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3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医生 TXT 32 * r( ]2 c+ S5 e, P, Z% i t
% z: Z- `5 G% k0 H# @+ u! F; u& X
来了一看,说:“您这马上就要好了,从今天开始记着天数(屈指记日),不出五七天,该结痂了 ,就可以出门了”(不五七日,作痂子,可出门矣)。
: R. T9 z# j! {5 e 又过了三天,元好问睡觉中忽然有“霄寐之变”,这位多疑的人又觉得这是死亡的征兆吧。于是很痛苦,却又找不到人说(予惧其为死候,甚忧之,而无可告语之者)。1 [: S+ P6 x7 W, i0 N+ j) g
救星终于来了,李东垣正好来看望他,一进门,就逗元好问:“您服药后有三个见效的事情,为什么不主动告诉我呢?”(子服药后有三验,而不以相告,何也?)
! O5 g J: v& C! J/ M 元好问装傻:“啊?”- b% E3 D, h- Q" A
李东垣:“您这几天,是不是饭量特好啊?”(子二三日来,健啖否乎?)
. I# w1 F. M1 y9 a5 I5 s5 J 元好问:“是啊!”1 z; H7 P/ }3 L* p. F
李东垣:“您的脚和膝盖,以前没劲,现在是不是走路特有劲了?”(子脚膝旧弱,今行步有力否乎?)) b+ x7 Y& _" B/ p: X! L8 t
元好问:“是啊!”
* W% C, r+ _. I/ \& _8 E 李东垣:“您昨天晚上睡觉,有霄寐之变,为什么不主动交代呢?”(子昨宵梦有霄寐之变,何不自言?): G& P! l+ C/ b0 L
元好问坏笑一下,心想:我就是不告诉你!(予为之一笑,终不以此变告之也。)
7 i9 N( |. N* I6 \ 再过了几天,就全好了,从开始治疗到平复如常,只用了十四天的时间。
- [% b3 k" l' f/ U' n" w 实际上,李东垣在治疗疮疽的同时,也捎带把元好问的身体给调理了一下
( \( o! L: e; R, ~ 元好问佩服极了,亲自写了治疗过程的记录,最后加了一段话,大意是:别的医生也可能有能够治疗好的,但是能像李东垣这样,除了治疗好之外,还能把治疗的道理讲得一清二楚的(历数体中不言之秘),我平生只看到李东垣一个人能够做到啊。
, M1 X& \0 b# A: ~+ u: h 他惦记的还是那个高深的理论呢!3 p0 b- n! ]5 q5 z- }
真是做学问的人啊!
( N9 c4 B: u* `( B- f9 D 不知道这些医案大家是否原意听,如果喜欢,我就再讲讲,反正医案很多,随便再讲一个吧: e( \2 i; F* K) F: {
有个叫李和叔的人,一直以来很不开心。* s' ]0 W& V6 k0 i
不开心是因为在子嗣的事情上出了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闷在心里。
7 M3 u% n2 {6 u8 u 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就找到了李东垣,说:“我向您反映个问题,我中年以后啊,得了个儿子,可是长到一岁以后呢,出了问题了。”
/ `6 `! T4 |9 G% o& k2 W* _ 李东垣很好奇:“什么问题呢?”0 T9 d9 a# d0 c G1 a* v
李和叔说:“他的身上长出了‘红系瘤’,结果治疗后没有效果,死了。”(身生红系瘤不救)4 S: S1 l) {: t. d' o r
现在看来,这是肿瘤一类的问题啊。
3 \% U* E$ U5 l% q8 ? X: s( D 李东垣:“有这等事儿?”- u+ A7 h$ L0 A; i. {! z( h! _
李和叔:“是啊,还没完呢,后来我又有了三四个孩子,都是等长到一二岁的时候,长出了同样的红系瘤死了!请您帮着想想办法吧!”, H3 E: N# I y
李东垣听了也感觉有些挠头,甭说李东垣了,这事儿拿现在来也够北京各大医院专家研究一阵的(估计也未必能研究出个结果)。1 ~! `" d8 U0 U, J7 H/ m
最后,李东垣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对李和叔说:“这样吧,我回去试着想一下,看看能不能拿出个思路来。”
* R2 t; a! v" q* ~0 i 回家以后,李东垣照例仔细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H8 Z+ a# x0 v. C1 n. h/ _/ N" |
第二天,李和叔又来了,李东垣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为什么了!”' S9 t+ r; V* [7 N( Y1 E: T. |
李和叔非常好奇,急迫地说:“为什么?”/ f r# s; b( m# j
李东垣解释到:“你的肾(中医的‘肾’不单单是西医的泌尿体统的肾,还包括生殖系统在内)里面有伏火(也就是潜藏在里面的火邪),以气相传生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这样的遗传基因生孩子),所以孩子都有了这样的疾病,“触遇而动”(意思是遇到诱因了,就开始发病),病发在肌肉之间,俗称叫做胎瘤的就是它了。”
