2 Q8 z" m  G7 P) l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冷饮,现在这种温度的冷饮在古代也是不可想象的,很不能带着冰块的,咕咚一下喝到肚子里去,身上还出着汗呢,一团冷气直接进入脾胃了,我不说您都懂了,这样造出来的模型叫做“内寒外热”。3 z- Y1 X+ O  k2 J. l" L
  打个通俗的比方,这就好比是您把寒邪直接越过身体表面的防线,给空投到身体的内部去了。& ?! o) M8 b" X8 u1 v6 A' n
- n- j4 _* z" S& L# _9 c3 S
  这对妇女的身体影响也比较大,因为这会直接导致温养胞宫之气血受到损害,这种损害一天天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各种病证,冷、痛、凝、聚,不一而足。0 S: L- p/ q: ]# n
  所以,女同志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些人工的寒邪的侵袭,在空调特别冷的时候,要提醒同事把温度调到正常一点,同时自己多披上一件衣服,买点姜片糖,泡在开水里喝。
9 c) U# u4 Y7 n; J( V/ X  尽量不要喝冷饮,常温的就可以了,当然,能够喝到温水更好,这样可以保证寒邪不会从这个渠道直接伤害到身体。
* N! t3 l0 B: P  如果已经出现了病证,可以到中医院找个有经验的中医,开个小方子稍微调理一下就可以了,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一般的中医师都会调理得很好的。
7 r1 s2 h: X, n/ k5 W  喻嘉言# W' K6 ^; r$ E- n4 K
9 E" \9 L4 u7 n) B& v  ~
  满天乌云,压得很低。! O+ U* F% `  L) X
  紫禁城在昏暗的天空下显得阴森而又苍老。
5 t' a7 F( E8 v! g" _$ {' j1 M  在这种空旷、冷清的大背景下,一位中年人,背着行囊,黯然离开了京城,愈行愈远。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中年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喻嘉言。
% f/ x$ n) W1 y" z/ f  这一年是公元1633年。! z% C2 o. g! p; C" W& \9 @$ p) j
0 e/ l, G& V4 {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危机四伏,后金军队已经占领了辽东,正在蓄势待发,而内地刘宗敏、李自成已经揭竿而起,十一年后,就是这些人,将亲手结束这个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的明王朝。6 b0 Z% Z0 N5 ]. n+ f
  在此之前,喻嘉言已经在京城住了三年了,他是一介书生,在四十五岁的时候被擢为副榜贡生,进入了京城的国子监,在这三年里,面对破败不堪的政局,他曾经很愤青地写下了万言书上交,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但是显然这个举动太天真了,明朝ZF里的那些贪官污吏们那儿有心思看他写的这些玩意啊,在等待了很久之后毫无结果,喻嘉言终于失望了。
9 g( E8 x" S$ L9 \+ N/ j: d  在来到京城以前,觉得重整河山就是自己的责任,等着吧,我将力挽狂澜!这是读书人的共同特点,都四十几岁的人了,还怀着年轻时的梦想。; i: ]2 Q  c" {* h* U7 U4 [4 Q
  来到京城以后,才知道在这里雄心壮志不能当钱使,凭自己的这个地位,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份儿都没有。: I' O' }; o  k9 g8 o' Z
  再看看那些有说话的份的大官们,却都在忙着贪污受贿,政坛一团乌黑,就在喻嘉言来到京城的前一年,连为保护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袁崇焕,都被崇祯皇帝给拿刀给剁了,您说这里还有忠臣的立足的份儿吗?
6 {# ]- H0 C( |* v, z/ U. g, `1 Z  [  \
  于是喻嘉言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失望地离开了京城,离开了他曾经幻想着能够为救国出力的仕途。
' K  p% U4 n1 i! a2 [0 B( G0 n' F) d  从此,大明王朝少了一个想要报效国家的ZF人才,但是却意外地为老百姓增加了一位名医。: M/ l$ q& m6 z$ S+ m
  在喻嘉言回到老家江西以后的十年里,他治疗了大量的病患,其名医之声鹊起,就在大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寓意草》,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是喻嘉言的一位老朋友,胡卣臣老先生给出版的,这位老先生当过谏议官,一心为国,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两人还希望让医学昌明一些,使老百姓更加健康,为崇祯皇帝的中兴大业效力呢,可我估计这时候可怜的崇祯皇帝,已经开始琢磨若干种自杀方法哪种最好了。
% Y7 V* V+ S7 Z6 a$ [, t  但无论如何,在这本书中,喻嘉言展示了其高超的医术,令人叹为观止。( m2 O& {; B: x' z# B
  实际喻嘉言是一位非常难写的医家,历史上留下的有关记载本来就不多,可恰恰就是这些不多的资料,相互之间又充满了矛盾,我经常面对着这些信息陷入茫然之中,为了给大家剥出历史的真相,我必须反复地寻找这些资料背后的内容,但是工作极其艰巨。也就是说,从现有的资料看,喻嘉言的一生充满了谜团。
; ]' D6 c( X/ }  {+ K5 {' `  I* @0 p% I4 A' L5 g2 h. P  ]
  比如,喻嘉言一直在考科举,在四十五岁的时候才成为副榜贡生,在京城混了三年,也就是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回家行医了,从资料上来看,他从回家行医不久就是一个绝顶的高手了,那么,大家的脑子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谜团:这位兄弟别不是天生的吧?怎么横着蹦出来就是一个名医了?也没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医的?是怎么学医的?3 h+ }, W' E7 d
  恰恰在这个时候,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诡异的说法,说他“少遇异人授以秘方,兼擅黄白之术”,除此之外,我目前没有见到任何其它记载。也就是说,他小的时候碰到了一位神秘的高人,传授给他医术,而且还有内修的道家功夫。7 F! T5 a- Y  B7 Z2 g+ N
  这是一个武侠小说式的传奇故事,好比是一个小孩子,在街上走,碰到一个乞丐:“小朋友,我这里有书你要不要?”1 q/ B7 n# Q5 a5 O
  小朋友一看,是《如来神掌》,好哇!于是就买了,修炼之下终于成为绝顶高手,最后把蛤蟆功都给打败了。
7 J- n; Q/ W. z$ y. w  通常面对这种说法我都会嗤之以鼻的,因为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传说太多了,比如扁鹊遇到长桑君,中国人比较喜欢那种笨小孩遇到奇人传授,然后一朝成为高手的故事模式,因此操笔的文人们也愿意不遗余力地编写这样的传说。
& i+ c5 \5 C! {! I( w. z2 {) J" O) x( Y" A  t+ ]& Z/ U6 J
  但是对这个记载,我却相信事情大抵是这样的,因为在后来喻嘉言曾经提到过:先师在交给我医术的时候让我发誓,一定要用医术来普救众生,不可沽名钓誉。
% \9 g& _1 K) ~/ [" N0 }' _+ ]  这个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异人”的一些线索。可见,所谓的“异人”,就是一位隐居在民间的医生,但是显然这位医生很特别。* j& C! U+ S) y9 @5 i: N* o) [
  第一,他没有把自己的名字留下来,估计可能连喻嘉言都不知道这个人的真正姓名,否则以喻嘉言日后巨大的影响,彪炳一下老师的功绩是很容易的;
  A/ {& T6 q5 X  第二,这位老师医德高尚,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教育喻嘉言以救人为务,竟然用发誓的手段来告诉喻嘉言医德的重要性,这跟现在的学生一进医学院校的大门要先诵读《医学生誓言》有一比,只不过这位高人用了一种近乎恐吓的手段,他说如果学了医术而不去普救众生,那么老天会报复你的,会让你天打雷劈,还要断子绝孙(估计当时喻嘉言同学一定被吓哭了)。4 a* Y# S( I  m
  我们现在真的没有办法知道这位老师的背景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历史人物都被掩埋在时间的黄沙之下,永远的消失了,但是我们却可以确定,曾经有这么一位老师,指引喻嘉言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并且告诉他,普救众生是最重要的,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它。# m& s4 b4 Y! L/ D+ |9 ^  C
8 g- h* l: T9 K8 s( V
  让我们来感谢这位不知名的老师吧!
' n, I( d, {7 w6 e- W  但是,“异人授以秘方”,“秘方”?我们的好奇心又被激起来,这位高手到底授予喻嘉言什么“秘方”呢?多么神奇啊!这个秘方的线索还能找到吗?
! q, W/ N. C/ H; L3 L1 U* z  让我来给大家试试吧,下面是喻嘉言同学的整个成长轨迹:这位老师在教授喻嘉言医学的同时,喻嘉言同学随着年龄的长大,还要读举子业,走科举的道路,考上了贡生,然后到了京城,被晾在一旁三年,接着扛铺盖卷儿回到江西行医,行医十年后写下记录自己看病过程的《寓意草》。8 b4 n* T5 p# W& W, x
  这样大家看明白了吧,就是如果这位高人传授给了喻嘉言什么秘方,一定会在喻嘉言的诊病过程中出现的,也一定会在《寓意草》这本书里得到记载的,因为除此之外喻嘉言一直都在攻读圣贤书了,所以,让我们来到《寓意草》这本书中来寻找线索吧。4 {2 L4 O, o" ^, P9 r7 v
  在将《寓意草》全部读过以后,相信大家就明白了,书中记载了许多喻嘉言治病的医案,在每个医案后面的论述中,引用最多的就是《黄帝内经》的内容,还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至于用方,还用过宋朝钱乙医生的泻白散,在论述单腹胀治法的时候,还引用了一段我们熟悉的内容,喻嘉言说:在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中,许叔微说自己小时候“夜坐写文,左向偏几,是以饮食多坠左边……暑月止右边有汗,左边绝无……”最后他自己制作了苍术丸,给治好了,怎么样?熟悉吧,我们在许叔微的故事里面见到过,原来喻嘉言也读到这些内容了!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下真相大白了,哪有什么异人传授的“秘方”啊,原来都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如果非要说秘方,也就有几个人家许叔微给公布出来的所谓“秘方”,但是从宋朝到明朝,专利保护期早就过了(打许叔微那会儿就给公示了)。) s  m+ w3 V# k  g  R0 b
  所以这回搞清楚了,这些所谓的“异人传授秘方”说,都是些不懂医学的文人给编造的,大家都宁愿把这个事情搞得玄秘一些,但是搞得现在一些搞医史文献的人还在跟着说:喻嘉言少年遇到异人传授给他秘方,这就犯错误了,对待一个医家要严肃认真,不能往神秘了搞,像我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 k- Q' C9 X$ b( A# G9 D* J
  还有的医史工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不靠谱的说法,说喻嘉言是从北京回到江西以后,看到仕途无望,才愤而学医的,这显然就更玄了,因为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要从头学医,然后治病,授徒,最后还要写出一本水平很高的书,这不能说是不可能的,但实在是有些难度,况且喻嘉言自己在《寓意草》的序言里说得很清楚:“昌(他自己)于此道无他长,但自少至老,耳目所及之病……”这充分说明他从早年就开始研究医学了,并不是中年以后才开始的。
2 P& f! Q) M; @, h! p  好了,介绍够了喻嘉言同志的学习情况,该介绍他的工作经历了,让我们来看看喻嘉言到底是何方神圣,让后世交口称赞的吧。
0 I) d. U% n$ {  先给各位提个醒,我们这位喻嘉言同志诊病比较有性格,大家不要被他吓到了。9 J. {6 ]& I8 y* E4 c

