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7 17: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你死我活的战争(5)
* ?9 h) ~+ H: q/ u! n' A+ }+ f7 d$ q
--------------------------------------------------------------------------------) i8 ^( c* h, w" q1 c7 V; T
% K/ S6 _$ B& ~3 w' Y: ?
& U1 R0 C6 B) } 面前这些兴高采烈的部下真的信得过吗,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某一个夜晚把自己的脑袋拿去求一个官位,我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我的铁蹄曾踏遍蒙古,纵横千里,但我并不是皇帝,我可以击败朱允炆十次,他依然是皇帝,但朱允炆只要击败我一次,我就可能永不翻身,沦为死囚!
$ K( }* U( Q1 g, f) l
( F9 F% A4 Q* v0 _ 这实在是一笔风险极大的生意,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每一战都可能是最后一战,日复一日的精神压力和折磨使得他必须不断的以性命相搏!而这绝不是李景隆所能懂得的。李景隆输掉战争还可以回家,实在不行就投降,而朱棣如果失败,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和屈辱。, i7 ]1 T! F2 r0 H
7 Z! G# B0 D* |" }! }( h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不得不玩一场绝对不能输的游戏。( c. p# M7 h- W* m- w6 A! s, P9 q
: C& n0 {# ~% o" j: Q+ r 在死神阴影笼罩下的朱棣必须面对新的挑战了,德州的李景隆已经发出了进攻信号,而他一定要去应战,并击败他。对朱棣而言,获得胜利已不是为了夺取皇位,而是为了活下去。
% m# y/ o% k( J ]& ], L: I: p
. W8 @8 ~2 M. r# _& l& ^/ K 建文二年(1340),李景隆在做好准备后,带领着他的大军出发了,他的目标是白沟河,他将在那里和自己的帮手会合。
3 k( w/ f u5 E- M j% L7 X* F
他的帮手有两个人,一个是武定侯郭英,另一个是安陆侯吴杰。这两个人也算是前朝老臣了,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即将开始的这场战役中,他们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q4 y8 d: q1 t) v0 w
' q! U6 E" [2 f& C0 Q
郭英和吴杰固然是不错的,但李景隆找到的最得力的帮手并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
; n3 F J' x+ N2 ^" J& s9 h0 j+ L4 j: M; j
就在李景隆准备从德州发动进攻时,朱棣也通过他的情报网络得知了这一军事情报,对于李景隆这样的对手,他并不担心,在他的眼中,李景隆不过是一头羔羊,还肩负着为他运送军需物品的运输大队长职务。& j. G5 z+ `% t D' f/ w
0 D9 i2 S! p8 w2 ^, Y$ n3 M* B 他轻松的给诸将分配军事任务,而经过前两次的战役,朱棣的军事才能和威望都得到了众人的承认,他们相信只要跟着朱棣,就不用惧怕任何敌人。2 v- R1 U3 g5 p! h, }2 E
0 n* [) I( m2 `# F) e 如以往一样,朱棣还询问了李景隆手下将领的名字,当得知李景隆军的先锋由一个叫平安的人担任时,他的部下惊奇地看到,朱棣那一贯冷静的面容上居然闪过了一丝惊慌的表情。
0 c6 d' }: ?- e! ~' W: ^; p( x+ u2 X( [; f2 K
应该说李景隆在这次战役中还是做了几件正确的事情,挑选都督平安为先锋就是其中之一。
% V m' ^, u) ]; u7 p: r" D e+ ]3 T* _3 }1 o1 a
平安,对于朱棣而言,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敌人。此人不但作战勇猛,而且他对付朱棣还有一个旁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曾经是朱棣的部下,并跟随作战多年,十分了解朱棣的用兵方法。+ C: l4 C4 }* \0 ~
! l, h2 i2 q/ @8 x. ^
平安了解朱棣,就如同朱棣了解李景隆一样,要和这样一个知晓自己底细的人作战,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p8 J3 t4 I7 |4 q. j
