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7 17: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制度后的秘密(2) , V6 S5 m [ q P
/ R0 _" P, ]( d5 z* H
--------------------------------------------------------------------------------6 c+ u% g t" U8 k; Q4 [ m
! Z4 A/ g6 `) U0 [7 h( [% d1 h
; o! M' N% v* G. U
职业分配制度$ G* @$ }: B8 l% x, d
5 D. ~% ?) K6 f! D% p9 e* K4 a
当时的人按职业划分可大致分为:民户、军户、匠户。
0 c! A# s4 z4 ~2 o+ V2 Y0 c/ p
) T. T# ?5 ?* B# z) ?9 p7 ] 其中民户包括儒户、医户等,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户分委工匠户、厨役户、裁缝户等。
6 i& h9 B1 u; T5 a5 u7 ]5 p, Y9 f9 X. b- C" T! H; b: s9 F
这些户的划分是很严格的,主要是为了用人方便,要打仗就召集军户,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户。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缺陷很大。3 e9 _) z7 ~+ |" U! r% P; x
% t R0 |% y$ \5 X5 h
比如你是军户,你的儿子也一定要是军户,那万一没有儿子呢,这个简单,看你的亲戚里有没有男丁,随便拉一个来充数,如果你连亲戚都没有,那也不能算完,总之你一定要找一个人来干军户,拐来骗来上街拉随便你,去哪里找是你自己的事情。- m' z. \# F6 R5 S* B2 `
6 m9 J# Z2 q( k |! h
再比如你是匠户中的厨役户,但你说你不懂厨艺,那也不要紧,人去了就行,只要人数对得上就没问题,反正你做的饭我也不吃,谁吃了拉肚子我也不管。2 J' R* x2 Q" X& a& t0 J
& J& x1 o% e$ S" M) i; j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划分实在是不科学的,不但民户军户这些大户之间不能转,同一户内不同的职业也不能转,万一打仗时要召集弓兵户,偏偏这些人从小没有练过拉弓,那也没办法了,每人给一把弓就上吧。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不能保证的,又如召集医户,如果召来的都是一些不懂医术的,那可就要出人命了。
8 X4 x5 v S3 a3 s: ^$ I# B, ^2 A% S1 t ^( K& D8 Z! c$ [
这是老百姓,官员们也不轻松,他们衣服穿着和颜色搭配、用料、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违反,是要杀头的
& x3 p& i* T/ w) k6 o& d, W5 L% m0 V* ` f
如朝服冠上的梁数,一品七梁,二品六梁,往下递减,不能多也不能少,这衣服是祭祀典礼要穿的,平时上朝要穿公服,公服的规定也极为复杂,从一品到九品,从文官到武官,衣服颜色不同、花纹不同、花径不同、衣服上的补片也不同。
$ X! _+ H4 U; B: y5 p ?# [1 a, l/ u
回家之后也不轻松,不能穿睡衣之类的衣服走来走去,要穿常服,这常服也不能随便穿,不同品级也有规定,如腰带,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以下各不相同。5 v8 s& ^- q+ y: S1 k, g
6 z5 m o [' }) s 如果你不小心穿了常服去上朝,或是穿了公服去祭祀,系错了腰带,穿了黄色内衣,只要被人发现,就是严重错误,可能要杀头的。, Z9 u) ]2 [0 i! g9 {7 C
3 u7 g3 h% J' K$ Y
这些制度看上去眼花缭乱,但他们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如果我们仔细的对这些制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制度的背后隐藏着某种目的。, \& G) ?, ~" v0 G# ]
$ g' p7 @) q9 {7 b \. G: |' M$ N 除了这些制度外,朱元璋还为他的臣民们设定了严格的规定,他贵为天子,却给全国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分好了工,行政公务、司法裁决、仓储准备、人口统计,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不但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样去做,相当于今天买电器时附送的说明书,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如人口统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估计要是再详细点,他还会规定清扫街道时怎样使用扫帚,出门时该先迈哪只脚。这样看来,在朱元璋手下干活倒也不累,相信只要不是白痴,能看懂朱元璋配发的说明书,都是能够干好工作的。 Z" {' C- b, a6 f
. }3 l4 Q2 E' k: f f- O
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人们要走出规定地域,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这玩意可千万要收好,如果丢了,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抓走充军,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很可能过那么几年,这位丢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关卡当检查员了。; p9 C! A5 [, r' \, v; P8 e. c7 }
/ Z7 a7 b# S6 m+ p) u% p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农民只能种地,商人只能经商,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无论谁都不能越界。军户、民户、匠户的划分决定了在那个时代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难题,不用费尽心思设计什么简历,洗干净脸,打好领带去参加面试。因为除了那些读书厉害的人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决定的,你爹干嘛,你也干嘛。- q7 }5 r4 l/ x, l
+ |$ m9 ^ k' u9 t 应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他们就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这些制度之严密、周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堪称典范。
' y1 ]5 |' Z o, `3 O7 N
6 H ?9 u- _/ P0 S8 t4 o) ^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不但打下了江山,还耗尽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规章制度。他的目的也很明确:
( I+ t: H+ _% I1 j1 D( K
; _' k; p8 Y: Y3 V2 ` 明帝国的所有问题我朱元璋都给你们解决了,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后世子孙照着做就是了,我辛苦点没有关系,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 s1 a' `$ |0 H, r+ r) J4 m4 j6 P1 O, {6 n3 O
可惜模型始终只是模型
0 H, I( c& f5 v7 o& Z$ B x' Z6 r9 v, o
规则的漏洞7 d/ f4 `3 C5 x2 H; L
/ t" z, ? v( o4 I/ t+ p1 ^! ]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着完美的东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体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这个体制也不例外。/ @, W. M8 c8 a5 N) H
+ h) B9 v/ @* b Z0 b, e
事实证明,他的体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朱元璋本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意外。
i/ }( f, ?7 T7 r/ u$ G& U8 e0 Z- n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限制大臣的权力,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专权。
: w% v0 X/ k3 Z% u" ]' r. d, I3 h0 R- ?0 Y3 Q
朱元璋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然而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荡,丝毫不受束缚
# `8 t- E! t9 T; \5 `
+ X+ h; X, i' _6 [8 |& M9 k( k 朱元璋颁布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条令,并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沙等贵重衣物,然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而那些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却穿金戴银,甚至登堂入室,为官经商。
6 D3 u0 a! ]# q% f! V, u+ x# n _2 i& V, p- n4 N
朱元璋严令太监不得干政,可是明朝的阉宦却个个都是重量级的(这与他废除相权有关)) O( m! Y3 E- m
# @- [( T! ]* U. S3 l7 C* I- G
朱元璋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了爵位和俸禄,然而一百多年后,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