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3 11: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医生 TXT 46 0 {" ` I- H! u+ E% c# ]0 P
有位网友问为什么太医院那么多高手治不好病啊,您想这疗效能好吗?6 M/ E9 ^$ c0 W1 \1 R( X1 G+ n
您再看看徐灵胎那种豪爽的性格,在这种条件下,他能坚持几天啊,按我的想法半个月算是不错的了,人家徐灵胎真是条好汉,硬是挺了五个月,在五月份的时候,终于熬不住了,跟乾隆皇帝打了报告:“万岁爷,您自个儿混吧,我老迈年高就不陪您了,我先撤了!”
# S" j9 m" x0 z4 I 乾隆一看这也不好强留啊,于是就批准了。' j# w( x, y0 q# N% ?) d6 {0 j
徐灵胎终于回到了思念了半年的老家。5 w! j) B) w" Q5 V
第一次进宫平安返回。* Y$ V; x6 @3 o4 X
虽然没有治好人家的病,但被皇上招呼过一次在当年也算是份长脸的事儿。1 r( R, ` F9 L/ q: s: r% L
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徐灵胎慢慢地老了。他选了吴山边上的画眉泉做了自己的最后立身之地。他在这里盖了房子,从此居住在这里,一直到最后的日子。
% O6 P A# L2 t7 H( ~ 在他晚年的时光中,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给他平静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
9 |) z$ A* G/ H+ O/ B$ [ 此人就是大文人袁枚。
" E( f J, `6 l, j6 s. R# ? 如果您对他不熟悉的话,您一定会熟悉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就是这位袁枚说的。% P9 S- S/ U' j* s+ n: B4 _
袁枚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的左胳膊弯曲不能伸直了,找了别人看没有效果,于是就想,到画眉泉去找名医徐灵胎吧,但是自己又不认识徐灵胎,怎么办呢?没办法,硬着头皮乘小舟就冒昧地来了,先是让人递上了名片,没想到的是徐灵胎一听说是袁枚来了,还没等袁枚怎么着呢,自己就高兴得把大门大开,亲自出来迎接,握着袁枚的手就给请进来了。
- O: O5 t( e7 a# X 然后就把自己家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做成了红焖鸡块,然后两人把酒畅谈了一天,最后,临别时徐灵胎将丸药赠与袁枚。
# t- R5 s+ Y5 S* r- R" g 那么,为什么徐灵胎会对袁枚如此的重视呢?他们的交往难道真的像某些人猜测的那样是徐灵胎巴结名流吗?4 a# g0 w. e* {( |0 |$ h8 j
实际上,当时徐灵胎的名气并不比袁枚小,从袁枚在出发之前的心情忐忑,担心徐灵胎闭门不见自己,和他回家后朋友对他说的“你真幸运啊”这样的话来看,则根本没有巴结的可能,况且袁枚的年龄比徐灵胎小二十余岁,当时应该是抱着去拜访一位兄长的心理去的,所以这个论点是不成立的。( h& M) Z: @$ J. k9 Q. Z- I
那么,为什么徐灵胎对袁枚如此重视呢?
, G3 N' _* P- Z" h( R9 w4 N0 t' M; s6 Y& I 因为,两者的脾气相投。. z+ C% M3 a$ }5 Y' ]
徐灵胎应该早就看过袁枚的诗文,袁枚其人生性闲适,在做官的时候,能够为老百姓做实事,政声很好,三十三岁父亲去世,于是袁枚辞去官职,买地建了随园伺奉母亲,从此寄情山水,是个非常有品位的文人,他写文章最讨厌陈腐的套路,这一切无不与徐灵胎的品位相投。
* G, Y+ }; d' K6 O3 W1 q 最重要的是,袁枚其人有豪放之气,对朋友那真是好,他的一个叫沈凤司的朋友去世后,由于没有后代,所以没有人去坟前祭祀,袁枚就每年都去他的坟上祭坟,三十多年从不间断,其对朋友的这份情谊,实在令人感动。
6 K# Z# _5 {( X! T) i$ F 徐灵胎亦是性情中人,因此,听说袁枚到来,自然是喜出望外,出门相迎了。
7 T3 u' p5 ~9 i 实事证明,徐灵胎并没有看错人,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朋友,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了下一代,徐灵胎的儿子徐曦也与袁枚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徐灵胎的孙子还曾跟随袁枚学习。3 [) @- {9 n1 Y( y @
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友谊啊,这个故事让人何时读起来都会有一种心境畅快的感觉。$ W5 l" e% g. M# Y: v) Y
不知道友谊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5 j m& w( O7 I# e1 l
当一个人不在了,另一个人还会感受到它。
" G& f0 j% @/ { U( i 当两个人都不在了,后世的人却仍然能够感觉到它的温暖。
2 |# L4 N) a( Y5 D. a2 ? 在七十二岁和七十五岁的时候,徐灵胎分别出版了《兰台轨范》和《慎疾刍言》两本书,其中《兰台轨范》尤其值得学习中医的朋友一读,其中把一些病证的治疗方法,从《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后世的《千金方》、《外台秘要》等,给理顺了一遍,都是他精选的方子,会给您的临床以启发的。) B- S% \* {* Y8 A4 \
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啊,一转眼,徐灵胎就到了七十九岁了。) S$ a( D# f' P$ ~( f
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乾隆皇帝又想起了他,征召他进京效力。( G4 o! s6 |# [2 e
为了自己,皇帝有时候是不考虑别人的利益的,一个已经马上八十岁的人了,要千里奔波到北京,在过去没有飞机火车的年代岂是容易的事情?3 Q* [3 q- g2 r/ ]" N- E2 y5 t
这个时候,徐灵胎面对的是两难的选择困惑。
% k9 U7 a6 g- G 如果去,那么他根据自己的身体衰老的状况,断定自己一定会无法回来了。
2 O, S$ i+ }4 a) V& M2 f 在接到圣旨的这些日子里,徐灵胎陷入了沉思之中。
: I, a7 r- D- K7 |$ y 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9 x, L) |2 d0 l 他来到画眉泉边,长时间地沉默着。
" \1 Z/ t' e9 t" y 徐先生,您都在想些什么呢?- R4 x1 w7 F/ z q8 }# f
我在想我的这一生,都做了些什么。
# z4 t% L1 Z! e5 M 您别这样想,您还应该活好多年呢。- [" ?$ S/ |; g) T% ~# Q) T8 j- p/ D
不会的,我自知余日无多了。8 Y& O. g) [' x3 k) _
那您就别去京城了,这事是可以推掉的。
- {5 j, D! k2 Y C* X$ g ~ 我自认为,我的一生,唯讲“忠义”二字,从来没有松懈过。
+ L6 T- n! \ p6 r6 f 徐先生,您是说……?
