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3 1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医生 TXT 39 1 \# a, Q! j+ J8 [/ w1 c
, c) p% a. X+ B/ W( ?% c7 I6 i% F
您说这份孝心有多大吧。( X+ m" P3 c8 E: f/ H, ]8 f2 \
人家袁枚是大学问家,他总结得好,他说:“《记》称德成而先,艺成而后。似乎重德而艺轻。不知艺者也,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于何有!人但见先生艺精伎绝,而不知其平素之事亲孝,与人忠,葬枯粟乏,造修舆梁,见义必为,是据于德而游于艺也!”0 E- ~. @8 R3 n" e1 U0 E, Q( |
得了,我啰嗦了半天的事情,人家袁太史几句话就给解决了。, N& f8 o4 V( K
就是这样,如果单单看历史文献的记载,那么这位徐灵胎就是一个天才,太潇洒了,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但是如果您切入这些文献的内部,你就会发现,所有这些一切表面现象的内核是一个人的德行,如果这个人怀着一颗仁慈的心,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么,他所做的所有的这一切就都是合理的了,他不但不会觉得自己太忙了,还会觉得自己忙得不够——怎么时间不够用啊!我们就不再会说他天生就是一个天才,而只能说他为了心中的信念,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天才。2 ?! I! @& \4 h6 e, B v$ t* L! s
; h4 f' s' F R& o
这就是隐藏在纸面下面的真相。
8 D: d. \! g! o; c) l 如果没有这些道德层面的内核,那么我觉得我是在写一个精力过剩的躁动狂。; C. ~ P" |& H; d8 d# h
而有了这些内核,我才感觉自己是在写一个正常的人。
4 C1 o X. y" ?; K0 R6 w, h2 _2 ^ 一个心中充满了信念的正常人。2 G- D+ U" Y) J# I; U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徐灵胎是如何给人诊病的吧。
' t/ e2 o: p0 _. M+ D5 q: f* M 这一年的夏天,天气尤其的热。/ S7 f1 u2 t; ?
江南之地,更是热得让人难以忍受。9 L5 a3 [5 ^4 d4 s% r7 b6 N% A5 e
有的时候在太阳下里走一段路,仿佛都能被热昏过去。2 ]1 N0 I) c3 t6 r
有个叫毛履和的人,他的儿子毛介堂病了,是因为感受了暑热而病,这种病在中医里面是归入温病的范畴内的,当时身上发热(暑病热极),大汗不止,但是脉搏微弱,四肢冰冷(脉微肢冷)。
6 ^8 @/ X% A+ j5 N V! c 这时候把徐灵胎请来了。
, D# D( I) q" z: `" m' @! X 徐灵胎来了一看,前面的医生判断是热证,仍然在使用清热的药物呢。
+ h [( t- L+ n. T 没错儿啊,这么大热的天儿,当然是热病多了。 b) Z# d: }' C3 m
徐灵胎诊断后,告诉患者的父亲毛履和:“的确是暑病,但是你的儿子的阳气马上就要消失了,应该赶快用人参附子之类的温热药物来回阳救逆!(这一幕看着眼熟,在李东垣诊病的时候也出现过)“6 b0 {* o' I, b8 L
毛履和听了,面有难色,小声嘀咕:“人家医生都说了是温病了,应该用清热之药啊。”) q( p6 @: `# {/ {
可见此时温病的概念在老百姓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4 M9 \8 N$ b' i* n
徐灵胎急了:“这是温病没错,可是温病也有变证啊,病情变化了,药物也要随之变化啊。”
2 K+ y) n# G4 S Q" V2 M 这位毛履和还是觉得不对:“您看这患者身上还发热呢,还出汗呢!”' j; S( F/ P8 w# a
徐灵胎可真的急了,因为病情正在变化啊,他走上前,抓住毛履和的衣服,瞪着眼睛说:“我们是朋友啊,所以我不能坐视不管(辱在相好,故不忍坐视),如果我没有把握的话,又怎么敢随便拿这种病重的人来做试验呢(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9 v" u4 G( k$ w: ^* E
毛履和被吓呆了,傻傻地望着变得陌生的徐灵胎。
( e0 {4 k/ d+ U& a0 b) ? 徐灵胎接着说:“如果您不相信我,那么患者服了我的药后,假如死了,我情愿以身偿命!”(死则愿甘偿命)
o# B9 a- r$ y: ~6 n a% z! p 这不是徐灵胎好打赌,而是因为病情太急,迟则晚矣!故徐灵胎置个人的利益于不顾了!% c; Q$ t( U+ K+ e! ?
