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3 10: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医生 TXT 20 , R: ?4 o3 C; c* c" {
诸位同学:天呐,这位老兄是真的啊!为了我们未来的幸福,闪吧!" }/ h: |+ i, h7 _& Q) t
诸位歌妓的自尊心绝对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相信若干个月内是没法儿接客了。( a9 J# d% l6 m& s9 A
楼下的老鸨也很奇怪:发生什么事情了?先是着了把火,然后一个光膀子的小伙子跑了,接着我的姑娘们怎么就都废了?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y, [6 t' I5 |: E% b
相信这件事情在当时一定非常的轰动,是当地该年度八卦的头条。
$ f) e0 ?/ |% V k0 F, F7 i 大家议论之余,纷纷添油加醋,最后搞的尽人皆知。8 q' z, }( Z9 g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更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O2 U- C- G# `/ D
这个事显然已经不是青年学子之间的话题了,连这帮大人们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讨论与猜疑的队伍。
7 [' [7 [4 J" Z6 r1 C 大家纷纷想知道这位李东垣同学对歌妓的耐受的域值是多少,搞科研的同学一直在琢磨如何设计一个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测试一下他的忍受程度。
& J, c3 x _% U9 W6 I 不知道李东垣同学被大家研究的心情如何?) v( e# M1 V! X! S
根据他一直师从范尊这样修为高手来分析,估计他还是依旧看自己的书,思考自己的道理。
. ^ t6 h' L$ p0 {' E+ Y) H 但是别人的兴趣却与日俱增。% M4 `4 r; `5 }7 ~) e
机会终于来了。
1 C) q4 P4 \8 t; S V( P 南宋的使臣出使大金国了。
" B. F( X# J0 q1 S. A( M5 ^% Q m 这可是件大事,虽然被宋朝的皇上抛弃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但毕竟是旧主人嘛,在大金国的官府接待过后,各地乡绅纷纷宴请南宋的使节。% D! z* s4 ^" P! w6 Y
这又为研究历史的人提供了一些信息,可见虽然当时ZF间时有冲突,但民间的气氛还是不错的,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0 v0 {( [, j3 H$ {, m- f 南宋的使节就和当地的乡绅聊天啊,怎么样啊?大家过的如何啊?
2 h2 s1 b1 m7 H, T. R, U7 s; p& x 当听到回答和过去差不多时,使节可能会觉得些许的失望,应该有被奴役下的义愤填膺啊?(其实他忘了宋朝的统治者的统治水平也很差) O9 b0 y; S! [7 |0 K8 M
算了吧,再找些别的话题:本地风土如何啊?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D5 \5 r! P2 J# s) }/ r* r
不知道哪位欠扁,为了讨好使节,竟然把李东垣拒绝歌妓的事情讲了。& o' m4 K7 y" f
看来人类的好奇心都是相似的,没想到这位使节大感兴趣:真的吗?有这等事情,这我可要考察考察啊!
$ H! B' a3 T* J2 V; A2 D5 x) ?+ U 这下这个事情大了,在有关人员的积极敦促下,迅速地组成了一个李东垣品行考察团,考察团的组成的级别是非常高的,您只要看看组成人员的职位就知道了:南宋外交使团的使节,大金国地方ZF的首脑,地方乡绅。2 } A3 n0 K( K% W7 Y% z
当然,计划是在李东垣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否则李东垣一定会气晕的。& q6 F6 W* x/ j( |9 B+ u5 a6 J
在各方的积极促成下,考察团举办了一次宴会。$ |" c' J6 u5 R7 n3 K0 ?
会议开始后,大家都心怀鬼胎地用余光偷看着年轻的李东垣。
8 P2 ?# [7 Z* |( I8 S6 T8 T 李东垣也是一头雾水,搞不懂这么一个高级别的ZF首脑磋商会议,怎么会把自己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给请来。( O8 z. F/ P/ a( ?* i4 }
宴会开始后,宾主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畅谈了一下大宋朝和大金国的交往历史(实际上两国官员这个时候早已经化敌为友,此刻大家都站在一个立场上等着看李东垣的笑话),然后宾主互相敬酒。, R8 L. ~$ y( M
接着行动开始了,也不知是在南宋使节的倡议下还是当地ZF官员的提倡下(这个我还没有考证清楚),歌妓们又出场了,当然,这些歌妓已经不是上次的那些姑娘了。0 R d+ _1 P4 C Q$ z4 p5 L
上次的那些姑娘们还在家里疯狂地洗手呢。! C* o& G( L( ^! G( o% H, ]
现在由主办方提议,让姑娘们给李东垣敬酒(讽妓强之酒)。: Q) k$ B, V _+ Z
这下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刷地集中在了李东垣的身上。
. ^% N' f" G1 ] m( t- F4 x# k 屋子里瞬时变得静悄悄的,可以听到张三刚咬到嘴里的西瓜流出的一滴西瓜汁滴到盘子上的声音。1 }- A3 o9 p5 `
李东垣很为难,面对艳若桃花的歌妓端过来的酒杯。! o# G9 x8 b* f$ S
本能地想不喝,但这是什么场合啊!