* ^. {/ I4 q. l0 ]4 |  好了,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诊病的吧。% [7 u! s) E$ j1 w/ {& W3 ~
  这天,有位姓黄的同志,晚上过夫妻性生活的时候劳累了一些(犯房劳),然后马上又患了伤寒(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外感病),但是这位同志很有趣,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一个说法,说患了外感不用管它,到了六七天的时候自己就好了(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这么认为)。" s0 d" s/ N. t( Z' v, T) b3 \& {9 u
  结果是,过了十多天了,不但没好,反而忽然神昏了,浑身颤栗,手脚冷得像冰一样。( c' \. t+ }/ V1 q
  这下家里人才慌了,赶快请医生吧!: P. l4 M/ V) u6 e8 x, m
  先请来一位老医生,这位诊完了脉,说:“现在四肢厥逆,这是夹色伤寒啊(过去认为房劳后患的伤寒,通常认为会致命),现在需要赶快用大热之药回阳救逆!”
( k% h2 S$ `' k" y$ S# V6 x1 P: \! y6 s2 {& E- ?
  于是开了干姜、附子等温热之药。
( P' x0 M% ~( R, G  这个时候,不知道哪位,把我们的喻嘉言同志也给请来了。) _& U# G+ l5 }% `3 C3 {) X
  当喻嘉言诊完脉的时候,这温阳之药可就熬好了。
) A( P+ L5 l; v( e: b& @/ F  喻嘉言吓坏了,说:“且慢,这个药可不能喝啊,这药用错了!”
# i- h, f5 y0 i) C: V3 Z4 L. ]8 H  那位老医生当时就不高兴了,用错了?你懂个什么?
# P' b1 l  c; }4 L5 J  r1 \  w: E* x& m% {) `. ]3 b
  患者的家属也奇怪:为什么用错了?& H, m. }$ R' P9 [$ `$ e5 m
  喻嘉言:“这个时候不能补啊,要泻!”
3 B1 Q- H  Q- r" s; |! K  这下患者家属也不高兴了:这手脚都凉了,还要泻?您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8 X5 q- R2 w+ E% w3 U  尤其是黄同志的媳妇,更恼火:我老公需要补,难道我还不知道吗?!
. t) f1 m4 H1 m" o+ f# F  于是坚持要服药,药已经端到患者的嘴边。
9 B- F, }& N. {* L$ p- {& `) y- k# c3 g) n* {1 d, r/ F
  喻嘉言急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可是自己说话患者家属又不听,怎么办呢?. _2 s/ z$ r, }6 p# Z+ _$ |' i# ]
  情急之下,喻嘉言想出一个令人苦笑不得的办法。5 m$ N  O2 E6 F
  从此,历史上最可爱的医生诞生了。
3 S( D$ x9 Z  A  G0 j: j1 A  喻嘉言一把拉过那位老医生。0 J1 \" M8 |! B4 g& z
  老医生很不服:“干嘛?要动手?”9 [: t- ^! q  G& y! T5 e& {% [

