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7 17: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不得不反了!(2)
: a+ g* q% ~5 T" h2 {7 H- T3 x' r
$ f8 b( u$ z/ f--------------------------------------------------------------------------------
0 ]' a' Y6 R/ T/ y$ Q( u
- E; z P d" {5 U$ U$ Q" t- Q0 p0 l" z( i7 w+ ^
这是朱棣一生中最为凶险的状况之一,外面喊打喊杀,围成铁桶一般,若要硬拼明显是以卵击石,怎么办才好呢,难道要束手就擒?
9 A4 ?5 a, \$ g: w8 f8 W& K; j0 T- L
办法不是没有,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把带头的人解决掉,这些士兵就会成为乌合之众。但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对方就是冲着自己来的,难道他们会放下武器走进王府让自己来抓?
" M# V! O) n- S+ y
* r& o# Y2 q& D1 M& \# [3 T+ [ 关键时刻,朱棣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9 T# d$ C H) N& n- I6 @7 X
; f5 \ p) I6 N! f' n 外面这些人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这似乎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从他们整齐的制服,凶狠的面部表情,手中亮晃晃的兵器,都可以判断出他们绝不是来参加联欢的。但问题在于,他们真的是来抓自己的吗? m8 W0 k: b% m0 C/ |+ D4 V: `# F
1 H X1 r2 g) K# m2 e4 i) T
朱棣的判断没有错,张丙(上有曰旁)和谢贵并没有接到逮捕燕王的命令,他们得到的命令是逮捕燕王的官属,偏偏就是没有逮捕他本人的诏令!4 \) I* G% j+ {( d' y3 A c
- y' O9 x: l2 ?) C5 m 这真是百密一疏,而燕王的胆略也可见一斑,所谓做贼心虚,有些犯过法的人在街上见到大檐帽就跑,也不管这人到底是公安还是城管,原因无他,心虚而已。朱棣竟然在ZF找上门来后还能冷静思考,做贼而不心虚,确实厉害。
# C) e0 Q) W/ O' B n% E, n/ L( d7 d
于是朱棣下令请张丙(上有曰旁)和谢贵进王府,此二人并非傻瓜,好说歹说就是不进去。朱棣见状便列出被逮捕人的名单,并表示这些人已经被抓住了,要交给ZF。需要带头的来验明犯人的身份。
! Q: Z+ H& E6 |+ R" A
; V8 m6 ?0 H, n" t! @1 M 这下子两个人不进也得进了,因为看目前这个形势不进王府工作就无法完成,而诏书也确实没有说要逮捕燕王,两人商量后,决定进府。本来他们还带了很多卫士一起进府,但被王府门卫以其他人级别不够拒绝了。王府重地,闲人免进,本来也是正常的,但在非常时刻,如果依然墨守成规就太迂腐了。偏偏这两位就是这样迂腐,居然主动示意士兵们听从门卫的安排,然后两个人肩并肩,大步踏入了鬼门关。$ _" l) K: E) a4 }9 f
4 u v0 e8 ^& L- w& g
一进王府,可就由不得他们了,到了大堂,他们惊奇的发现精神病人朱棣扶着支拐杖坐在那里,一幅有气无力的样子。见到他们来也不起身,只是让人赐坐。此场景极类似今日之黑帮片中瘸腿黑社会老大开堂会的场景。朱棣这位黑老大连正眼都不看他们一下。
" C- J. ]9 r! j. x2 p
{# a! L& h$ B! A 张丙(上有曰旁)和谢贵的心中开始打鼓了,可是既然已经来了,说什么也晚了。所幸开头的时候气氛倒还和睦,宾主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若干意见,情况一时大有缓和之迹象。! L, J, s. a3 F3 K) P
# K, |0 ^* T4 B+ ]5 d/ y+ _( v
就在二人暗自庆幸之时,有侍女端上瓜片(估计是西瓜),燕王朱棣突然腿也不瘸了,亲自拿着两片瓜朝张、谢两人走来。两人诚惶诚恐,起来感谢燕王。但他们哪里知道,燕王这次玩了花样,他似乎觉得摔杯为号太老套了,要搞搞创新。
; a# }; l. B! W w
! e2 c l; \7 l" Y' b 二人正要接瓜,朱棣却不给了,燕王突然间变成了阎王,他满脸怒气,指着二人鼻子大骂道:“连平常老百姓,也讲究兄弟宗族情谊,我身为天子的叔叔,却还要担忧自己的性命,朝廷这样对待我,天下的事就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了!”