6 A6 e4 d) {$ j# _ 现在,我已经老得做不了什么事情了,但我想,用我这把老骨头,再给后人写一个“忠”字!
4 d4 O H6 F6 M# w* T5 e. J 可是您要知道,后世可能连皇帝都没有了。0 D. E. t, k' R! V
是吗?可是,没有了皇帝,还有父母、朋友啊,我相信,这“忠义”二字永远是不会消失的!; h! I0 w, C6 z' K7 l; ?# x
徐先生,您还是别去了。7 m) l# g! i. n4 `2 G
大家别拦着我了,让我为自己的生命做个体面的了结吧。
! }, @1 I5 R, s5 K 农历十月二十五。
' q9 u" k4 l, i( X/ P' q' _( b 大风。
1 k. S0 M" E" O' M+ Y 江南草木皆动。
# [0 H5 r8 p3 w4 [" M 徐灵胎与儿子徐曦力疾登程。' \. N) [. r; X& G. n
腊月初一,徐氏父子抵京。
/ c V) M3 D* l" i! N* h4 ~9 L: s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W. C8 Q! F* X" P# p
这一天,京城又是大雪。2 S, T- Y/ o' `1 F b9 E. ?5 _+ ~
城中百姓都沉浸在年底的喜庆气氛中。
! X. J! D" K; K- w9 n A 谁也没有注意到,徐灵胎父子两个人,带着两个仆人,踏着厚厚的积雪,悄然来到了北京。" P2 ~) L# ]6 n. K5 a: `8 [
徐灵胎已经显得很虚弱了。
2 g, k+ i6 a/ S$ a' i2 U 他们找了处旅店住下,然后休息。7 u; V9 \; r( K7 ~, G
" ]. d; |% J. E* F/ f2 O
两天后,徐灵胎把儿子和几个朋友请到自己的房间,对他们说:“此次奉诏进京前,我已经知道自己命数已尽,但忠义二字不可违,故不惜残命,冒死进京,非常不幸的是,现在我估计可能无法等到再面见皇上了,就把各位找来,与各位告别吧。” x8 |1 c1 G" f" C5 H! G# q8 [
大家很诧异,但老人的态度却平和,与往日没有什么区别。1 v3 J- u1 p, C( P1 E) V4 l
接着,他与大家从容议论阴阳生死出入之理,又写了自己的墓前对联: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 X; _& @4 ]8 |: }" i* O
至夜,徐灵胎谈笑而逝。2 e6 @) U) ?# @( r c# u
在若干年后,他的老朋友袁枚并没有忘记他,他亲自来到了徐灵胎的家乡。! [$ Y5 i |# A7 l
在江南迷蒙的烟雨中,他久久伫立,回想着自己当年乘舟前来拜访的情景。
; l, `5 d5 O' ~ 然后他拜访了一些被救治过的患者,写出了一篇著名的《徐灵胎先生传》,收入了自己的《小仓山房文集》中。
/ H+ M( Y' W( r7 M* E1 L 此文流传千古,人们看到了这篇文章,就仿佛又见到了昔日豪气冲天的徐灵胎本人。
4 k* Q4 [1 G2 ]# Q- h0 q/ l- |' F 他的二儿子徐曦后来成为了清代著名的音乐家理论家、剧作家。' @! s% n/ M$ _* N! O) [
徐灵胎被葬在吴江二十五都,他早年去世的三弟如彬、四弟景松、五弟景柏都葬在这里。% w1 d0 a! ^) U. H! A% q
在另一个世界,他又看到弟弟们了。
$ C# s4 u( W$ A0 P 估计他会说:弟弟们,我无愧了。
9 V0 v1 j" {7 M: R. D& W' X2 u- U 徐灵胎其人,虽然外表豪放爽朗,但却实在是做了文人该做的一切,他是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的人,他的学问不偏不倚,根基深厚,他视恶如仇,对医学界的不良现象毫不留情,实在是中医界少有之人。$ f" D) I8 r4 R4 C q
但是希望各位记住的是,隐藏在这一切之下的,他的一颗忠义之心。
" A1 ^# b2 k6 v0 X 钱乙 |
|