1 }/ G5 j* D. V* y) t9 G2 T 南宋的使节是他所尊重的,师祖范仲淹老先生不就是北宋的官员吗?况且,这是ZF级会晤啊。/ m! ^; Y7 Y! s# T1 R
李东垣是学过《春秋》的,是晓得办事要从大义出发的。
) ]; E* `* m6 Z0 a3 t' E 于是一咬牙,喝!接过歌妓手中的酒杯,一扬脖,喝了(不得辞,稍饮)。
8 a& ^6 g* i' U/ O) _' T “好!”大家齐声喝彩。
; R7 v/ V( m2 h; f; a4 R. T 南宋使节笑了,咬了口放到嘴边的鸡大腿。
" l) W& l6 Q. U4 d* f/ p+ H% J 本地ZF首脑也都乐了,原来如此啊,开始伸筷子夹菜。* s1 K1 F& |) A p0 X* ?- k" q
2 s5 [' `2 ]0 i8 C7 L7 I 然后,大家突然发现李东垣站了起来。
, ]3 A1 ~2 ?; p, b x, M 所有的人又愣了,他想干什么?
' h' ]" Q) V/ f2 K: \" ~2 P 只见李东垣不看任何人,径直走向门口。# M7 B: }7 ?6 |7 X r3 `$ @
刚一出门,就站在了那里,一动不动。
% k9 U) Z, u* z6 W 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地看着。
. f% h* Q+ t4 Q3 e* n 片刻,李东垣弯下腰,“哇”地一声,把刚才吃的喝的全部都吐了出来(遂大吐而出)。
" n5 a/ c% z) L+ j7 I 南宋使节的鸡大腿一下掉到了面前的菜汤里。
8 |9 |! g/ ?1 k! M 服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啊!跟哪位老师学的啊!彻底服了。/ f4 c- n+ h8 W" V5 h$ }; v! V
我曾经说过,在历史资料中,由于医生的地位问题,留下的信息是很少的,只能从留下的医学记载中仔细地搜剔出更多的内容。
, h) t8 `# b" Q 实际上对李东垣的记载也不多,我看到上面两则记载后曾经反复分析李东垣这个人,难道他就真的是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吗?; F+ e$ M- m; o2 L
后来在看李东垣治疗他的好朋友元好问的医案中,发现李东垣也是有说有笑的,还颇为幽默,这说明,李东垣在一些不健康的场合,或者是看到了违背他的做人原则的事情的时候是很严肃的,但是在同一般朋友相处的时候,还是比较随和的。
/ S4 S A* _. }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美化李东垣的意思,虽然他的品行在当时是比较出众的,但是他毕竟是出身于一个如此富裕的家庭,也难免受些影响,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会看到,李东垣是如何不断地被生活锤炼,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的。' W7 }+ P* Y) I0 F4 @0 L2 l# P5 D& _
在经历了美女的考验后,李东垣在当地的名声鹊起,成为了有节之士的典范。6 X2 e/ r2 ]* o( Z' G5 v0 m! a
但由于他的家庭条件太好了,似乎他对功名什么的没有兴趣。
/ Q2 l* k Z" s. i* O+ f 所以日子就在这样舒坦的方式中一天天度过,似乎在过些年头,由家里给托人安排个工作,就可以安稳地度过一生了。9 ]. o/ F$ @! t8 F9 M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发生,使李东垣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H8 b* p. I/ Z
疾病袭击了这个家庭,在疾病的面前,无论贫富贵贱,谁都无法躲藏。) [& A; W5 V! `
李东垣的母亲王氏病了。
8 b# U/ ` o: b% Z2 _0 }2 b# R- } 王氏患的是什么病,已经无法考证了,我们只是能了解此病很重,因为李东垣为了照顾母亲的病,“色不满容,夜不解衣”。& A e- R$ d _; D5 e
整个李家陷入了一派紧张的气氛中。
6 W; j. I1 W3 Z6 W" [" N9 l/ u 仆人们不再敢像平时那样说笑了。0 u0 e2 x0 k0 M
外人只看到李家大宅子的们不停地开,一台台载着医生的轿子悄无声息地从大门进出。
: x9 c+ C+ D, R4 g G& c# E9 d f 熬中药的气味不停地从院子的高墙中飘出来。
% ]# Z4 ~4 B+ J! d1 s# X, M# A 间或有眉头紧锁的仆人在夜里悄悄地把药渣倒在大门的旁边。
5 O+ b" N8 u3 v2 k$ Y" Y 在夜里,李东垣疲惫地坐在母亲的床头,看着病痛中脸色苍白的母亲,无声地哽咽。" A6 |' x9 ~0 W) n
白天,他拿着更多的钱,四处打听,哪里的医生更好?
0 }/ u3 S$ Y2 L7 t 他像迷雾中的一头困兽,在迷茫中绝望地乱撞。
5 S" ~8 Z" U/ D( R4 g* u0 C3 | 但是,病情并没有好转,医生们这个说是寒证,当用热药,那个说是热证,当用寒药,总之莫衷一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