, o; e7 P2 \6 \& c: l) z' C" Y- p! q1 a, F
说完,朱棣摔瓜为号,燕王府内众卫士把张、谢两人捆了起来,这二位平时上馆子都不要钱,没想到吃片瓜还把脑袋丢了,同时被抓住的还有葛诚。朱棣一声令下将他们全部斩杀。
, V% [0 n, \8 ~. ? |. d# A @% ]4 h( y1 s w; I! I
这样看来,那年头想吃片瓜真是不容易啊。
( z$ n, }6 t! E. O# y8 V
, g! F$ N$ C1 q B/ {/ G: w9 F9 X. v 朱棣扔掉了手中的拐杖,用庄严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人,大声叫道:“我根本就没有病,是奸臣陷害我,不得不这样做而已,事已至此,也就怪不得我了!” ]+ x& V6 w! {# L1 V
) z6 c' j; ]: t w6 \7 N 决裂!) k, O; g: v; W% ^0 U/ f6 Z
, e# P( ]4 Y/ t 被杀者的鲜血还未擦净,朱棣就发表了自己的声明,现场陷入了可怕的沉默之中。
9 ~9 V, W7 P3 Z' h; v* U, H' m$ W+ X% m0 m( c- @4 w
士兵们知道,就要打仗了,得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去拚命。燕王的亲属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改变,不是从王侯升格为皇亲,就是降为死囚。无论如何,改变现状,特别是还不错的现状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7 x2 U# a% Z; x# I. c$ N/ ?
& N: _) v+ v( g 毕竟大家都是人,都有自己的考虑,类似造反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值得庆祝的,特别在成功之前。即使是义正言辞的朱棣本人,心底应该也是发虚的。但有一个人却是真正的兴高采烈。& N- `# Y( E6 s. E
; {' B% a, s l, h$ f9 ^. l- t
这个人就是道衍,对于他而言,这正是最好的机会。他已经六十四岁了,为了等待这个机会,他已经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他的一生中没有青春少年的意气风发,也没有声色犬马的享乐,有的只是历经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孤灯下日复一日的苦读。
3 F T- x+ r1 ^! X. t9 ?, ~6 r3 l! h) ?" l3 D
他满腹才学,却未官运亨通,心怀天下,却无人知晓。隐忍这么多年,此时不发,更待何时!1 d* {; j5 @+ \) I, u2 I
$ c% B' }% a# F g# i' a 反了吧,反了吧,有这么多人相伴,黄泉路上亦不寂寞!
W; i0 c9 ]# |7 ?) I a- _5 J# W9 K
不登极乐,即入地狱,不枉此生!3 ?/ v8 j/ Z3 {) g+ m: y
/ D# x# S) _8 z, ?1 C 张丙(上有曰旁)和谢贵被杀掉了,可是他们的卫士还在门外等着,士兵们看见人一去不返,最先想到的问题倒不是两人有什么危险,而是自己的肚皮问题。
. I) ?+ x& W# ?; e3 q) P) y c& R q# K J) @/ `' K5 ]
毕竟士兵也是人,拿着刀跟着你来拚命,你就要管饭,但是很明显今天的两位大哥不讲义气。王府里面自然好吃好喝,却把兄弟们晾在外面喝风。时间一长,天也黑了,再等下去也没有加班费给,于是众人回家的回家,搞娱乐的搞娱乐,纷纷散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