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6 16: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下真相大白了,哪有什么异人传授的“秘方”啊,原来都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如果非要说秘方,也就有几个人家许叔微给公布出来的所谓“秘方”,但是从宋朝到明朝,专利保护期早就过了(打许叔微那会儿就给公示了)。
, S8 [) f+ R' K5 J! J 所以这回搞清楚了,这些所谓的“异人传授秘方”说,都是些不懂医学的文人给编造的,大家都宁愿把这个事情搞得玄秘一些,但是搞得现在一些搞医史文献的人还在跟着说:喻嘉言少年遇到异人传授给他秘方,这就犯错误了,对待一个医家要严肃认真,不能往神秘了搞,像我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
7 e1 a' C0 t, Y5 d6 u1 x+ i 还有的医史工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不靠谱的说法,说喻嘉言是从北京回到江西以后,看到仕途无望,才愤而学医的,这显然就更玄了,因为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要从头学医,然后治病,授徒,最后还要写出一本水平很高的书,这不能说是不可能的,但实在是有些难度,况且喻嘉言自己在《寓意草》的序言里说得很清楚:“昌(他自己)于此道无他长,但自少至老,耳目所及之病……”这充分说明他从早年就开始研究医学了,并不是中年以后才开始的。: r" W8 {$ d' t; @/ g+ y( R
好了,介绍够了喻嘉言同志的学习情况,该介绍他的工作经历了,让我们来看看喻嘉言到底是何方神圣,让后世交口称赞的吧。/ Q$ a1 F+ h& T* T
先给各位提个醒,我们这位喻嘉言同志诊病比较有性格,大家不要被他吓到了。
. A' A9 S5 }6 A- u) n/ b' v' \
) a! |. s j9 x! B& q" z 好了,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诊病的吧。& d. ~1 M2 A, r% h1 V8 J
这天,有位姓黄的同志,晚上过夫妻性生活的时候劳累了一些(犯房劳),然后马上又患了伤寒(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外感病),但是这位同志很有趣,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一个说法,说患了外感不用管它,到了六七天的时候自己就好了(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这么认为)。
% u/ ^6 Q8 s1 {: z" X 结果是,过了十多天了,不但没好,反而忽然神昏了,浑身颤栗,手脚冷得像冰一样。. z. Q" R, ~# h H
这下家里人才慌了,赶快请医生吧!
( d; J6 ~8 o H8 p 先请来一位老医生,这位诊完了脉,说:“现在四肢厥逆,这是夹色伤寒啊(过去认为房劳后患的伤寒,通常认为会致命),现在需要赶快用大热之药回阳救逆!”
# q E$ z: m# q& `, W( J3 _: l3 m+ ~ Y# w- V/ N
于是开了干姜、附子等温热之药。" ]1 _+ z" |& A4 o
这个时候,不知道哪位,把我们的喻嘉言同志也给请来了。0 U' N/ _% h% y0 H
当喻嘉言诊完脉的时候,这温阳之药可就熬好了。! k$ s9 ^7 T) q9 c/ }$ S8 u
喻嘉言吓坏了,说:“且慢,这个药可不能喝啊,这药用错了!”
' G( E0 V& a, t: N% o 那位老医生当时就不高兴了,用错了?你懂个什么?
- {' i) w# @2 J! w6 I4 U, I3 ^- I! v U) Z) m
患者的家属也奇怪:为什么用错了?
- A0 z) l3 k1 y. y2 s 喻嘉言:“这个时候不能补啊,要泻!”
- L) M& K' I2 \8 s! r% M 这下患者家属也不高兴了:这手脚都凉了,还要泻?您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l; n+ x; A. m9 I4 x: ]
尤其是黄同志的媳妇,更恼火:我老公需要补,难道我还不知道吗?!, l+ Y( t8 P( {! u' o4 z
于是坚持要服药,药已经端到患者的嘴边。7 ]6 q7 O% H0 d4 i
/ Q* S5 p. d) q. I
喻嘉言急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可是自己说话患者家属又不听,怎么办呢?
6 i' h) F: K8 `: S 情急之下,喻嘉言想出一个令人苦笑不得的办法。* e! q% _+ D8 y$ e
从此,历史上最可爱的医生诞生了。
- T" ~- M, K' N- {( f; M 喻嘉言一把拉过那位老医生。
/ h7 R; v) H$ l, R4 s2 b, k% F 老医生很不服:“干嘛?要动手?”" T3 G$ C. f* J3 @
9 X( f J; ?% Y7 K H
喻嘉言:“动手干嘛,不动手,但是,这个药一旦进入患者的口中,患者会有或生或死的变化(出生入死),实在是关系重大。”
6 c: n* a0 \( E# M7 m, T 老医生:“那又怎么样?”: Y% N7 P6 U* ?2 s
喻嘉言眼睛一瞪:“怎么样?这样,我和你各立一个生死状(吾与丈各立担承),如果谁用药错了,人要是死了,要根据生死状来承担责任(倘至用药差误,责有所归)!”
