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7 17: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制度后的秘密(5) ; N8 P1 R( W& M) ?) \5 L6 g
& Z3 v, _8 ^; d; [& N--------------------------------------------------------------------------------; `$ M2 b+ i9 ]/ V( N
2 _9 Z! |7 _( P/ P1 S7 z
M2 n: Q( m" j/ s- r" w x0 W 在元朝建立之后,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本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 L" g% y1 x9 t8 G
) J5 N) ^' g" [! Y, ?7 w0 ] 这样看来,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来,读一下家谱,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i: I5 g5 ?# h7 U
2 d X1 _% W- e+ K 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
0 E4 `- p. E% O% l5 K2 y6 }' }# z" e, e0 F( G
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
- E, @2 h/ L. K* @* D0 J- p- m/ U- n1 R8 q
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后,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0 T3 g% N5 G$ m! Y/ e
) P' Y) o- J4 i+ N2 q
在利害关系面前,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 j8 K% Y, j6 O9 d! b1 I# u3 ?& i' z& N( a% y8 Y
看到元朝败退,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与元朝的关系,受明朝册封,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
* R9 `, d- x; R+ e6 |
- ?# \; `) z, m6 D) w' c 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本来事情还是顺利的,明朝派遣使节林密﹑蔡斌前往高丽,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随身物品被抢,人也被杀掉了。* b% R/ {. I$ o, v
8 ]' f, r, @+ w. V 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
9 A' \- K) i) l2 K$ s* |9 A* @3 H# H U; r* W6 k R$ R# M
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干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获得了高丽国王、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
; q+ m* u4 ^4 L* |2 o D! f9 d; F# W! V
至此,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双方亮出了兵刃。眼见一场大战又要开打,但刀剑虽然没得商量,带刀剑的人却是可以商量的。, [; `; w; {6 P6 c& R
& K! ^( B* g( z7 ]% G' m
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这可是一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
- G" d6 T( ]2 g. e
+ H) m# U* S0 z$ I+ @+ y 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几十年仗,就是为了几块地盘,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
4 e2 N0 q, h5 d- q% J9 H
, Q, D: H; p1 Z1 ]/ r1 [+ S3 H 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使臣,这位高丽国王也真是血气方刚,他命令调集各道军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 征伐辽东。
8 J D+ `/ o$ I+ r5 t
`, J. x. {0 n8 r" `$ f: P 那么这支远征军有多少人呢?据《李朝太祖实录》,这支部队一共只有近四万人。而他们的敌人——驻守辽东的明军,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元军,在北元已经被击溃,退守沙漠的情况下,高丽的远征军有什么办法和这支久经沙场的明军对抗呢?: d& @: r1 p# i. K' n
/ k( B q: W2 D 但辛隅似乎并没有考虑太多,估计他是按照高丽军队以一当十的比率来计算战斗力的。
7 U1 [% C6 b* K9 X( @- M# {, I) f6 O5 C( k9 a+ k6 T
这样看来,辛隅对当时的形势的认识是比较糊涂的,但他派去打仗的将领却并不糊涂。
( C( Y8 D" ?( d: l+ B" P$ R d
" E7 }2 K; W, v; ^4 i 至少李成桂不糊涂。
4 ~! ~' q% L' J) v2 {) Y7 b( `" V
& h: B& k* S' v! g% y 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曹敏修和李成桂,他们分任左﹑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一直反对和明朝决裂,他极力劝阻未能成功。作为一名将领,他清醒的认识到攻击辽东是以卵击石,但迫于上级压力,他还是率领军队出征了。
; X, O0 F9 i5 c- l" K' H1 I, g, P( f) K- x* W
大军到达铁岭后,李成桂并没有发动进攻,他另有打算。8 l; \+ S+ Z. a! f. L
+ G7 y1 d2 Z5 g
这位统兵大将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造反了!
: ~# c0 s# o: C) X0 h
8 j4 E) E T8 H# } 他带领军队打回了老家,废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t/ Z9 U' h- K) D6 W5 h. r
2 N" R! ?5 f0 m
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称臣,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新人新气象,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的称呼,这个新的王朝需要一个新的名字。
5 Y" u8 y* j) [1 c c v# K- S( E. T8 v9 Q2 a& r
这个庄严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经过慎重考虑,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6 B8 Y% S3 L+ C$ d( O
" M9 \4 ?$ b% A5 L
从此这个名字成为王国的统一称呼,并延续至今。朱元璋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而朝鲜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8 F; f* P: I, C" W
; `, V. H( q) Y" Y$ O- O
朱元璋和李成桂确定了明王朝和朝鲜和睦友善的关系,也立下了双方守望互助的诺言。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 m2 m2 a/ E. z- i* c) [8 a
! {2 U0 b3 u0 m$ t" n 李成桂的建国举动及明朝朝鲜和睦关系的确立,对后来明朝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今天的文化传播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是从何说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P; M$ q) E( i/ t3 k! W$ r
9 v7 D2 x6 o/ g2 `& A M \
在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一百多年后的1506年,李朝中宗继位,在他担任国王的三十八年里,有一位医官靠着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业。四百多年后,这位医官的事迹被拍成了电视剧,流行一时。8 p w+ E B1 R
/ I6 R! N7 s: d5 d# E; n4 C3 v
这部电视剧就是《大长今》. m8 R1 G7 K* y, v0 S# E
8 W& {7 Q- j) R& e B, W$ _8 D
这么看来,李成桂那一咬牙的决定实在影响深远。
6 Y# w6 E; a& F: v$ d# ^/ ]8 x$ F& H* w2 q9 ~; v
朝鲜成为了大明的属国,北元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躲到沙漠里整日吃沙子。强大的明朝终于平定了帝国的边界,自盛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原政权终于不再畏惧游牧民族的进攻,一个庞大的帝国又一次屹立起来,它用自己的实力保证这个国家的臣民可以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可以不受干扰的持续发展。0 e, T+ J8 j( G/ }! w$ t
/ W2 ~' v, N3 n$ J- ]2 }
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