/ w! g* c6 I7 t" c  喻嘉言:“动手干嘛,不动手,但是,这个药一旦进入患者的口中,患者会有或生或死的变化(出生入死),实在是关系重大。”( j5 O' j- |8 o' k  d$ D6 ^
  老医生:“那又怎么样?”
, n7 [1 T4 A" U, g" Z- Y  喻嘉言眼睛一瞪:“怎么样?这样,我和你各立一个生死状(吾与丈各立担承),如果谁用药错了,人要是死了,要根据生死状来承担责任(倘至用药差误,责有所归)!”0 q' x# O0 I, z1 }
  这下屋子里的人全傻了,没见过这样的医生,好家伙,平生头一回!于是全都看着这二位,连患者都睁大了眼睛。
0 Q. E+ K* D* y: b% }# \  老医生尴尬地说:“我,我治疗伤寒三十多年了,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生死状!(吾治伤寒三十余年,不知甚么承担)”. `; L. ?! m) T9 a
4 F7 c. n8 J( l
  喻嘉言笑了:“您别怕,立一个吧,反正患者死了您也一起死。”% \* T8 q5 ?# Y6 h7 `8 G7 I
  老医生腿都抖了:“我不立!”" z/ m& X, I2 M+ K( L
  喻嘉言:“立吧,您不是挺自信的吗?”
2 j1 t1 F/ Y: ]! d4 r  老医生已经开始准备跑路了:“说不立就不立!”: j( y" m" F# Q) _! X
  于是喻嘉言对患者家属说:“他不敢立这个生死状,那我敢立,拿纸笔来!”
0 A2 ^& P" _  j4 V) b3 p# Y- b* Q4 ?& i  J6 S
  患者家属知道遇见高人了,忙拦着:“别立了,我们听您的还不行吗?”
" J9 J7 N4 M1 |& J9 j% @; w( @  于是,喻嘉言就开了泻下的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伤寒论》中的方子,只有大黄、炙甘草、芒硝三味药,为和胃泻下之方),份量是五钱,煎成以后先喝了半碗,过了一会儿,又喝了半碗。7 c5 @7 p- r) W' T
  然后,就觉着这个患者的手脚开始暖和了,人的神智也开始清醒。
7 W# U& F2 m) ^  Z9 k  这位老医生一看,人家诊断得对啊,于是就告辞:“佩服,在下告辞。”
" x& ~& X* {! a$ e3 J4 l  喻嘉言一把拉住人家:“别走啊,学着点儿。”/ `$ W) \0 h6 v: W, z
  V7 c, d% ~& d% R+ O) G
  于是老医生又硬着头皮站在那儿看。
8 n* |4 B- w  a8 q9 v* M  把这副药都服用完以后,患者的情况突然有发生了变化,开始浑身壮热(这实际是邪气有外透之机)。
9 `5 e9 I1 ?+ P' ]0 m* \1 R2 T  大家又有些慌乱,都看着喻嘉言。
" |9 _4 p2 ]) N/ Z/ Y7 c$ b  喻嘉言却笑了:“没问题,这就是要好了。”
$ F2 ^7 \0 b1 A% z4 j3 ~" Q' K  于是又开了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证),结果是只服用了一副,患者的病就痊愈了。
& O4 Q8 s- D$ L, e0 P4 C: F) G8 G' u
  这个时期喻嘉言已经收了徒弟了,回到家里,徒弟忙疑惑地问他:“老师,这明明是个夹色伤寒嘛,手脚都冷了,为什么您用泻下药却能够好呢?”4 G6 B4 q0 ?/ _5 c/ J3 |  F4 H
  喻嘉言急了:“谁教你这世界上有个夹色伤寒的?我教过你吗?”( I! ]* {5 h4 a
  学生低头:“我自己看书看的(估计看的是非法小报)。”
1 I) U5 y$ z; F7 s  喻嘉言:“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夹色伤寒、阴证伤寒(那时候也管房劳后伤寒叫阴证伤寒,说治疗需要补阳),房劳以后患了伤寒,只不过比普通伤寒稍微重一点而且(其势不过比常较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是这些庸医用这个词吓唬人,然后用温热之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7 d- A( B& o4 O* n! |4 Y$ G. {
  下面,喻嘉言论述了近一千字,为了节省版面,我就不给大家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书店买本《寓意草》自己欣赏一下。0 f5 j2 Z0 i1 ~- t/ d

% l8 ~6 `! i) @7 e  最后,喻嘉言同志做了总结,他说:“所以中医诊断学很重要,当你看到患者都脸上发暗,舌苔焦黑了(面黧舌黑),身上干枯得像柴火似的(身如枯柴),此时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一团邪火在体内燃烧着呢,阴液都快没了,还补什么阳(则阴以先尽,何阳可回耶)?所以这个时候要出去邪热,保存人体的津液,这样机体自己才能恢复生机啊,机体恢复生机,它自己就会把病邪往外排了。”
4 r  I& g  ~9 i( l  N5 \& _! B  看来高手就是高手啊,不过,这才只是个开始,后面更加惊心动魄的治疗过程多着呢。
( T+ o, j3 i% r( V' B  p* v6 k4 @  那么,在这个医案里到底喻嘉言用了什么绝招,能够一眼识破疾病的真相,从而摆脱像那个老医生那样误诊的命运呢?7 F' c5 I+ z+ t& y' S* H
  告诉各位,人家喻嘉言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诊断手段,舌诊。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这诊脉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虽然古代历来重视号脉,但是实际上谁都承认,这个脉象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也就是说很有点模糊性,在这种情况下,古代中医因为诊脉耽误事儿的多去了,所以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这个切脉放在最后,一定要其它的三诊都进行了,最后用脉诊来验证一下。, A( g/ `1 p8 R/ B' X

3 P" O$ j  H( h7 t  相比之下,这舌诊可就清楚多了,舌头一伸,您能直接看到,所以特直观。" l1 r5 L+ ^  G; s2 }! p
  舌诊出现的比较晚,在元代才出现了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一位姓熬的医生写的,这位大侠到底是谁,现在已经不知道了,好多人都以为这是位蒙古大夫,实际上“熬”姓是汉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了。
! A$ l6 y# ~7 v( C: _4 R, J$ O  现在我们只知道这本书当年没怎么流传,得到书的人都捂着盖着自个儿在被窝儿里偷着学,后来这事儿被明朝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发现了,薛院长发现各位都看的什么书啊,开的方子这么灵验,拿来一看,好啊,原来你们是用舌诊来判断病情啊,这么好的技术你们怎么能够自个儿藏着呢?应该公布给天下啊,于是就把《敖氏伤寒金镜录》贴在自己的书后面给发表了,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情了,结果,这手绝活儿刚一推广,就被人家喻嘉言学来了,您没听他说吗?“面黧舌黑,身如枯柴”还用什么温阳啊,赶快泻火吧。因为这舌苔焦黑,是体内热盛的表现(现在有些吸烟的人除外),所以人家喻嘉言就没有犯错误。
4 v9 p) j* D) k/ c) q  M2 [  看来只有掌握最新的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啊!* [$ `4 [% K3 x" G' v4 ^0 M3 C2 M4 _
  所以现在各位去看中医,医生都是一边手搭在您的脉上,一边告诉您:“伸舌头,让我看一下。”
0 ?8 c' o8 s/ X2 S4 ]5 x, M* w: Z# |: Q. d4 ~9 u
  但是记住,去瞧中医前,千万别喝橘子水或者咖啡什么的,否则一伸舌头那颜色能把大夫吓着,回头判断错了您自己遭罪。
6 Z1 L2 t% ~) V( |4 ~/ p  各位一定看出来了,这位喻嘉言是一个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之人,为了患者,他能够置自己的利益于不顾,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大家无法想像的非常之举,这些行为甭说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会让大家晕菜的。: Q3 V* d1 p7 W# ?
  比如,又有一位叫刘泰来的兄弟病了,这位才三十二岁,长得白白胖胖的,很像个富裕的小资。
/ F! U' H/ @4 U9 l2 _# T2 d  他是怎么得的病呢?原来此人夏天在出大汗的时候,喜欢冲冷水澡,觉得特爽,还在风口那里睡觉,这样,体质就下降了,结果在秋天的时候被传染了疟疾,于是请了医生,医生到的确有两下子,在发作了三五次后,用药就把疟疾给止住了(用药截住),止住可是止住了,但这位患者又出现了新的症状,开始感觉胸腹胀得不得了(胀满日增),还没到半个月,再看这位,已经是肚子胀得老大,胸部也鼓鼓的,喘气特急,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小便全都没了。
1 g3 u+ X3 X% `( n. s, U  这可要了命了,您想想,这大小便被堵住了它能好受得了吗?这位刘泰来兄弟此刻那是饮食不入,坐也没法儿坐,站也没法儿站,仰面躺着都不行,只能趴着,这病可就到了危急的关头。2 |% U1 O8 o. V+ @5 B

, G7 H) \3 k: v- D5 n  怎么办啊?还是那句老话,请医生吧!
+ E) ^( S8 \6 E' q+ _5 h' Q3 `  于是就请了我们的喻嘉言同志去了。
& G5 m9 N; w+ i* [  喻嘉言到患者家一看,已经有一个医生在那里,人家正在诊病呢,而且这家人对那个医生特重视。
. E6 N: q3 Y( ]* Z4 `  那位医生是怎么判断的呢?他问:“大小便不通,服用过泻下的药了吗?”
/ P8 V+ m, _/ p. k  患者家属:“服用过了,没有效果。”
2 l( {. x- r' p  q0 U. P6 E) x" f9 v4 ^3 F& ^3 _. `/ g
  “噢,原来这样。”那位医生点点头,然后很肯定地判断:“那是药力不够,应该加大药量,现在一副药用大黄二两,一次服下!”1 M2 ?# |% t( I' E) L4 y6 g" C
  那位刘泰来兄弟正憋得难受呢,一听用大黄二两,高兴坏了:“大哥,快点儿熬药吧,我都快憋死了!”(可速煎之)
$ l) {4 d0 Q1 y* f  家人一听,就有那种腿快的,立刻拿了钱,跑出去抓药去了。
2 @+ G6 n) W  C; X  u& `$ ?! S  这边喻嘉言刚诊完脉,一听就晕了,心想现在的医生怎么都胆子这么大?这不胡来吗?看清病情了吗?就大黄二两?!
8 w0 G; G, ]$ F6 b+ \" @. l3 c  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可就说话了。  i$ d' x! f% M7 x( n% ?

