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6 2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中医对外感病的治疗分为两大派,一个是伤寒派,他们认为仲景论述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病的统称,伤寒方可以治疗一切外感病;另一派就是温病学派,他们认为仲景只是讲了寒邪侵袭人体的情况,世界上还有一种寒邪之外的温热之邪,这种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后,治疗方法与伤寒是不一样的,这一学派到了清朝逐渐发展成熟了,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治疗外感病的各个领域,这个温病学派的出现,是中医学说进步的表现。
7 ~' X$ w& Z5 H% Q 那些说中医从来都没有进步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医理论在历代医家的艰苦努力下,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着,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Y7 A5 O0 b- V0 T$ ~: [
那么温病理论是怎么出现的呢?这里面就有我们喻嘉言教授的一份功劳,喻教授提出温疫之邪由口鼻而入(一开始温病是和瘟疫在理论上联系在一起的),直入中道,流布三焦,对于上、中、下三焦要分别施治,这是温病三焦辨证的开始,后世在吴鞠通的完善下,就形成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理论;喻嘉言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深浅程度的问题,他认为病邪侵入人体是按照由浅入深的步骤进行的,是有一个次序的问题的,这个观点后来在叶天士那里就形成了卫气营血理论。5 A# ?5 E) q3 n* `9 {, [
看到了吧,为什么我写中医故事要写人家喻嘉言一笔啊,没办法,躲不过去啊,人家确实有贡献啊!在这么多个领域开了中医的先河,这岂是一般人所能为之!
7 H$ w l s% r- d* y) x 当然,除了办学之外,看病还是需要的,而且喻嘉言此刻已经是名满天下了,找他看病的人绝不会少,因此在诊病和办学传授学问这双重压力下,喻嘉言的工作强度应该是非常大的。, B/ y% a" R9 O" r- b2 Z8 C
但是在这种忙碌中,喻嘉言还要抽出时间来炼丹。4 p# G0 J3 J# y8 }' `5 _" G( U7 `
炼丹?那不是求长生不老的那帮人干的事儿吗?难道大医家喻嘉言也信这个?
: f6 G# b0 C4 z) W. d' W 喻嘉言当然不信,他炼丹自有他的目的。
* r1 L! f6 l j9 m$ R% y: A3 h 我们前面说过,喻嘉言小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高人,教给他医术,同时还有黄白之术,什么是黄白之术呢?就是炼丹,但不是炼长生不老的仙丹,而是炼一种奇怪的东西,黄是指黄金,白是指白银。5 a3 ~+ l5 x" P1 c1 Y {
要说这炼丹真是一项奇怪的运动,原来的目的是长生不老,随着配方的越来越复杂,长生不老的目的没有达到,却产生了一些古怪的东西,比如轰地一声产生了火药;随便在豆浆里一点,又产生了奇怪的化学反应,出现了豆腐;最厉害的,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炼出了跟黄金相似的东西,这东西怎么看上去都和黄金一模一样(不知道是何种合金),还有和银子一样的东西(也可能就是直接从银矿里提取出白银来),古代文献记载说西汉后期,黄金的数量剧增,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后世怀疑都是炼出来的。
2 t& s5 m- X a9 a3 f5 |# f 喻嘉言会的黄白之术就是炼这种东西。1 A3 e& y: |8 w9 T
那喻嘉言炼这种东西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他也想发财?
$ b( ?5 b2 h0 C, q' }$ `! r 原来,喻嘉言是为了贫困的百姓,传说喻嘉言也不经常炼,炼的时候都让别人躲开,自己操作,而且每次只炼十金,或二十金。
% } I% F: P. x, I J, c 炼好了以后干什么呢?他就把这些银子放在旁边,等诊病的时候,如果看到有很贫困的老百姓,他就偷偷地放在装药的包里一些,“或三星,或四五星”,然后告诉患者:“归家须自检点,乃可煮也”。: ~1 B( F/ b; j& n5 ~& l: E1 _
老百姓回家以后,一打开药包,看到闪亮的银子,喜出望外。
: u% D( l7 K, t9 d% C* f. O' b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喻嘉言知道,贫穷的老百姓没有钱,没钱就会耽误看病,这样小病成大病,大病最后变得无法医治。所以,他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其用心良苦啊。$ ? {; y, @! y, B3 K/ f6 K
诊病的同时他还要写书,因为他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学问传下去。% L; x1 e. {9 U9 z6 i
在写完了《尚论篇》和《尚论后篇》以后,他又集中精力写了一本大部头著作《医门法律》,各位千万别误会,喻嘉言不是又改行做了法学教授,这个“法律”和现在的司法体系的法律不是一回事儿,这个“法律”就是方法和规律、规程的意思。5 ?: t' N$ P' r+ V, q! v/ J
在这本书里,他把自己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心得都写了下来,其中包括一些常用的方剂和对历代医家思想的评述。" e+ }! ^, I7 K5 Q. o) ~
您该问了,他这么做累不累啊?又要出门诊,又要给学生讲课,又要写书,抽空还得给穷人炼点儿银子,身体能行吗?