0 \1 l: r: a, ~- b8 E, r 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对手是谁,都必须打下去,打到底。; }1 G" P" ^0 o7 l7 g' p4 d) a* d; |
! a/ m( A$ [; T+ m9 [0 ]- \8 Y, u 朱棣率领着他的军队向白沟河挺进,当他们到达预定地点时,李景隆已经和郭英、吴杰会师,正等待着他。0 V; K5 o& C$ ^% b
1 g4 F5 S% x$ K6 m 这一次,朱棣看到的是比上次更多的士兵、马匹、营帐,按兵法所布,井井有条。人流来往不息,非常壮观。2 D- e1 n& E1 w6 u" \ \
! {9 V- {6 N6 H) p
不壮观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次李景隆也准备拼老本了,他一共带来了六十万人,号称百万,一定要击败朱棣。
5 X6 `, T, W- T- l" P( l! ] D' J' ^
7 _' B* {. g* O+ R 但在朱棣的眼中,李景隆这只羊带领的六十万人并不可怕,在他眼中真正的敌人只有平安。
! Z5 k3 x9 J# E4 J. v. _6 s% q" s$ j1 {9 U3 y
他特地嘱托诸将:“平安这小子,原来曾经跟随我作战,十分了解我用兵的方法,别人都不要管,一定要先把他打败!”: u$ J; V5 K! {7 r
1 T8 ~7 b8 B3 v0 M0 k
其实根本不用朱棣嘱托,因为在得知朱棣大军到来的消息后,平安已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锋。9 T: N1 c; K# | ^
- J7 W$ C+ O9 V. L/ I8 `, m! k
大战的序幕, H1 B# I# {1 A: P6 _: f
# q9 c8 Y) P/ e K' s" h
北军到达白沟河后,在苏家桥宿营,可是十分不凑巧的是,他们正好遇到了先锋平安的部队。平安应该算是一个极其勇猛的人,在战斗中从来都不喊“兄弟们上”之类的话,却经常表现出“同志们跟我来”的道德风尚。
$ E, S# Z8 i1 O! K- X, j0 ~+ h9 `. ~
这次也不例外,他操起长枪以身作则,带头向北军冲去,在上次战役中有良好表现的瞿能父子看见主将冲了上去,也不甘示弱,紧跟平安发起了冲锋。他们手下的士兵被这一情景惊呆了,愣神后终于反应过来,领导都冲锋了,小兵怎么能呆着不动!2 [6 S" |7 n) L, }' f8 g
9 o" X0 u7 k* ~( g4 f$ x( L4 b/ a 于是平安的先锋军就如发疯般冲入北军营中,大肆砍杀,往来纵横,大败北军。北军也没有想到,在他们眼中一向柔弱的南军竟然如此勇猛,毫无思想准备,纷纷溃退。/ L: u( O+ n% a/ n3 Y1 X: T' h1 I
" }' z2 _- g, e6 _7 S
刚开战就出现这种情况,是北军没有预料到的,无法之下,他们只得撤退。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 n4 n3 B# r$ `) }3 T% s( j( e% w& ~% g: e" S2 O
但是北军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因为另一位将领郭英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一份意外的礼物。
4 |5 E8 `2 S# W( o9 `/ j7 O0 x3 l( j+ a" {1 W8 m
郭英从真定出发,比李景隆晚到白沟河,他的军队中虽然没有平安那样的勇将,却携带着大量新式武器——火器。而从史料分析,这些火器可以被埋在土里攻击敌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给这种火器一个现代的名字——地雷。7 \9 |: U) d6 y, E9 N
# x$ _; Q& L! v/ @9 J" o0 t! I 在平安与北军交锋时,郭英并没有闲着,他预计到了北军的行动路线,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大量地雷。当北军被击败并撤退时,他们及时收到了郭英的这份大礼。/ S5 J4 ~5 Y2 o) [: k) k7 z
: |* h. _0 K) z, o" U5 l9 M 可怜的北军并没有探雷器,也没有所谓的工兵,要想过去,只能拿人来排雷了,于是大家一拥而上,踩上地雷的只能算你运气不好,下辈子再投胎,运气好的算是捡了一条命。史载,此战中燕王朱棣“从三骑殿后”,我曾一直为朱棣同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但综合起来看,似乎并不尽然,此举甚有引人为己排雷的嫌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