: m- r# c: R; R2 l/ s/ S6 ~5 s  要说这位喻嘉言同志真是位猛人,我们实在是没办法。您说话嘴上搂着点儿火啊,别总是看见庸医就冲人家开炮,人家庸医也是人不是?庸医也要混饭吃啊!
4 h6 N1 D% X+ h6 C  我们这么想,喻嘉言同志却不管这个,只见他一把拉过那个医生:“来,我问你两个问题。”8 h& z* f! p4 k0 X- a
  医生还挺乐呢:“问什么啊,说吧,我能告诉的都告诉你。”2 H* U: x6 e& J+ ^! i  n5 v0 Z. P' D
  喻嘉言:“第一个,这个病叫什么名字?第二,你为什么这么有勇气,敢放开胆子杀人?”(此病何名,而敢放胆杀人)
$ B: I0 L/ s7 V* s  得,您瞧有这么说话的吗?要是我在边上我立刻装作不认识喻嘉言同志——免得挨板砖。: P+ ^  S- y8 A
5 r5 N, O5 h' M3 K2 w4 o* [
  此时那位医生也是气的嘴唇直哆嗦,话也说不利落了,硬着头皮说:“我怎么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我怎么不知道?这是伤寒肠结,用了泻下药不通,需要加大量,只有用大泻一法,什,什么叫放胆杀人(何谓放胆)?我,我要告你诽谤!我,我要告!”一边说,一边还跳,虽然没有喻嘉言个子高。- {' Y) g# s0 T$ h6 V
  喻嘉言针锋相对地回答:“伤寒?世界上有不发热的伤寒吗?”
( f3 w9 k0 l) Q& y1 @+ b  那个医生突然停止了跳动,张口结舌:“啊?”一下矮了半截。" o+ i$ I* ^0 W; C* i. Y; a/ D
  喻嘉言:“伤寒发热,会导致体内津液丧失,才会大便干燥,那才可以使用下法,这个病完全是腹中之气散乱不收,是太阴脾经之虚,才会胀成这样,一虚一实,正是相反,这个时候如果使用猛药大黄,把脾胃之气给伤了,如不胀死,也会腹破!”
, {5 S; V4 }9 [$ e0 D- h" R  然后,又瞪大眼睛对那个医生说了句能把人气得上吊的话:“你为什么不能留下人家一条性命,而必须要杀死人家才感到痛快呢?”(曷不留此一命,必欲杀之为快耶)- L6 q3 a0 ^. S6 X, S: g
# c1 r* N# M( U+ c# z- ~
  我实在是很佩服那位医生的定力,他居然没有被气得疯掉,要是换成我,早找板砖去了,好在人家是读书人,修养不错,还说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做为回应。  U' R# L7 E/ ~8 n; ]
  这句话是这样的“吾见不到,姑已之。”这话就不给大家翻译了,因为估计那位老兄脑袋已经气昏了,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 S8 S) M) x# T7 O; H
  然后,他发现自己脆弱的神经已经完全被摧毁了,于是一溜烟儿跑出了屋子,对正在趴在门缝、窗户缝偷看的诸位患者家属说:“这个人看的书多,嘴也溜,我说不过他,我走了!”(此人书多口溜,不能与争也)
9 V) c) w7 e1 @# \! ]  然后狼狈地跑掉了。
2 G; m) I( o0 }* h5 B7 D  喻嘉言微微一笑,一抬头,却突然发现患者的家属都怒目看着自己。2 p" W8 q# a( n% N