好说歹说,才劝患者的家人同意,把药给患者喝了。
* d% Y6 A% \% {, B1 h 结果是一副药下去,患者的汗就止住了,四肢也暖过来了。8 O$ b3 P& e L1 k1 w
然后徐灵胎再调换了方药,最后用了十天的时间,这个患者痊愈了。% j ^3 Y1 n) R+ K
徐灵胎在医案里记录的他诊断的依据:“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热证”,清末著名温病大家王孟英在后面评注道:“舌润二字,最宜切记”。 z ^$ Z, \$ l9 w6 \" Y
学习中医的朋友可以详细体会一下。
, G' `( O8 S, ?' v& H) \/ q 后世的王孟英很喜欢徐灵胎,对徐的医案爱不释手,一方面是因为学问,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是古道心肠的医生,在王孟英的行医生涯中,也多次出现过在危急情况下愿抵命来救治的事情。
- A8 H3 H2 d0 }# v+ e 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医生。/ q2 S% Q8 w# }: I* w3 O
这是获得了至高的境界的医生,有了至高的境界,让他们获得了至高的医术,有了至高的医术,他们才能做出如此至情之事。: y2 F# ~) f6 ~( G# K1 a
他们做得都是小事,也就是给人看看病的,没什么了不起的。2 u3 m0 ^# ]) b' \ l7 L3 }, c. _& g/ a
但是,他们的身上,有某种东西,让人的心里觉得感动。2 m, k0 d# F4 ?% o) y) k4 e& `5 @
这种境界还体现在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
% j$ P# p$ s, T' u) W" _ 这一天,苏州市里又来人请徐灵胎了。
$ J0 e- f1 d L$ a: W: f# a 徐灵胎跟着来人就上路了,患者的家还比较好找,就在当时苏州衙门的旁边,姓杨。" {: H, ^* ^+ T W
出了什么事儿呢?
: v4 E+ o- u, [2 i% D; }# d% { 原来这杨家的儿子是个浪荡公子,都三十多岁了,还不务正业,整天往那个烟花柳巷里钻,这不,前些天又偷了自己父亲的一千两银子,跑到妓院给花光了(以狎游私用父千金),事情不知怎么就暴露了,把这个杨老爷子气的,给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一通打,这位杨公子本来就又丢人又现眼的,再加上这么一顿打,郁火没处发泄,就病了。8 W& N! @2 B H- l2 P
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症状呢?先是有点儿像感冒似的,然后精神不振,身体感觉沉重。
4 S4 q% }& I' }* Y7 { 先请了位医生,这位先生一看,这是个大虚之证啊,于是就用大补之药,方子里面每天都有人参三钱,结果病不但没好,还把身体搞得硬的像尸体一样(身强如尸)。
" f5 t4 h$ S. @& z 这下可坏了,这杨家上下以为这位杨公子要挂了,就悲痛万分,杨夫人还痛责杨老爷子,儿子不就花你点儿钱嫖了一下吗?至于打成这样吗?% |- ^; j3 H$ @7 ]5 H& Q+ `
杨老爷子没办法,只好请来了徐灵胎,心想,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2 ^! |4 l6 b; R. P4 t 徐灵胎到了杨宅,一进内室就被下了一跳:一家人正围在窗边痛哭呢,跟遗体告别似的。
$ X" F4 \& I. `, F 徐灵胎还得劝:别这样啊,我还没诊脉呢,大家先强忍悲痛,等我诊完脉再说吧。
8 K, W$ T$ M+ B0 s 于是众人让开,徐灵胎诊了脉。
$ u# [9 V1 f( q7 D 然后又按了按患者的身体,发现他浑身上下有许多的痰核,在皮肤里,肌肉外,有大有小,上千个吧(大小以千计)。
6 }6 ~. O/ c( j3 M& |( Q# ] s$ ? 诊完以后,徐灵胎哈哈大笑。
2 P4 N" A! S# p1 A0 N 当时杨家上下都晕了,有几个手快的已经捡来砖头准备扁徐灵胎了。* m" l/ W9 X/ J9 F* t* d0 ?. L* E- }
徐灵胎把脸转向大家,问:“你们都是在哭他要死了吧,现在你们可以到边上的衙门里,把行刑用的大板子借来,再打他四十大板,他也不会死的。”: G% \/ F- g3 o O3 x L
杨夫人已经气得大脑短路了,杨老爷子强忍着表示不相信,说:“我儿子,现在他吃人参的钱已经有一千两银子了,如果能痊愈了,我愿意再出一千两银子做为给你的酬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