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7 17: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朱棣的对手(1)
; H2 f( Q) N. w9 u! @, l# ^* i P% b5 [9 V+ E0 c5 z
--------------------------------------------------------------------------------
" I5 F% r4 p: h4 ~
w/ B3 i7 U( P' l; y j V) F1 b& H2 M Y5 t
一个管粮饷的人" R( ~& f* w- w' g% J4 f" M
( X7 ]$ x! Y3 B& J 在李景隆进行白沟河之战时,一位山东的官员承担了为李景隆大军押运粮饷的任务,他很尽责,粮饷从来不缺。但他的辛勤工作并不能挽救战役失败的结局。李景隆溃败的时候,他跟随李景隆撤退,但他撤退的速度要远远满于这位长腿主帅。$ N9 @# K: w) N9 p
" Y, H4 O, s* S/ S1 x 一路上,他不断的收拢那些被击溃的士兵,并将他们组织起来,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这实在是一种让人很难理解的行为,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而且随着李景隆的溃败,沿路的各府县都闻风而降。江山随时可能易主,大家都已经开始为自己将来的前途打算了。可是这个人却仍旧干着这样的工作,其实不只官员和将领们不理解,连他收容的那些士兵们也不理解,他们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容他们,准备把他们带到哪里去。; Z7 Q! g, S( R; E3 H4 y# g2 c
7 _2 u4 ~) O! m+ F, P
“济南”他说道,“我们要去守卫济南。”
% Q3 Q% Y, Z! v5 `) p+ c ?- k" q, |% z& q
“主帅都跑了,大人您能守得住吗?”7 x& }& Y* t9 p* e$ P/ N
, h, k! t1 ]4 |/ k
“我是山东参政,是朝廷委派的官员,这是我的职责。” O% P2 T( q2 L0 T6 ?) y5 K% L* X: [' c& Z
0 D3 | y/ M- U( Z 这个按时运送粮饷,尽职尽责,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叫做铁铉。
8 p! l1 J5 Z6 Y3 a) Q0 f# ]
: L7 N* e9 N+ J' f' l 铁铉,河南邓州人(今河南邓州市),他的履历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但让人吃惊的事,他是一个不懂军事的知识分子,洪武年间他由国子监生直接授官为礼部给事中,建文帝登基后被任命为山东参政。/ `% F- V8 A4 ]5 }7 m
0 l5 U8 N5 ~, d4 k7 X/ t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懂军事的知识分子挑起了那幅谁也不愿承担的重担——挽救国家危亡。
" ^% C5 e& w/ o! r2 u7 _
- a* v) p2 n& _ 铁铉并不是那种幼年熟读兵法,闻鸡起舞的游侠之人,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就是读好书和做好官。第一次看到战场上血腥屠杀的场面,他也曾经犹豫和胆怯过,以他的官职,如果愿意投奔朱棣,是能够捞个好前途的。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 B- _" J5 y n" g0 `# \* s$ v, r% C2 ?3 N$ w5 M" C! r7 D
因为在他的眼中,朱棣并不是什么遭受奸臣迫害,被逼靖难的英雄,而只是一个搅乱太平盛世,图谋不轨的乱臣贼子。他的道德观念使得他无法去接受这样的一个人成为国家新的主宰。1 _* r, J* X' O0 g, B8 \
' y5 v8 T) T, l" a: ^2 x+ U5 H; c; C 不接受是容易的,但要挺身而出反抗就难了。 铁铉虽然是个书生,却也明白战争绝非儿戏,如果选择对抗,他就将面对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统帅——朱棣。$ w! t9 I+ g6 E- B8 N. H& k: r
5 B& t8 Z5 E _. {& D& ~$ m' i
拿什么去对抗这个可怕的敌人呢,四书五经?仁义道德?
d) k- d% z" \- n9 G
6 C: A$ g9 a8 D# J+ z 这些都没有用,但铁铉由他自己的武器,那就是爱国的热情和不屈的信念。
) p _6 `' c4 M6 C4 i1 \/ h: ?% q7 F# g7 S0 s* x; u% c
在他组织士兵赶往济南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叫高巍的人,正是此人坚定了他的意志。
' i% A7 R j! [5 J1 J3 V: k: H+ G0 q! W- o) @* y7 B/ t+ \
高巍,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人,他与铁铉很早就相识,且情谊深重,就在官员们纷纷跑去投靠朱棣时,高巍却从朱棣的属地里逃了出来,他的目的和铁铉是一致的——以身许国。
/ i% N# z. ?" D! X+ |9 p% v+ _: [/ ~% D
铁铉在临邑遇到了这位老相识,两人抱头痛哭,表明心迹,立誓尽责守护济南,至死方休!