9 w. x$ _. }: c. w: c& W  这帮家属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啊,心想:反正我们请来的医生就这么被你给轰走了,真是可恼啊!
# B; d3 p9 F, |* s: b, F: d0 @5 c  有的家属就小声告诉别人:“医生虽然被赶走了,但是药不是去买了吗?我们照样给喝那个大黄,然后回头再把那个医生给请回来。”
5 x# @) w2 b# U& O  愚昧啊,还把庸医当成宝贝呢。
9 V+ q5 c8 h" T. y9 Y, U  说来也巧,正在这个时候,那个买药的人正好回来了,拎着包药,刚进院子。
! g- l9 Y  e" v0 G- J  在所有的人的注视下,我们的猛人喻嘉言同志又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瞠目结舌的举动。; d% g0 j; h, J; S& _
+ ^( I  ?0 X$ E6 C8 x
  只见他迅速地跑上去,一把抢过那个人手中的药,一下就给扔到旁边的水沟里去了(余从后追至,掷之沟中)。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到这里,我那脆弱的神经也终于受不了啦,有这种医生吗?有这么干的吗?我自己愿意找庸医,我吃错了药我愿意,这还有人权吗?, v  Q, N( S& L- F. Y2 O
  您去问一百个医生一百个医生都不会这么干的:你不找我看,好啊,你爱找谁找谁,反正吃错了药别来找我就成。这应该是大家普遍的态度。
3 ~. c6 z" a: @3 [, n  天底下只有一个人能够这么做,那就是喻嘉言。
* a, {' d& S/ L* w& V  因为在他的心里,什么都可以不顾,只有患者的生死,是一定要管的。) b2 {! i8 X' L/ c6 \8 {% P
2 _# s5 b. F1 }5 k9 m
  但是患者家属不这么想啊,有性急的都跳起来了,患者的二弟已经开始撸袖子了,多亏旁边有人拦住。% ?1 E9 T, j% ?8 B* [" [  W
  患者自己也傻了,于是就问:“他的这个药是不是合适,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你有什么办法来救我呢?”
2 Y0 t- g2 @" w& t5 Y4 P0 x  喻嘉言让别人准备了纸笔,本着做学术论文的精神,在上面写了数十条为什么这是脾虚的原因(面辨数十条),然后在后面开出了方子:理中汤。(理中汤,《伤寒论》中用来温运脾阳的主方)  U  S7 k8 z# R0 K$ {2 `+ v
  您瞧瞧,这容易吗,为了把患者从庸医的手里拉出来,竟然要费这么多的心思!
: k, M- `5 Y9 h) H; n/ K  患者看完了,也觉得很合理,但还是觉得不放心,就说:“看您写的到很清楚,不过这方子里人参、白术吃了不会更胀吗(古人有人参助胀之说,看来稍微懂点更糟糕)?不如这样吧,今天就先不服药了,等到明天看看动静再说?”
& @/ s' u; X  Z4 c+ k( i6 Y& h( D9 j4 V% K
  喻嘉言一听,这个气啊,好嘛,全都白讲了,嘴都讲干了。但还是按住心中火,对患者说:“您现在这个情况,还说明天(何待明日)?您肚子里的真气慢慢的散去,到今天晚上,子丑那两个时辰,阴阳交替的时候(古人认为子时阴气开始衰落,一阳始生),一定会大汗淋漓,然后眩晕,恐怕就会出事啊!(难为力矣)”3 }0 i( ^' X4 L% _7 j/ ^
  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这患者自己还想辄呢,他说:“要不这么办吧,我先准备好一副药,等到半夜的时候,真的出现了您说的那种症状,我立刻喝,来得及吗?”(侍半夜果有此症,即刻服下何如)3 R; m/ ~% E1 s5 d3 {$ U: l
  喻嘉言差点没背过气去,瞧这患者都狡猾到什么份儿上了?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说:“您既然把我开的药看作比老虎还可怕(既畏吾药如虎),那就只好这么办了。”
1 s9 {: x" @/ L! v% L) i( i  然后,喻嘉言又说:“我今天晚上就不走了,就在你的客厅里,给我一把椅子就行,我坐在这里等着,如果有什么危险,就喊我,我不会打扰你们的。”(坐待室中呼招,绝无动静)2 o( ^2 I' d9 M, b& w
  大家一瞧,那你就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把。
6 x7 C- V. A; ]. z6 `
! @5 \% S$ s4 Y# K$ z* q  晚上,夜色深了,大厅里一片黑暗。
: M$ ]* E. Z, v/ \' u  所有的人都散了,只有喻嘉言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
. I8 M' y3 w# C, d' b( h$ Z+ {  秋天的凉意袭来,没有人给他送件衣服披上。" v7 n5 J2 @+ f; q$ o/ K" k
  甚至连杯水都没有。8 y3 U) ^" T7 n
  临睡觉前路过的仆人对他投以轻视的目光。
' I/ t2 |, l; b$ A4 ?/ K4 @3 ~: _" J! ?: Y  S
  喻嘉言靠在墙边,疲惫地坐着。9 L. _: m$ n! W: m( a) ^8 F
  写到这里,我实在看不下去了。6 x1 G0 ?& N# e' t& P: y( u
  让我们上去劝劝他吧。0 W" P  U, Z' M
  喻嘉言,你渴了吗?喝口水吧。. V3 M" v: P2 a3 q7 R
  他摇头。
: ~; E  l/ p0 z+ f; Q" E/ P& c1 [( A9 m, X$ b
  饿了吗?我这里有食物。
0 k6 G( B$ t+ U5 J1 W% _  他摇头。: B( J# Q5 l3 `& n
  喻嘉言,你至于的吗?
+ E0 E4 W1 o/ S* D; ?  看你的性格,也是一条铮铮铁汉,你怎么沦落到这种地步?!
: C% P7 n# ?& K0 M6 j5 |7 c  你给人家看病,反而到像是你在求人家。
* `( @, O) k5 [8 K" _8 D; Q, T9 [- ]1 N
  你去救他的命,反而要遭受这种待遇!你至于吗?
% f. M, j  V7 j7 W  像这种愚昧的笨蛋,就让他去死吧,死了都活该!你干嘛如此委屈自己呢?!
( {7 L7 N1 ]/ T9 P! Q3 d* b) h, m; J  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 `: R8 _- W1 i  ?, q
  黑暗中,喻嘉言慢慢地抬起头,轻声地回答道:因为,他是一条生命啊。$ r! B9 a3 [! k% d) Q. x5 c
  我靠,各位,我没法儿再劝他了,因为泪水已经把我的视线给模糊了,没办法啊,实在没法劝这个人,他心中想的、惦记的,和别人心中想的不一样啊。
# g0 E, U$ @* v+ U8 ~, X2 X4 E. O; S! a
  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会有更多的人理解他?
6 s; U1 n+ Q( X8 x" C* Q  第二天,天亮了,患者的儿子从内室走了出来,告诉喻嘉言说:“昨天半夜,我父亲果然大汗眩晕,赶快把你开的药喝了,也没有大的效果,只是觉得困,就睡了一会儿,现在还是肚子胀。”8 S: o) V0 ^1 t9 a% g1 ]
  喻嘉言就随着他进入内室,给患者诊脉,患者看到喻嘉言,就说:“服药以后,病势并没有增加,反而好像减少了一些,那就再服用一剂吧。”5 n1 H' M: a6 g* Z2 J
  这次,喻嘉言没有管他,直接把两副药一起给煎了,还把人参给加到了三钱(也不多啊,现在有人一开就几十克的),这副药服完以后,紧接着就又给准备了一副,里面加上了点黄连,这副药服完以后,患者就能起来了,他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客厅,说:“真奇怪了,现在不那么胀了,看来不用大黄也可以啊(即不用大黄亦可耐),但是我连日没有吃东西,我觉得还是一定要用点大黄,稍微通一下大便,这样才能放心地吃下东西啊!”(必用大黄些些,略通大便,吾即放心进食矣), J8 l  N2 ^5 k, R9 M- {
  喻嘉言差点把脑袋撞到墙上:“就这么和你讨论(如此争辩),你居然还觉得这需要泻下啊?!告诉你,你尽管吃东西,明天我一副药一定会让你泻下来!(许以次日一剂立通大便)”
6 ^; t! h! i( ^& r4 N& B0 F1 R# s) C7 y3 N. v& D" |& I, V0 s
  患者一听,高兴了,于是就喝了些粥。
+ j+ B) k( @9 T) ~* g  患者的二弟也很高兴:一剂药就通?看来你也想用大黄了!
9 q' M9 i& C% c, M* K3 h# C7 t  第二天,患者的家属们又都来了,客厅里挤满假装关心,实则来看热闹的人。" g* ^5 D9 [( _; O1 _
  患者从里屋走出来,让喻嘉言开方。
; d% p' e, b6 h  T4 y0 `  喻嘉言说:“现在患者大小便都不通,膀胱胀得很大(看看古人对人体解剖的认识),结果膀胱挤压住了大肠的通路,所以再怎么使劲也出不来,现在各位看我用药通膀胱之气,不去直接通大便,却让大便泻下。”5 I& c8 M2 @4 V' ~8 m8 E: o

. A  T3 Z; T8 z1 H5 P, R3 P* X( _. I* ?  然后,开了一剂五苓散(五苓散,《伤寒论》中方子,用来治疗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药熬好了后,给患者喝下。# }) F' l* U  A7 W1 X# I
  这药才喝下(药才入喉),患者就开始大喊:“马桶在哪里?!”) d, @; m6 s2 g. {
  然后狂奔而去,据说泻了个痛快。- P8 d3 }6 e* l' p9 `  m* Q
  大厅里的人都傻了,半天,才把张开的嘴闭上,连声称赞:看来这个医生是真的好医生啊!, F  I, n' C6 K" ]
  各位发现了吧,这位喻嘉言同志的治疗水平那可真叫一个高啊,现在,问题又来了,大家同样都学的是《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为什么就只有人家学问高了,别人都怎么了?凭什么只看见人家在那里挥洒自如了?剩下的一不留神,就学成了庸医了?(或者间或客串一把庸医). ^0 ~7 I$ E  P: M& T* e

5 _  M+ r# M/ F( N* e0 ~' E  这里面一定是有原因的,现在,让我来把这个谜团解开吧。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曾经在哪里看到的,美国发生的,一个医学院毕业的新的医生刚到岗位实习,看到抢救与死亡,心灵被震撼了,自己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了,退了出来,一位老医生走出来,对他说了一段话,让我无法忘记,他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医生,一种是不用感情的,只要机械操作就可以了,把患者当作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物体来处理,按照规章操作,这样自己就不会痛苦,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另外一种医生是会动感情的,会觉得患者的痛苦就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努力去解决,这种医生会很痛苦的,两种医生都是好医生,现在需要你自己来选择你会做哪种医生。
$ ]/ m$ ~& B9 {6 G4 }4 d/ Y  我记得我当时就被他的话给震了,感情人家外国医生也思考这个问题啊。- H7 Z4 i; N0 J9 c% a/ N
  是的,医生的确就分这么两种,前者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我们需要大部分医生都来做这一种人,在这些人里面,会出现杰出的医生。4 f( j+ l$ _' F3 y1 I; j
  但是,这个世界上偏偏还有后一种医生,这种医生一生是在痛苦与欢乐的交替过程中渡过的,他们在治疗的时候,不是用技术,而是用心,他们会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整夜思考,他们会因为患者的痛苦而自己都痛苦不堪。9 v; P% a7 @$ t" S4 t# v

