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6 23: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入三立书院前,傅青主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必须介绍。
^- @( \7 t: Q% l( d 在二十岁考取了廪生之后,生活向傅青主展开了笑脸,似乎人生的顺境来临了,他在一片赞扬声中继续攻读学问。
8 X ?* E2 Q: ^3 ]" p3 c 他的学习兴趣广泛,不仅仅局限在举子业中,似乎经、史等一切学问都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以他的那种学习能力,基本上是横扫一切学问。
; J7 `, b8 _* w, S9 J 而且,他从七八岁开始练习书法,此时已经是略有心得了。
p* ~4 Q- z) y; D" K6 q8 U0 I 在这种愉快、舒畅的生活色调中,又有一件好事向他走来。
2 C+ ?% K/ A, G 家人开始为他准备婚事了。
4 C, T2 o$ s, a3 R 那是个春天,二十二岁的傅青主刚刚回到家里,父亲就把他叫到了书房,问他:“老家忻州的张御史你还有印象吗?”
% i8 [, e4 [: c 傅青主很奇怪,为什么提起这个人呢?就回答:“有印象啊,做御史二十年,为官清廉耿直,是一位很值得敬佩的前辈啊。”
2 }2 n( X- @( W2 k2 }" ~ 父亲:“那他的女儿张静君你还记得吗?”) Y" C8 g/ w2 f
傅青主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的形象,不知道她现在长成什么样了?( G, i+ R; L& ]# }6 a) U
父亲:“听说这个姑娘现在出落的贤惠大方,如果你没有意见,我们就托人去张家提亲了。”+ ]7 A& S7 M# _; j \
傅青主没有回答,他的心在咚咚地跳着,我要娶亲了吗?* A+ T8 ? Q! M% o4 a* G. H
傅青主结婚了!
) q( A# J& Y& u% C: \ U/ D6 @ 彼时山花正放,绿草青青。 U' d, T' s5 a% e2 t+ p) o# E" }' O' ~
傅青主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张家娶亲,沿路百姓驻足观看,热闹非凡。% J! u: Q ~! Q2 \8 Z
鞭炮齐鸣中,傅青主搀着新娘子上轿,新娘子红色的盖头在阳光下艳丽异常。7 [5 Q4 E' N! T0 A
晚上,傅青主轻轻地把新娘子的盖头揭开,新娘子低首含笑,脸色绯红。" n: ]6 u K7 j8 |4 n; h
刹那间,傅青主愣在了那里,烛光下,新婚妻子美丽不可方物。9 k' Z( z# B4 W( y N
他的心中一时间有曲乐轻弹。4 k; G' r. t0 ^: Q: X% |8 l; J) N6 D
第二年,张静君为傅青主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傅眉,傅青主一生中唯一的儿子和得力助手。
) F2 X5 S* f. `$ k* E" _ 妻子出身书香门第,两人诗书相伴,琴瑟相和,无比恩爱。
! p. q2 S6 k3 f: n: g# o- ^! L, { 让我们来看看傅青主这段时光的关键词吧:考场得意、新婚燕尔、喜得贵子。如果此时给傅青主画一幅画像的话,那么微笑,应该是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了。
0 ?, T0 I$ ]5 p, Q5 T 记住此时的傅青主吧,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在学问的海洋里畅游,有温柔贤惠的妻子,有可爱的儿子,父母都在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9 G' z( M/ z E: W; B R 在以后,这样的时光将只会出现在他的梦境和回忆里,命运之神从此将向他展示出狰狞的一面。3 P% O1 Q" l, @. u% O1 Z
五年以后,傅青主的妻子张静君病了。$ H- l9 ]6 V3 P/ s1 f$ g
关于张静君所患的疾病,我在文献中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似乎张静君这个人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我们只知道她是个佛教信徒,非常虔诚,曾经用手绣佛经。
" ^/ S5 Y: q$ `) Z3 |! X! p 而且我们知道她在傅青主的家里非常的劳累,因为傅青主沉溺于学问,家里的事情,伺奉公婆、带孩子、操持家务都是她的事情。+ E2 \/ \* `! d: W
此时的傅青主还不懂什么医术,因此只好去请医生,在经过了医生的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张静君在当年就去世了,那一年,傅青主才二十七岁。
$ x; C7 F5 i3 I/ C, B1 { 太悲惨了!转眼之间,自己的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就消失了,只剩下了四岁的儿子傅眉。- q9 {8 Q) Y( U# a: E# _1 e6 D! x `
妻子的去世在傅青主的心里到底留下了怎样的创伤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出现了四个结果。2 j$ {7 Y9 j/ ^; W; U0 H2 _
第一:傅青主从此终生未娶,很多人都劝他再娶个老婆,包括在他后来名动天下以后,有人说,如果你想把妻子这个名分留给张静君,那你还可以再娶个妾嘛,对此他一概加以拒绝,他只是一个人,从二十七岁开始,带着儿子傅眉渡过了一生。
- Z: l0 e% u. `, K( s% O% Z 很多人说爱你一生,其实他根本做不到。
! h* Y2 t; N& B4 D! k. Z 但是傅青主说爱他妻子一生,却真正地做到了。0 s3 K! l6 X, i7 x5 b. N
如此痴情,天下又有几人?