_) ^, D% ~9 K& n s 李和叔表示很佩服,但是又对此理论有点不大理解。
0 F, R4 p/ k% P! x- T 于是李东垣又说:“你可以观察一下你的精液,看看里面是否有红色的物质。”
! _# v0 {/ }, W* `. A. \ 李和叔迅速地跑回家,观察了一下,还真的有啊!(估计是已经引起炎症了)。
4 e9 o2 Z7 \7 T) l! k3 O 然后又跑了回来,这回是彻底地相信了,于是李东垣开始开方,用了滋肾丸治疗,来“泻肾中的火邪,补真阴之不足”,然后告诉李和叔,一定要忌酒,和忌食辛辣的食物。
. B) t9 R2 z6 u5 R6 c4 ^8 X 滋肾丸的方子特简单,就是酒制知母二两、酒制黄柏二两、肉桂一钱,做成丸,每次按量服用。6 q6 A, J/ M# v: l" [5 R" s) X8 C
然后让李和叔的老婆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阴,如果再怀孕,五个月后要服用黄芩和白术做成的散,吃个五六次就可以了。/ n% ^+ O! P: u1 s) z9 B
结果,李和叔在东垣的鼓励下,一鼓作气,又生了个儿子,长到三岁也没有发病,到后来一直长大成人。- X1 A$ f" ] A" L* }- u- Q8 G5 Z6 }* G
经过了这个事情,李和叔对李东垣佩服的五体投地、心悦诚服,说:“先生乃神医也!”1 ?( ]7 x1 T! ~: D# C
7 w z+ R/ ?8 P/ f. X! T 然后,拜李东垣为老师,“遂从而学之”,成为了李东垣的又一个弟子。
& I6 E ]8 I/ F$ r2 d 不多说了,总之,李东垣在这个时期治疗了很多患者,并且许多医案被记录了下来,使我们今天能够得见高人的手眼。
9 ^3 L F, u. E9 Y' I 最后的时光+ ]8 K+ t& J" c, h- ?- `; U3 C$ \) v5 [7 N& K
时光荏苒。3 h) [9 m. w' h
八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 I6 q1 I/ w2 s: i( N. n
此时的李东垣已经是一个老者了。
4 j1 e# y; r3 Z6 j( f" u7 B8 N 长年的奔波、饥饿与劳累过早地消耗了他的体力。' m6 c) `6 }( f! z* O5 x% J) z. m/ v
而近些年的写书、授徒、诊病这三样繁重的劳动最终使得这位老人的精力日乏。* m6 W6 H5 C, u% z: F) ~& X
但是范尊师叮嘱过他的话却仿佛一直在他的耳旁响着,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4 B* C* D" O6 ~6 v* m [6 a" F: G# A% N 他必须加快进度。$ W- [9 `' a+ ~1 ^7 n& n# P; j9 r7 K3 [9 w
在这八年里,他把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然后全部写成了资料,有的是他自己亲自写成了书,比如《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伤寒会要》,其中仅《伤寒会要》就有三十万字。三十万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是用毛笔一点一点写的啊。+ J# m5 j& _3 O" S8 |
剩下的好多资料,他自己没有时间整理了,就分成了类,编成册。
9 b" [5 q, z' v/ {2 ? Y- U8 I 告别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了。
6 V) |0 Y7 b; K; @" D( ` 在这段最后的日子里,他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常常很久地坐在那里,从窗子望出去。
: @; `6 d; l5 D9 B# c- O! T5 F, [ 看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看云起云落。
: R, v8 X. \- w! c+ s 回想自己这漂泊的一生。. p4 K+ u! _. M. s% G3 Q
罗天益这些天已经感到了,师父的精力开始衰竭了。
& s% r( G" p3 Y5 g 但是他没敢相信离别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9 {! h! ^( N0 s e m K. k; I3 r/ N; O 终于有一天,李东垣把罗天益叫到房间里来。$ J7 k( e: x& o$ E$ c3 K
罗天益进来后吓了一跳。
# H, p* V& F. p0 x, u- R 只见案几上摆满了书稿。
% _3 w! \3 j$ H1 P5 p, ~ 虚弱的李东垣望着罗天益,望着这个即将接过重担的弟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