) B. E- H- i# R; s" R  这种医生里面,会出现伟大的医生。
* l0 _+ H# K7 [! ~* ]' [* O4 \  如果要把喻嘉言给分类的话,那么,无疑他是属于后面那种用心来治疗的医生。4 [, A& `; A8 ^- o1 j2 g; Z, K6 w$ }" E
  很多人感慨喻嘉言的治疗技术高超,但是没有人注意他这种高超的医术是怎么来的,让我们来看看吧。4 g) M, q! J6 j. Y5 O) p
  在《寓意草》这本书的序言里,喻嘉言自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对于医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只是从小到现在,凡是我治疗的疾病、我碰到的病患,我都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思考,甚至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和病人一样,感觉我的身体和病人的身体都化成了一体,我的心也似乎变成了患者的心,患者的那种孤独、无助,那种痛苦、呻吟,都仿佛来到了我的身上,如果患者的病很快地好了,哪怕我的脑袋和骨髓扔掉了都不觉得可惜;如果患者的病没有好,我一定会殚精竭虑的思考,甚至患者的病没好,我的身体却先憔悴了。”
* U- I6 X$ S, [" |. M' p! o% i6 ~  这段话的原文堪称经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拿来《寓意草》拜读一下,绝对震撼人心。
8 a2 A2 \6 l& H% _% N" l
9 C6 R6 U3 ~) d7 `; g9 m! o  他又说:“不知道的人,都说我是看书看来的这些学问,实际上这些治疗的方法都在人的心里,岂能从纸上得来呢?”(不知者,谓昌乃从纸上得之,夫活法在人,岂纸上所能与耶?)
* k1 x" ?6 Z0 \: h1 G: e# X  原来如此,这就是秘诀,这就是登上医学至高境界的秘诀啊!
/ f6 L! B' s) R5 O8 B( u/ l$ R) G( p  有了这种境界的医生,在给患者诊病的时候,会竭尽心思地思考,因而犯错误的机会也就很少。
* ]3 p, x$ b- Y, F1 D( z* T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我在给人看病的时候,会经常想起它。
' G" h+ {+ T2 v: |1 }) a( n9 E0 D  有一位先生叫黄咫旭,他的老婆病了。, F* I: C$ Y5 ^' ?. u5 ]* F

0 Y$ t4 w) u, j/ K7 r* o3 J. U  这种病很奇怪,叫膈气,什么症状呢?就是总是痰沫上涌,从胃里返出来,这位患者从患病开始二十来天了,简直是一点饭都吃不下去,大小便也不通了,乍一看上去,跟绝症关格差不多(关格,一种绝症,上边饮食无法进入,下边大小便无法排出,现代的食道癌、尿毒症等疾病可以参照)。. P/ V  n/ E. J; U$ `! N
  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太可怕了,这么下去会死人的啊,怎么办?' H/ x- n  U% {( G4 q3 a
  不知道谁给出了个馊主意,请一位大夫来给判断一下告别的日期(估计已经通知亲戚朋友做好准备了)。+ o  M/ \0 s* I1 r3 i  E$ v
  当地有一位姓施的医生,这位医生有一个绝活儿,那就是他只要一搭患者的脉,就知道这个病会不会死。
+ O. }- Y7 _% B7 Q& A' t& |8 \) b  过去有这么一路医生,号称善断生死,一诊脉,就能知道这个患者会不会死,哪天死,什么时辰死,手一搭脉:“这个患者,后天,冬至日,夜里子一过必死。”家属哀求,您给治治吧?回答:“不会。”您说气不气人?9 T6 @  t! f" t8 `& l7 q