& e' W" { n0 ^3 S7 x, \+ P 这下屋子里的人全傻了,没见过这样的医生,好家伙,平生头一回!于是全都看着这二位,连患者都睁大了眼睛。 w" r0 q, g' R- O
老医生尴尬地说:“我,我治疗伤寒三十多年了,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生死状!(吾治伤寒三十余年,不知甚么承担)”
9 ^! Y. d6 W( C: A+ Q6 a5 @1 g1 G+ S
( e; N: C0 R& w' B 喻嘉言笑了:“您别怕,立一个吧,反正患者死了您也一起死。”3 |/ W4 A$ a" O6 G6 p+ `& @5 S/ C
老医生腿都抖了:“我不立!”
/ ^8 v& Y: ~; c0 W( i4 y 喻嘉言:“立吧,您不是挺自信的吗?”/ E7 E8 k) f3 w6 D: y* U! I
老医生已经开始准备跑路了:“说不立就不立!”
! T) a2 K- ^/ W; u: h) d' ^8 z* G 于是喻嘉言对患者家属说:“他不敢立这个生死状,那我敢立,拿纸笔来!”
" q: i0 X4 [( d( w0 L! |( @
1 C. S/ R1 k! X* s, {! l 患者家属知道遇见高人了,忙拦着:“别立了,我们听您的还不行吗?”, |5 Z% l7 Q4 R7 ^
于是,喻嘉言就开了泻下的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伤寒论》中的方子,只有大黄、炙甘草、芒硝三味药,为和胃泻下之方),份量是五钱,煎成以后先喝了半碗,过了一会儿,又喝了半碗。& X" w3 Z* I& w$ R9 w1 `2 d
然后,就觉着这个患者的手脚开始暖和了,人的神智也开始清醒。( `* p; J# e. Y$ \, Q3 P
这位老医生一看,人家诊断得对啊,于是就告辞:“佩服,在下告辞。”
# {, o& U4 u& X3 R 喻嘉言一把拉住人家:“别走啊,学着点儿。”$ q/ g1 A0 n) t
, T9 K1 q% |7 m3 B) L, }7 q& L. h8 B 于是老医生又硬着头皮站在那儿看。8 P N# a- T4 A* Z: S" F0 ?
把这副药都服用完以后,患者的情况突然有发生了变化,开始浑身壮热(这实际是邪气有外透之机)。( G: i) U; M$ C4 X
大家又有些慌乱,都看着喻嘉言。
0 |0 k# Y' D1 ^ 喻嘉言却笑了:“没问题,这就是要好了。”
9 P1 X& N6 b6 j 于是又开了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证),结果是只服用了一副,患者的病就痊愈了。
( @: c. H4 Z( G, w/ m( z: }, M
8 B% M- } X$ h/ X5 \# l& r 这个时期喻嘉言已经收了徒弟了,回到家里,徒弟忙疑惑地问他:“老师,这明明是个夹色伤寒嘛,手脚都冷了,为什么您用泻下药却能够好呢?”
5 b+ F' o8 l6 u* @. m& K 喻嘉言急了:“谁教你这世界上有个夹色伤寒的?我教过你吗?”3 j* I# C3 |5 T
学生低头:“我自己看书看的(估计看的是非法小报)。”
, J# `" T, ]: i8 Q* W 喻嘉言:“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夹色伤寒、阴证伤寒(那时候也管房劳后伤寒叫阴证伤寒,说治疗需要补阳),房劳以后患了伤寒,只不过比普通伤寒稍微重一点而且(其势不过比常较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是这些庸医用这个词吓唬人,然后用温热之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Y: _/ X) H& B' b
下面,喻嘉言论述了近一千字,为了节省版面,我就不给大家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书店买本《寓意草》自己欣赏一下。' G( z" S \8 O& r
8 E, ~& `" Z3 P$ S
最后,喻嘉言同志做了总结,他说:“所以中医诊断学很重要,当你看到患者都脸上发暗,舌苔焦黑了(面黧舌黑),身上干枯得像柴火似的(身如枯柴),此时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一团邪火在体内燃烧着呢,阴液都快没了,还补什么阳(则阴以先尽,何阳可回耶)?所以这个时候要出去邪热,保存人体的津液,这样机体自己才能恢复生机啊,机体恢复生机,它自己就会把病邪往外排了。”& T8 I+ |1 c: w' C
看来高手就是高手啊,不过,这才只是个开始,后面更加惊心动魄的治疗过程多着呢。
* n% X; P2 `2 v D 那么,在这个医案里到底喻嘉言用了什么绝招,能够一眼识破疾病的真相,从而摆脱像那个老医生那样误诊的命运呢?
9 ~; W! q& h4 Y5 O r9 \2 q9 k/ Q/ ] 告诉各位,人家喻嘉言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诊断手段,舌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