& Q! I4 ~( B& b% A" H* \
9 _" H4 H0 f% [9 R, p6 b6 q 除了铁铉和高巍外,另一个平凡的官员也因为他英勇不屈的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0 p1 p; Y0 F; | z# A \8 G8 a3 b; }# y/ a% d& C! X, D$ E4 s5 f
这个人叫王省,战争到来之前,他在济阳担任教喻的职务,过着平静的生活。所谓教喻是官方的教职,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官员。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教授学生知识。李景隆溃败之后,他被攻入城中的被军士兵抓获,逼他投降,但他英勇不屈,慷慨陈词,北军士兵竟然为他所感动,放走了他。
" [ P* N+ F9 B' o
! ?( o3 K2 O$ y+ A- E- L) }. [; C } 但更出人意料的事,他被放走后并未回家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而是召集他的学生们,在平日上课的明伦堂教授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堂课。! ^/ B/ y1 ~- n8 h* a
1 }8 H9 v5 @7 n: [1 H 他对自己的学生说道:“我平时教了你们很多东西,但其中要义你们未必知道,今天我就告诉你们,其中精髓就在于此堂之名明伦二字,请诸君牢记。”说完他便以头撞柱而死。学生们见此惨状嚎啕大哭,上前救护,已然回天乏术。
6 ]# I6 @) E: t& J1 g$ |4 g& v
2 S. ~ ]" G2 D: s5 X 王省不畏强权,不求苟活,为自己的信念而死,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 V, C$ T# J$ `8 E9 r) b+ T4 P4 U$ R0 x5 J7 {9 E, Z
已经死去的王省和正在赶路的铁铉是相同的人,他们都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奋斗,区别只是在于一个报国无门,一个效力有方而已。/ P b7 `0 e! U6 j) \$ m9 ?) X
/ f& y3 a. g; n. E 即使你的敌人无比强大,即使你没有好的应对方法,但只要你有敢于面对强敌的决心和勇气,你就会发现,奇迹是可以创造的。! r" c5 d" q$ t s8 s
5 _5 R" s* f" {9 N0 Y5 ^- {+ q 铁铉和高巍两个人以必死的决心带领一群残兵奔赴济南,可当他们到达济南后,却意外的发现李景隆又吃了一次败仗。原来李景隆一口气逃到济南后,整顿了部队,此时他的手下还有十几万人。他本打算抵抗一下,没有想到朱棣没有留给他这个机会。
: x- \9 \* D$ O1 }# b' M
6 A1 Y/ ^1 O8 D7 f3 a2 p0 X3 Z# j 朱棣率领大军向李景隆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而李景隆已经被打出了恐朱症,一触即溃,这次他逃得更为彻底,单人匹马跑了回去,把十几万将士都送给了朱棣。6 j+ t6 _# n r u' V' _5 i
( h1 Q r W' n7 p# @9 E2 ] p 铁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济南的,他不会想到,作为一介书生的他将在这里立下不朽功绩,并为这个城市的人世代传颂。4 k+ _+ ~% ~+ i, x
`# @9 \' Q2 W
就在济南城中,铁铉遇到了另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此人叫盛庸,是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挥使。这位盛庸名中虽有一个庸字,但他本人却绝不昏庸。相反,他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将领,不过在李景隆的手下,再有才能的人也是没有用的。' q( w6 v8 _+ T8 W9 J% I& l
8 M0 d) P: M0 U8 e1 ]- n
李景隆的逃走对他们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铁铉和盛庸终于可以摆脱这个蹩脚的家伙,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奇迹。! J9 z/ ~! n+ J4 g0 D) @
) ~" [9 e0 Z% h3 b) [/ Z
济南的坚守 Z; t7 a- K2 Y! b8 K- r4 d
9 J" i% ]# `$ H 此时的济南城里,挤满了人心惶惶的逃难百姓和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治安情况也不好,有战斗力的士兵极度缺乏,铁铉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而且上天也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朱棣已经带领着他的十几万军队准备攻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