5 `! {" s9 m- R+ O) T0 j" F& g  于是就把这位神算施医生给请来了,施医生也不含糊,一搭脉,就很肯定地说:“此人尺脉已绝,肾气全无,脉象已经没有根,告别的日子不远了。”(脉已离根,顷刻当坏)然后扬长而去。1 m* ]/ F& I9 q6 |* |
  好嘛,这还不如不说呢,这一下,家里更慌了,乱作一团(估计个别手快的已经开始研墨准备写挽联了)。
/ g! o" l8 ]) V, B' ^  怎么办?这才有人提出,去找喻嘉言吧,听说这个医生还可以。& r7 S* b, O: `9 ^5 w
  此时,喻嘉言在家里正在接待来访的朋友呢,他们坐在院子里,望着萧萧落叶,忧心忡忡地议论着时局。
+ Z& v, L! c) K) D7 C  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各地饥荒四起,老百姓是民不聊生,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在各地的战役中正在以十万计数地歼灭明军。
, d/ q  _7 j9 g9 K7 A* X3 G' P! \& R) i" [  B) l* c
  从立场上讲,喻嘉言似乎倾向与明朝统治者,但是,实际上他更悲叹的是老百姓的命运。& f; C0 v  H  k) K7 s- [
  我们看医书,总会以为医生是在和我们一样的太平的环境里诊病的,他们所面对的只是一个个患者,可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就在喻嘉言撰写《寓意草》的这些年里,中原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旱灾、蝗灾,庄稼颗粒无收,饥民甚至出现了父子相食的惨剧。$ i  u- C( f( B
  一阵冷风吹来,喻嘉言裹紧了衣服。, x- W6 \1 X: T2 _: o
  这时,来请喻嘉言的人到了,喻嘉言叹了口气,对朋友说:“天下的事我们管不了啊,可是眼前的人却要救!我去去就回。”2 D8 b" u6 ~4 c0 b
  到了患者家,诊脉后,喻嘉言倒是很奇怪:“你们怎么都那么悲伤呢?这个患者没到死的份儿上啊。”
. l$ h4 W- c5 x: J7 Y" g0 l
% f( T* H: z: G* i  @# H( H- ~  黄咫旭先生:“得了,您就别安慰我们了,快说还能拖延多久吧?”
/ k3 o( m; r6 [4 v+ E' o  喻嘉言:“什么拖延多久啊?这也就是个中焦气机壅塞,导致的上焦气机不降而已,各位看我治疗,一定会逐渐转好的。”; d8 N/ [+ k6 g4 b4 [, U% e
  于是开了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代赭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胃虚痰阻,虚气上逆之证),但是,在开方子的时候,喻嘉言想,这个患者的尺脉察不到,如果她此时怀孕了,那我也判断不出来啊,应该把这个情况考虑在内啊,万一她此时有孕在身,我用了代赭石这种重坠之药,那恐怕胎儿就要留不住了。
- n2 A# e( t4 S0 \  您看看人家喻嘉言用的心思吧,为什么人家成为了名医?人家绝对是用心去思考,照顾到了患者各个方面的情况,我每次看到这里由衷地生出钦佩之情,这就是大医的手眼啊!
/ L5 v3 _3 s6 ?  结果他就用赤石脂代替代赭石,用煨姜代替干姜,然后合上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妇人良方》中的方子,用来治疗脾胃气虚兼有痰饮之证),给患者喝下去了。
0 D& `. ~# ^7 ?& w' `# }% H% C9 Y* @4 F/ s; m; O
  这药还真没白喝,下去以后,呕就开始平息了。
' {# U3 I2 v: l$ ~2 ?2 P  可是药稍微一见效,患者家属的劣根性就开始出来了,这位黄咫旭的父亲,也就是患者的老公公,看见药方里有人参,就在旁边嘟囔:“这人参好贵啊,能治好吗?治不好就别治了。”(这位老公公心够狠的)
9 u* N. K$ n# |8 P3 O5 O; r$ X  喻嘉言听了,正色道:“您别害怕,一定能够治好,如果治不好,不但这人参钱我掏,我还愿意再赔您三十金,如果治好了,我分文不收可以了吧?”(治此不愈,愿以三十金为罚,如愈,一文不取)% t9 u  Y* V7 I$ n# X& L/ F& C9 j, A
  这位老公公算是碰到了钉子上了,话说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多说的啊?于是,喻嘉言得以全心投入地治疗,他亲自给患者熬药,三天后,患者的呕逆终于止住了,又过了三天,已经开始喝粥了。/ F7 b* y& J( g& T  c! D
  但是,从患病到现在,大便可是有几乎一个月没有通了。
" J- e, l& J- Y0 c3 ]6 o5 r( q; U+ E
  跟上面的医案一样,大家都为了通大便而着急(各位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大便啊)。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喻嘉言每次给患者诊脉,患者都特意嘱咐:“给我加点通大便的药吧。”
8 S- U+ d; i  [+ u3 M! ^2 ]; O  喻嘉言耐心地解释:“别着急,您的脾胃之气太虚了,等饮食积累得多了,自然会慢慢通的。”
9 h. J2 V' M$ d2 J( j; J$ q: O# X  患者和家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喻嘉言太不近人情了,他们哪里知道,喻嘉言是有顾忌的,因为此时如果用了当归、地黄等润肠通便的药,恐怕这些药性滞腻,会引起膈气的重新发作,如果用大黄等泻药,则如果患者有身孕的话,又会伤了胎儿。; \! H! I. L. e+ |
  在慎重的思考后,喻嘉言还是坚持让患者的大便自然通下。
3 i, e0 H: P! ~9 z- w& T4 r
3 h1 V& _4 O. ]  于是他不管别人怎么催促,都坚持不给患者服用泻下之药。7 O7 k# G1 M$ a& w3 r" Z
  又过了几天,结果正如喻嘉言所料,患者的大便自己就通下了。! d4 V9 h. A: _3 z
  再过了一个月,患者的肚子逐渐地大了起来,连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是怀孕了!
$ w- g9 Q, H( L5 [  f" F, ?  喻嘉言用缜密的思维,保护住了母子两人的平安,没有因为乱用药而伤害到胎儿。) L! J4 ?- J3 J2 H+ K# l
  医生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那些战场上横扫千军的大将军们威风,医生的职业素质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只有那些用心关注每一个细节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救人的、最优秀的医生。+ s6 r; l& g9 y; s
! z) g* o2 g1 r4 T; C0 G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并不是来自于他们天生的性格。* J6 f8 E% x) p1 n- g
  而是来自,他们对众生的爱。. g3 s2 K/ g& ^
  在这个时代里,老天爷给人世间带来了旱灾、蝗灾、水灾,让老百姓成千上万地死去。
( {* i+ g, K1 J4 V# o( ?  统治者在胡乱地统治着,让人民遭受涂炭。
; X( E; N# O, l" S! _  外族在蚕食着中原的土地,劫掠能够占领的土地。
" s9 C; }* d+ r5 g7 |* |
! o5 L3 x. T- Y/ M# |! G  起义军在和官军反复地激战,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刀剑下悲惨地死去。
7 G& ^/ Q% |0 `4 N; U$ {  只有喻嘉言这样的医生,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在一个生命一个生命地去抢救。
1 S0 ~+ n* [! F# f4 c# h! ], Q) I  可是历史,却总是偏爱记录那些杀戮后的成功者。
0 i* t+ E2 z, k& h+ E  而忽略了那些渺小的、默默的、却永不放弃地去救人的医生。
* {' \+ [9 t% M: d  喻嘉言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与庸医打交道的过程中,也经常觉得纳闷,怎么这些人总是出错啊?诊病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啊,您总是这样搁谁也受不了啊!) b% V" |$ L9 O: D. T
0 u+ ^* ]' n/ D5 j
  于是喻嘉言同志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开始仔细琢磨怎么帮这些人提高一下业务素质。
; P7 w) V, N7 x' z6 `+ I  最后终于琢磨出来了,得,别人没法儿管,先拿自己的弟子开始吧,于是召集弟子们,开会!4 @" s* ]# v5 |5 }: [7 p
  各位弟子纷纷到场。
+ E' c# A7 \( {" t) l  喻嘉言老师开始训话:“各位出师以后,看病谁都别怕麻烦,别再像以前那样靠拍脑门决定:‘就开这个药了!’然后就抬屁股走人。”
( H0 G  @& f7 s  大家都莫名其妙地:“那怎么办呢?”
9 M* r6 }- @+ X- [' v
! M. X8 U# i$ _( j  “怎么办?”喻嘉言老师在小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要先议病后用药!”
" P' X5 d  z# w! G6 ?4 ~# d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奇怪:“先议病?这可够新鲜的啊,什么意思呢?”
3 l; I5 P* i. v+ ~. t  喻嘉言老师面对着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睛,开始解释:“先议病,就是在诊完了脉以后,先别急着给人家开药,要先自己仔细思考,然后给人家把病讲清楚,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得的,您的体质是什么样的,现在问题在哪儿,如何治疗,用的什么法,使的什么药,会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要先给人家讲清楚,然后再给人家下方子开药,经过这样仔细的思考,就会保证大家少走弯路。”. r! ~7 k8 U1 d* I: R
  瞧人家喻嘉言想的,多仔细,现在大家评价,说喻嘉言的这种理念今天都不过时,不但不过时,还值得我们学习呢。
1 x- ?9 z: s( \  弟子们明白了,准备散会:“好的老师,我们遵照执行。”8 x! l1 H8 S) _% V
( p8 i, ~8 G7 ~6 V
  喻嘉言喊住大家:“别急,还有呢!”& l) U+ V5 i- R4 N$ ]9 I
  “还有什么?”1 O! m" Y. l( S2 h, \
  喻嘉言说了:“这么做还不够完备,还要写下一个议病式。”* i. u" o  V: [+ k' Z
  “天哪?什么叫议病式?”# z" U6 z8 G; N# g
  您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议病式,喻嘉言的这个议病式一提出,可不得了啦!有分教,从此,中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病历格式诞生了!
- F+ r9 e  m' i9 n% \! u8 J
8 }6 k1 N  C' Y4 s0 y6 X  喻嘉言说:“接诊一个患者,您要先写下接诊的年、月、日、地点,还要记录患者的年龄、体形(连胖瘦都要记录,还有个子的高矮)、肤色、皮肤的枯燥或者润泽、说话声音的清浊、说话声音的长短、情绪如何、什么时候发病的、服用药物的历史、以前服药的效果、病情白天重还是晚上重、身上寒热如何、饮食如何、大小便如何”等等,等等。1 t# i, N' g/ e
  顺便插上一句,这个病历的格式绝对在今天都不过时(当然,除了里面没有西医的内容),而且其中有些内容甚至比今天的更加完善,比如,关于患者说话声音状态的,一般情况下今天就不记录了,但是实际上这个闻诊(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鼻子的那个闻)在古代是非常重视的,现代研究认为说话的声音的确是诊断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澳门大学就研究出来一个声音诊断仪,录下声音后经过分析,居然和我们用其它方法诊断得到的结论几乎相同,这个仪器我参观过,当时令我感慨万千。
  w. V1 Y- c+ W! b! f& ]  “这回内容可真够多的了!”弟子们纷纷想。
, j* i1 `: x8 Y1 N2 L' }  喻嘉言老师用粉笔头打醒了一个有点走神的弟子,然后很耐心地告诉大家:“别急,还不够!”  k% g' V( u$ _" ~* D4 k: e) ~) D, g
  “啊?”) _( Q) k# C+ J  R$ g/ u: q# _

. e$ N0 H" o1 }2 m  “你为什么要写下接诊的年份啊,为的是你要了解患者患病那年的天干地支,所以要标注上该年的运气(别误会,不是我们说的好运气的运气,而是古人创造的一种天体运行导致的气候大格局变化的理论);为什么要写下月份啊?那是要记录春夏秋冬四季对患者发病的影响,这也要写下来;为什么要写下接诊的地点啊?那是要考虑到地理情况对患者的疾病的影响,要记录下来”等等,喻嘉言老师规定的那叫一个多啊,我就不给您细说了,以下省略若干行。) q* H3 s$ T' f5 u- I" K3 z
  弟子们心想:如此详细,这回总该可以了吧?“5 O6 X! p  S# q1 [0 j( m4 K
  喻嘉言老师脸一板:“告诉你们,这还不够!”
, N. H) w$ I8 _; G7 u8 A& o) I  \  弟子们都晕了:“我的天啊?还有什么?”
- ~4 Z( P5 h/ Q% p  喻嘉言规定道:“你们在开方子之前还要写下用的是什么方子,根据什么组方的,方子中的药都是什么性味的,要用来做什么,什么时候能够见效,什么时候能够痊愈,都要事先写下来”1 ]* Z+ A: a5 O0 p# _' k
5 [- k, F2 S  n+ o' |5 W
  最后,喻嘉言老师望着同学们惊愕的眼睛,做了训话:“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一定要按照这个来执行,否则就会耽误患者,你自己也会成为你们最痛恨的庸医!好了,散会!”
$ ]: S  O2 u& ?1 o* }  多亏当时ZF工作一团糟,否则如果真的按照喻嘉言的这个格式来要求医生了,那就坏了,可以想见,一半的医生该立马关门,回家赶快报名网络继续教育学院,重新学习去了,因为没点儿水平根本就写不出来那么多的分析。
' s7 Q- P: W% t: G4 n) m! L! X+ i  应该说,现在也可能做不到这些了,很多医生会说如果写这么多内容,那我们一天就甭看病了,光在那填表了,现在有的医生一上午要看几十个患者,平均十来分钟一个,根本就没有时间来问这些内容。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罗大伦0 _1 h2 \. X% O  H# D
  1 d- m5 I6 @2 g+ `$ o* M