q: ^7 j7 j/ U/ k, J7 y 在他这一生中,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人,这个人的位置,其他的女人永远不能够替代。0 v. [' ~# ?2 J, F4 {) h" { l" I
第二:他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那段日子,只是在有一次逃难中翻出了妻子曾经绣的一幅佛经,才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怀念妻子的诗:《见内子静君所绣大士经》。对于那段美好的时光,他似乎深深地给埋在了心底,自己平时一点都不敢触及。; K! {2 C0 v6 I0 ^. |5 [
但是那首诗,在那些简单的字句里,透露出了怎样的一种深情啊!% {3 g k1 i: d, x
第三:本来他一直说自己和佛教有缘,自己还抄写过佛经,结交过许多佛教界朋友,但是在明朝灭亡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出家当道士,而非出家为僧。他怀念妻子时还曾悲愤地写下了“佛恩亦何在?在尔早死也!”这样责问苍天的句子,可见妻子的去世给他的打击有多大,这种打击大到了令他怀疑自己的信仰的地步。
- D" s: O6 `; y/ h' m+ W. d2 @ 第四:从此他开始研究医学,并刻意于妇科,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傅青主女科》,开创妇科论治一代风气,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怎么那么大一个学问家无端的搞起了妇科?
: S1 Z6 Q* X4 V# H, h% @ 难道你还不知道吗?难道就没有想到吗?这是出于他对逝去的妻子深深的爱,出于对自己无法挽救妻子生命的无比的内疚!$ L0 q( \+ \, O- j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这种内疚激发出了他对天下处于病患中的妇女的慈悲之心,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苦读医学,最终成为一代医学大家。
- Q$ d4 Z. a/ e' |7 L3 d 总之,这次失去妻子的痛苦让傅青主改变了许多,虽然这种痛苦被傅青主隐藏在了内心的身处,而且后来又被国家灭亡的痛苦所遮盖,但是,这的确是研究傅青主一生的一个重要线索,现在我把它揭示出来,希望各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位学问大家的内心世界。 C& Z9 b- ~+ Z
虽然妻子去世了,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书还是要读的。
" S! k! {. d7 B7 h; t+ l 在傅青主三十一岁的时候(1636年),他进入了三立书院。 z- {! @' @/ }+ a
这个三立书院是怎么回事儿呢?这要从一个叫袁继咸的人谈起,这位袁继咸同志是复社成员,在明末是有名的敢于直言的人,曾在朝廷官至兵部侍郎,因为做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了当朝权贵,因此被贬到了山西做山西提学。当然,得罪了权贵那绝对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这帮人把袁继咸调到山西是另有用意的,他们早就安排好了后手,我们后面再说。% r( E! K* K$ d& Z: L8 V( A4 u% }# L
话说这位袁继咸同志到了山西主管教育,他立刻着手恢复了山西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三立书院,过去的书院就跟现在的大学似的,请各路学者来讲课,招收的都是年轻的优秀的学子。傅青主就和其他来自山西的三百名精英人才进入了三立书院学习。
" C8 W+ S+ \" Z' X 可以想见当时开学的盛况,一定是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大喇叭里广播着书院历史的介绍,新生接待处充满了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傅青主和新同学意气风发地走进校园,在开学典礼上被告知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精英中的精英,山西的未来就靠你们了!1 e+ T6 v. y h( t0 Q% ]- o V
要是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估计当时就该跑掉一半的人了。6 k4 m W) I! b7 L! _
但是当时气氛那是相当的热烈的,袁继咸同志亲自主抓书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没有告诉大家死读书本,而是教育大家文章和气节的重要性,傅青主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 d/ R. s5 h3 _# h1 R2 r1 C 现在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我们走向社会以后,其实身边最牢固的一个关系网经常是由以前的同学组成的,有的人甚至去读MBA课程就是为了结交一些朋友,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同学时朝夕相处产生的友谊是异常坚固的。7 a8 |7 O( b! y F5 T* ]( r+ {
傅青主也不例外,在三立书院里,他遇到了从山西各地来的年轻学子,他们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谈学问,谈道义,谈气节,他们经常会被理想激动得热泪盈眶,会被胸中澎湃的激情激动得难以入睡,他们会一起在黎明登高远眺,会在群峰之巅指点江山。, H* [5 B5 N6 w% ~- D- f
这里面,很多人的友谊伴随了傅青主的一生,其中的名字有孙颖韩、曹良直、王如金、白孕彩等(白孕彩这个兄弟比较有趣,明亡以后他还偷着收留了一个明朝皇室的遗孤,结果发现这个孩子越长越傻,越长越呆,最后他曾据此向傅青主报告:由这个孩子看出,原来明朝的气数真的是已尽啊)。
- y; E" `) s& n& c 由于傅青主思维活跃,才华出众,很快就成为了学生中的骨干。6 \" }" t2 T" b7 [
此时的天下,正是风雨欲来,就在傅青主进入三立书院的同一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而关内李自成也正从牺牲的高迎祥手中接过闯王的旗号,各路毁灭明朝的力量已经蓄势待动,而当时的另一位医家喻嘉言也已经对明朝ZF表示失望,从北京返回家乡行医三年了。
1 V& Q# {, {; u5 s 三立书院的学子们也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将不是拯救国家的召唤,而是来自宫内权臣的迫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