- v8 c1 D) G) A- G 其实,说不累那是假的,做过医生的人都有体会,诊病其实很累的,因为要嘴里不停地解释半天,既动脑,又动口,出半天门诊下来基本就不爱说话了,您想,那么大岁数的一个人了,然后还要讲课,晚上还要写书,能不累吗?5 S9 Q: K$ E0 l( |6 f: w! Y
9 `8 y; `, T6 g
日期:2008-7-10 8:02:00. R& F( f" A" m; [7 k n: [5 Y- {
结果,在他七十四岁的时候,终于累倒了。
/ l) x, K% J- @+ | 那是公元1658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的热,正常的人在这种天气里都觉得无法呼吸。
Y) V/ Q3 H( b! n 喻嘉言像往常一样在诊病以后给学生们讲课。
" f$ m, B6 ~# W 讲着讲着,突然,他感觉到头有些晕,他想停下来,但是,他又想到课刚刚讲了一半,于是就接着讲。
. e0 T0 i7 {# R! I4 [% i% D 然后,危险就发生了,学生们看到喻嘉言老师突然倒了下去。, b, z9 h8 l7 R
由于过度劳累,喻嘉言患了中风。
+ J/ V- V) C" o9 g' q! D 这一次,喻嘉言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4 ] ]% e9 g$ s* c7 d( O 他的病很重,无法说话,神智不清(舌卷不知人),处于弥留之际很长时间,所有的人都认为他过不去这个关头了。
) C& T) ?, `9 l1 Z) v% e) N2 {9 ]( ` 是啊,他一生辛劳,历尽艰苦,终于到了休息的时候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值了,就放心地去吧。
+ F1 J; a6 v: @. H1 g& k- ? 一般人都会这么想的。2 `6 ?8 Q- _3 [8 }
不知道在弥留之际的喻嘉言都想了些什么?
1 J! w( R; Q& O! E: \8 ? 那是一段黑暗的时光,喻嘉言无法行动了,躺在床上,但是思想却没有停止,他仍然在思考着。4 @) Q! F* A* H& q: W) m! C
在最初的阶段,他觉得自己就要放弃了,因为确实没有力量了,应该马上就会离开这个尘世了吧,自己从此就长眠了,不要悲伤,所有的人都会面临这个归宿的。6 D3 c9 [! |/ E7 P' E6 \
但是,他转念一想,不行啊,自己还有心愿没有了却啊。0 D9 }0 m1 _2 p g# T
这批学生,自己的医术还没有完全传给他们啊,不能就这样放弃啊!
8 S- c' o$ F. t+ w2 _( l2 e# a' b 迷离之中,喻嘉言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寺院里。% D( g- A% [) L+ F/ C& T, I; \9 [
他想起了自己在寺院里沉思的岁月。
$ w1 F- L' n6 \! v) @- s2 l. j5 z 那个时候,他经常长时间地凝望佛祖塑像慈悲的面容。
! {: h8 G g2 {9 y8 Z) B! j. O' P 释迦牟尼怀着慈悲的心,想要为世人寻找摆脱苦难的方法,历尽艰辛之后,也曾经昏倒在河边,几乎失去了性命,但是,正是为救世人的慈悲之心让他坚持下来,最后,在喝了牧女送的牛奶后,活了过来,终于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
4 I+ ?- ]4 _2 N( k 此时,他真正地感受到了慈悲的力量。
: i6 \+ ?* e! O/ c n3 H8 U 不行啊,我要醒来啊,我还要活下去,直到把学问传给学生们!3 j) z3 S4 K5 P9 l% M) e3 g/ C0 H
黑暗中,仿佛点燃了一支蜡烛,它的光芒虽然不大,却顽强地燃烧着。
C" |/ @! m! K1 L 这样的思想活动,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在漫长的白昼中,在宁静无人的深夜里,喻嘉言的身体仿佛没有了生命迹象,但是,他的思想却在活跃着。0 g& @ n1 F7 R& k4 r/ H7 c, Q1 N( j) {
冬天来了,江南的冬天,如果遇到台风,那是非常冷的,所有的人都蜷缩在衣服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