5 l$ N- s! r3 I1 e: g9 E; n: W  但是,我们却不能不知道这些内容,如果有一天,中医的诊疗环境改善了,诊室外面有像国外的诊所那种专门接诊的人员了,那就可以让接诊人员先把这些内容填上了,留下最关键的内容,进去由医生自己填。
& |) S8 e0 X2 o3 G' _0 P  另外,比如服我的药什么时间见效,见到什么效果,这个现在医生一般都不说了,怕没达到效果人家跟你打官司,可是古代好的医生是一定要说的,人家手下有谱儿,甚至有的情况下把这个做为衡量一个医生水平的标准。3 P: H8 v( m& a. A. P1 V
- u; x( a% }- [  W6 K
  这些标准,虽然在当时无法全部推广,但是喻嘉言要求自己的学生们都要这么做,而且把这个规定写进了《寓意草》的开篇,做为规范。
6 e& ^( j* j/ ?$ G9 l" V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喻嘉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个性情中人,对待患者满腔热忱,对待技术不好的医生很不客气,也正是由于他这样,估计他当时也得罪了不少人。' }# g+ D9 {3 Q
  这个内容在文献里并没有记载,但是明摆着的,他那种不给人家留面子的行为方式,一定会让很多人怀恨在心的,这些人在患者背后不定都说什么呢!
' ]. m5 }  b. Z/ l  由于他此时还没有真正地悟道,结果是喻嘉言在这方面吃了很多的亏,在若干年以后,当他懂得了真正的医道的时候,他才将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家,此时,他不过是一个心怀慈悲、技术高超的医生而已。0 t9 ?0 E% W2 q+ k: n/ Y
  真正的大家,是不但自己境界高远,水平高超,还能让周围的人都受到感染,并能够把学问传播下去。- Y6 ]4 w+ N% B- [% S4 {+ o1 b

& D6 Q1 I. B8 G  此时的喻嘉言,由于自己性格等原因,不但不能感染别人,往往还会到处受阻。
; R2 {7 F- `9 n, k  比如,有这么一位刘筠枝老爷子,有点儿钱,但是有句话说叫男人有钱就学坏,搁古代也这样,这位老爷子都七十多岁了,还找女孩子,非常英勇地坚持性生活,用喻嘉言的话说是:“御女不辍”,这么长此以往,身体可就没那么健康了,夏天的一日,身体感觉不大舒服,就请了个医生,结果这个医生判断是伤暑,于是就开了一些清暑的药,有香薷、黄柏、石膏、知母、滑石、车前、木通,估计是量也没少开,结果药服下去以后,立刻就感到体力不支,倒在了床上。
% W. h, Y" d. }8 a  当第二天把喻嘉言请来的时候,喻嘉言一看,这位刘老爷子身上、脖子都僵硬了,舌头也硬了,嗓子也哑了,喻嘉言判断,已经属于病危状态了。! I+ \( d* H% H1 j
  喻嘉言说:“这个绝对是服错了药导致的,但是只隔了一天,还可以挽回,现在我开方子,马上服用,一定会能把他救回来!”
2 H% d1 v8 n. \5 ?  于是开了附子、干姜、人参、白术各五钱,甘草三钱,让他们去买,结果是这几个儿子反而犹豫不决,小声嘀咕:“这药能行吗?”, K' Z) K3 B- `0 @8 }7 O
7 B4 n: Q7 u' `7 {6 @6 c
  喻嘉言一看等你们几个决定了,这位刘老爷子就该西天报到去了,于是就自己去掏钱买的药,然后自己亲自给把药熬好。(余忙取药自煎)
/ [. I' l) q8 O' p  X- [6 u  每次看到这我都感慨,这帮人怎么就不知道自己身在福中呢?现在我们要是碰到一位这样的医生该多好!
+ r+ U  x0 T/ N# B* c! H# [7 C7 [  结果那几个笨蛋儿子还是犹豫不决,最后商量先喝这个药的四分之一,看看效果怎么样。(这个方子的四分之一,量已经非常小了)
% m; L$ M$ |8 V% u( q5 M8 B9 W  喻嘉言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可是还没等喻嘉言往里送药呢,前面那个医生又来了。4 q( D4 H" L/ d+ i
  我始终很奇怪那个医生到底是使了什么法术,让这家人这么相信他,他在进入内室以后,在里面耽搁了很久,就是反复阻拦不让服用喻嘉言这个药。
* }% t, [/ o/ m6 f4 g' Y1 J( q! k) G4 S# L
  喻嘉言这个时候就又控制不住自己了,进去当面痛斥了那个医生(余面辱其医),估计是发了很大的脾气,然后亲自监督,让患者服用那四分之一的汤药。  P% C1 |4 a2 X9 T/ T# M) x
  药服下去以后,没多久,这位刘老爷子就大呕一声,然后就醒了,而且还能说话了,只是声音发颤,喊了诸位笨蛋儿子的乳名,还说“适才见州官回”。7 e, i8 c' A9 i; G, g
  别人问:“认识这个医生是谁吗?”
! v+ o. Y2 K4 V* Q0 D  M- A  刘老爷子回答:“江西喻。”(可见他以前就认识喻嘉言)
5 T  ?8 M2 e$ h8 Q( {% r  说完,还知道抬手给喻嘉言做了个拱。(遂抬手一拱)
8 J' f) E: }; W. V5 T" }4 g) Y! {3 @2 O5 j- I4 e+ ~' @' C
  然后又说:“门缝有风来,塞塞。”
, z) m1 [) p! d+ k/ ^  喻嘉言一看机不可失,一会儿这帮人不定又怎么想了呢,于是赶快拿来了剩下的四分之三的药,想给老头喝下去。9 S1 h2 r& Q# v% B6 K& m/ K! x) I0 ?
  这个时候,刘老爷子的这帮亲戚就开始劝喻嘉言回去,还准备了轿子,让喻嘉言马上就回去休息吧。  ]0 j/ I$ i1 c& L! W
  喻嘉言说:“让我把药给他喝了吧!”
: u0 ~6 J- ?: e3 O2 }  大家说:“不急,您先回去,或者明天我们再去请您,成吗?”6 h# N! C4 H* [

0 V# K' m4 c# p! l  喻嘉言后来分析道:“其意中必惧吾之面折医辈耳。”也就是说怕喻嘉言再继续骂其他的医生。
: a0 ?8 r  N5 T1 R, H  结果喻嘉言没有办法,治好被人家给劝走了。
) \) G8 y6 A3 j  第二天当然没有人来请他。
8 w  |- [0 A/ y. L) j) a: K) d  又过了一天,听说刘老爷子在服用了别的医生的药后,嗓子又哑了,神智也昏聩了,然后当天就死了。
! ]1 Z8 P" u. p% Z! f& N7 U  喻嘉言在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悲愤不已,明明是可以救活的人,自己却偏偏失去了救人的机会,难道世上的人真的不知好歹吗?& m, r! M! I( t: J: x
: N: ?6 t0 F. U
  整个一个晚上,喻嘉言都在叹气中渡过。
遨海湾-心灵的港湾 www.aos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遨海湾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解决方案专享优惠-3折上云

QQ|手机版|小黑屋|遨海湾超级社区

GMT+8, 2025-2-23 05: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